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小傘的蒲公英

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種子,撐著小傘走南闖北。如今降落在多倫多這快沃土,我願把我在這裏生活的甜酸苦辣講給大家聽。希望你們喜歡我的故事。
個人資料
黑眼睛的蘇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曆史在這裏沉思--試評《朗讀者》

(2009-02-23 21:48:00) 下一個

得知《朗讀者》被搬上銀幕,扮演漢娜的影星凱特·溫斯萊特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欣喜萬分。雖沒有觀看影片,但對她卻充滿期待。

小說《朗讀者》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好書。青年時捧起一本書就放不下,不吃不睡一口氣讀完的日子已經很遙遠了。自認為是由於精力不濟,眼神不逮的緣故。然而,當我捧起《朗讀者》的時候,仿佛時光倒流,又回到了三十年前,不吃不睡,一口氣讀完(當然,它不太長,133千字)。由此可見,真正的好書有多大魅力。

都說德國人愛思考,德國出了那麽多哲學家便是明證。這本書雖然是一本小說,但作者對納粹統治給人類帶來的悲劇進行了深刻的思考。

書中的主人公米夏認識漢娜的時候才十五歲,由於得了黃疸病而在回家的路上止不住的嘔吐起來,一位三十六歲的的陌生婦女照料米夏並送他回家,這就是機緣。由此引出了一段忘年之戀。

少年米夏與成年漢娜的愛情簡單美麗。特別獨特的是,在每次做愛前,漢娜都要拚命洗涮自己,仿佛要洗掉什麽。在他們做愛之前或之後,少年米夏都要為漢娜朗誦一些文學作品的優秀篇章。他們的愛因此而變得優雅起來,少了一份肉欲,多了一份精神享受。而米夏的朗讀卻是此書的一個玄機,小說跌宕起伏的情節借此而展開。

如果僅僅是為了講述一個情竇初開的小男孩和一個母親級別的成熟女人的戀情,那麽它充其量隻是一個變態的戀情故事。小說之所以安排這麽一種關係,完全是為了反映德國戰後的一代對他們父母一代所犯的罪行的審視。當米夏得知自己曾經深愛的女人當過納粹並且在一次對猶太人的迫害中負有責任時,他再也不能對那段曆史無動於衷了。是愛,將米夏卷入了漢娜的罪責之中;是愛,孩子對他們的父母、親人、老師和神父的愛將戰後一代卷入了他們上代人的罪責之中。

以米夏為代表的戰後的一代對他們的父輩很不滿意,因為,他們認為,在第三帝國時期以致帝國垮台之後,父輩們根本就無所作為。父輩們或者直接犯下了納粹罪行,或者對罪行袖手旁觀,或者碰到罪犯就視而不見,要不就是在1945年後容忍罪犯、接受罪犯。怎樣對待父輩呢?有些人為他們父輩的行為感到羞恥和痛苦,於是便與父輩們劃清界限。而米夏的問題卻不是那麽簡單。是他愛漢娜並選擇了漢娜,這種愛對於米夏這一代來說,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命運,是德國人的氣數。

隨著米夏的反省,思考,我們看到了“施圖霍夫-納茨外勒集中營”,似乎看見了以屠殺猶太人為職業的納粹軍官在完成了一天的殺人工作後掛在嘴角的滿足及得意,與我們完成一天的工作就要下班回家的表情別無二致。他們殺猶太人隻是在完成工作!這世間竟有這樣無動於衷的殺人者!

那麽,愛著有罪責的父母的戰後一代怎樣幫助父輩們認清他們的罪責呢?漢娜不識字,被判了刑。米夏就朗讀文學作品,他把他的朗讀製成錄音帶寄給獄中的漢娜。漢娜在獄中學習識字,讀了許多有關集中營的書,開始反省自己。漢娜在刑滿出獄的那天的黎明時分自殺而死。她把自己所有的錢留給了她負有責任的那次教堂大火中的幸存者和她的女兒。

由於作者哈德-施林克善於寫偵探小說,他在書中暗設機關,懸念處處,故事情節緊湊。小主人公米夏是以第一人稱的手法來描寫,心理活動刻畫生動,又有對曆史對人物命運的深刻思考,加之感情真摯,文筆優美,使得本書十分吸引人。

作者哈德-施林克在回答此書成功的原因時說:“人並不因為曾做了罪惡的事而完全是一個魔鬼,或被貶為魔鬼;因為愛上了有罪的人而卷入所愛人的罪惡中去,並將由此陷入理解和譴責的矛盾中: 一代人的罪惡還將置下一代於這罪惡的陰影之中——這一切當然都是具有普遍性的主題”。本書的成功正是由於它深刻的闡述了這一主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黑眼睛的蘇珊 回複 悄悄話 一個健忘的民族一定會重複以前的錯誤。善於反省、思考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佩服德德意誌民族。
獨坐幽篁裏 回複 悄悄話 電影看得令人窒息,真是非常深刻的一部電影。
其實我們的民族也有過類似的經曆。我們當中,有許多人曾做過和漢娜類似的事情。漢娜是壞人嗎? 如果沒有納粹,她是一個心地善良,是想把每一份工作都做好的那種人。她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她在法庭上的回答,“要是你,你怎麽辦? ”
我們又該怎樣回答這個問題?現在似乎答案很明確,可放在當時,。。。
德國敢於反省自己,曝露自己,是一個讓人佩服的民族。

謝謝你的介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