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丁香

海外飲食男女的情與愛,彷徨與迷茫。
正文

花旗集團:從覆滅到重生

(2010-10-28 06:37:07) 下一個

20081117,一個男人站在花旗銀行位於美國紐約的一家支行前。花旗集團當日宣布計劃再裁員5.2,約占其員工總數的14%

  一度處在金融風暴中心的花旗銀行最近出現轉機,其第三季度盈利22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1.01億美元。

  盡管與其他銀行相比,花旗的三季報並不出色,但還是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其固定收益部門的交易仍處在平穩狀態,而隨著信貸情況的進一步好轉,花旗還宣布了20億美元的貸款損失儲備。

 “花旗集團在金融風暴來臨時處於危機的核心,在幾大銀行中受打擊最重。”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格萊斯曼(James Glassman)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而現在隨著信貸水平的提高,花旗在經過一係列重組之後,終於能夠站穩腳跟,而如果連花旗都可以重新立足的話,那麽對整個銀行業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

 

  “銀行就應該是銀行”

  在這次危機中,花旗與其他華爾街大銀行一樣在次貸衍生品市場貪功冒進,最終造成巨額損失。花旗集團因為規模巨大,情況比其他銀行更加困難。

  曾經因預言花旗的危機而一舉揚名的分析師邁瑞迪斯·惠特尼(Meredith Whitney)這樣評論花旗:“這是一個從來沒有整合完整的公司,而公司也從來沒有在整合方麵進行過投資。”甚至於前任CEO普魯士離職後,花旗曾有意聘請當時的紐約交易所CEO泰恩(John Thain)出任新CEO,但泰恩卻說,不知道何人有能力解決花旗的問題。可見當時花旗問題之深重,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花旗隻是靠著政府救助的45億美元維持生計,複蘇步伐遠遠落後於華爾街其他銀行。

  新任CEO潘迪特自上任之日起,就決定要打破花旗的“巨無霸”式結構,將花旗變成一個規模較小,但更謹慎、更有彈性的公司。新的戰略是將精力集中在花旗的傳統強項上,而將其他不斷賠錢的部門逐步賣掉或者關閉。

  2009116,花旗集團宣布將公司分拆成CiticorpCiti Holdings兩部分,由不同的管理團隊經營。這意味著潘迪特將花旗集團的強勢業務剝離出來。同時,這兩個部分將分別發布財報,以使投資者將注意力集中到花旗更健康的業務運行上。Citicorp集中了花旗的核心銀行業務,Citi Holdings則將花旗希望出售的部門集中在一起。

  200912,花旗宣布了一係列舉措,將從私人投資者募集資金,轉換政府在花旗所擁有的250億美元股份,希望借此償還政府剩餘的200億美元援助款,擺脫聯邦政府的資助和控製。不過,花旗對當時的金融市場判斷失誤,雖然它在股票市場募集了205億美元,但出售情況非常糟糕,財政部官員決定暫時不撤出在花旗的股份。

  201034,潘迪特告訴國會監控小組,他正在逐步分拆花旗,賣掉40%的公司業務,控製過分冒險的經營部門。在這次聽證會上,潘迪特說:“我確實相信銀行就應該是銀行。”這期間,花旗一直都在嚐試賣掉許多剩餘的投資基金,並取消了部分自營交易,進一步將經營收縮到核心的銀行業務上來。隨後,財政部宣布計劃在2010年將其在花旗集團的77億美元普通股賣掉,逐漸降低所持有的花旗27%股份。

  20104,花旗同意將一個42億美元的對衝基金部門賣給SkyBridge Capital。到了2010年第三季度,潘迪特幾乎把花旗的困難資產和非核心業務處理過半,賣掉了超過了4060億美元的資產。

  20106,花旗集團宣布將關閉330個分支機構並積極地為這些分支機構所屬的CitiFinancial尋找買家。

  經過這些大規模的重組,花旗從2010年第一季度開始出人意料地好轉,盈利達到44億美元,純收入也從2009年的245億美元增至254億美元。其中擁有最困難的房貸和信用卡資產的Citi Holdings虧損了8.76億美元,而其核心業務Citicorp盈利達52億美元。今年第三季度22億美元的盈利進一步超出了預期。

 

  冒險本質不變?

  而對於美國政府來說,挽救花旗變成了一項不錯的投資。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政府擁有花旗的股份出售加上已經收取的利息和其他費用,將超過81億美元,這使援救花旗成為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中利潤最豐厚的一筆投資。

  “在過去兩年中,花旗大規模收縮了資金平衡表,Collins Stewart Llc的分析師泰得·漢格曼(Todd Hagerman)對本報表示,“目前出現了一些轉機,這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

  漢格曼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金融危機一步步放緩,信貸市場逐漸康複,將使花旗的資產變賣過程容易一些。另外,花旗回歸其核心業務,使其能夠更加有效的利用資本,業務經營更加透明,這都會幫助它解決自身的問題。

  Raymond James的分析師安東尼·波裏尼(Anthony Polini)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花旗比以前小了很多,因為強調其核心業務,在管理上更加有效率。花旗基本上結束了為其帶來災難的房貸衍生品CDO部門,在風險控製方麵也加強了防範措施。”

  對此,3個月前離開花旗的管大鵬深有體會。管大鵬在花旗時任職投資組合經理,自從危機爆發後,風險管理的規定嚴格了很多,標準更強。“以前,花旗經營那些CDO,隻要具有AAA級別,都可以不需任何擔保,不需要資本金抵押。”管大鵬說,“而現在這種規則都改變了。”

  不過,風險管理最多隻能起到預防性的措施。很多業內人士認為,華爾街的風險管理經過此次危機有相當大的提高。但是為了更高的利潤冒險的本質不會改變,花旗當然也不會例外。

  雖然在資產處理和風險管理方麵都取得進展,並且重新站穩腳跟,但花旗也不能掉以輕心。根據《金融時報》一篇文章報道,在商業銀行領域,花旗的所有分支機構數量和賬戶都隻是與去年持平,而信用卡品牌少了6%。即使是在經濟發展迅速的拉美地區,收益也隻比2009年上升13%。在投資銀行和其他業務方麵,和競爭對手一樣,交易量減少和息差收窄使交易活動受到影響。

  “花旗在治理整頓方麵的努力確實值得嘉獎,”該報道稱,Citi Holdings的資產處理進行得不錯,公司還在向其核心業務投資,但是為了防範經濟大環境的突然變化,花旗必須再努力些才能真正渡過難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