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南嶽忠烈祠多次被破壞

(2007-07-09 06:59:38) 下一個
一次是日本鬼子幹的,其餘的是中流砥柱幹的。

南嶽忠烈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嶽忠烈祠
所在 湖南省衡陽市
分類 近現代重要史跡
時代 1938年—1942年
編號 4-239
登錄 1996年


南嶽忠烈祠全景南嶽忠烈祠位於中國湖南省中部的衡山香爐峰前,是1942年國民政府為紀念抗日戰爭陣亡將士而建的祠廟,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座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的大型烈士陵園。1996年,南嶽忠烈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編輯] 緣由
南嶽忠烈祠籌建於1938年“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期間。與會者認為陣亡將士“暴屍戰場”,難以安奉,於是便有了在衡山建造烈士陵園集中祭祀的想法。此後,在第九戰區的主持下,於1940年開始建設南嶽忠烈祠,到1942年基本竣工。1943年7月7日,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大典,宣布所有抗戰殉國將士均可入祠祭祀,第一批入祀者包括張自忠、郝夢齡、佟麟閣、趙登禹等38位將領。


[編輯] 建築
南嶽忠烈祠依山而建,坐西北望東南,總麵積約1.4萬平方米。建築布局仿照了南京中山陵的形製,在中軸線上依次有牌坊、紀念塔、紀念堂和享堂等,全長240米。祠內的所有建築均用花崗石或漢白玉砌成,屋頂均為綠色琉璃瓦頂,在周圍蒼鬆翠柏的映照下,顯得十分莊嚴肅穆。

忠烈祠的正門是一座三拱單簷石牌坊,之後是標誌性建築“七七”紀念塔。塔的造型為一大四小的五顆炮彈,象征著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同抗日。在中央主塔的正麵和左右麵都用漢白玉鑲嵌了“七七”二字,表示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塔背麵原刻有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的題詞“寇犯盧溝,大波軒起。捐軀衛國,忠勇將士。正氣浩然,彪炳青史。漢族複興,永湔國史。”

七七紀念塔的背後是紀念堂,匾額原為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所書,堂中有一座平鋪的十二角花崗岩石台,其上樹立一塊高約6米的漢白玉石碑。碑的正背兩麵原刻有碑文,記述了建祠的曆史背景和經過。

紀念堂後為276級石階,分成左右兩側。在兩側中間的斜坡草地上,有用大理石片拚嵌出的“民族忠烈千古”六個大字。台階上下可分為九層,第六層的中間立有一塊致敬碑,下用四根石柱承托一塊石板,上置一個大型的花崗岩球冠,兩旁再各植翠柏一株,象征著烈士永垂青史。

享堂位於忠烈祠的最高處,是祠中最大的建築。它的平麵呈十字形,用乳白色花崗岩砌築。正門由三道拱門組成,其上方用六根石柱頂起了單簷歇山式的屋頂。在中間正簷下懸掛有蔣中正題寫的“忠烈祠”金匾(原物),其中“烈”字中的“歹”少了一點,據說是蔣有意而為之,寓意“犧牲少一點”。享堂的四周有圍欄,堂中設漢白玉石砌成的祭台,台上立“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牌。牌位的兩側為入祀忠烈祠的人員名單,周圍的牆壁上還鑲嵌有當代書法家題寫的詩文三十六方。

忠烈祠附近有宋哲元為在“七七事變”中殉國的佟麟閣和趙登禹修建的紀念亭。四周的山頭上,還分布著13座烈士陵墓,其中既有將領的個人墓,也有74軍、60師和140師等三座集體公墓。

1944年,日本軍隊在豫湘桂戰役中占領衡山,對忠烈祠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國民政府予以重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嶽忠烈祠遭到了嚴重破壞。祠內原本有許多中華民國軍政要人題寫的碑刻匾額,大都在1953年到1956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人民政府下令鑿毀。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又將幾乎所有的烈士墓都挖掘殆盡,骨灰拋撒。1983年起,南嶽忠烈祠方獲得有效保護,修複了部分墓地,並用複製品或後人的新作代替了被毀的題刻。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