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這麽早就開始寫博客了阿)
所以重新發表我的第一篇。
前天看了電影(昨天)- 一直想看買了很久的“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然而覺的非常SOSO.可能是期望太高的原因。除了少年朔太郎的演員之外,其他演員均表現平平,我喜歡的柴崎幸也不例外;還有演亞紀的女孩子,雖然很可愛,但是看著橫豎不像是得了白血病的孩子。比較小說而言,電影修改和增添了一些情節:例如律子這個角色在原書中就是沒有的;而重伯伯在小說中則是朔太郎的爺爺等等。晚上11點開始看這部電影,照例這是一個很容易讓人“進入狀態”的時間,然而,沒有。有一點好笑的是,同看的人的過敏症發作,在看戲過程中不斷地眼淚鼻涕,嚇出我一身大汗
- 我想我
現在怎麽這樣了鐵石心腸麻木不仁難道是社會淪陷。因為問題是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居然還不斷地走神:一會兒想想明天要去見什麽人,一會兒又覺的肚子餓了。恍惚之間突然聽見“低聲抽泣”,才是驚醒夢中人。看完這個電影,HayFever的人 說,我終於可以吃藥了我剛才不吃藥是怕影響你看電影的情緒,天阿,我的HayFever從來沒有這麽厲害過的。心中千斤重石方才落地。世風日下阿!
比較起來,3月看的“花與愛麗絲”很不錯了(當然我在這裏想指出的是,“名牌效應”是的確存在的 - 因為有名的導演拍的電影就是不一樣的)。花和愛麗絲愛上了同一個男孩子。在這裏演繹的雖然是老一套的友情和愛情之間的衝突,但是在岩井俊二的故事裏,一切宛如透明玻璃杯子裏的純淨的水那樣無瑕,猶如初春的白色的茶花那樣的清新。最動人的愛情當然還是暗戀。長發的愛麗絲用中文對郭智博講“我愛你”,然後又驕傲的說“我不告訴你”,是最美好的時刻阿。演愛麗絲的蒼井優?有一種堅強單純而“笨拙”的美。最後在腳尖上綁紙杯跳舞的那一畫麵是最美的地方了,愛麗絲努力地旋轉著,旋轉著,青春無敵(那個戴眼鏡的助理人員正是廣末涼子阿時光飛逝)。
感覺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喜劇片比起悲劇片來似乎更容易討好觀眾(此處暫把悲劇片以外的文藝片等等全部劃為喜劇片)。悲劇片如“站”片,導演似乎是想營造出一種氣貫長虹(世界的中心,生離死別)真情無價的格局。隻是這樣的一個平衡一般人很難運用自如,稍有不慎,即會有“虛偽”的嫌疑。而且現在的人大都不喜歡太過沉重的東西,好好的愛情,為什麽非要生離死別體無完膚才好呢?
這樣的電影,一招不慎,全盤皆輸;而好像周星馳的喜劇片,本來就是抱嬉笑打罵悉聽尊便的態度,突然間發現了一兩個“閃光點”,那可真是無比感動了。
(《站》片中的女主角現在好像已經轉型了;《花與愛麗絲》中的兩個小演員現在也已經演了很多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