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癡史迷

挖紅樓,侃文史,走天下
個人資料
史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車軲轆話話紅樓(四十六) 又一個古本真假的公案

(2009-12-09 15:19:27) 下一個

一直以為自己努力在寫,不管好壞,也是一篇接著一篇,可老飄還說車軲轆轉得太慢。切,他以為誰都像他似的才高八鬥、文思如泉呢!

今天軲轆軲轆有關<列藏本>真假的爭論。說這個事之前,要先介紹幾個紅學名詞,算是普及紅學知識。

清朝末年,上海有正書局,石刻刊印了一部新版的<紅樓夢>,和當時流傳的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不同,是八十回本,分上下冊出版,成為當代紅學的起始。紅學家稱這個版本為<有正本>,它的價值在於書前有乾隆晚年進士戚蓼生的序言;書中有不見於通行版本的批語;以及隻有前80回的獨具形式。所以出版商把它定名為“國初秘本原本”,就是古舊鈔本的意思。

後來,胡適發現了隻有十六回的手抄殘本<石頭記>,書名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因第一回正文中有“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十五個字,指明了所據底本年代,被胡適定名為甲戌本。這是紅學研究的突破性發現:它暴露了脂硯齋作為批書者的重要身份;它含有大量從未麵世的批語,揭示了作者和寫作過程的很多隱秘;它顯示了<紅樓夢>古舊抄本的真實麵目。所以自胡適以後的所有紅學家,將<甲戌本>視為珍寶。後來幾十年,又陸續發現了更為完整的其它脂硯齋評本,分別定名為<庚辰本><己卯本>等,到目前為止,共發現十一種。

因為脂硯齋評本與<有正本>有很多共同的批語,而人們早先並不知道<有正本>這些批語的來源。通過脂評本,人們得知這些評語來自脂硯齋評本,因此<有正本>也應隸屬於脂硯齋評本係統。反過來,由於<有正本>清晰的來源和出版背景,又反證了諸多脂硯齋抄本的真實性,一個完整的脂硯齋係統就建立起來了。在這個係統中,包含著一套在前蘇聯發現的<石頭記>抄本,因該抄本藏於列寧格勒,就被稱為<列藏本>。

上世紀九十年代,歐陽建在對諸多<石頭記>抄本和刊本打假時,主要矛頭對準的是抄本中價值最高的<甲戌本>和<庚辰本>,對其餘本子一帶而過。他認為,書商為了某種目的,造假出<甲戌本>和<庚辰本>;其它本子,又是根據這兩本再造的。先不說這個結論是多麽的武斷和牽強;就算他有足夠的根據,能否定掉從1927年後發現的全部<石頭記>古舊版本,他還麵臨著一個無法解釋的困境:60年代初在列寧格勒發現的舊本<石頭記>(<列藏本>),據考證是1830年隨教會訪問團訪華後帶回俄國的。

紅學家多年研究判定,這個列藏本無疑是屬於脂硯齋評本係統,和國內其它十一本,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係。那麽,問題就出現了:1927年後,為了支持胡適的“<紅樓夢>是曹家故事的‘自傳說’”而興起的造假活動,無論如何是造不出1830年就被帶到國外的本子上的。對歐陽建和他的反脂硯齋同事們,對自己的造假新理論,隻有兩個出路:一是承認自己錯了,脂硯齋和脂硯齋評本確實存在;另一個是,<列藏本>和其它十一個脂本一樣,也是偽造品。圍繞在<列藏本>周圍的真偽之爭,關鍵的意義,就在於此。

爭論的重點是:據發現者說,在<列藏本>上,有一個叫“庫爾梁德采夫”的鋼筆簽名。而這個“庫爾梁德采夫”,是道光年間的人,參加過教會在中國傳教的活動。這原本是板上釘釘的考證,在歐陽建之前,紅學家堅信這本於道光年間傳入俄國的抄本,雖然不像<甲戌本><庚辰本>那麽悠久寶貴,但也是屬於脂硯齋評本係統的。歐陽建卻說,在80年代影印出版<列藏本>時,發現者在序言中不再提及俄文簽名之事,說明當年有假,<列藏本>的年代是不清楚的。毆陽建沒有目擊過<列藏本>,隻是根據別人的文章去猜測,去理論,去否定,是犯了考證學的大忌。可奇怪的是目擊過<列藏本>的馮其庸先生,在有關他去列寧格勒檢閱<列藏本>和俄方專家交流的文章裏,對有無“庫爾梁德采夫”簽名這個關鍵,卻是語焉不詳。既不說自己親眼看到有,也不說沒有;卻大談怎樣幫助俄國專家修改序言的中文譯稿。而這個譯稿又因為太長,被出版社的編輯在出版時壓縮了。言外之意,簽名的往事,就給壓縮掉了。

不管你信不信,這就是紅學大家們爭論時的表現。要不然,紅學研究怎麽會越研究越沒頭緒呢?一方是發難,要“全麵清點”,盡管是剛接手紅樓;另一方是強辯,絕不肯承認過去研究的疏漏,越抹越黑。其實在我看來,就是承認自己大意,沒留意簽名這個關鍵,也不會使他失去紅學大家的成績和威望(80年代前,很少有人懷疑<列藏本>的真假,所以沒有留意簽名,也是情有可原的)。再說了,就算沒有簽名,也無法證明<列藏本>就是1927年後的作偽。建立紅學大廈,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蹶而就,也不會一錘子就徹底打翻。說“全麵清理”和建立“完全係統”是炒作;但抱著“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態度做紅學,紅學也無前途可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