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山楂樹之戀》讀後感

(2010-08-26 09:22:33) 下一個

趁這周有空再多寫點兒東西,下周恐怕就忙起來了。

《山楂樹之戀》讀後感

 艾米的小說《山楂樹之戀》是近兩年我讀過的最讓我感動的愛情小說。最早看到這片小說的連載是在文學城的海外原創論壇裏。上班的時候偷著一口氣把小說讀完,邊讀邊流淚,十分狼狽,卻欲罷不能。艾米在海外原創論壇貼出她的小說時告訴大家,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她是根據女主人公的口述和給她參考的一些日記信件而寫下來的。

 《山楂樹之戀》講的是70年代特殊曆史時期的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男主人公老三對心愛的女孩靜秋無微不至,致死不渝的愛情讓人從內心深處感到震撼。老三死後的三十年紀念日,靜秋請艾米幫助她,寫下了她對老三的深深懷念。艾米以真實、質樸,細膩的行文方式,講述了這段完美的愛情故事。那種透徹心腑的愛太讓人向往了,但這樣殘酷的結局,太讓人不能承受!

 我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就是知青小說,或者說《傷痕文學》的忠實讀者。盡管知青時代對我來說很遙遠,但那些描寫知青生活的小說作品以它最凝重、最奇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我。直到今天我都不能忘懷熬夜讀過的小說:張承誌的《黑駿馬》,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梁曉聲的《雪城》,張弦的《掙不斷的紅絲線》,《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古華的《芙蓉鎮》等等。從這些優秀的小說裏我看到了知青生活的苦難,文革非常曆史歲月的黑暗,憑吊流逝青春歲月的悲傷。每本書都是我心愛的,每個主人公的形象都被深深地刻畫在我腦海裏。作家們以才華橫溢的文筆描述了最純潔的夢想、最淒美的愛情、最痛楚的命運;複雜,多麵,矛盾的人性與縱橫交錯的故事交織在一起,讓處世未深的我深陷在小說中,不能自拔。《山楂樹之戀》讓我把它和“傷痕文學”聯係了起來,依舊是讓人過目不忘。

 愛情是文學中永恒的主題。真愛到底應該是什麽樣的,人人都在探討和求索這道題的答案。時代在變遷,新世紀,新氣象。文藝在與現實相接的時候不可能完全擺脫政治、權勢話語的局限。沒有大環境做背景,文學就顯得蒼白無力,令人費解。我想一定會有許多年輕人不理解這部小說,對它指指點點。然而大肆批判和否定小說”沒什麽意思”,甚至說”主人公是變態的”,我完全不能接受。我承認,《山楂樹之戀》的藝術性遠不如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傑出的小說。然而它的流暢,簡樸和真實卻讓它在無數的,華麗造做的小說中獨樹一幟。尤其是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凡事成敗與得失都和利益掛鉤,人們仿佛已經失去了單純愛的能力。前段時間火爆的《色戒》,《蝸居》都從不同角度展示了愛情和利益之間的關係,這些作品在大眾內心產生了巨大的共鳴。而《山楂樹之戀》卻象一股清澈冰涼的涓涓細流,流入了人們浮躁的內心世界 - 愛可以很簡單,愛可以那樣忘我,愛可以永恒不變;是我們太以自我為中心,太計較得失,是我們自己讓愛變得過於複雜。

 《山楂樹之戀》中有許多對女主人公靜秋的心理活動細膩且生動的描寫。女孩子的心思很細,很密,非常真實。我為艾米的文字拍手叫好。小說中把老三的好描述的淋漓盡致,讓人感動同時也為之心痛。相信每一個女孩子讀了這本小說都會想,今生若有象老三這樣珍惜自己的人相伴,絕對不枉此生此世。我自然也有同感。但除此之外,我還覺得,人更要學會感恩,畢竟感情是相互的。如果靜秋不懂得老三的心,不被他感動,不知道老三會有多傷心。。。他還會有多少勇氣去等待靜秋,等待與她朝夕相伴的那一天呢?如果老三在天有靈,他一定會更加深愛靜秋 - 他沒有愛錯人,在他走後的三十年裏,靜秋對他的好念念不忘,何曾將他忘記?他說他用一輩子去等待靜秋,而靜秋又何嚐不是用一輩子去懷念他呢?

 有人說《山楂樹之戀》是“最幹淨的愛情故事”。愛過的人都懂得,愛情也意味著擁有和占有。更何況老三愛上靜秋的時候他25歲,是個成熟的男人了。他被靜秋深深的吸引,但因為靜秋比他小得多,他對她的疼愛讓他竭力控製自己的情不自禁。靜秋得知老三時日不多後,衝破自己內心重重障礙,主動要以身相許;而老三處處為靜秋著想,甚至知道生命到了盡頭也沒有完全放縱自己。老三懂得愛的份量,他內心充滿的責任感和對心愛的人的尊重讓他贏得了對方更多的愛。崇尚並且超支使用“生命短暫,應及時行樂”信仰的人,恐怕早晚有一天會始亂終棄。人有七情六欲,與生俱來。但怎樣生活才更精彩,每個人都要好好考慮和衡量。

 很快,《山楂樹之戀》將被張藝謀搬上銀幕。我拭目以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