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遙天地間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個人資料
正文

夢想與執著 - 廣東宏遠籃球隊前主教練李群的籃球人生

(2008-06-04 18:03:19) 下一個

籃球屆名人李群, 生日:19722月; 籍貫: 黑龍江; 身高:18 體重:72公斤; 位置:組織後衛; 球隊:廣東宏遠; 主要成績: 1986-1992 效力哈爾濱市體工隊, 1992-1995 效力廣州軍區體工隊, 1995年調入廣東宏遠籃球隊, 2003-20042004--20052005--2006連續三個賽季以隊員身份奪取CBA總冠軍。

這是百度百科有關李群的詞條,寥寥數言盡管高度概括了李群的籃球生涯,但對筆者這樣的籃球門外漢而言,除了幾個幹巴巴的字眼和數字外沒有多大意義,直到幾個月前在密爾沃基與李群初次相識,才對他有了一些感性認識。

第一次見到李群,是在去年1026日密爾沃基當地華人球迷為NBA新秀易建聯舉辦的生日派對上。那時他剛剛卸下廣東宏遠籃球俱樂部宏遠隊主教練一職,以密爾沃基雄鹿隊實習教練的身份來到密城學習NBA球隊的管理。聚會時李群一身休閑打扮,身高180的他,在普通人裏可以算得上身材高大,但在籃球運動員中隻能算是小個子,這反倒使他顯得與眾不同,加上他溫文爾雅的氣質、彬彬有禮的風度和不俗的談吐,又沒有一點明星的架子,很快與記者和球迷們打成一片,他也從此帶著籃球名將的光環走進了密城華人社區的圈子,在不經意間與阿聯及其家人一道給當地華人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變化,為威斯康星的漫長嚴冬增添了些許暖意。

作為前國 手和國家隊助理教練以及易建聯在國內的主教練,李群陪同阿聯一起度過了在密爾沃基的第一個賽季。 在密爾沃基的日子裏,筆者與李群多有接觸,在欽佩他年紀輕輕就曾兩次榮獲CBA最佳後衛稱號、率領宏遠隊贏得三連冠、至今保持著CBA聯賽單場助攻28次的紀錄的驕人戰績的同時,很欣賞他身為運動名將低調的為人,自信、沉穩而不事張揚的個性。 在本賽季即將結束、李群離開密城之前對他進行了采訪,對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跟李群交談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因為他思路敏捷而清晰,言語精練而機智,有條有理,又不乏幽默風趣。我們的談話從他運動生涯的起源開始,大概有不少人詢問他這一段經曆,對此他輕車熟路,侃侃道來。李群出生於一個體育家庭,父母曾在北京軍區打籃球,後成為手球運動員,曾參與組建黑龍江手球隊。母親當過手球教練,大哥也打籃球,從小耳濡目染,熱衷於運動。198412歲時開始業餘籃球訓練,1986年成為哈爾濱市體校正式隊員,上午上課,下午訓練,一周回一次家。他說當年訓練很苦,早上5點半起床,大概跑8千米,訓練1個小時左右。哈爾濱天氣寒冷,下大雪照跑不誤。1988年至1990年隨隊到廣東冬訓。李群還清楚地記得1988年第一次領到的工資,盡管區區64.5元在今天還不夠一頓飯錢,對當時的年輕人來說卻不是個小數目,尤其對專業運動員來說,吃飯、穿衣、住宿都免費,平日訓練生活很緊張,沒有什麽娛樂、社交活動,這錢還真不容易花出去。

1991年,在與廣州軍區籃球隊比賽中表現突出的李群被廣州軍區體工隊看中,第二年,他便南下加盟廣州軍區籃球隊,這是李群運動生涯的一次轉折點。廣州軍區男籃是當時國內一支勁旅,水平比哈爾濱隊高得多,1994年我們獲得全國第六。李群說。 他在那裏打了三年籃球,開始嶄露頭角。然而,九十年代初期國家實行奧運戰略,很多地方隊不重視集體項目,如排球、手球隊等都被解散,將資源集中在單項比賽,希望多拿金牌。有一段時間廣東都沒有男排和女排,後來才慢慢恢複,籃球自然也逃不掉被冷落的命運。1995年部隊整編、裁軍,李群在廣州軍區籃球隊打上主力沒多久,這支球隊卻麵臨解散,李群於是來到了廣東宏遠隊。在宏遠,身穿11號球服的李群迎來了自己職業籃球生涯的頂峰時期,擁有一大批親切地稱呼他為“群哥”的球迷。2006年,李群榮任宏遠隊主教練,是CBA球隊中最年經的主教練。

認識李群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拿了冠軍才結婚!”  說了這話沒多久,李群所在的宏遠隊終於在2003年拿到CBA聯賽的總冠軍,而他對女友許下的結婚承諾也在2004年變成了現實,這年李群31歲。筆者跟他開玩笑說:“你當時立下這個誓言時有沒有想到如果拿不到冠軍怎麽辦,那不是耽誤了你的女朋友了嗎?”李群說他很自信能拿冠軍,而且一年前就該拿了。李群的太太初婷以前也是廣州軍區隊的籃球運動員,兩人一起打球,日久生情,盡管那時隊裏不讓談戀愛,他們仍然偷偷約會。李群說運動員的圈子很小,很單純,與外界沒有多少接觸,而男隊和女隊的運動員時常在一起訓練,近水樓台先得月,時間長了自然產生感情。李群談起與太太相識、相愛的經過程,欣慰之情溢於言表。初婷退役後在廣州公安局上班,他們的兒子已有6個月大。

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李群感覺自己付出很多,得到的也很多。他認為他在自己的年代裏是最好的後衛之一,速度快,視野廣,但畢竟身材局限性比較大,對抗性不夠。李群的身高在籃球運動員中屬於另類,引起很多人的好奇,想知道他當初為何選擇了籃球這個對他來說似乎先天不足的運動,我們的談話自然也離不開這個話題。我進入哈爾濱市體校籃球隊時,身高隻有150,在隊裏個子最矮,後來在所有隊裏都是最矮的一個。他笑言他周圍的人都很高,顯得他更矮了。他很清楚籃球是在空間和高度上競爭,吃的是青春飯,身體條件局限了自己在這個領域繼續發展。李群說:“二十六、七歲是籃球隊員的成熟期,狀態好的話可以保持到30歲,30歲後身體走下坡路,但經驗越來越豐富,如果沒有傷病的話打到36歲沒問題。”他認為國內籃球隊員傷病比NBA少,主要是因為比賽強度沒有NBA大,CBA的比賽場次幾乎比NBA少了一倍。問起他籃球生涯最輝煌的時候,李群笑而不答,說是那都是過去的事了,還是看以後吧。

談到與易建聯的關係,李群告訴我們,阿聯剛來宏遠時才16歲,他那時是阿聯的隊友同時又是他的助理教練。阿聯盡管年齡小,但身體素質很好,隊裏特地安排他倆一起住同一個宿舍,好讓他帶帶阿聯。宏遠隊之所以有現在的輝煌,老隊員對新隊員的傳幫帶起了重要作用。宏遠集團公司成立20周年時,李群與阿聯一起獲得特殊貢獻獎,得到一個純金金杯。

200710月,依照雄鹿隊與阿聯簽約合同中的一項,李群作為雄鹿隊的見習教練來到密爾沃基與阿聯會合,主要任務是學習NBA的籃球理念,進入內部了解NBA的運作方式及其比賽訓練的組織。談到中美籃球的差異,李群認為中國籃球的差距仍舊很大,屬美國籃球的初級階段,專業人才短缺,市場開發方麵的差距尤其大。李群說他來美國後主要任務是看球,不像在中國帶隊打球那樣緊張,因此有時間靜下心來反思和總結以往的打球經驗,通過對NBA的深入考察,收獲很大。

李群對易建聯在NBA第一個賽季的表現表示滿意,說阿聯受傷之前發揮得尤其不錯。談到阿聯目前的狀況,李群認為他需要一段時間調整和適應NBA的節奏和環境。他說阿聯性格比較內向,與隊友相處融洽,在國內尚做不到球隊的核心,作為NBA新秀在雄鹿隊自然不能太張揚。李群告訴我們目前宏遠有7個隊員在國家隊,國家隊不集訓時就回俱樂部打球。姚明和阿聯回國後將直接去國家隊報到,而他本人回國後會先回宏遠,全力備戰奧運。

筆者問:“你對密城當地的華人生活,印象最深的是什麽?” 李群回答:“以前

來美國都是走馬觀花,隻有這次真正深入到當地華人的生活裏。感覺密爾沃基的華人非常熱情,人情味很重,能夠體會到血濃於水的鄉情。特別是阿聯球迷俱樂部給了我們許多幫助,很多來之前預想的困難都沒遇到,十分感謝密城華人社會的關心和幫助。”問起與國內生活的不同之處,李群說國內人們的生活比較浮躁,大家都很忙,卻不知在忙什麽。而美國這邊節奏沒那麽快,與自己以前想象的西方花花世界完全不一樣,在美華人生活比較簡單、純樸,家庭氣氛濃。他戲言:在國內聚會大家去酒店,而密城的中餐館落後中國50年,因此這裏的華人隻能參加家庭聚會,當然美國的大房子是國內不能比的。

與李群的一番交談,使筆者深有感觸:有的人承蒙上天特別的眷顧,有天賦,又有得天獨厚的成長環境,加上自身的努力,再碰上一、兩個絕佳的機遇,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想不成功都難。比如姚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另一些人,盡管也有天賦之才,但先天條件有所不足,隻有靠後天加倍努力來彌補。而隻要他們有夢想、有誌向、有明確的目標,並執著地、義無反顧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辛勤的汗水總會帶來豐厚的回報,奮鬥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終將鑄就其人生的一段輝煌,從而贏得世人的尊重。在我眼裏,李群就是這樣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