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不留行’的故事。

(2010-07-18 09:04:51) 下一個
河北省保定市安國縣從北宋初年起就是我國中藥材的集散地,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電視連續劇《大宅門》中有白家七少爺跟兩位老藥工到藥材市場采購的情節,那個市場就是在安國縣。安國縣(古稱祁州)有一個建於北宋的藥王廟,所供奉的藥王是兩漢之交的人物邳彤(?-30)。

邳彤是一個名醫,又是一員名將,名列東漢開國功臣雲台二十八將。他曾是王莽政權的和成郡卒正(下曲陽郡太守),劉秀在黃河北起事,複興漢業,至下曲陽,他就投向劉秀。王莽死後,天下大亂,群雄割據,河北以邯鄲的王朗勢力最大。王朗幾乎占據了河北全境,隻有信都(冀州,邳彤老家)、和成兩地還忠於劉秀。劉秀在北方聞報慌忙回兵,邳彤即派二千精騎迎劉秀至信都共商退兵之策。多數部下都建議劉秀放棄河北,退守長安,隻有邳彤反對。他指出作為漢宗室的劉秀有政治上的優勢,王朗雖一時聲勢浩大,但都是烏合之眾,不難打敗。於是劉秀留下邳彤與王朗周旋,自己另帶精兵繞道反擊。

邳彤為官清廉,又是名醫,很得百姓擁護。他利用熟悉家鄉地理形勢,堅壁清野和王朗打起遊擊戰,就在這段時間他發現一種野草(如今叫做麥藍菜,植物分類學上屬於石竹科)種子有很好的催乳作用,但還來不及命名。王朗消滅不了邳彤的隊伍,又聽說劉秀帶部隊反包圍,隻得悻悻撤離。百姓高興得歡呼:王朗留不下來了!觸動了邳彤的靈感,就把這味藥叫做王不留行。

在安國,還流傳著這樣的歌謠:“穿山甲,王不留,小媳婦喝了順懷流。”形象地說出了穿山甲和王不留行(也叫王不留)兩味中藥的通乳作用。邳彤死後就安葬在祁州南關,傳說在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宋太宗的侄子秦王德芳得病久治不愈,邳彤顯靈治愈。趙德芳問他姓名,夢中的醫生告訴他是“祁州南門外人也”,於是宋太宗派遣使者到祁州,見到邳彤墓,才知道他是近千年前的人物。一定是成了神仙,就把邳彤封為藥王,並建廟祭祀。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追封邳彤為侯,後改封公,宋度宗鹹淳六年(1270)又加封為“明靈昭惠顯王”。清朝時體仁閣大學士劉墉又特為“藥王廟”書匾。自建立“藥王廟”後,逐漸形成了每逢農曆四月二十八、十月十五日的廟會,傳說這兩天分別為藥王邳彤生日和忌日,廟會盛況空前,且曆經千百年而不衰,古祁州沾了藥王邳彤的光,成為中國著名的藥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天下第一藥市”之稱以及“草到安國方成藥,藥經祁州始生香”的美譽。



藥王廟建築群占地3200多平方米,坐東向西,結構嚴整,分三進院落,由牌坊、馬殿、鍾鼓樓、藥王墓亭、碑房、十大名醫殿、藥王正殿、後殿等單體建築十三座組成。廟外廣場上立有高達24米,每根重15噸重的鑄鐵旗杆,旗杆上鑄有兩知盤龍,三重刁鬥,頂鑄翔鳳,中部掛有一副鑄鐵對聯:“鐵樹雙旗光射鬥,神庥普蔭德參天”。鐵旗杆上懸掛著風鈴,迎風作響,給人一種悠遠肅穆的感覺。上圖所示廟前的木質牌樓,高8.4米,重簷廡殿式建築,由黃色琉璃瓦覆蓋,三間四柱,彩飾鬥拱。正中匾額書有“顯靈河北”描金大字,工藝精湛,為國內木製牌樓之珍品。山門正中懸的就是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劉墉書寫的“藥王廟”巨匾。中院墓墓亭內豎一高3.8米,上刻“敕封明靈昭惠顯佑王之墓”透雕木碑。兩側的名醫殿內塑有中國曆史上的十大名醫像。廟中碑碣林立,壁畫生輝。各殿內掛滿曆代名人和各地藥商幫會書寫的匾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