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會享受更廣闊的世界。
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個人資料
JustTalk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梁漱溟先生 - 《思維的八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2019-01-22 10:46:29) 下一個
朋友在微信上分享了《思維的八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梁漱溟先生1928年在廣州中山大學的演講,我自我感覺良好地回帖自誇說已經通透啦!又有朋友問是不是“像在打遊戲,不斷的通關”?我靜下心來細想,發現自己還真的沒有想過這個。借此機會,理理自己的頭思。
梁漱溟先生演講的微信文章分享網址:
 
我愛挑刺,挑刺原因是因為我的想象力不夠豐富,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麽、寫什麽,一旦看到別人的東西,恰好又是我知道點兒的,我就會不自覺地挑刺,把不符合自己想法的都改掉。我也比較擅長精簡,就是湊合、息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複雜的變簡單,簡單的不用想。所以當我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先挑刺、修改,再把這些階段逐個簡化,就可以自誇達到通透的最高層麵啦!嗬嗬......
 
其實梁漱溟先生的講述已經是很精彩和精簡了,我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分享一下我對思維層麵的理解。真的不好說是看得更遠,還是把巨人的光彩給塗黑了。
 
梁漱溟先生講了八個層麵,我加了一個,合並了幾個,總共是七個。
 
 1:有目的 
這是我加的。我們為什麽需要思維?應該是想要到達一定的目的。我缺乏想象力,不能想象出沒有目的的思維模式是什麽樣,天馬行空?也就不用談什麽層麵了吧。
 
 2:形成主見 
結合目的性,這個主見就比較容易有了。其實人從小就有主見。女兒剛剛出生的時候,奶還沒有,吃不飽,那絕對是不肯鬆口。到第四天奶來了,一下子太多,不小心嗆著了,女兒頭一扭,就是餓著也不受這罪。當然,對於成年人來說,主見就不單單是針對衣食住行這等低級的事了。不過像總統競選、世界趨勢這些大事,我一般隻是道聽途說,真沒有太多的主見,看個YouTube,相麵投票完事。這幾年,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在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上,就是自我的喜樂平安,最大障礙就是子女還未成年而引發的焦慮。所以為了實現喜樂平安這個目的,我很在意子女教育,對此產生了有很多的想法,和老公、和朋友們頂風作案,應該算是蠻有主見的。
 
 3:發現不能解釋的事情 & 知不足 
我把這兩點歸為一點。發現自己有“不能解釋的事情”以及“不能解決的事”就是“知不足”,這應該是有主見、想要到達某個目標的必經之路,除非生活中沒有任何問題,或不需要自己解決任何問題,或者就是一牛人,什麽問題都是小菜一碟、迎刃而解。我什麽都得自己做,沒錢、沒本事,身體心智有限,非常的不足啊!
 
 4:以簡禦繁 
我把這條提到“融會貫通”的前麵。當人有了目標,有了主見,又發現自己不足,不能很快實現自己的目標,自然會努力學習,想盡辦法。麵對這麽多的文章、書籍,看什麽、信哪些觀點,就需要邏輯分析和概括精簡能力了。對於那些各式各樣的心靈雞湯,什麽“人一生應該做的n件事”、“教育孩子的n條準則”、“n 條的生活哲理”,我是不可能都背下來。慚愧地講,就算是都背下來了,生活中這麽多的事,我也不可能做之前都去按照這些準則,逐個檢驗,所以肯定得精簡。看完一本書,我可能就記住一句可以用的新道理。如果能有兩三條可以說服我,對我來說就算是很好的書啦!這個層麵就不是很容易達到了。我給朋友推薦文章和書籍,有實際應用體會的反饋其實很少很多隻是評論一下“這書不錯”就完了。下麵是我精簡的例子,幾本書的讀後感:
  • 《The Life Changing Magic of Tidying Up》- 《怦然心動人生整理魔法》, by Marie Kondo 。其實就學習了書名這一句,整理了自己衣服和書,扔了六包衣服,留了不到十本書。
  • 《The Road Less Traveled》- 《少有人走的路》, by M. Scott Peck。其中對愛的定義和分析很深刻:愛是為了提升自己或他人的精神境界的主動選擇的行為。生活不易,我們需要自律來過好生活;自律的動力來自愛;愛的源泉是神的恩典,所以得去努力尋找神。
  •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 by Stephen Covey。我從中學習了按原則生活 、做自己能夠改變的事、被人理解之前先要理解別人(這條需要換位思考和建立感情銀行)。這本書讓我找到了自我,體會到真正的自由。
  • 《Parenting your powerful child : bringing an end to the everyday battles》by Kevin,Leman。孩子都要關注,沒有足夠的正麵關注,他們就會做壞事,讓你不得不付出負麵的關注。
 5: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我本來以為融會貫通就是運用自如,所以將它們合並在一起。Google了一下,發現融會貫通仍然是理論層麵的東西,意思是“融合多方麵的知識或道理從而得到全麵透徹的理解”。而運用自如是實踐層麵上的,意思是“運用得非常熟練自然”。我覺得這兩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循環往複的學習和實踐的動態過程。從開始學習的一知半解,應用得也磕碰踉蹌,慢慢地懵懵怔怔,有點感覺和收獲,到後來的豁然開朗,登峰造極,達到一覽眾山小的境界,真的不是打遊戲過關。這是一個不斷往複完善的過程:實踐、觀察、分析、總結、再學習、再精簡、再實踐......絕不是一條直線,或到達某個境界就結束了。有的時候在學習實踐過程中,可能會回到第二個層麵去改變主見,甚至可能會回到第一個層麵去建立新的目標,一切從頭開始。當然,這隻是我個人的體會,沒有什麽專業理論基礎。如果想結合實際的例子,可以看看這篇《人生目標 - 好大的題目》
對於老先生說的:“如果不能解決問題,那學問必是沒到家。如果學問已經通了,就可以解決問題。”我的體會並非如此。我一般是書還沒讀完,一知半解的時候就開始用了,但似乎也可以解決不少的問題。必須承認,我不求甚解,容易將就湊合,的確不是做科研的料。
我個人覺得這個層麵比較難實現。認識幾個朋友,說起道理來條條是道、振振有詞,現實生活卻是一地雞毛。通曉一大堆的至理名言,隻能算是記憶力好;能夠說服別人,也不過是邏輯思維能力強;真正把理論用於實踐當中去,做好工作、過上自己想要的的日子,這才是真智慧。
 
6:一覽眾山小 
對梁漱溟老先生的演講都要說三道四的,可以算是有那麽點兒“一覽眾山小”了吧!當然,也可能是“無知者無畏”啊!對這個境界還有一句俗語:“高處不勝寒。” 悟到這個境界,難免會有點兒沾沾自喜,不自覺地指點江山,如果內心不是真的謙卑,可能會很惹人煩感。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我們常說的高智商、低情商。這裏的“山”,指的是人。我覺得隻有到達神的境界,才有資格說“一覽眾山小”。能夠信神,認識到神的無所不能,可能會少驕傲一些。想象一下在沒有任何外界其他人的野外,我要是能活下來,過上狩獵采摘、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已經是感天謝地了!這山望著那山高,高山望著平地好,相互比較容易讓人痛苦,學會感恩可能對現實生活更有用些。
 
 7:通透 
我覺得隻有神才可能真正通透,人不可能達到這個境界。非要說“人”的通透,以我個人的理解,通透多是一種自我感覺:物質生活上衣食住行無憂,感情世界裏喜怒哀樂無慮,對世間萬物來去變化不惑,差不多就算是通透了。對於專業技術方麵的通透,以個人有限的生命和精力,或許能夠在某些的領域略嚐1、2、3、4,跨界牛人或許能體驗個5、6、7、8......

最後以老先生的開篇作為我的結尾:
“哲學不是人人所能夠學得的。沒有哲學天才的人,便不配學哲學;如果他要勉強去學,就學一輩子,也得不到一點結果。哲學這項學問,隻是少數人所能享的一種權利,是和藝術一樣全要靠天才才能成功......”

老先生的話有點打擊人喲!不過,誰又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哲學天才?

走,咱們一起發掘自己的哲學天賦去!微笑微笑

任何觀點都隻有一部分正確!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也可以關注我的微信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