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南京民國建築:航空烈士公墓

(2007-12-13 13:42:39) 下一個
  航空烈士公墓位於南京東郊紫金山北麓王家灣的東側,是國民政府安葬空軍陣亡將士的墓地。

  國民革命軍在廣東時期就建立了空軍。在以後的北伐、中原大戰等戰爭中,陸續有一些飛行員戰死在疆場。1931年8月,航空署署長黃秉衡向政府提出建議:在中山陵範圍內撥地建立一處空軍公墓。蔣介石對此十分讚同,立即予以批準。

  有關部門經過反複勘測、規劃,最後選定王家灣以北的50畝土地為建墓用地。墓址選好之後,航空署在政府高級官員中進行了募捐。蔣介石首先捐了3000元,這也是所有捐款中最大的一筆。其他高官們見委員長帶頭,也跟著出錢,何應欽捐出2000元,其他人的捐款從10元到500元不等,共募得13290元。公墓工程的全部費用共26000元,首先動用捐款,不足部分由航委會撥款補足。

  公墓的設計者是金陵大學建築係的邱德孝教授。經過籌備之後,工程於1932年2月正式開工,同年8月建成。整個墓地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主要建築包括牌坊、碑亭、祭堂、紀念塔、墳場等。紀念塔的頂端是一座雄鷹雕像,象征著烈士們生前搏擊長空、英勇殺敵的壯舉。

民族英雄高誌航


  高誌航烈士:上校大隊長,遼寧通化人,法國牟拉納航校畢業。任空軍四大隊大隊長,1937年11月21日在周家口空襲時未及起飛被炸,殉國時年31歲,追贈少將。

  航空烈士公墓初建時全部墓位隻有250個,以後又陸續增加,每座墓前都有墓主的事跡介紹,墓與墓之間以彈石路相連。碑亭中的石碑用漢白玉做成,正麵鐫刻著黃秉衡撰寫的碑文,背麵則是捐款人姓名及捐贈數額。公墓建好之後,首批入葬的有30多人,大多數是在北伐戰爭、“一.二八”淞滬抗戰和中原大戰中戰死的國民黨空軍官兵,也有一些是在平時的飛行訓練事故中殞命的飛行人員。

  國民政府規定:在每年的3月29日,即黃花崗起義紀念日那天在航空公墓舉行公祭儀式:到1937年4月,共安葬了40多人;同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8月,日軍對上海發動進攻,南京的形勢岌岌可危,雙方空戰也十分激烈。到12月又有24位在上海、南京保衛戰中犧牲的空軍烈士被葬入公墓,其中包括擊落11架敵機的英雄飛行員劉粹剛。

  由於當時時局緊張,這些人被合為一墓,草草安葬。此外還有以一批空軍烈士因種種原因未能入葬。南京淪陷後,莊嚴的航空烈士公墓遭到日軍的極大破壞,靈堂、紀念塔被焚毀,墓塚被夷為平地,未及下葬的烈七靈柩也不能幸免,地麵建築幾乎蕩然無存。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對公墓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葺,基本上按原樣重建。大門口的牌坊上刻著“航空烈士公墓”六個大字。兩側的立柱上是何應欽寫的一副挽聯:捍國騁長空,偉績光昭青史冊;凱旋埋忠骨,豐碑美媲黃花崗。背麵則是蔣介石手書“精忠報國”。

  在修複工程中,國民政府還征用了2000多名日軍戰俘。從1946年至1948年,許多在抗戰中犧牲的空軍烈士的遺骸被陸續遷葬於此,無法找到遺骸的也根據家屬的要求修建了衣冠塚。當時埋葬於此的不僅有中國空軍烈士,更有許多幫助中國抗戰、犧牲在中國戰場的蘇聯、美國空軍烈士。

原美國援華抗日誌願航空隊的老戰士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的美國飛行員墓前敬禮。



  原美國援華抗日誌願航空隊的老戰士愛德華上校在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上尋找當年犧牲戰友的名字。


  根據統計,總共有870名中國烈士、2197名美國烈士和237名蘇聯烈士在此長眠。1946年3月29日,國民政府在公墓靈堂舉行了抗戰勝利後的第一次公祭典禮,由空軍副司令王叔銘主祭。蔣介石親筆題贈了一幅挽聯:“英名萬古傳飛將,正氣千秋壯國魂。”1947年和1948年的3月29日分別又舉行了兩次公祭。
  解放後,公墓曆經風雨,尤其是文革十年動亂中,公墓萬分可惜更是可悲的遭到到嚴重破壞,除牌坊得以幸存外,其餘建築、墳場、衣冠塚被盡數毀壞。直到1985年,應海峽兩岸尚存人世的航空烈士親屬強烈要求,得以重建公墓。航空烈士公墓現今是南京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清明都有烈士親屬不辭展轉三地之辛勞,前來祭掃,以告慰航空曆史的在天之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