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遙天地間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個人資料
正文

七彩雲南

(2008-08-23 21:03:40) 下一個
雲南是我久已向往的遙遠而神秘的地方,所以當我們計劃帶兒子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時,想到的第一個地方就是雲南,剛好先生應邀去昆明講學,於是我們一家不遠萬裏來到了美麗的雲貴高原。

早已知道雲南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但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民族居住於此,來了才知道,中國56個民族中有52個在雲南占有一席之地,其中人數在5萬以上的民族有26個之多,各族群都有其獨特而又異彩紛呈的習俗風情。我們基本上每天都在接觸不同的民族,稱呼幾乎是天天在變:在石林是彝族,女的叫“阿詩瑪”,男的叫“阿黑哥”;在大理是白族,女的變成“金花”,男的是“阿鵬哥”;在麗江的納西族,以胖為美,以黑為豔,女的叫“胖金妹”,男的叫“胖金哥”;來到香格裏拉藏區,女的叫“卓瑪”,男的就叫“紮西”了。

千奇百怪的地理風貌,特殊的氣候狀況,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奇妙的風俗習慣,使得雲南產生了許多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奇異現象,遠來的遊客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 上留下短暫的足跡並離開之後,他們所耳聞目睹的那些奇聞異趣逐漸流傳開來,有不同版本的"雲南十八怪"、"雲南二十八怪"、"雲南 八十一怪"等說法。俗言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我們親身領教了其中的幾怪。

雲南第十七怪,過橋米線人人愛。
滾燙的雞湯配之以生肉、生菜和米粉成就了雲南最有名的風味小吃:“過橋米線”。 在朋友的盛情款待下,在雲南期間我們享用了不少山珍海味,但吃得最舒服的一頓就是在昆明品嚐的地道的雲南過橋米線。

雲南第四怪,石頭長到雲天外。

石林風光天下絕景,真正是鬼斧神工。石林的奇峰怪石如莽莽叢林,地質學上叫喀斯特地貌。石林中有很多象形石頭,具體像什麽,隻能憑個人的想象力去猜。

墜石。傳說做過壞事的人如果從這裏走過的話,這塊搖搖欲墜的石頭可能會砸下來,來懲罰這些人。 也許是做過壞事的人心裏有鬼,不敢從這裏走過,這塊石頭懸在上麵大概有幾千年了,至今還沒掉下來。

盼望中的阿詩瑪。這應該是石林中最著名的石頭了,找到則有緣,無緣不相逢。

雲南第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帶。這主要是納西族的風俗,那裏還算是'母係社會',重女輕男,女的什麽都要幹,外麵田地裏幹活的全是女的;而男的呢,就帶帶孩子, 陶冶陶冶情操,一輩子做好'琴、棋、書、畫、煙、酒、茶'七件事就算是完美人生了,真是享福啊。在外人看來,納西女人的命真苦,她們卻不覺得苦!由此看來,一個人幸福與否,隻是個人的感受而已。

第六怪:花生蠶豆數著賣。這裏買賣東西不是以斤來算的,反正他們的秤估計也不準的,買賣還是論個比較方便。我花10元錢買了6個芒果,覺得真便宜呀,別人卻說可以還價到1塊錢1個,虧了。

第七怪:四季服裝同穿戴:雲南地區氣候多變,夏天不熱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溫差較大,可以說是冷熱瞬變,在街上四季服飾隨處可見,長的、短的、厚的、薄的,顏色豔麗,絢麗多彩。

第九怪:十八歲的姑娘像老太: 雲南地處高原,紫外線強烈,對皮膚損害大,因此當地婦女大多皮膚黝黑,若不仔細看分不清實際年齡。當然這是對長期風吹日曬的勞動婦女而言,在昆明街頭,五顏六色的陽傘下,我看到的都是豐姿綽約的'黑牡丹'。

我們從昆明飛到麗江,第二天就去了玉龍雪山。玉龍雪山就在麗江古城不遠,是世界上離城市最近的雪山,也是納西人的聖山、情山,主峰還從來沒有人征服過。傳說中的'徇情穀'就在這裏,滿山滿野都是杉樹,開闊的草坪一望無際,抬頭仰視皚皚的雪山高高聳立。隻是不知道在如今這個'一夜情'、'網戀'、'閃婚'盛行的世界上,還有沒有人尋到這裏,在聖潔的雪山懷抱裏以死殉情。 反正本人在這人間仙境裏是不會有一丁點兒殉情的念頭的, 就憑這良辰美景,也得好好活著, 享受人生。

雪山腰中的玉湖,像一塊碧玉鑲嵌在群山中

東巴萬神園 - 按照天地神靈觀念中的陰陽相應概念,有黑就有白,有神就有鬼。左邊是鬼區,右邊是神區。 鬼區不讓拍照,害怕帶來厄運

萬神園正中地上的彩繪描述的是地獄、人間和天堂,圖中故事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示了納西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人生觀

神區 - 園中神像木雕形態各異,神情單純,體現了納西先民的道德理想

白蛋 - 納西先民認為所有好人都從白蛋中誕生。 鬼區有黑蛋,是壞人出生之處,不敢拍,怕把惡鬼招引出來

愛神園 - 園裏掛滿風鈴,每一陣風吹過帶來的鈴聲都是對相愛的人的祝福,風鈴被風吹落在地上象征著天大的緣分和幸運

和合院中的東巴壁畫

世界記憶遺產 - 東巴古籍文獻紀念碑

你能看出這些美味佳肴都是石頭做的嗎

藍天白雲下不停轉動的納西水車,讓人想到永恒

第三站來到了大理, 昔日南詔古國,'五朵金花'的故鄉。大理古城比起天龍八部裏的段氏大理國的氣派,現在可蕭條多了。在大理當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傳誦的謎語詩,詩 曰: 蟲入鳳窩不見鳥(風),七人頭上長青草(花);細雨下在橫山上(雪),半個朋友不見了(月)。這首詩謎的謎底就是大理最著名的風花雪月四景:'下關風'、 '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 去大理時不是風季,沒能領受下關風的魅力。晚上有別的節目,洱海月也沒賞到,木蓮花和蒼山雪倒是隨處可見。

我們在洱海遊船上消磨了半個下午,在甲板上遠眺蒼山,猶如一幅筆調粗獷的水墨畫。

在遊船艙內品嚐了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人生的曆程和真諦何嚐不是這樣呢。歌舞表演展現了白族的婚俗,新娘出嫁的時候眾人都要掐新娘,可能是教她婚姻生活不僅有甜蜜,還要有吃苦的思想準備吧。

大理三月好風光,蝴蝶泉邊來梳妝。 蝴蝶泉邊,在那位白族老太一口一聲'金花'的呼喚下,忍不住穿上白族服裝假冒了一回金花妹。要知道白族人稱漂亮女孩'金花',長相平平的隻能稱作'銀花'、'銅花'、'鐵花'。盡管明白自己早已告別花樣年華,但聽見恭維還是飄飄然不知自己姓啥了。

大理崇聖寺三塔 - 背靠蒼山,是大理曆史的象征。

崇聖寺 - 千年佛都,皇家國寺。大理國22代國王中,先後有9位到崇聖寺出家為僧。9位國王,不愛江山,也不念俗塵,來此出家修行,使崇聖寺頗具傳奇色彩。 寺內供奉有9位段氏國王的塑像。

在導遊的再三慫恿下, 觀看了票價高昂的'蝴蝶之夢'歌舞表演,的確是如夢似幻,美輪美奐


欣賞過同為張藝謀導演的歌舞表演後,就覺得老謀子花大功夫弄出來的奧運開幕式沒有太多新意,瞧那'番茄炒雞蛋'的色調和翩翩起舞的空中飛人,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張藝謀最善於運用燈光和布景將場麵弄得輝煌壯觀,解說詞也十分煽情,身臨其境時宛如享用了一場視覺盛宴, 看完之後卻沒有多少回味,估計他快要'江郎才盡'了。

演出結束

重頭戲自然是麗江,這個在97年地震之後重建的古城遊客如雲,是雲南之行的必遊之地。


玉龍雪山抬頭可見

小橋,流水,人家,石板路旁,有古樸的房屋、悠閑的人們與清泉溪流楊柳相依相伴,好一片'高原姑蘇'之景。

古城客棧 - 光看這名字就夠吸引人的, 這次雲南遊最遺憾的就是跟著旅行團沒住成客棧。 尤其是那個有名的'憶棧'

古城四方街商業氣氛濃鬱,賣犛牛牛肉幹,賣金銀飾品,賣各類工藝品的特色小店鱗次櫛比。

隨意雕夢,塗鴉愛情 ,今生有約 - 古城裏別具一格的招牌, 蘊含著隨意、灑脫,有緣千裏來相會的意味



晚上最熱鬧的就在酒吧一條街了,小橋溪水兩側互不相識的男男女女們對著情歌,懷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相聚在這裏,拋開城市的喧囂,拋開一切的煩惱憂愁,享受著生活,享受著激情。

一米陽光酒吧

東巴象形文字 - 這是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

東巴許願風鈴 - 許下你心中的願望吧,祝你美夢成真!

從麗江到香格裏拉途中沿金沙江前行路過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峽穀- 虎跳峽。 傳說中的那隻猛虎就是借江心這塊巨石,從玉龍雪山一側,一躍而跳到哈巴雪山。 佇立虎跳峽邊,感受著驚濤拍岸、白浪衝天的雄偉氣勢,為大自然的威力所震撼。

金沙江畔的茶馬古道 - 這條舊時馬幫通商古道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思茅、普洱,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地區、香格裏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

1933年,詹姆斯·希爾頓在其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首次描繪了一個遠在東方群山峻嶺之中的永恒和平寧靜之地'香格裏拉'。他明言'香格裏拉'在中國藏區,是個有雪峰峽穀、金碧輝煌且充滿神秘色彩的廟宇、被森林環繞著的寧靜的湖泊、美麗的大草原的世外桃源。 在那裏,人與大自然和諧相生,多種宗教並存,多種民族共處;人們不分種族、男女、宗教,共同在那裏生息繁衍。 人們相信迪慶高原就是尋找了半個世紀的'香格裏拉',因為它擁有著詹姆斯書中描寫的一切,巧合的是,'香格裏拉'一詞是迪慶中甸的藏語,為'心中的日月' 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環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

慕名來到香格裏拉, 雪山環繞之間,分布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壩子,它們是迪慶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土地肥沃,牛馬成群。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有靜謐的湖水、神聖的寺院、淳樸的康巴人,真如傳說中的伊甸園。 據說在草甸裏一腳下去就會踩到三棵草藥,嚇得我踮著腳尖走進去,抵抗住了躺在草地上看雲卷雲舒的誘惑,生怕打破草原的寧靜。

在普達措國家公園,乘環保車進入屬都湖和碧塔海景區。這裏位於海拔3千多米的高原上,空氣清新但氧氣稀薄,我們在導遊的堅持下一人買了一瓶氧氣瓶隨身帶上以防高原反應。 聖湖碧塔海湖麵海拔3538米,是雲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沿湖棧道有4.7公裏長,還沒走到一半我就喘不過氣來了,也不知是走累了還是真的有高原反應,反正帶有氧氣瓶,邊走邊吸氧,隨時補充氣力。每年的6,7月份,人們在碧塔海可看到獨特的景觀"杜鵑醉魚"和"老熊撈魚"。這是因為杜鵑花葉含有微毒,落到水麵上後,被遊魚吞食,就使魚如同醉了一般漂浮在水麵上,形成碧塔海特有的奇觀"杜鵑醉魚"。而林中的老熊也會趁月色來撈食昏醉之魚,被稱為"老熊撈魚"。徜徉在碧塔海四周,感覺到一種心靈的回歸。可以什麽都不做,隻是坐在湖邊,享受這份寧靜。

霞給藏族文化生態旅遊村

瑪尼堆 - 在藏區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是為瑪尼堆。瑪尼石是虔誠的藏民在普通的白石頭上刻寫經文以及各種佛像和吉祥圖案,並飾以五彩製成,當他們需要神明指引的時候,就會帶著寫有祈禱經文的石頭向天上神明朝拜。 藏族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湧現出了浩如煙海的瑪尼石刻品,凡人跡所至,隨處可見,它是藏族人民刻在石頭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