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運 -- 曆史的轉折

(2007-11-23 08:55:41) 下一個

國運 -- 曆史的轉折

曾國藩

江山代有傑人出,各領風騷三十年。
-- 於右任

一八六〇年,曾國藩上奏折,洋務運動

1860年12月曾國藩上奏折說,目前借外國力量助剿、運糧,可減少暫時的憂慮;將來學習外國技藝,造炮製船,還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對上述看法加以發揮,主張購外國船炮,訪求能人巧匠,先演習,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成為官民通行之物,那時可以剿發(指太平軍)、撚(撚軍),勤遠略,這是救時第一要務(《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第11頁)。1862年李鴻章到上海後,得到外國侵略者幫助訓練洋炮隊、設洋炮局。他認為,清軍作戰往往數倍於外敵,仍不能勝,原因在武器不行,槍炮寙(yǔ)濫,如能使火器與西洋相埒,則“平中國有餘,敵外國亦無不足”,今起重視,最後可達自主 (《李文忠公全書》朋僚函稿,第3卷)。奕欣看到曾李兩人學造外國船炮,決定派員前往學習,在奏折中說,治國要做到自強,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製器為先,“我能自強,可以彼此相安”《籌辦夷務始末》鹹豐朝)。


孫中山


一八九四年十一月,興中會成立了

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在孫中山的積極推動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的第一個團體--興中會成立了。最初入會的會員有二十餘人,以後陸續入會的又有九十餘人。檀香山興中會的章程是由孫中山起草的,這篇章程,充滿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緒,大聲疾呼地指出當前嚴重的民族危機說:“方今強鄰環列,虎視鷹瞵,久垂涎於中華五金之富,物產之饒。蠶食鯨吞,已效尤於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有心人不禁大聲疾呼,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在入會的秘密誓辭中,更明確地提出了“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目標。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性的革命綱領。

董必武同誌在孫中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中說:“孫中山在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戰爭前後,開始他的革命活動。當時,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在中國民族遭遇到嚴重危機的時期發動了革命鬥爭。這個革命的直接目標是推翻那已經成為外國帝國主義走狗的清朝的腐朽統治。這個革命運動,第一次向中國人民提出了民主共和國的理想。”①[《新華半月刊》,1955年4號。]

李大釗
一九二一年三月,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製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準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毛澤東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

這一天下午,北京30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動電鈕,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人民解放軍三軍受閱部隊邁著威武雄壯的步伐通過天安門前。群眾遊行的隊伍高舉紅旗,縱情歡呼人民當家作主的共和國的誕生。


鄧小平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

全會討論了黨的思想路線問題,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全會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認為這對於促進全黨和全國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線,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會議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強調黨中央在理論戰線上的崇高任務,就是領導、教育全黨和全國人民曆史地科學地認識毛澤東同誌的曆史功績,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係,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並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加以發展。

WTO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從2001年加入WTO,中國徹底告別了思想路線的爭議,走上了融入全球經濟潮流之路,這無論如何都是一個新的時代。雖然此後也發生過幾次反思改革的爭論,但也隻是趨於完美的修正,再沒有過去幾十年間政策的大起大落。[ 21世紀經濟報道: “偉大的社會”:一條路線的堅持]

東方網11月11日消息:據瑞典報紙11日報道,瑞典貿易大臣萊夫·帕格羅茨基10日在多哈發表講話說,中國入世具有多重的重要曆史意義。

帕格羅茨基說,首先,中國入世的“偉大意義”在於,它成為一個以規則和解決爭端為基礎而不是建立在對抗和威脅之上的體製的組成部分,“世界現在變得更加完善起來”。

帕格羅茨基說,中國入世必將推動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正常化,其重要意義將不僅僅局限於亞太地區,並將波及全球。

帕格羅茨基還說,中國入世的第三重重要意義是,將加強發展中國家在世貿組織中的影響力。

此間媒體在11日的報道中高度評價了中國入世的重要意義。瑞典最大的晨報《每日新聞》說,中國入世將不僅給中國自身,而且也將給世貿組織其他成員和世貿組織帶來巨大的變化,因此這是一個“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事件”。瑞典另一大報《瑞典日報》說,經過長征,中國終於實現了加入世貿組織的“曆史性目標”。

新華網東京11月11日電(記者)日本主要報紙11日均以頭版、多版詳細報道了世界貿易組織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決定的消息,同時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經濟本身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每日新聞》報道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加速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加劇競爭。世界自由貿易體係將由此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將在世貿組織內發揮與美國、歐盟不相上下的影響力。同時,中國因放寬限製,海外廠商加快搶灘步伐,也會麵臨著巨大的壓力。”


-- 本文各段落全部節選於互聯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