胡天胡地風騷

創建文學城博客是要選一個分類,搔首,因為自己也不知道會寫些什麽,最後選‘旅人遊記’。其實和旅遊無關,隻是人生即旅行,博客大概可算這有終點的路途上聊解寂寞的一點記錄。是為介紹。
個人資料
正文

激動過後的沉思

(2008-04-19 12:50:05) 下一個

奧運火炬過舊金山的第二天,我在舊金山的一個朋友打電話來,聊了她去參加遊行的事。這位朋友不是喜歡湊熱鬧的人,難得見她對什麽活動起興趣。而且她已經是美國公民了。我感歎地說:連你都去了,可見咱們中國人這回真是給氣著了!懷疑遊行人群是使領館組織的可以休矣。

舊金山的遊行,本質上不是對藏獨力量的對決,而是中國對西方的怒吼。同時也是相當一批在西方感到壓抑的國人的一次痛快發泄。不管是什麽,它是華人力量的一次集中體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很多人為西方,尤其是媒體的醜陋表現而憤怒,其中也包括我。不過現在我和別人談起來,已經不憤怒了。西方的傲慢,固執,與中國的怒潮,都是必將發生的事,歸根結底源於中國的崛起。我是這樣講的:就好像你是一個富人,有一個窮鄰居。一個不當心,這個窮鄰居居然也富起來了,且要後來居上。你心理能平衡嗎?絕大多數都不會的。不要忘了,親兄弟親姐妹,為了錢都能翻臉呢,何況兩個國家的人呢。想明白這一點,我不禁開始理解甚至同情西方反華派了。他們在這趟渾水中並沒有得到什麽實際的利益,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真麵目,喪失了自己一直為榮的道德高地。不信你現在去問問,還有幾個海外國人相信西方的新聞真實,自由?

西方的傲慢背後是他們的嫉妒與恐懼。我們有什麽必要為此而憤怒呢。正相反。幾十年,上百年來,中國在麵對西方是總有點底氣不足,總不自覺的覺得西方高人一等,現在不再是這樣。我們發現他們也僅僅是普通人,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撒謊,耍賴,嫉妒害怕我們。可以說,從現在開始,中國和西方站在了同一條道德的地平線上。我們還用為這樣的發現而生氣嗎?

所以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表麵上西方達到了抹黑中國的目的,實際上是自取其辱。最大的得益者恰是他們企圖抹黑的中國政府。藏獨的可能毫不存在,奧運會照樣會開,而中國人對政府的支持前所未有的高。如果有針對六四的民意調查,對民運的支持肯定是新低。答案很明顯,西方關心的隻是自己的利益,中國的分裂,衰敗絕對比繁榮更符合西方的利益,當然不排除特定情況下為了利用中國而支持一下,如八十年代的中美蜜月。

現在回頭看,中國政府經常說的穩定壓倒一切是有道理的。從前蘇聯的例子來看,大的變革後很容易出現動蕩。中國如果不是及時利用過去二十年的穩定時期發展經濟,現在的局麵可能很糟。別的不說,台獨可能就早就壓不住。蘇聯有軍事的老底子,又能靠石油資源走出困境,中國有什麽?台灣如果獨立,大陸就憑殲六,殲七,江湖級就能打過去解放台灣?亂了的中國,必然是西方刀下之肉。現在想想當年對美國之音的熱衷,不禁背上冒汗,險些上了鬼子的當,天不滅曹啊。

這次風波成全了兩個女人,唉,為啥又是女人呢?金晶代表了主流,就不多說了,希望她可以找到好工作。王千源比較有意思。她實際上沒有犯什麽大錯,我認為一個人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是應當得到鼓勵和尊重的。我看過她當時的錄像,隻聽明白了一句,是號召別人要用自己的頭腦思考。這實在不是什麽錯誤的言論。她的問題是幼稚。她沒有看到在藏獨問題的背後是虎視眈眈的西方勢力,關係到中國生死存亡的問題。剛來美國的人都很容易被世界人民大融合的假象迷惑,以為老虎從此不吃人了。王千源也不例外,畢竟她才上大一,基本上就還是個高中生。

不過王千源的例子引發另一個問題,我們究竟該如何對待西方?

很多年來我一直想寫這樣一篇文章;我們來美國學什麽?我始終認為除了科技以外,美國還有別的有益於我們,甚至比科技更重要的東西,即便是現在我仍然如此認為。

從王千源談起吧。一個人應該有權利發表自己的想法。不管你認可不認可她的意見,你必須尊重別人的言論自由的權利。我看在美國這大概是最重要的一項人權了。這一權利通過第一憲法修正案得以確立,極大地影響了美國的進程,有些甚至超出了初來乍到者的理解範疇。譬如美國的脫衣舞廳,他們之所以能合法存在即是因為成功地證明了自己屬於言論自由表現的範疇而得到保護。所以我們看到在美國人們會爭執不休,卻難得動手,因為言論自由和身體不受侵犯都得到高度保障。那些對王千源的攻擊說明我們對言論自由的認識還很不夠。

這引到了法製的問題上了。我在國內作過律師,來美國後也讀了法學院,深感我們的法製建設的落後,這也是我覺得比科技更重要的東西。科技可能在十年,二十年內趕上,法製可難得多。中國到現在相當程度上還是人治。美國的基石,我認為是宗教,法律和個人道德。我們現在沒有強力的宗教,當年的毛澤東思想起到了全民宗教的作用,那時在藏人眼裏毛澤東是神。我們個人道德水準也不見得高,如果再缺乏有效的法律體係,是可能有很大的問題的。雖然美國司法也有出問題的時候,如賀梅案,但總體來講它的獨立,高效,廉潔很值得借鑒。

關於個人道德。就個人層麵來講美國人的道德觀是很強的。美國的價值觀受宗教影響很大。最值得我們學的一點是美國人的信用。和國內很多金錢至上,有奶便是娘的人相比,美國人還是比較好打交道的。舉一個例子,我讀MBA的時候因為考場問題,同樣一門考試會分兩場考。我就見過從前個考場出來的中國學生主動告訴要進下個考場的中國學生考題。我當時很為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行為震驚。因為我看到了誠實,信用的概念在一些國人心中的淡漠,甚至已經到了不為自己謀利的程度了。這裏麵當然有文化差異,基本上亞洲學生對這方麵不象美國學生那麽重視,但凡事終有界限。杜克MBA的中國學生顯然走得太遠了。

有人要說了,你又說西方狼子野心,又說西方這好那好,到底什麽意思?我想說的是,國與國之間,尤其是大國之間,核心利益的衝突較量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為什麽我現在已經不在乎西方媒體說什麽,因為這是它們心態的真實反映。換句話說,中國也會為了維護自己的國家民族利益作自己該作的事。當然,該示威的時候還是要示威的。同時,我們也不能狹隘地為反對而反對,別人好的地方還要學。並不是說我們要全盤西化,西方的東西也未必都適合我們的國情,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還有很多問題,包括人權問題。這次風波的好處是可以幫助我們反思,認識到自己還有要改進的地方,也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我們在世界上的位置。也許還沒有我們想的那麽好,也許離大國的位置還有相當一段距離。事實上西方現在的問題就是他們還不願正視現實,還在自以為是,就好像兩百年前的滿清。我們如果以情感代替理智,盲目以愛國的名義反對西方的一切,那就犯了和他們同樣的錯誤。不過抵製抵製西方消費品我是讚成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