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山西人

(2010-03-25 08:11:33) 下一個
山西人

作者: 林思雲

    趙無眠先生的《南人北人》甚是生動有趣。雖說都是中國人,南人和北人的差別
    ,可能比德國人和奧國人的差別還要大。讀了趙先生的《南人北人》後,不由想
    繼續深入談談中國的地方人。
    
    關於北京人、上海人、廣東人,人們已經談得不少,這次找個“冷門”談談山西
    人。我本以為在網上不會看到多少山西人,因為山西是個隻有兩千多萬人口的小
    省,而且地處內陸,出國的人應該不太多。可是沒想到網上看到的山西人還真不
    少,經常出沒銀河的山西幹將李有才大概就是用了趙樹理小說《李有才板話》的
    筆名,老吃先生還有一個愛發牢騷的山西表哥。
    
    
    山西作家趙樹理雖然不象魯迅、巴金那樣有名,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是個值得一提
    的人物,因為他是“山藥蛋派”文學的開山老祖。為什麽叫“山藥蛋派”呢?這
    還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清楚的。
    
    
    不知道英文中Potato這個玩意兒是什麽時候傳到中國的,曹操肯定是沒有吃過Po
    tato,賈寶玉好象也沒吃過,所以Potato傳入中國大約是清朝中期吧。那時中國
    還沒有人懂洋文,無法直接音譯,隻好拍腦袋亂起名字。廣東人把Potato分到“
    薯”類,起名叫作“馬鈴薯”;南京人把Potato分到“芋”類,起名叫作“洋山
    芋”;北京人把Potato分到“豆”類,起名叫作“土豆”;而山西人又把Potato
    分到“蛋”類,給Potato起個愛稱叫“山藥蛋”。(從中國各地對Potato的亂稱
    呼,可以看出中國人的思維比較混亂,對事物分類的無科學性)。
    
    
    中國的文人(那時還沒有知識分子這個詞)曆來自命清高,所謂清高就是不談日
    常生活瑣事。畫家隻畫山水花鳥,絕不會去畫一個鋤地的老農;文士滿口隻是“
    之乎者也”,對身邊的自然界,動物植物之類全無興趣,文人雅士的文章中也從
    來不會“土豆”、“山藥蛋”這些詞,所以當時沒人想到該給Potato起個正式名
    稱,就任憑鄉巴佬們對Potato亂叫起來。
    
    
    直到近代植物學傳到中國,學者們才注意到這件事:Potato傳到中國這麽多年,
    居然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學名”。采用北京話“土豆”作為Potato學名顯然不妥
    ,因為在植物學上Potato並不屬於豆類;采用山西人的愛稱“山藥蛋”,更犯動
    植物不分大忌;還是廣東人把Potato分為“薯類”比較符合植物學,所以就把Po
    tato的學名定為“馬鈴薯”。雖然現在Potato也有了正式的學名,但中國人的地
    方主義嚴重,各地還是堅持自己對Potato的俗名,在中國各地統一對Potato的稱
    呼,似乎比統一台灣還難。
    
    
    中國老百姓缺少自信,沒有個人的主見,一看到洋人好,就開始盲目迷信和仿效
    洋人。既然洋人先進,那麽洋人的禮儀行為舉止必然也是先進的;既然中國人後
    進,中國人的禮儀行為舉止必然也是後進的。一個人一旦有了“洋氣”,連格調
    、水平也跟著高了起來;而傳統的中國味十足的東西,則淪為下品之物,起一個
    諢名叫做“土氣”。甚至連殖民地香港人的行為舉止也沾上了“洋氣”,成為國
    人羨慕模仿的對象。山西人比較保守,喜歡堅持老中國的傳統風格,於是山西人
    的行為舉止就成為“土氣”的代表。陳永貴大叔頭上裹一塊白毛巾,就被大家傳
    為“土氣”的笑料,而如果香港人頭上也裹一塊白毛巾的話,就會被中國人視為
    時髦風尚,神州大地白毛巾恐怕就要一時脫銷。
    
    
    近代中國人的崇洋之風也波及到Potato的名稱,一個人如果把Potato叫作“馬鈴
    薯”,就會被人認為是具有“洋味”的新派人物;一個人如果把Potato叫作“山
    藥蛋”,肯定被人笑話為土老冒。所以趙樹理這樣把Potato叫作“山藥蛋”的小
    說家,就被人談笑為“山藥蛋派”,表示其人和其作品都是土氣十足。雖然趙樹
    理隻有小學文化程度,他的小說《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還是寫得不錯
    的。在中國現代文學一片洋風熱浪裏,趙樹理的作品獨樹一幟,亦是難能可貴。
    不過在崇洋心態嚴重的現代中國人看來,一提到“山藥蛋派”,就認為是上不了
    台麵的下裏巴人俗貨。
    
    
    也許是一種成見,人們提到山西,往往就不由地和貧窮落後聯係起來。我查了一
    下統計數據,1999年中國各省城市人口的平均收入排行表中,廣東省第一,山西
    省則倒數第二,比新疆寧夏人的收入還少一大塊,僅比最窮的甘肅省略好一些。
    然而山西人在曆史上卻從來沒有如此“窮”過,餘秋雨還寫過一篇《愧對山西》
    的散文,專門討論過這個問題。
    
    
    其實現在山西也本應成為一個富省,山西人口不多,人口壓力不大,糧食等一直
    能夠自給自足。特別是山西有極其豐富的煤炭資源,現在中國能源的70%依靠煤
    炭,而中國煤炭的60%又靠山西,如果山西有獨立自治權,象中東石油國家那樣
    專門出口煤炭的話,山西人早就富甲中國了。現在山西之窮主要是中國政府的責
    任,隻讓山西搞煤炭和煤炭關聯的工業,而煤炭的價格又被壓得極低,賣煤炭越
    賣越窮,以至於窮到中國之最的邊緣。
    
    
    山西出的曆史名人不少,即使到了近代,也是名人輩出:民國時有在山西搞獨立
    王國的閻錫山總督,毛澤東時代有國人皆知的“農業學大寨”陳永貴總理,更有
    那個“你辦事我放心”的一臉憨傻表情的華國鋒主席。不過在山西的曆史名人中
    ,最有名的還是關雲長。關雲長是中國人“忠”的模範代表,被曆代皇帝冊封為
    “關帝”,比嶽飛的爵位“嶽王”要高一個檔次,山西解州“關帝廟”的規模也
    比“嶽王廟”的規格大出一塊。關雲長的“忠”的程度,的確沒人可比,曹操給
    他高官厚碌、駿馬美女,都留不住他(現在的中國人好象用幾塊美元就能收買)
    ,非要去找他那個落魄的劉備大哥。而嶽飛的“忠”,除了背上刺有“精忠報國
    ”四個字外,卻沒有什麽憑證,誰知道嶽飛打下江山後會不會謀反。但近代中國
    人淨受外國人欺,就把抵抗外族侵略的嶽飛拔高成為“忠義愛國”的模範,其實
    關雲長的“忠義愛國”精神應該比嶽飛更可頌。
    
    
    雖然關雲長是千餘年前的古人,但關雲長的性格還是可以作為山西人性格的代表
    ,這就是“忠厚老實”。山西詩人王維的作品風格純樸,和俄羅斯出身的李白之
    浪漫風格實有天壤之別。現代的山西名人陳永貴、華國鋒,也都是“忠厚老實”
    的代表人物。山西曆史上盡出忠臣,卻很少出奸臣。中國曆代的“漢奸排行榜”
    中,似乎沒有幾個山西人,這大概也是山西人“忠厚老實”的緣故吧。
    
    
    現在中國人說到“老實”,並不是一個褒義詞。一說起某某人“太老實”,那絕
    對不是什麽讚美,而是“沒用沒出息”的同意語。介紹對象時,如果說到該人“
    老實”,這婚事大致就要告吹,姑娘們哪有願意嫁給老實人的。我們也不能當麵
    說某個人“老實”,否則對方就要怒氣上衝:“憑什麽說我老實?”
    
    
    中國人心目中比較欣賞那種會耍小聰明、油滑狡詐的人物。可是中國人聰明反被
    聰明誤,不明白“老實”才是辦大事的根本。以前山西的“晉商”行遍中國各地
    ,大買賣基本上都讓“晉商”包了。山西人之所以能作這麽大的買賣,其最主要
    因素還是在於“老實”。當時中國並沒用銀行、保險公司這樣的信用機構,作大
    買賣所需要的數以萬計的銀兩本錢,全靠向親戚朋友借貸。那時借錢沒有什麽擔
    保,借錢的信用全靠當事人的一句許諾。如果你借錢的話,是願意借給忠厚老實
    的人?還是願意借給油滑狡詐的人?顯然油滑狡詐的人不易借到錢,而忠厚老實
    的人反而能借到錢,這就是“你辦事我放心”效果。
    
    
    “聰明人做小買賣,老實人做大買賣”。其他省份的人太油滑一些,所以隻能做
    小買賣。山西“晉商”傳給後代的古訓,並不是什麽坑蒙拐騙的奸商密訣,而是
    厚道信用、不怕吃虧的“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作老實人”的作人原則。其實現
    在世界上各個成功的大公司,也都是在“叁老”的原則下辦起來的。這些公司一
    分價錢一分貨,絕不幹“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行騙行徑,對顧客講信譽,寧
    可自己吃虧,不讓顧客吃虧。現在中國的商人往往喜歡耍“以次充好,以假亂真
    ”的小聰明,雖然能夠一時得逞,但由於失去了信用,買賣終究無法做大。前些
    時候日本電視台報道中國人向日本出口的鬆蘑中插入鉛條,向韓國出口的螃蟹中
    塞入鐵釘來增加重量,都是中國商人耍小聰明短視症的典型。
    
    
    近代的銀行等金融機關興起後,私人信用不再那麽重要了,山西的晉商也開始衰
    敗。現在山西人看著外省的假貨大發其財,也難免心手發癢,開始學著作起假來
    。但山西人還是老實,作假的水平也低劣。精明省份的人作的假貨不是100%的假
    貨,而是半真半假,讓你上了當也發覺不了;而山西人作的假貨就是100%的假貨
    ,往往讓人一眼就能識破。前些時候的山西假酒毒死人事件,也能看出山西人作
    假的水平:山西人做的假酒就假到能毒死人的地步,精明省份作的假酒哪有假到
    毒死人的?
    
    
    出國後,感到外國人的老實程度,遠遠超過中國人,有人把美國人戲稱為“大兒
    童”,而中國人從小就被培養成心計十足的“小大人”。中國人雖然在耍小聰明
    、玩小詭計方麵大大勝過洋人,整人、騙人、坑人的本事,絕對讓洋人們自歎佛
    如。但在發明創造等大智慧方麵,中國人就相差太遠了。中國有句格言“大智若
    愚”,可惜中國人沒把這句格言當回事,和外國人打了一些交道後,我才體會到
    “大智若愚”的真正含義。
    
    
    老實人組成的團體有個最大優點就是彼此信任,相互團結。而聰明人組成的團體
    則是相互猜忌,一盤散沙。在和平時代,老實人團體的優點還不是特別突出,但
    到了戰爭時代,老實人團體的優越性就出來了。所以老實的山西人一般比較抱團
    ,山西人碰到山西老鄉,不認識也會熱心幫忙,以前中國各地都有山西同鄉會的
    “山西會館”。
    
    
    山西人打仗也頗為勇敢,抗戰時日軍從北路進攻山西,閻錫山搞了一個“忻口戰
    役”,這是日軍在中國北方戰場遭到的最頑強抵抗。閻錫山軍和蔣介石的中央軍
    不同,沒有精良的裝備,全靠將士的勇敢。閻錫山把全數精銳都投入了“忻口戰
    役”,仗打得十分慘烈,士兵打完軍官上,硬是擋住了日軍的猛攻。最後守衛石
    家莊的國軍望風而逃,日軍乘虛從南路進入山西,閻錫山軍才撤退到山區打遊擊
    。
    
    
    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遇到的最難打的一仗就是“太原戰役”。在叁大戰役
    以後,長江以北已經全部成為共產黨的地盤,唯獨山西的閻錫山軍還在死守太原
    一座孤城。在四麵楚歌、毫無取勝可能的情況下,山西人死守太原長達一年之久
    ,太原城的解放(1949年5月)比南京還晚(1949年4月)。解放軍和閻軍在太原
    周圍展開了拉鋸戰,解放軍攻下一個陣地,閻軍再反攻奪回,雙方的傷亡都極大
    。最後解放軍采用圍而不打的圍困戰術,圍困在太原的閻軍由於長期吃不到蔬菜
    ,士兵多數患了夜盲症,天一黑就看不見東西。
    
    
    閻錫山的部下勸閻錫山說:“長官,太原早晚是守不住的,您還是走吧,隻要長
    官在,將來山西就有希望。死守太原的任務就交給我們吧。”閻錫山乘飛機逃出
    太原後,閻軍將士對閻錫山仍是極忠,守衛太原堅持到最後一人。解放軍攻入太
    原城後,守城的閻軍高級將領集體自殺,現在台北還有一個“太原五百壯士”紀
    念碑,紀念太原戰役中的閻軍將士的忠勇。
    
    
    華國鋒時代提倡過“叁老四嚴”(即“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作老實人”的晉商
    古訓),但伶俐的小鄧上台後,老實人就沒市場了。現在中國是一個鼓勵奸詐,
    老實人吃虧的社會,這樣一來大家都向奸詐看齊,老實人也學得不老實了。在這
    股油滑狡詐的浪潮中,山西人還能不能保持那份老實忠厚,的確讓人擔心。
    
    
    雖然山西深在內陸,但我感到山西人在性格氣質上,倒比沿海省份的人更接近洋
    人的“大兒童”性格。說山西人“麵土心洋”,似乎亦不為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