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癡史迷

挖紅樓,侃文史,走天下
個人資料
史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車軲轆話話紅樓(十七) --- -虎兔相逢大夢歸(下)

(2005-10-16 18:45:48) 下一個
上篇文章貼出後,幾位朋友提出了很好的一個問題。即國內近年校訂刊印的脂硯齋
評本中,“虎兔相逢大夢歸”這句話是“虎兕相逢大夢歸”(兕,Si 4聲,犀牛類動
物),是程偉元高鶚後來給改成“虎兔”的。我的論證應該是基於曹雪芹的原文,而
不是程高改篡後的文字。質疑得好,但是一個誤解。真實的情況是,在十一個脂評
本中,除了己卯本和夢稿本用“虎兕”之外,其餘全用“虎兔”;特別是被紅學家
奉若神明的甲戌本和庚辰本,均用“虎兔”。我查閱過這兩本的影印本,都是“虎
兔”,所以不是到程甲本程乙本才改的。

國內新版的脂本,用“虎兕”替代“虎兔”,隻反映了紅學界幾位主要人物的意願,
是不尊重古籍的一種做法。我個人感覺是:一,“虎兕”是錯的。但講起來話很多,
可以另寫一篇車軲轆話了,也太枯燥,放下不講。二是甲戌本和庚辰本是脂評的主
幹,如果這兩本和其它的七本都用“虎兔”,為什麽要改成“虎兕”呢?其實這改
動正顯示了幹擾紅學研究的門戶之見,而這種門戶之見對以後的紅學發展隻能起到
負麵影響。好了,書歸正傳。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在孝賢皇後的兩個兒子先後病逝後,孝賢皇後本人也在
隨乾隆巡幸山東德州時,突然身亡,年僅三十七歲。死後諡號“孝賢”。對於她的
死,民間傳聞甚多,有說是被乾隆逼死的,也有說是投水自盡的。從她死後乾隆的
表現來看(如寫感情深沉的悼亡詩賦,舉行極隆重的葬儀,多年不再立皇後等),幹
隆逼死或下令殺害的可能性極微。但若依據官方的文獻,說是重病身亡,也很難解
釋清楚。因為她剛三十七歲,也沒有患什麽重病的記載,前一天還隨皇太後去了幾
個地方,怎麽會突然死掉呢?而且,乾隆的這次出遊,目的是為了讓孝賢皇後散心,
遠離親子喪生的環境。孝賢皇後能出遊,也必定不會有致命的重病。所以,民間傳
聞的投水自盡,很可能就是事實的真相。

她為什麽會跳河自殺呢?幾個月前,繼她的大兒子永璉在幾年前病逝後,年方兩歲
的小兒子永琮的喪生,對孝賢皇後無疑是最大的打擊。精神處於極度憂鬱、甚至是
發瘋的狀態,應該說是任何人都會出現的症狀。母親失去兒子的刻骨傷痛,絕對是
人倫情感上最致命的創傷。這是感情因素,再看政治因素。在激烈傾軋、你死我活
的後宮奪嫡之爭中,失去了親子,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孝賢皇後晚年的榮華富貴,
應全部寄希望在自己兒子的身上。因此,我寧可相信傳說中她和乾隆皇帝激烈爭吵
後,一怒投河自盡的說法。從乾隆寫追思賦中自責的口氣看,乾隆對她的死是有責
任的。但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和皇後賢淑的形像,官方一定會掩蓋死因的真相,這
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曹雪芹的爺爺曹寅,受恩於康熙皇帝多年。曹寅死後,他的兒子們繼續得到康熙的
恩眷,一直到雍正上台。是雍正把曹家懲治到衰敗的境地;到乾隆初年,乾隆皇帝
又給與曹家另外一次沉重打擊,以至徹底破敗。從衣錦繁華的童年落魄到“舉家食
粥酒常賒”的現狀,曹雪芹不可能對雍正、乾隆兩朝有任何好感。創作《紅樓夢》,
給了他一個極好的機會:用元春這個藝術形像,把被皇家掩蓋的事實用隱晦的方式
揭露出來,也算是替自己和父輩的遭遇,出了一口惡氣。盡管他在書中口口聲聲地
表白,“此書不敢幹涉朝廷,不敢以寫兒女之筆墨唐突朝廷之上”,但對當朝統治
者的諷刺和鞭笞,卻一直貫穿在《紅樓夢》之中。所以,用賈元春的死去影射孝賢
皇後的遭遇,既是對乾隆皇帝的虛偽的揭露,也是對至高無上的皇權的報複。從這
個角度去理解,紅樓夢的政治和曆史意義方顯得格外醒目。

孝賢皇後死於1748年。六年以後(1754年,甲戌),第一個《石頭記》抄本 ---“甲
戌本”問世(嚴格地說,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知道的第一本)。在這個早期的本子中,
曹雪芹提到了 《紅樓夢 》的創作過程是“批閱十載,增刪五次”,也就是寫了十
年,自然包括了六年前孝賢皇後猝死的時候。所以,從時間上看,曹雪芹是有機會
把孝賢皇後之死寫進《紅樓夢》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曹雪芹是否有可能詳
細了解孝賢皇後死因的第一手資料,而不是取材於街頭巷尾的無稽之談。

孝賢皇後的弟弟傅恒,在乾隆朝官至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是乾隆的
心腹寵臣。他的兩個侄子,其實也是孝賢皇後的侄子,明義、明琳,都是曹雪芹的
朋友。在曹雪芹朋友們的詩文中,記載了曹雪芹曾多次去明琳的養石軒飲酒、賦詩、
作畫,和明琳的交情是很深厚的。從明琳處,曹雪芹能聽到有關孝賢皇後和乾隆皇
帝的逸聞逸事,當在情理之中。往更深處考量,如果孝賢皇後真是死於非命,作為
最親近的娘家侄子,既不會不知道真相,也不會旁若無事、泰然處之的。他們在感
情上,言語中對孝賢皇後的懷念和對乾隆的不滿,不正是曹雪芹寫作的素材嗎?

比起明琳隻是曹雪芹的詩朋酒友來說,他的弟弟明義,則是曹雪芹著述紅樓的首批
讀者,甚至可能是創作的知情人。現存於北京圖書館的海內孤本 《綠煙鎖窗集》,
是明義自編的詩集。其中有<題紅樓夢>七絕詩二十首;在這二十首詩之前,明義寫
了一段小序,文史價值極為珍貴。全文抄錄如下:

“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蓋其先人為江寧織府。其所謂
大觀園者,即今隨園故址。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餘見其鈔本焉。”

這是最早的有關曹雪芹著紅樓夢的直接論述。我在拙文<明義>中,對這個序言和詩
做過一般性介紹,所以不擬在此重複。隻就與這個考證有關的要點,談些感想。

首先讓我們看“曹子雪芹出所撰”的“出”字。有兩個可能的解釋:一是“寫”出,
一是“拿”出。第一個,寫出,句子為“曹子雪芹寫出所撰”,明顯是不通的。第
二個,拿出,句子為“曹子雪芹拿出所撰”,句子通順,意思明確 ---- 曹雪芹拿
出所寫的《紅樓夢》。這是唯一的一個人從曹雪芹本人那裏得觀《紅樓夢》!我們
知道敦誠提到過“不如著書黃葉村”,建議雪芹專心寫書;我們也知道脂硯齋在
《紅樓夢》上留下了大量的批語,顯示他是早期讀者之一。但都沒有文字證明他們
直接從曹雪芹那裏看到過《紅樓夢》,隻有明義的序,記下了他和曹雪芹通過《紅
樓夢》而接觸的證據。那麽,他是在什麽時候看到曹雪芹的《紅樓夢》呢?

“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這句話雖沒有明確很地交待明義看到《紅樓夢》的時
間,但卻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書還沒有傳世,知道這本書的人是很少的,因此隻在
非常接近的朋友中間傳閱,明義就是其中的一員。專家們的考證顯示,紅樓夢不是
一次性完成後發表的;是在很小的範圍內,曹雪芹一邊寫,好友們一邊評,分期創
作的。因此,上麵的一段話,也可做為明義是曹雪芹早期創作知情人來解釋。我甚
至懷疑他看到的比大名鼎鼎的脂硯齋還要早。有一個證明。甲戌本是人們所知道最
早的紅樓夢,其書名是石頭記。在甲戌本第一回中,有一段講《紅樓夢》書名的變
化過程。從《石頭記》到《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再從《風月
寶鑒》到《金陵 十二衩》。然後,出現了一句隻存於甲戌本的話,“至脂硯齋甲戌
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 》”。甲戌本以後的抄本,如庚辰本、己卯本等,多以
《石頭記》為名,一直到程偉元刊印出《紅樓夢》。明義序中提到的是《紅樓夢》,
而不是《石頭記》。這個《紅樓夢》顯然不是程偉元的刊本《紅樓夢》,那麽,隻
能是那個“仍用《石頭記》”之前,甚至早於《風月寶鑒》,由吳玉峰所題的那個
《紅樓夢》了。

明義所寫的二十首讀紅詩,有些相關的內容是現在的《紅樓夢》所沒有的,有些甚
至在最完整的脂評本----庚辰本上也沒有。這說明他讀的是很早期的一個鈔本。。
“餘見其鈔本焉”, 這個鈔本,不是人們平常所說的抄本,即手抄本;這個鈔本應
是作者在稿本上做完修改後的謄清本。具體到《紅樓夢》,由於寫作時間長,鈔本
不一定是最後定本(我相信根本就沒有最後定本),在鈔本上還有繼續的改動。能看
到早期鈔本的人,一定有機會把自己對小說的評論寫下來,回傳給曹雪芹,就像脂
硯齋,畸笏叟一樣。所以,明義才不無自豪地說,“餘見其鈔本焉”。

寫到這兒,有關孝賢皇後的考證,應告一段落了。最後要談的問題是,將孝賢皇後、
傅恒家事與紅樓聯係在一起的,並非起始於今天的探討。其實早在清末民初,索隱
派“統治”紅樓研究時,已被人津津樂道了多年。其它的,還有順治皇帝和董小婉,
大學士納蘭明珠家事等附會。但由於當時沒有確切的史料,或離曹雪芹寫紅樓的時
代太遠,所談及的不外乎隻是酒餘飯後的八卦。第一次與傅恒家事有關的文字出現
在庚辰本中,在準備元春省親的第十六回,在“咱們家也要預備接咱們大小姐了?”
旁,有一句批語“文忠公之嬤”。文忠公是孝賢皇後弟弟傅恒的諡號,如果這個
“嬤”是“姊”字的筆誤,或“嬤”在方言中有姐姐的意思,那就是再清楚不過地
闡明了元春的藝術原型是孝賢皇後了!退一步講,即便這個“嬤”就是指賈璉的乳
母趙嬤嬤,在批者的心中,賈家是文忠公傅恒的家,元春也依舊是文忠公的姐姐孝
賢皇後。

《綠煙鎖窗集》的發現,又為明義和曹雪芹的關係,提供了新的佐證;也證明元春
形像中藏有孝賢皇後的影子,非無稽之談。隻是紅學研究的主流陷入“自傳說”太
深,不願展開更深的研討和考證。 在這一點上,我十分欽佩我的父親。他隻是個紅
學的業餘愛好者。早在七十年代,當他讀了明義的材料後,就明確地告訴我應該從
明義的研究中重新定位“自傳說”。《紅樓夢》不僅僅是衍生於曹家的故事,她有
更廣泛的故事來源,也必定包含更深刻的曆史意義。隻可惜他因病過早地放棄了紅
學研究,而我的水平相差太遠,無力承擔這大任,一晃二、三十過去了。寫這文章,
對父親是個紀念;對我自己,就算是濫竽充數,聊以自慰吧!


寫於 2005年 10月16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