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癡史迷

挖紅樓,侃文史,走天下
個人資料
史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應有情----伊斯坦布爾遊記(四)

(2009-05-25 13:06:59) 下一個

(四) 博斯普魯斯大橋

到伊斯坦布爾旅遊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想觀賞橫跨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的海峽大橋。由於博斯普魯斯海峽是地中海到黑海間歐亞大陸的分界,所以博斯普魯斯大橋就成為了連接歐亞大陸的橋梁,被稱為歐亞大橋。海峽上聳立著分別興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兩座大橋。第一座,由於建的早,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就得天獨厚地用了海峽命名。人們談及博斯普魯斯大橋,就是對它而言。這座大橋全長 1560 米,兩座塔橋之間跨海 1074 米,橋寬33米,高出海麵64米,是典型的鋼索懸吊式大橋,和著名的舊金山金門大橋相似。書上說橋正中有一道白線,白線以東是亞洲,以西是歐洲。以前以為(聽說)可以上到大橋上,腳踩白線兩側,意味著身在歐亞兩洲;象在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可腳跨東西半球一樣。這次去了才知道,大橋不向行人開放,隻能駕車通過,橋麵是六線道的高速公路。

不能上去走,就得有其它形式的觀光方法。前兩天,我們在能遠眺大橋的金角灣碼頭(也叫艾米諾努碼頭)上,遙望大橋,照了許多相片。大橋造型宏偉壯觀、樸素無華。藍灰色的鋼塔和橋身,象飛龍,旋浮於碧海白浪之中。那兩天,難得有晴天,大橋總是朦朧地顯現在水光雲霧之中,不能令我們盡興。在金角灣碼頭上,看到遊船廣告,乘遊船可沿海峽觀光,穿大橋而過。過去問了一下,價格不菲,每人至少20裏拉。查旅遊手冊,也是向遊客推薦乘這樣的遊船。再往前走,是當地人的輪渡碼頭。同樣的船,同樣的航線,來往於海峽兩岸的渡口,一直到穿出大橋。一兩小時便有一班,價格每人隻是1.4個裏拉,合1美元多點。對照地圖,查看時間和停靠地點,渡輪不光過大橋,還可去伊斯坦布爾城亞洲側的幾個去處,象是海上巴士。和乘觀光遊船一比,五六十刀就這麽節省下來了。去買票時,幫遊船拉客的人對我說,別乘輪渡,它是給本地人的。“本地人的有什麽不好呢?”我反問他。“你會丟了的”,“那正好,我們就留在這兒不走了!”

輪渡很幹淨,中午時分,人很少,大部分座位是空的,船上還有賣茶水和果汁的服務。土耳其人對鮮軋果汁很欣賞,沿街到處都有賣鮮果汁的,沒想到輪渡上也有。坐下來,兒子要果汁,我要了一杯土耳其茶,開始欣賞海峽風光。海峽真美,兩岸青山,綠樹,和各種式樣顏色的房子,還有無處不在的清真寺,構成一幅多彩多姿的風景畫麵。回過頭,看伊斯坦布爾老城,幾個著名的景觀,如聖索非亞教堂,藍色清真寺,蘇萊曼清真寺,矗立在幾個高點上,使伊斯坦布爾顯得極有氣勢。不能閑坐著,我趕緊拿出照相機,沿船四周拍照。輪渡穿梭過海峽兩岸,在停靠過幾個小鎮後,來到大橋前。大橋高高地屹立在我們的前麵,橋上懸吊鋼絲和車流清晰可見;塞車很嚴重,車輛基本上是停滯的。這就是盼望多年的博斯普魯斯大橋,人類的一個偉大創舉。不由想起兩千五百年前,波斯人占領時期,曾把小船和皮筏連接成浮橋渡過海峽。為建立和維持這個浮橋,國王達利烏斯(Darius)投入了七十萬的兵力!兩下對比,人類真是進步了不少。

在我們離開金角灣碼頭時,還在下著蒙蒙細雨。當輪渡沿海峽東行後,天漸漸放晴。當我們穿過大橋,抵達輪渡終點的亞洲一側小鎮時,竟是雲開霧散,無雨無風。“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的這句詩,突然從我的嘴裏冒了出來。嘿嘿,這可不是為賦新詞,這是對此行的生動寫照。從西到東,從歐洲到亞洲,從陰雨到天晴,都聯係著那個“情”字,情懷,情感,情思。盡管人類文明還處在“陰晴”之間,但執著的,就是那份對人類文明曆史的感情。對,寫這個遊記時,題目就叫“道是無晴應有情”。


從艾米諾努碼頭看大橋




艾米諾努碼頭旁的嘎拉塔大橋。它座落在金角灣到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入口處,是非常繁華之地。這座橋上層通車和行人,下層全是海鮮飯店,一家緊挨一家。橋麵上站滿釣魚的人,能釣上一尺長的魚,但多是五六寸的。當場就賣,也有自己食用的。




乘輪渡離開艾米諾努碼頭後,回頭看老城。近處的是新清真寺,遠處高地上的是蘇萊曼清真寺,奧斯曼帝國最輝煌時的蘇丹就是蘇萊曼。




海峽兩岸的風景。








離大橋越來越近,天也開始變晴。






在橋下麵了。








亞洲一側的海邊,我們在這下船。





警衛守衛著大橋底下的進口處。他不讓我們進去。給他照張像,留個紀念。




再看一遍博斯普魯斯大橋。海峽在大橋後,拐向東北,直瀉黑海。







更多“伊斯坦布爾遊記”在 “紅癡史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史迷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注冊了吧的評論:我照相是菜鳥,總忘記更換鏡頭。在船上時, 用的是望遠鏡頭, 為了照遠景。

謝謝回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