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蟑螂社會相當民主 地位平等大決策集體協商

(2010-09-05 03:13:24) 下一個
蟑螂社會相當民主 地位平等大決策集體協商

地位平等,重大決定都要進行集體協商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3日報道,比利時科學家進行的研究發現,蟑螂是一種非常講民主的昆蟲,它們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民主方式進行自我管理。在蟑螂群體中,每個成員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在做出事關整個群體的“重大決定”之前,它們都要進行集體協商討論。那麽這種讓人討厭的昆蟲到底是怎麽進行協商討論呢?

“髒”螂 其實並不髒

  提到蟑螂,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髒”。將蟑螂視為“髒螂”,是必殺、必死的代名詞,這其實凸顯人類不懂反省檢討,獨占地球資源。其實,蟑螂比人更愛幹淨,除了吃飯、睡覺與工作,每天最常做的就是清洗自己的身體。蟑螂總是不停用前爪把觸角移到嘴巴邊,唾液將觸角175個環節還有六隻爪或尾毛等重要部位清理幹淨。如果沒有蟑螂幫忙清理發黴發臭的雜物,人類製造的垃圾將更容易危害地球所有的生物。

  而且蟑螂總是晝伏夜出,盡量減少和人類發生衝突。一天24小時中,蟑螂75%的時間躲藏在陰暗蔽光的場所。黃昏時開始活動,21時到23時為活動高峰,清晨4時左右回窩。人類活動延遲,蟑螂的活動時間也向後推。如餐館、酒吧等處客人稀少時,蟑螂才開始活動。可謂“人下班,蟑螂上班。”

  專家認為,直到今天,蟑螂身上從生理到廣大應用,仍有許多空白點需要深入研究,甚至可以變害為寶,造福人類。因此,人們應以尊重萬物生命的態度,多了解、包容蟑螂,甚至要學習蟑螂謙虛、低調、民主的生存之道。生物應該彼此欣賞優點,才能共存共榮,地球應有穩定的生態係,否則人類最後會毀在自己手裏。

  蟑螂是一種講民主的昆蟲

  蟑螂是人們最常見也討厭的一種小動物,它有兩大複眼、兩大單眼,大家原以為單眼退化,但最新的研究發現蟑螂單眼有辨視光的功能,可輔助複眼視力,暗處可看到彩色、景深、立體,對逃亡有幫助,另外,後麵兩根尾毛各有十九節,每節有十一根感覺毛,可感覺氣流,因此,人們從前麵打它,單眼可看到,從後麵打它,尾毛易感覺,都很容易逃命。

  讓研究人員最感驚訝的不是蟑螂的這種逃生能力,而是它們社會的民主生活:小小的蟑螂,一旦遇到難題,通常都采用“群議”的民主辦法來解決。蟑螂群體的“決策過程”往往遵循一種可以預見的模式,這種模式也可以用來解釋其他昆蟲和動物的群體動態特點,如螞蟻、蜘蛛、魚甚至奶牛等。蟑螂是一種沉默寡言的生物,也許除了它們爬櫃台頂上發出些輕微的聲音之外,彼此之間的交往都是無聲的。

  “蟑螂彼此間用氣味和觸覺進行交流,”約瑟·哈羅伊博士說,“它們也能利用視覺(進行交流)。當它們碰到一起,多虧了它們的觸角‘套索’——— 一種非常複雜也非常敏感的嗅覺器官,如果屬於同一地盤上的,它們就能彼此認出來。”

  約瑟·哈羅伊博士是比利時《國家科學院學刊》最近刊登的關於這方麵新研究的作者之一,是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社會生態學係的一位科學家。哈羅伊博士做了一個實驗,他把蟑螂放在一個盤子裏,盤子裏有3個供蟑螂藏身的“庇護所”,借此來檢驗蟑螂的群體行為。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觀察蟑螂是如何分配庇護所的。

  蟑螂決策過程值得借鑒

  實驗表明,蟑螂利用觸角試探、接觸以及更多其他行為,經過大量“協商”之後,非常完美地分配了庇護所。比如將50隻蟑螂放在有3個庇護所的盤子裏,每個庇護所可以供40隻蟑螂藏身。但是蟑螂經過“協商”以後,25隻擠進第一個庇護所,其餘25隻則進入第二個庇護所,留下第三個庇護所完全空著。

  當研究人員改變了布置情況,讓每個庇護所擴大到足以容下50多隻蟑螂,他們發現50隻蟑螂全部擠進了第一個“大屋子”。哈羅伊和他的同事們發現,蟑螂在資源利用方麵在競爭和合作之間找到了一種非常巧妙的平衡。哈羅伊說:“蟑螂是一種得益於集體共存的群居性生物。群居生活增加了它們繁殖的機會,促使它們共享類似於庇護所或者食物這樣的資源,更多聚集在一起使其在幹燥環境中免於脫水而死。因此我們看到的是,蟑螂的這些行為模式使它們能優化群體規模。”

  這些行為模式屬於可以預見的模式,可以用來解釋其他昆蟲和動物的群體動態特點,比如有些魚類和昆蟲自我分成小群體時分得是那樣的巧妙,有些牧養的動物會做一些不涉及“領導權”問題的簡單“決策”。英國牛津大學的動物學家大衛·桑普特爾博士認為,這項新研究報告是一篇“非常優秀的論文”,是一項“重大的研究”。

  桑普特爾表示:“它既研究動物決策的機製,也研究這種決策機製如何促成動物之間最適合個體特點的資源分配,”他說:“而以前的研究總是顧此失彼,要麽集中於決策機製,要麽集中於資源優化配置。” 其實,對蟑螂來說,合作來得似乎是那樣的自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