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人性,民族性和國民性

(2007-07-10 18:20:09) 下一個
昨日下午剛來貴壇拜見,晚上即見槍林彈雨。深為貴壇人氣旺盛所折服。關於日本,關於戰爭和憤青們的行為,兄弟日前有一篇練筆之作,貼出來供大家指正。很大的話題,這一小段的文字肯定不能盡述。歡迎大家拍磚討論,初來乍到,還請諸位老大口下留情。


淺談人性,民族性和國民性


很多人討論了很多中日澳三國的比較。看到很多好帖子,但也有一些朋友不能透過表象去深入地思考問題。在這裏談談我對人性,民族性和國民性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參考。

我覺得一個人的身上表現出來的總有這三個特性。我們在品論一個國家,一個個人或一個民族的行為的時候,要看清楚我們究竟是在評論她的人性,還是她的民族性,抑或是她的國民性。

人性是作為一個個人最基本的本性。人性是善的。喜歡善的,美的東西,厭惡醜的,惡的東西。世人的人性從總體上說應該是類似和相近的。然而我們說看到的人性卻很不同,那是因為人性受到了民族性和國民性的影響。所謂民族性,是指作為一個種族,其文化,思想以及曆史對個人造成的影響。比如中華民族的儒家思想,大和民族的神道,武士道思想。各個民族的價值觀不同,也會造成對個人的行為影響。民族性中有善的一麵,也有惡的一麵。國民性是指一個國家過去和現在的政體,政府首腦言行,政府教育對個人造成的影響。如果說民族性是很難變更的話,那國民性則隨著政體的不同可以變更的很快。評論一個國家政體的好壞,很多時候也是在看她是否施加了正確的影響於個人。

在西方社會中,人性顯然是占首位的。這也是為什麽西方強調人權。人性的善惡是判斷事物的標準。比如美國就是這樣一個代表。人們表現出來的人性,比如厭惡戰爭,珍惜生命,遠高於了對國家需求的考慮。人們更多地考慮的是作為一個人應該遵守的道德規範,而不是去考慮作為一個國家需要的利益。東方社會則更強調國民性和民族性。往往這兩性淩駕於人性之上。在日本,依然是民族性和國民性高於人性。雖然隨著民主進程的推移,開始聽到了人性的聲音,但在國家的重大決策中,人們還是服從於集體的利益,表現出了民族性和國民性。這和日本的曆史文化是分不開的。他們長年生活在沒有資源充滿自然災害的小島上,民族性中團結一致的概念遠比個體來得重要。大陸情結,資源情結嚴重。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可以侵略他國,不顧人性。君主立憲製的政體以及神道與天皇的結合使當年人們在其國民性和民族性上表現出對天皇的尊敬與盲從。中國則是另一種東方式文化得代表。天朝大國,地廣物搏,使其民族性中沒有危機感,更喜歡個人單打獨鬥,以內耗為取得勝利之路。本來民族性中的儒家文化是和人性相近的,但這些年來國民性卻對民族性和人性進行了掩蓋。導致人性的扭曲,民族性中善的一麵得不到發揮。(在這個問題上就不展開了.) 澳洲和美國相比則又是一種形式。雖然如同其他西方國家,人性高於民族性和國民性,但作為一個移民國家,並沒有象美國一樣培養出美利堅民族的民族性。每個種族依然保留著自己原來的民族性。同時效忠於澳大利亞和自己的祖國。這就為將來某日民族性超越人性引發衝突種下了禍根。

人性,民族性和國民性三者是相互影響。在一些非常的時期,人性會被民族性和國民性說扭曲。戰爭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國民性掩蓋了人性,為了國家利益人們放棄了個人的善惡觀,去戰鬥,去屠殺。同時民族性中惡的一麵被完全暴露出來。日本人在戰爭中的屠殺和淫行,其實都是其民族性中強者生存,性行為開放的極端表現。民族性中武士道精神也在戰爭中充分得到體現。同樣德國則是日爾曼民族的民族性被個別人利用成為滿足個人欲望的工具。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是另一個典型的國民性和民族性中惡的一麵扭曲了人性的例子。人與人之間相互揭發,充滿敵意。人性被完全地掩蓋。當代憤青中極端主義們的個性也是一個例子。他們是在其國民性的引導下民族性的片麵充分發揮。崇尚大國主義,宣揚民族情結,然而他們不知道,失去了人性在考慮問題,是很危險的一個傾向。

作為一個個體的人,追求人性是人的本能,這也是為什麽一些宗教或邪教,能利用類似真善忍的口號迷惑大眾。作為移民的一代,我們選擇出國的道路,很多時候則也是在追求人性。想排除國民性對自己和對自己下一代的影響。但是出國的人,更能體會到民族性對個人行為的深深烙印。這一點是身在祖國的人體會不到的。

在寫此文章的時候,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各種行為,究竟是人性,民族性還是國民性表現的顯影呢? 也希望各位看貼的老大回帖論戰前反思一下自己的觀點究竟是什麽性的體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