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朋友說,中國大陸的近現代史敘述簡直已經不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一個被反複輪奸的少婦。這話絕對是"話粗理不粗"。我的尊師李新宇先生告訴我,要了解曆史一定要看原始材料,不能看二手、甚至三手材料。這個觀點,讓我終身受用。它讓我擦亮眼睛,盡量尋找真實,而不至於在曆史麵前變成一個"盲從的看客"。

一、"五四運動"的界定
    說起"五四運動",那麽首先要問的問題是"五四運動"是什麽?它的範疇如何界定?在周策縱的《五四運動史》一書中,他介紹了"五四運動"廣義和狹義的界定。廣義上講,有多種劃分方式:胡適、張奚若、何幹等認為它始於1915年或1916年,終於1923年;有人主張它可以延長到1925年五卅運動;陳獨秀主張它可以一直延長到一九三八年他做《五四運動的時代過去了嗎?》一文的時候。而周策縱認為"五四運動"最重要的事件都發生在1917年年初到1921年底的五年間。(《五四運動史》 第6、7頁;作者:周策縱;嶽麓書社;1999年8月第1版)。
    同時,他也介紹,在"五四運動"這個名詞最初提出的時候,專指1919年5月4日的學生遊行運動。它最早出現在1919年5月18日"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致其他社團的電報《罷課宣言》裏。後來羅家倫在1919年5月26日發表的《五四運動的精神》裏也應用了該詞。但是,當時這個詞也僅僅指五月四日的學生運動。所以,五四運動的狹義界定就是"五四事件"。
    由於廣義討論五四運動,各種頭緒紛繁複雜。所以,筆者在此僅僅取五四運動的狹義界定。僅僅討論一下"五四事件"的一些情況。即使"五四運動"不能狹隘的理解為"五四事件"。但是,"五四事件"也無疑是"五四運動"的核心,或者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討論"五四事件"對研究"五四運動"也有很大的幫助。
二、大陸官方的對"五四運動"的權威闡釋
要說到中國大陸對"五四運動"最權威的闡釋,莫過於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的敘述。此文章中,毛澤東說:
五四運動是反帝國主義的運動、又是反封建的運動。五四運動的傑出曆史意義,在於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的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
............
五四運動是在當時世界革命號召之下,是在俄國革命號召之下,是在列寧號召之下發發生的。五四運動是當時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運動時期雖然沒有中國共產黨,但是已經有大批的讚成俄國革命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
............
    這段話已經成為大陸多數教科書和多數近現代史著作對"五四運動"的一個基本定論。另外,官方還將"五四精神"概括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總體來說,五四運動就成為"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在許多國民心中,"五四運動"也被定格為此。
但是,五四是要反帝反封建的嗎?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嗎?是據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領導的嗎?要認清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尊重曆史資料,回到曆史現場,看看當時學生運動的訴求是不是這些"定論"。
三、口號、傳單、標語、宣言及其他
要了解當天的學生運動,了解學生的訴求。那麽,運動中,學生們打出的標語、口號,他們散發的傳單、貼紙,以及他們現場的宣言等無疑是一個重要的例證。當然,這些並不能完全代表他們的訴求,但也最直接的表明了他們最迫切的意圖。所以,筆者集中搜集了相關資料對"五四事件"進行考察。
在一九一九年五月六日的《申報》"北京專電"一欄,報道了五四學生運動。其中提到了"各校學生五千人入使館界執旗書‘誓死爭青島'及‘賣國賊曹陸章'字樣。"
    在一九一九年五月十一日的第二十一期《每日評論》中,有一篇文章叫《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動》。此文章的第三部分《四日的示威事件》中記載:"人人手裏拿著一個或兩個白旗,旗上寫著些‘誅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還我青島',‘頭可斷青島不可失',‘民國應當判決國賊的運命',‘日本人之孝子孫四大金剛三上將',取消‘二十一條',‘誓死不承認軍事協定'等等,好幾千麵沒有同的。也有用英文、法文寫的,也有畫很多刺激力量的圖畫的。到兩點鍾整隊出中華門前麵,兩麵很大的國旗當中夾著一付挽對,上麵是‘賣國求榮,早知曹瞞遺種碑無字;傾心媚外,不期章惇餘孽死有頭'。旁邊寫‘北京學界淚挽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一臭千古'"另外,此文記載,學生們到達東交民巷使館區被阻,"大家隻好在美使署前連呼"大美國萬歲!威大總統萬歲!大中華民國萬歲!世界永久和平萬歲!四聲。"
一九一九年七月,由蔡曉舟、楊景工合編的《五四》一書也是係統介紹五四運動前因後果的著作。在書中第二章《五四學生示威之始末》第一節《五四當日情形》中也記載了當時學生所舉的一些標語:"......商議既定,於是各校代表紛紛回校,準備白旗子,其旗子或大或小或長或短無一定之式,有畫青島之地圖者,有寫‘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誓死力爭'‘保我主權'‘勿作五分鍾愛國心'‘爭回青島方罷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頭可斷青島不可失'‘中國宣告死刑了'‘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種種字樣者。"
一九一九年八月十日龔振黃編輯、由上海泰東圖書局出版的《青島潮》一書,非常詳細的記載了五四前後的基本情況。此書的第六章《北京學生愛國之憤潮》第一節《五月四日之運動》一文中,記載了當時學生的一些標語。文中介紹"當時北京大學學生謝某,即咬破手指,血書‘還我青島'四字。並各製白布旗多麵,執以遊行。旗上有書‘還我青島'者,有書‘章宗祥曹汝霖賣國賊'者,有書‘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者,有書‘賣國賊宜處死刑'者。"另外,此文結尾還引用了兩個重要的文獻,一個是由當時學生領袖羅家倫起草的,印有"北京學界全體宣言"的傳單。而這份傳單充分說明了此次遊行示威的目的。
傳單內容為:
現在日本在萬國和會,要求並吞青島,管理山東一切權利,就要成功了。他們的外交大勝利了,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所以我們學界,今天排隊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齊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國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個信條道:"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
另一份是學生到東交民巷請求見美國大使芮恩施,但其不在使館,學生們留下的說帖。
說帖內容為:
大美國駐華公使閣下:
吾人聞和平會議傳來消息,關於吾中國與日本國際間之處置,有甚背和平正誼者,謹以最真摯最誠懇之意,陳辭於閣下: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二十一條中日協定,乃日本乘大戰之際,以武力脅迫我政府強製而成者,吾中國國民誓不承認之。青島及山東一切德國以暴力掠去,而吾人之所日思取還者。吾人以對德宣戰故,斷不承認日本或其他任何國繼承之。如不直接交還中國,則東亞和平與世界永久和平,終不能得確切之保證。貴國為維持正義人道及世界永久和平而戰。煌煌宣言,及威爾遜總統幾次演說,吾人對之表無上之親愛與同情。吾國與貴國抱同一主義而戰,故不得不望貴國之援助。吾人念貴我兩國素敦睦誼,為此直率陳詞,請求貴公使轉達此意於貴國政府,於和平會議予吾中國以同情之援助。謹祝大美國萬歲,貴公使萬歲,大中華民國萬歲,世界永久和平萬歲!                                                        
  北京專門以上學校學生一萬一千五百人謹具
                                   中華民國八年    五月四日

此外,《青島潮》的附錄一還記載了另外一則學界宣言。據筆者了解,這是當時的另一個學生領袖許德珩起草的。宣言內容如下:
北京學界宣言


  嗚呼國民!我最親愛最敬佩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於日本人之密約危條,以及朝夕祈禱之山東問題,青島歸還問題,今日已由五國共管,降而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議矣。噩耗傳來,天暗無色。夫和議正開,我等所希冀所慶祝者,豈不曰世界中有正義,有人道,有公理,歸還青島,取消中日密約,軍事協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條約,公理也。即正義也。背公理而逞強權,將我之土地,由五國共管,倚我於戰敗國,如德奧之列,非公理,非正義也。今又顯然背棄山東問題,由我與日本直接交涉。夫日本虎狼也,既能以一紙空文,竊掠我二十一條之美利,則我與之交涉,簡言之,是斷送耳,是亡青島耳。夫山東北扼燕晉,南控鄂寧,當京漢津浦兩路之衝,實南北咽喉關鍵。山東亡,是中國亡矣。我同胞處此大地,有此山河,豈能目睹此強暴之欺淩我,壓迫我,奴隸我,牛馬我,而不作萬死一生之呼救乎?法之於亞魯撤勞連兩州也,曰:"不得之,毋寧死。"意之於亞得利亞海峽之小地也,曰:"不得之,毋寧死,"朝鮮之謀獨立也,曰:"不得之,毋寧死。"夫至於國家存亡,土地割裂,問題吃緊之時,而其民猶不能下一大決心,作最後之憤救者,則是二十世紀之賤種。無可語於人類者矣。我同胞有不忍於奴隸牛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則開國民大會,露天演說,通電堅持,為今日之要著。至有甘心賣國,肆意通奸者,則最後之對付,手槍炸彈是賴矣。危機一發,幸共圖之!

一九二五年,五四事件的參與者,五四時期北京高師數學係四年級的學生匡互生,也寫了一本介紹五四的小冊子叫《五四運動紀實》。據同學們回憶,這個匡互生就是第一個跳入曹汝霖家中,為學生們打開曹家大門,並火燒趙家樓的人。他回憶道:"當時個人手中所持的旗幟,都寫上什麽‘廢止二十一條'、什麽‘賣國賊曹某章某',什麽‘反對強權',什麽‘抵製日貨'一類使人不起注意的字樣。"
另外,周策縱還在其《五四運動史》一書第154頁列出了:不複青島寧死、保衛國土、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民族自決、國際公理等口號。在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的《五四運動畫傳》第253頁,作者也列出了一些筆者沒有找到原始材料的標語和口號,如:抵製日貨、提倡國貨;民賊不容存、誅夷曹章陸;泣告我同胞、患莫留心腹等。
綜上所述,可見,當時學生的口號、標語、傳單、說帖等按內容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型:
1、保衛青島、維護國家主權
如:還我青島;不複青島寧死;頭可斷青島不可失;誓死力爭青島;保衛國土;保衛主權;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勿作五分鍾愛國;還有學生們所喊的"大中華民國萬歲"的口號。
2、要求懲治曹、陸、章
如:賣國賊曹陸章;誅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民國應當判決國賊的運命;日本人之孝子孫四大金剛三上將;還有那副"賣國求榮,早知曹瞞遺種碑無字;傾心媚外,不期章惇餘孽死有頭;北京學界淚挽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一臭千古"的挽聯。
3、反對日本強權
如:取消二十一條;誓死不承認軍事協定;抵製日貨;反對強權政治;還有在許德珩起草的北京學界宣言中譴責日本是"虎狼之國"。
4、請求其他國家幫助
如:"國際公理"的標語;以及兩份學界宣言中請求國際社會幫忙的語句;還有給美國公使的說帖;以及"大美國萬歲!威大總統萬歲!"的口號。
5、呼籲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如:拒絕簽字巴黎和約等。
6、純粹表達誓死保衛尊嚴的決心
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及宣言中說的"至有甘心賣國,肆意通奸者,則最後之對付,手槍炸彈是賴矣"等句子。
以上是筆者對當時標語、口號、傳單等做的大致梳理和簡單總結。
四、透過史料辨析"五四"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縱觀五四當日的所有言論,我們找不到一條是符合"反帝反封建"這個意義的。
1、如果說"五四事件"是對外"反帝",那僅僅可以說是"反日",而不是反對美、英、法等其他國家。並且當時的學生不僅沒有反對所有列強,還非常希望他們出來為中國主持公道。可見,他們是相信世界公理、相信西方國家的。
2、同樣,我們也找不到一條是"反封建"的。學生們僅僅是把反對的矛頭指向曹、陸、章三人,要求政府懲治這三人。另外,反對他們也不是因為他們是什麽"封建主義"的代言人,而是因為他們是親日分子,是"賣國賊"。反對他們是由"反日"引起的。
3、學生們當時並未將反對的矛頭指向政府和整個國家。恰恰相反,他們希望"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他們希望"保衛主權"、"保衛國土"。他們希望"大中華民國萬歲!"這也絲毫看不出什麽對內"反封建主義"的痕跡。
     並且,中國到底有沒有"封建社會"還是值得爭論的一個問題。在唐德剛的《晚清七十年》、徐複觀的《兩漢思想史》等著作中,他們都認為"封建"和"專製"是相對的概念。中國在西周和東周的時代,可能有"封建"的形態,但是,秦始皇的"君主專製"終結了中國的"封建社會"。其後的中國應當是"君主專製"的集權製度。中國曆史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時段分期是郭沫若為了迎合當時的時局和權力強行分割的,並非在史料和理論上有確鑿根據。依據這個理論,那麽"反封建"的說法就更顯得荒謬。
4、在當時的資料中,絲毫沒有看到這個運動是在"俄國革命號召之下,是在列寧號召之下發發生的"。即使如某人所說,當時"已經有大批的讚成俄國革命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但是,我沒有發現這些"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領導運動的直接證據。當時的學生領袖如羅家倫、傅斯年等也並非是"共產主義知識分子"。
5、我們現在說到"五四運動"必然加上一個"愛國運動"。這個完全沒有錯,當時的學生確實深愛著那個國家。但是,請注意,他們愛的那個國家是當時的"中華民國",那個政府是當時的北京政府。他們對那個政權是保有很大希望的,他們隻是希望通過遊行呼籲政府懲治賣國賊,並拒簽和約。這說明那個政權並沒有爛到某些人所說的非推翻不可的程度。其後政府懲辦曹、陸、章三人,並拒簽巴黎和約也說明了這個政府對百姓的尊重。我們不能因為一個政權失敗了,就將其全盤否定,也不能因為一個政權成功了,就把它吹到天上去。今天看來,那個政權在很大程度上是尊重百姓的。而學生們也隻是進行合法的遊行,並沒有什麽"反政府"的意思。起先,他們的遊行井然有序。至於火燒趙家樓、毆打章宗祥,那隻是學生一時激憤之舉,和"反政府","反封建"更是扯不上關係。
所以,如果要尊重曆史,那麽"五四事件"或狹義"五四運動"是什麽。我個人認為它就是愛國的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的一場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為宗旨的遊行示威活動。學生們想借助自身的力量呼籲國內社會各界關注青島問題、呼籲國際社會幫助當時的中國政府解決"青島問題"。至於後來,它被闡釋成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運動,甚至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那就是闡釋者自身的利益使然。
五、什麽是"五四精神"
關於"五四精神"是什麽的問題。我覺得沒有人比"五四運動"的領導人更有發言權。
"五四事件"的領導人,當時的五四遊行總指揮羅家倫,曾於一九一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在《每周評論》第二十三期中發表了《五四運動的精神》一文。最早的概括了"五四精神"。他說道:"這次運動裏有三種真精神,可以關係中國民族的存亡"。這三種精神"首先是學生的犧牲精神"的體現,青年學生不隻是口頭宣傳,而且付諸行動,敢於赤手空拳地同黑暗勢力鬥爭,"這樣的犧牲精神不磨減,真是再造中國的元素";其次"是社會裁製的精神",謂"昏亂的政府在人民的心目中神聖不可侵犯的偶像也以此打破",體現了"社會裁製的利害","在這個無法律政治可言的時候,要想中國有轉機,非實行社會裁製不可";三是"這次運動是民眾自決的精神"體現,"這次學生不問政府,直接向公使團表示,是中國民眾對於自決的第一聲。不求政府直接懲辦賣國賊,是對內自決的第一聲。這次運動是‘二重保險的民眾自決運動'"。
我個人認為,如果單就"五四事件"或狹義的"五四運動"來說,這三個精神更接近"五四精神"的本質。總結起來,就是顯示了學生、社會和民眾的力量。正如黃仁宇先生所說,中國的社會形態曆來就是"意大利潛水艇麵包"的樣子,上麵有個大而不當的政府,中間是蓬鬆無序、沒有決定力的社會民眾。民眾總是被政府前者鼻子走。而"五四事件"則是社會民眾不依賴政府,自我組織、自我裁決的一次運動。這確實是中國民眾和中國社會覺醒的表現,也確實促進了中國社會力量的發展。
六、誰在篡改"五四"
奧威爾在其名著《一九八四》中說:"誰掌握了現在,就掌握了過去;誰掌握了過去,就掌握了未來。"
誰掌握了"現在"就可以通過控製教育、媒體配合各種政治意識形態宣傳塑造一個過去。而塑造了過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那就為繼續掌握未來鋪平了道路。
確實,曆史有的時候就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被不斷闡釋、不斷重寫,不斷修改。後現代史學家和新曆史主義者甚至認為根本就不存在一個"曆史",所謂的"曆史"隻是書寫主體對曆史材料的一個選擇,曆史僅僅是一種"敘述話語"。
但是,我認為,有一些曆史敘述是盡量依據材料、依據史實在學理的基礎上敘述的。而有些曆史敘述是不尊重史料,不顧及史實的一種編造和篡改。其目的不在學術,也不在一種人文關懷。而在掌握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權力合法性。
我一個朋友說,中國大陸的近現代史敘述簡直已經不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一個被反複輪奸的少婦。這話絕對是"話粗理不粗"。我的尊師李新宇先生告訴我,要了解曆史一定要看原始材料,不能看二手、甚至三手材料。這個觀點,讓我終身受用。它讓我擦亮眼睛,盡量尋找真實,而不至於在曆史麵前變成一個"盲從的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