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漢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退步之逍遙

(2016-01-13 09:45:21) 下一個
王華祥的《王的詞典》: "這兩天又練字了,不是因為閑,而是因為事太多。練字是一種逃避,它能快速有效地忘記一切鳥事,忘掉自己了,忘掉鳥自己。這是一種比較健康的惰性文化嗎?因為惰性,它似乎有去火氣,去物欲,降性欲和修複身心的功能,還有說它養生益壽的,究竟如何,我這個門外漢不敢妄言。不過,我似乎體會到:其中確實存在著一種'不求上進的魅力'。"

說得好, 確實是這樣。

小時候做功課, 厭倦了就喜歡找最沒有關係的事去玩, 其實就是一種逃避, 卻觸發了興趣。中學時代在重點中學的經曆, 最多地給了我這種刺激, 比如寧願先背下一篇並不是教材裏的長詩, 也要拖延明天的數學作業; 即使馬上就要大考, 抽時間畫一張畫好像就是很過癮的預支犒賞。一方麵功課壓縮了興趣發展的時間, 另一方麵功課又激發了興趣的勃發, 我想這可能不是我自己獨有的現象吧。

對身在海外的我, 整個生命也都在一個惰性狀態中, 不用說寫文章或者畫畫這類雞毛蒜皮的小事了。真的隻是逃避, 任何事情都會變得有趣, 好像脫胎換骨一般, 突然就把生活過得津津有味起來。

其實在這裏最容易逃避掉的一點, 是跟人的比較, 周圍都是不可比的人們, 也就自然放鬆了。有時候看別人互相比互相爭, 就覺得可笑, 我絕對不是說中國人, 老外也是那樣的。我們過去一位同事, 就是一直不忘記自己加州大學的學曆, 不把跟她同時進這裏工作而後來做係主任的老師放在眼裏, 因為後者是加州州立大學出身, 她老是提醒別人這兩個學校是太不同的水平了, 。。。怨氣也過份大了, 最後提前退休走了。這樣的事, 對我這個外來的人, 就是可笑的案例。其實誰跟誰呢? 如果有人踩到我, 我就會說: 我畢竟是客人啊, 你們得對我客氣一點! 要踩我的人不得不把腳縮回去, 因為何必跟我這樣的局外人計較呢?  

人一旦無所謂來處和去處, 無所謂是誰非誰, 也無所謂進步退步, 就不可比較, 也無從算計。惰性其實就是對自己身份的否定, 把自己從"必須"解脫出來。

剛看了一個帖子, 關於在北京落實戶口的困難, 是北大教授寫給女兒的信, 結論是爸爸無能, 。。。等爸爸有錢給你辦美國戶口吧。這當然顯現了國內戶口製度的弊端, 即使他自己做北大教授, 由於買不起房子, 作為集體戶口, 加上配偶是外地戶口, 就不能給孩子報北京戶口, 將來有一連串的現實問題等著她。

可是看來帖子, 我不禁弱弱地問: 難道不呆在北京就不行了? 大家都會說: 那麽孩子的將來就毀了! 但是我又會想: 難道不住北京的人都已經廢了? 。。。反過來說, 難道美國就容易混或者顯得那麽公平了??? 其實根本不是啊!

來美國的最初五年, 其實沒有人會讚歎美國沒有戶口製度多好, 因為所有的人都等於沒有戶口, 不要說什麽集體戶口集體宿舍, 今天沒有賺夠100美元, 晚上就可能被趕到馬路上去! 這一點也不誇張, 在北京一級的美國都市, 一個月房租, 夠一家人生活的一般就要3000美元, 不算水電和其他, 就相當於每天在問你100美元的問題有沒有著落, 難道北大教授就可以得到優待? 

我說的惰性或逃離, 其實不是我們改變了這個社會, 而是自己放下了架子, 降低了本來以為必須的水準。在美國混不好的, 不一定呆在北京那樣級別的城市, 你可能隻能去中西部或者中南部, 即使教育和生活便利遠遠低於沿海, 但你還在美國, 你可以謀劃東山再起。你也不一定非在北大這樣頂級的學校, 在美國就諸如哈佛耶魯的大學, 也不是知識分子必然的去處, 人家也過得蠻好, 不會委屈了精英。而實際上在美國的華人, 可能腦子裏根本來不及比較該不該放棄哈佛的教授去小地方執教的問題- 有工作就不錯啦! 所以美國並不是更好, 而是我們不得不放下了標準, 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生活的其他部分。

所以所謂的海外經驗, 其實就是一種逃離或放棄, 重新定位自己, 發現自己的極限並重生。對於藝術家尤其如此, 在來到這裏, 嘔吐掉所有本來以為天經地義的標準之後, 他們成了艾未未或者陳丹青。

藝術家是可以退步的; 退一萬步, 就是逍遙, 也就是王華祥說的"不求上進的魅力"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漢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虎子山' 的評論 : 謝謝!
虎子山 回複 悄悄話 唉!說得真好!
漢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謝謝!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是 也
謝 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