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同,會享受更廣闊的世界。
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個人資料
JustTalk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書推薦:《The road less traveled》-《少有人走的路》

(2017-10-14 04:26:53) 下一個

讀書學習的目:為了自己的平安和喜樂。 

我是2013年12月讀的《7 Habits for High Effective People》,從中學習了很多東西,改變了我的生活狀態。後來再看的自修的書,總是覺得沒有什麽新意,用《7 Habits...》裏的原則都可以推論出來。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這篇:讀後感《7 Habits for High Effective People》

《The road less traveled》是朋友在2014年5月推薦的,我一直沒有上心,直到2015年11月,在文學城又看到有人推薦這本書,才隱約想起自己好像有。從文件堆裏翻出了PDF中文版,又從圖書館借來英文CD,開車時聽,對照學習。

我讀書都是為了學習可以用於生活中的道理,而且邊學邊用。由於我有了《7 Habits...》打底,生活已經步入正軌,這本書剛開始讀時,似乎並沒有覺得太多可以用的。不過我很喜歡作者的邏輯思辨寫法,不自覺的就讀了下去。 作者對道理的講述由淺至深,層層遞進,像剝洋蔥一樣,從日常生活一直講到神的恩典,上下通透連貫:

  • 生活艱難,我們需要自律來過好生活;
  • 自律的動力來自愛;
  • 愛的源泉來自信仰;
  • 信仰是神的恩典。

書中的第一句話就是:“生活是艱難的”--Life is difficult, 緊接著又說,當人接受這個說法以後,就會將精力集中在過生活上,少專注艱難辛苦的感受,就會覺得生活沒有那麽難了。換句話說,一旦接受了,“難”就不算什麽事了。我倒是比較早就有這個體驗。當年辦公室領導組織二、三十號人一起減肥,一人交$10,作為減肥成果顯著的前五名的獎金。我和同Cube的同事B,都參加了。我舍不得錢,想要掙回來,努力節食餓肚子,實在不好受。一次和B發牢騷,B建議說:“你得告訴自己,節食減肥就是會有餓的感覺,這個是正常的。一旦這麽想了以後,你會感覺好些。” 我試了試,還真管用!那一輪減肥,B是第三名,我是第五名,$10總算是拿回來啦。從此便記住了“接受”這個說法,時常提醒自己,多專注問題,讓理智做決定,不要長時間地沉浸在情緒的漩渦裏。 

書中講,人總是趨於過安穩的生活。當生活中有變化時,原本的平衡就會失去。人處在不平衡的生活狀態下,不知道下一秒鍾會發生什麽,容易產生焦慮和不安。短時間的不平衡問題不大,幾天,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都還好,但人如果長年處在這個不穩定的、緊張的生活狀態下,可能就會導致心理疾病。所以當人覺得生活無趣、情緒不好時,要找出問題所在,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尋親、問友、找專家,這是作者在書中一再強調的。值得注意的是,“你”的問題,你得“自己”解決。下麵說說我的一個具體實例。

2015年初,我決定接媽媽來美和我同住。由於簽證原因,直到十月份才辦好。感恩節時,老公拿到國內工作機會,決定回國,2016年一月初就走了。一月底,姐姐送媽媽來美。兩個星期後,我又收養了一隻貓,想著白天我上班、孩子們上學後,有個活物可以陪陪老媽。短短的幾周,人來人去,生活的確大變樣。我按照書上說的,先接受現狀,然後想辦法重新找到平衡。 

現狀:
老公走了--走了一個大勞力;來了老年失智中期的老媽和一隻貓--添了兩個需要照顧的。
調整方法:
1. 兩個孩子要照顧好自己的事。在接老媽過來之前,我已經和他們討論過了,希望他們支持媽媽想要盡點孝心的決定。畢竟已經14和12歲了,兩個孩子都很理解我,並表示自己生活盡量自理。
2. 貓由我來照顧。貓比較獨立,我需要的就是清貓砂、喂食和開門、關門,讓它進進出出。孩子們也喜歡貓,時常幫忙。
3. 老媽由我來照顧。早晚提醒吃藥,飯前提醒打胰島素,上班前做好熱水放保溫瓶裏。媽媽已經不會做飯、不會用微波爐了,我就用電飯鍋的保溫檔給她溫著午飯,盡量做容易嚼、長時間保溫後不是很難看的食物,如豆腐、茄子,晚上再補充新鮮蔬菜。如果天氣適合,晚飯後陪老媽在小區裏散步。同時我也和姐姐商量好退路,當我自己的確不能招架時,就讓她把老媽接回去,請人照顧吧。
4. 老公以前負責的斬草、鏟雪、汽車維修......等等大活,花錢請人來做。

能列得出來的,其實都不算事,列不出來的心理壓力,就要靠改變自己的觀點來緩解了。老媽已經是這樣了,著急、傷心、難過都不能改變任何現狀。我不能因為她的到來,給我造成不便,就想辦法改變她:把她送走,違背我盡孝心的初衷;讓她不再癡呆,變得像十年前一樣能幹,那是跟神較勁。所以隻能改變自己接受她。還能吃,就給她做點可口的飯菜;還能走,就帶她到公園、商店裏轉轉;還能聽、說,就盡量陪她聊聊天......接受現狀,心態才能平和,否則自己痛苦抑鬱,談何照顧別人。 


我也很喜歡書中作者對愛的講述和分析。 
書中在第一部分<自律>已經淺淺講述了點“愛”:“When we love something it is of value to us, and when something is of value to us we spend time with it, time enjoying it and time taking care of it. Observe a teenager in love with his car and note the time he will spend admiring it, polishing it, repairing it, tuning it. Or an older person with a beloved rose garden, and the time spent pruning and mulching and fertilizing and studying it. So it is when we love children; we spend time admiring them and caring for them. We give them our time.” --“我們愛一件東西,是由於它的對我們有價值,我們願意花時間和它在一起,欣賞、照顧它。一個剛剛擁有車的年青人,他會花很多時間來欣賞它、維護它--拋光、維修、調試來。一個熱愛玫瑰園的老人,會花時間去修剪、培土、施肥、尋找養殖方法。同樣我們愛孩子,也要花時間關愛、照顧他們。我們給所愛的付出時間。” 

看了這個,我趕快反省自己,自己是否真的愛自己、愛孩子、愛老公,同時也和家人一起探討這個觀點,大家都來反思自己各自在愛著什麽。 我打趣兒子說:“你最愛手機,因為你在手機上花的時間最多。”女兒糾正我說:“他愛的不是手機,他愛手機上的遊戲!沒有遊戲的手機,他肯定都不會碰!” 很不錯的家庭交流話題啊。

在第二部分<愛>裏,作者給出了他對愛的定義:“The will to extend one's self for the purpose of nurturing one's own or another's spiritual growth.”-- “為了滋養自己或他人的心靈成長而擴充延伸自我的意願。” 愛不是感受,而是行為,是主動選擇的靈命成長,伴之而來的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地耐心陪伴、細心觀察、小心引導、真心幫助。

“真愛”隻能是針對人而言的,<自律>裏講的愛車和愛玫瑰花園,作者都將它們歸於對自己的愛,使自己的內心滿足充實。作者還分析了愛寵物和愛人的區別。愛寵物時,我們與寵物之間並沒有真正的交流,而是利用想象力,強加我們自己的理解於寵物。如果我們的理解和寵物的意願、行為長期不符,大多數人會選擇拋棄寵物,而且我們也不希望寵物獨立於我們之外。而愛一個人和愛寵物恰恰是相反的,“愛人”需要有大量的語言交流,充分表達個人的觀點想法,並尊重對方不同的性格和意願,最終達到愛的目--使對方獨立。

這些對我來說的確是個顛覆性的觀點。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充滿愛心的人,愛花、愛草、愛小動物,在作者看來這都僅僅是愛自己。不過作者也說過,愛別人的前提是先要愛自己啊!以前在培養孩子們獨立性上,我大多是因為拗不過他們而被動地放棄,並沒有多少主動地選擇去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從書中學習了什麽是愛以後,我更清晰地理解了如何來愛孩子,多談話、多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他們的特點,理解他們的觀點,尊重他們的決定。針對老公的回國,我也能夠更坦然地接受老公的選擇。書中說,健康的婚姻是兩個獨立個體的組合,相互依賴並不是健康的婚姻。真的是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才體會到 “愛他,就放飛他!” 是什麽意思,而且自己也心甘願意放飛他了。 

在第三、四部分講的是<宗教>和<恩典>,是對“愛”不斷挖根求源的邏輯分析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出來的結論,提高了我的靈命成長,加強了我的信仰和對信仰的信心。具體到生活當中的應用,我的體會好像就是如何看待事物,是否有感恩之心。太陽朝出暮落,四季循環往複,風雷電閃、雨雪潮汐,是敬畏感恩?還是理所當然?還有就是對事物、事件是否敏感警覺,心存謙卑,充分利用萬物和機遇來不斷地完善自我。這部分越來越抽象,最好是自己讀書體會了。想要這本書中文版PDF的,可以悄悄話給我 email 地址。

段落翻譯:生活是艱難的--《The road less traveled》第一頁
段落翻譯:怎樣信--《The road less traveled》

知乎問答:為什麽有人會說《少有人走的路》非常好?好在哪?
很多人都有很深的感悟,這篇比較有意思啊!
作者:salon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167286/answer/19848875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係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這是網絡上找到的《少有人走的路》的中文版,覺得翻譯得還不錯。
http://www.yuexinli.com/yingyongxinlixue/shaoyouren/  
但我更鼓勵讀原版。很多單詞我也不懂,但不妨礙理解。中文翻譯需要譯者有著類似的修養水平才行,否則失真太大。至少中英對照。

===========================

總結:
沒有愛的感覺時,就去做愛的行動吧!
先從愛自己開始,提高自己的靈命,然後再通過愛別人來共同成長。
靈命成長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狀態,隻要還活著,就要不停地成長,不停地和熵做戰。

“真愛”的含義:
1. “真愛”不完全是感受,其實更多的是行動。
2. “真愛”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3. “真愛”對象是我們頭腦清醒狀態下的主動選擇。
4. “真愛”需要我們花時間陪伴、觀察、交流、了解對方,進而理解對方,並從內心裏欣賞、珍惜對方。
5. “真愛”需要尊重對方的性情、性格、及其所做的決定。
6. “真愛”的目的是幫助對方成長,最終實現物質世界和精神境界的雙獨立。
7. “真愛”別人之前,得先愛自己。我們能夠給別人的“真愛”不會比給自己的更多。
8. “真愛”是很費心、費時、費力的。愛自己、再愛家人,基本上就沒有什麽時間和精力去愛外人了。

關於本書作者離婚的事兒,我也有一些想法......(可能會得罪人。如果覺得被冒犯了,我先道個歉!)

很多人可以在道理上講的清清楚楚,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沒法運用這些道理,光有一個很強的邏輯思維來整理出這些觀點是不夠的,還要有一個非常強的感性去體會別人的心思、別人的意願,才能利用這些道理,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

80%的男生,左右半腦之間的連接麵積是小於女生的,所以男生的邏輯和感情交流並不是很暢通。他可以用邏輯來分析事情,但遇到了情緒上的問題的時候,不能夠很快把情緒傳到左腦的分析區,即使是分析區得出了結論,也不能很快的傳表達出來,去安撫對方的情緒。這個局限導致交流不暢,不可以順利的用這些道理。

而女人的感性比較強,相對來說邏輯會弱一些,很多人根本就不能夠、也不願意領悟這些道理,所以盡管他能夠很快的了解自己的感受,但是由於理性的局限性,根本就不懂這些道理,更不會運用這些道理。

所以我是比較感恩父母親給了我這個比較好的腦瓜,也感恩將我生成了女生,能夠到達今天的這個層次不容易。其實作者本身也說過的:這條路選擇走的人就很少,能夠走通的人更少。

我覺得最佳狀態是女生能夠讀這些書,了解這些道理、運用這些道理,能夠包容男生的局限性,厚德載物,才能夠建立一個穩定的家、幸福的生活。家庭需要女人的承載!

我第一次回複是這個: 關於作者離婚的事兒,我的確是有一些想法...... 

後來網友-goingunder-指出證據的不準確性: 讚! 

80%的這個概念是多年前在PBS.org 網站上的一篇關於基因的文章裏麵看到的。經你提醒,我又上網查看了一番,男女左右腦半球的連接麵積並沒有這個區別。看來隻好從另外的途徑來解釋了。

一般家庭,夫妻雙方,一般來說,有一個人主導,另一個符合多些。

作者有這些感悟,換位思考,應該是性情比較溫和的人。這種人的配偶一般則是性情剛烈一些,多是主導。主導的人做事多,做決定也多,隨和的人一般會有些被壓抑的感覺,如果太過嚴重,或一時感性,可能會尋找其他出口來緩解自己的壓力,造成出軌。(有現實生活的實例)

主導的人如果屬於“自古清官多酷吏”類型,有著嫉惡如仇的剛烈性情,眼睛裏不容一點沙子,極有可能捕風捉影,小事化大,同時給對方壓力更大,最終導致關係破裂。但因為主導站在道德高處,反而為大多數人接受、讚揚、和同情。

這是我在生活中的觀察和體會,對作者的離婚狀況,純屬猜測。我記得作者離婚後,孩子們怨恨作者,同情媽媽。

不過,我不開道德法庭,隻是學習自己認可的觀點。我並不用這些觀點來要求、衡量別人,而是更理解別人,同時更加自律。

任何觀點都隻有一部分是對的!我寫寫、你看看、挑著信、試著用。
有興趣請關注我的微信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在“為寫而寫”的博客裏,看到她寫的書評,林語堂的《From Pagan to Christian》 -《信仰之旅》,很開心看到我竟然能和林語堂的想法是相似的。我覺得林語堂在這部書裏對信仰、宗教、靈修,以及科學、哲學等一係列的觀點與《The road less traveled》相當吻合。昨天下午剛剛和一個摩門教朋友一起探討《The road less traveled》,她在我的推薦下開始讀這本書,剛剛讀完第一部分,有關Discipline。朋友特地指出這部分的最後一句:“On the other hand, the basic techniques herein described, if practiced unceasingly and genuinely, are alone sufficient to enable the practitioner of discipline, or "disciple," to evolve to spiritually higher levels.” 朋友表示說這句話給她一個新的視點,我覺得她描述的體會和林語堂的“你得真正的實踐著基督的愛與慈悲,才可以稱自己為他的門徒。”有點不謀而合。
沒有讀過林語堂的書,所有對林語堂的理解隻是從“為寫而寫”的書評裏得出,不免可能有些偏差,先留此存檔,等以後讀了書,再改進。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艾米故事--見證奇跡(40)-- 裏的回帖

我還是同樣的感覺,三個帥哥各自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愛著夏璿,不過我還是堅定的夏玄隊。

關於“真愛”的定義,我引用一下《The road less traveled》。
“The will to extend one’s self for the purpose of nurturing one’s own or another’s spiritual growth.”

作者還描敘了一下比較具體的“愛”的行為:
“When we love something it is of value to us, and when something is of value to us we spend time with it, time enjoying it and time taking care of it. Observe a teenager in love with his car and note the time he will spend admiring it, polishing it, repairing it, tuning it. Or an older person with a beloved rose garden, and the time spent pruning and mulching and fertilizing and studying it. So it is when we love children; we spend time admiring them and caring for them. We give them our time.”

不過作者在後麵的論述裏麵,將“真愛”確定在人與人之間的愛。愛車、愛花、愛寵物,表麵上的關愛他物,作者認為實質上都隻能算是愛自己。很多時候,人是在用著愛自己的方法來愛別人,作者舉的例子是二戰結束時,美國大兵從歐洲帶回來的妻子,以愛寵物(實際上是愛自己)方式對待她們,很多不能長相守。具體的論述,大家自己看書去吧。

我倒是記得很早以前艾米在一篇文章裏說過,原話記得不是很清楚,大意是這樣,如果有誤,煩請艾米原諒和糾正:
愛一個人,不僅要有愛的願望,還要知道怎麽樣去愛,而且自己還要有能力去實現愛的行為。

我真的很喜歡艾米的這個點醒,自己也試著在生活中慢慢體會這句話,覺得這三個“要”是步步地進,沒有前一步,後麵的都是白搭,隻有這三個步驟都實現時,這種愛的關係才會是令人羨慕的愛!在艾米的故事裏,我欣賞到很多活生生的例子。

再一次深深地感謝艾米!

很讚同“十年忽悠”的建議,“分手時別發瘋發狂的去挽回”,這種瘋狂的挽回,給所謂你愛的人帶來的一般來說不是幸福,很可能隻是是痛苦和愧疚。這個不能算是“愛”,應該算是“占有欲”吧。

0 0
觀者 | 二月 4, 2018 @ 9:11 上午 |
還想再一次從心底感謝艾米,你的故事讓我成長很多。
中文的作品,我現在隻看艾米的故事和《道德經》的一些解譯。:):)

0 0
觀者 | 二月 4, 2018 @ 9:14 上午 |
再打擾一下,

補充一下《The road less traveled》作者對愛寵物和愛人的分析。
愛寵物時,我們與寵物之間並沒有真正的交流,而是利用想象力,強加我們自己的理解於寵物。如果我們的理解和寵物的意願、行為長期不符,大多數人會選擇拋棄寵物,而且我們也不希望寵物獨立於我們之外。
而愛一個人和愛寵物恰恰是相反的,“愛人”需要有大量的語言交流,充分表達個人的觀點想法,並尊重對方不同的性格特點和意願,最終達到愛的目--使對方獨立。
JustTalk 回複 悄悄話 想要中文版PDF的,可以悄悄話給我 email 地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