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越絕書 外傳 記寶劍》:寶劍的故事

(2009-01-06 20:12:15) 下一個
《越絕書》是一部奇書,不僅記載了春秋時期越國史事,且記載了與越國相鄰的吳國和楚國的部分曆史。在我國所有記載越國曆史的文獻中,該書內容最為豐富。《越絕書》,被當時著名學者王充譽為五大名著之一。原書25卷,現存15卷,19篇。文中詳細記載吳越交戰,句踐“生聚教訓”,最後越滅吳,逐鹿中原事。內容涉及兵法、權謀、術數等等。書中還載有許多有關季節變化、農田水利、土地利用、糧食豐歉等史料,被不少學者作為一本發展生產、經世濟用之書。其中卷二《吳地傳》和卷八《地傳》兩篇,因詳記吳、越兩國山川地域、城池道路、宮殿陵墓、農田水利、工場礦山、物產、商品流通、民情風俗等等,而被古今名家尊為地方誌之鼻祖,所謂“一方之誌,始於《越絕》”,為以後編纂地方誌提供了範例。是現存最早曆史文獻之一。關於《越絕書》的作者、成書年代、篇數、篇名甚至書名,學術界都有爭論,如果不是搞專門研究的,大體上可認為是東漢會稽人袁康、吳平輯錄於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52),共十五卷,十九篇。該書原不具撰纂者姓名,或以為子貢所作,又以為伍子胥所作,其實均無實據。明朝的楊慎不愧是個大才子,在正德、嘉靖年間,從書的文字中,居然以拆字格猜出作者為會稽的袁康、吳平兩人。原來《越絕書》第十九篇《篇敘外傳記》的最後一段幾乎重複兩次說:“記陳厥說,略其有人,以去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覆之以庚。禹來東征,死葬其疆。”和“文屬辭定,自於邦賢。邦賢以口為姓,承之以天;楚相屈原,與之同名。”楊慎、胡侍等人認為這是個謎語(隱語)“以去為姓,得衣乃成”,是袁字;“厥名有米,覆之以庚”,是康字;“禹來東征,死葬其疆”,是會稽人。“以口為姓,承之以天”,是吳字;“楚相屈原,與之同名”,是平字(屈原名字叫屈平)。

《越絕書》的第十三篇(卷十一)《外傳 記寶劍》共有三段,首段記載了薛燭為越王勾踐鑒定寶劍的過程;次段是說風胡子向楚王推薦了歐冶子和幹將,幫助技術比較落後的楚國鑄造出名劍龍淵、太阿和工布,並對楚王講了這三把寶劍的特點;末段敘述了太阿劍在一次戰爭中發揮巨大威力的事實。東漢稍後的趙曄撰寫的《吳越春秋》中寫到楚昭王和風胡子對話時,風胡子說:“……臣聞越王允常使歐冶子造劍五枚,以示薛燭……”,即和薛燭對話的並非勾踐,而是他的父親允常。這兩部古籍雖然都是記載吳、越兩國曆史,但頗有出入。本文主要根據《越絕書》,以《吳越春秋》為補充。

歐冶子是春秋末期的越國人,善鑄造兵器,《越絕書》說他為越王鑄了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五劍,《吳越春秋》中沒有勝邪而是“一名磐郢,亦曰豪曹”。 歐冶子還和師弟幹將、莫邪夫婦一起為楚王鑄了龍淵、太阿、工布三劍。是中國古代鑄劍鼻祖。另一種說法認為歐冶子是幹將的師傅。如唐陸廣微《吳地記》(也稱《古今逸史》)載:“幹將曰:先師歐冶子鑄劍之穎不銷,親鑠目……”不過持這種說法的史書不多。不管歐冶子是師兄還是師傅,其成名應早於幹將,而幹將能成為一代出色的鑄劍師,是與歐冶子有著很大的關係。也有說莫邪是歐冶子的女兒。

越國人歐冶子和吳國人幹將、莫邪成為當時鑄劍名師決非偶然,冷兵器時代,劍是一種重要的兵器,春秋末期鐵器已經出現,但中原各國兵器還是用青銅製造,吳、越兩國率先製造了鐵劍,而且達到了很高水平。歐冶子等人正是開一時風氣之先的人物,為此他們也都先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鑄劍名師對自己作品的性能不一定了解得很清楚,於是就有專門鑒定、評價寶劍的專家,當時最有名的是秦國人薛燭(《吳越春秋》中寫明“秦客薛燭”)和楚國人風胡子。

薛燭在向勾踐介紹歐冶子當初為其父親允常鑄劍時是這樣說的:“當造此劍之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擊橐;蛟龍捧鑪,天帝裝炭;太一下觀,天精下之。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可見歐冶子造劍過程真是驚天動地。可以斷定的是其中湛盧、純鈞是大型劍,魚腸無疑是小型劍,而且是超小型,勝邪和巨闕中哪一把是大型劍,古籍中沒有明確,在下認為巨闕應該是小型劍。因為當時吳強越弱,越王不得不把湛盧、勝邪、魚腸獻給吳國,獻出一大兩小,自留兩大的可能應該小於獻出兩大一小,自留一大一小的可能。公子光(就是後來的吳王闔廬,吳王夫差的父親)當上吳王前得到了魚腸劍,當上吳王後湛盧、勝邪也落到他手中。純鈞和巨闕仍留在越王手中,並傳給勾踐。這幾把名劍都有故事。

有一出京劇《刺王僚》說的是魚腸劍的故事。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因為特別喜歡他,認為隻有他才會使周部落強大起來,打算把首領的位置先傳給姬昌的父親,小兒子季曆,困難在於這不符合繼承慣例。季曆的兩個哥哥泰伯和仲雍知道了父親的意思,就離開周部落,一直跑到當時尚未開化的吳地。到了他們的十九代子孫吳部落首領壽夢,吳部落強大起來,開始稱王稱霸。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季紮,像他的先祖一樣,壽夢認為小兒子最有出息,立下遺囑傳位由兄及弟到季紮。季紮確實很優秀,被孔子稱為大賢人,負責吳國外交事務,為吳國贏得聲譽。幾個哥哥理解老爸的心思,繼位後拚命打戰,打戰時衝鋒在前,巴不得早日陣亡,以完成先父遺願。沒幾年哥哥們都戰死了,有這麽幾個不怕死的國王,吳國越來越強大。可偏偏季紮就是不願意當國王,避地延陵(今江蘇常州),世稱延陵季子。他們的下一代就不像他們那樣謙讓了,餘昧死後,他的兒子州於就毫不客氣登上王位,稱作吳王僚。幾個堂兄弟中,諸樊的兒子公子光最不服氣,心想小叔不肯當國王,說什麽也該輪到我這個長房長孫。公子光是個聰明人,善於韜光養晦,表麵上對王僚非常恭順,讓他拿不到把柄。暗地裏一直在做準備:收買人心,陰結死士,楚國亡命而來的伍子胥成為他的主要謀士,積極幫助孝子勇士專諸葬母還債,設法弄到魚腸劍等等,王僚也不是傻瓜,知道自己得王位名不正,言不順,因此時時防備刺客,一直甲胄在身,普通兵器刺不進去,本人又武藝高強,力大無窮。機會終於來了,有一天王僚遊湖,專諸扮作船夫,為王僚獻船家菜:紅燒活魚,把魚腸劍藏在魚腹中,躲過檢查。專諸把魚端到王僚跟前,抽出魚腸劍刺中王僚心髒。王僚當場斃命,專諸揮劍自殺,公子光理順成章,登上王位,稱作吳王闔廬。《吳越春秋》中記載,早在劍剛造好的時候,薛燭就對越王允常預言:“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所以,越王一直沒佩帶它,而是送給吳國。吳王闔廬死後以魚腸劍陪葬。

勝邪和磐郢應該是同一把劍,風胡子對它的評價是:“不法之物,無益於人,故以送死。”這一說法的由來是吳王闔廬用這把劍為他最喜愛的女兒死後陪葬。如果豪曹是它的第三個名字,那末在勾踐和薛燭對話時,這把劍應該是越滅吳以後從闔廬女兒的墓中重新挖出。這大概是伍子胥和闔廬挖楚平王墓的報應。侍從最先捧出的是豪曹劍,盡管勾踐對薛燭說:“有一次我把豪曹劍放在竹架子上,走過的時候它掉下來,砍斷了地上銅鑄獸的腦袋,切口很平整,所以知道豪曹劍是一把很鋒利的寶劍。”薛燭卻說:“豪曹不是寶劍,因為沒有光華,失去神采。”

勾踐又令侍從拿出巨闕,薛燭認為巨闕也夠不上寶劍的資格。薛燭的理由是:“寶劍者,金錫和銅而不離。今巨闕已離矣,非寶劍也。”就是說一把寶劍鍛造過程中加入的銅錫成分,經得起歲月考驗,永不滲離。現在觀察到巨闕已滲離,所以不是寶劍。但是勾踐卻反駁說:“巨闕剛鑄成不久,有一天,我坐在露天的平台上,宮中有人駕著四匹白鹿拉的車子經過,突然鹿驚車奔,我怕白鹿因為鹿角傷人或者互傷,拔出巨闕一揮,就砍下鹿角,四匹鹿渾然不覺,還拉著車往前奔。巨闕能很容易刺穿銅的鍋子,切鐵器的切口就像粢飯糕一樣平整,非常銳利。”吳王闔廬是公元前515年即王位,歐冶子為越王鑄劍當在此之前。前496年吳王闔廬乘勾踐剛繼位,興兵伐越,在槜李(今嘉興南)被越國大將靈姑浮砍斷腳趾,失血過多而死(靈姑浮也因傷重死去)。兩年後夫差為報殺父之仇,在夫椒(今吳縣椒山)大敗越軍,前492年勾踐夫妻一起入質於吳。勾踐死於前465年,入質於吳年紀不會太大,也就三十多歲,由此可以推測勾踐說的砍下鹿角這件事情就應該發生他年紀還小的時候,至多十來歲,卻揮得動巨闕,因此也可表明這應該是一把小型劍。

勾踐對薛燭貶低豪曹河巨闕頗感不快,過了一會兒,侍從又捧出一把寶劍來到台下。他對薛燭說:“請先生看看這把純均劍。”薛燭聽到“純均”二字,從座位上仰麵摔倒,束發的金釵掉在地上,一頭長發披散下來,麵色突然凝住、呆滯。好大一會兒,才突然驚醒,隻見他腳尖點地幾個縱躍掠下台階,來到劍前,深深一躬,然後又表情肅然地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從侍者手中接過寶劍,小心翼翼地敲了幾敲掂了幾掂之後方才將劍從鞘中緩緩拔出。隻見一團光華綻放而出宛如出水的芙蓉雍容而清冽,劍柄上的雕飾如星宿運行閃出深邃的光芒,劍身、陽光渾然一體象清水漫過池塘從容而舒緩,而劍刃就象壁立千丈的斷崖崇高而巍峨……過了好久,薛燭才問道:“這就是純鈞嗎?!”勾踐點了點頭得意地接著說道:“有人要用千匹駿馬、兩個富庶大鄉的土地和兩座有千戶居民的城池來換這把寶劍,你看行嗎?”薛燭連忙說道:“不能換。”勾踐問道:“為什麽?”薛燭對道:“因為這把劍是天人共鑄的不二之作。鑄這把劍時出錫而山破的赤堇山現在已經重新合攏,出銅而幹涸的若耶溪如今水深不可測,鑄劍之時,幫忙助威的雷公、雨師、龍王、天帝這些神仙不再下凡,鑄劍大師歐冶子早已(因鑄造龍淵、太阿、工布)力盡神竭去世。縱然用裝滿整座城池的黃金白銀,堆滿整條河的珍珠寶玉,也換不來這把已成絕唱的寶劍,區區駿馬土地城池何足道哉。”

湛盧劍是五把劍中最好的一把,宋.沈括在《夢溪筆談 器用》中說它“湛湛然黑色也” ,即湛瀘劍因通體黝黑而得名。關於這把劍,《吳越春秋》中是這樣說的:“湛盧,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寄氣托靈,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可以折衝拒敵。然人君有逆理之謀,其劍即出,故去無道以就有道。……薛燭曰:‘善哉!銜金鐵之英,吐銀錫之精,寄氣托靈,有遊出之神,服此劍,可以折衝伐敵,人君有逆謀則去之他國。’……湛盧之劍惡闔閭之無道也,乃去而出,水行如楚。楚昭王而寤,得王湛盧之劍於床……”《越絕書》中薛燭是這樣對勾踐說的:“今吳王無道,殺君謀楚,故湛盧入楚。湛盧之劍,去之如水,行秦過楚,楚王臥而寤,得吳王湛盧之劍,將首魁漂而存焉。秦王聞而求之,不得,興師擊楚,曰:‘與我湛盧之劍,還師去汝。’楚王不與。”看來湛盧是通靈的,不願意服侍無道之君,居然借水遁繞個圈子,經過秦國到了楚昭王的床頭,驚醒楚昭王。說吳王闔廬是無道之君大概有兩條理由,一是刺殺吳王僚,而是愛女死了殺了很多人殉葬。其實這後一條乃當時的習俗,如秦穆公死了,竟以當時被秦人譽為賢者的子車氏三兄弟殉葬,《詩經》中“黃鳥”一篇就是秦人哀悼他們的作品。楚王是楚昭王,當時的秦王前501年以前是秦哀公,以後是秦惠公,前者是楚昭王的外公,後者是他的表兄弟,居然為了一把湛盧劍派兵來攻打楚國,可見此劍之名貴。楚昭王深知此劍是寶貝,像愛惜腦袋那樣愛惜它,當然不會給秦王。

這個排序和金庸小說《越女劍》不同。在《越女劍》,借薛燭之口說:“五劍之中,勝邪最上,純鈞、湛盧二劍其次,魚腸又次之,巨闕居末。”而且說巨闕是一把大型劍。畢竟金庸是現代人,可信度不如《越絕書》和《吳越春秋》高,何況是小說家言。

《越絕書 外傳 記寶劍》的第二段,先是楚王聽說越國的歐冶子和吳國的幹將鑄劍水平很高,就請風胡子帶重金遊說越王和吳王同意他們為楚王鑄劍,吳國新敗於楚國,越國想借助楚國遏製吳國,都同意了。楚國在楚康王的後期相當強大,和晉國並列為霸主,康王有五個兒子:郟、圍、平、晰和棄疾。前545年康王死,長子郟繼位。過了四年被老二殺了(也有說康王長子死在康王之前,郟是他的長孫),老二當上國王:楚靈王,“楚王好細腰,一國皆餓死”說的就是他。靈王不是好國王,靈王十二年,帶兵攻打鄭國,久攻不下,軍心渙散。留守的幾個弟弟乘機在郢都發動政變,推舉老三公子平為王,派老五公子棄疾帶兵逼靈王自殺。靈王死後,公子棄疾一麵封鎖消息,一麵假裝自己被打敗,回到郢都對老三說老二回師報複來了,老三和老四轄得都自殺了,於是公子棄疾作為康王還活著的唯一兒子,順利地成為楚王:楚平王,這一年是前529年。如果前麵推斷沒錯的話,歐冶子正是這一年前後為越王鑄劍,所以請歐冶子、幹將的應該就是這個楚平王。楚平王後來是一個很壞的國王,聽信奸臣費無極的話,搶了大兒子太子建(繼位的楚昭王是小兒子)的未婚妻做老婆,逼死太子建,殺了太子太傅伍奢一家,隻有伍子胥逃出來。由於楚靈王和他兄弟倆的折騰,楚國國力下降,以致後來差一點被吳王闔廬滅了。但在即位之初的幾年,為了鞏固地位倒也兢兢業業,提出“息民五年”的政策,頗得民心,歐冶子為他鑄劍正是這段時間,所以歐冶子、幹將答應為他鑄劍。

接下來《越絕書》敘述比較簡單:“歐冶子、幹將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茨山在哪裏?在下說不上來,估計浙閩贛交界處,有待高明賜教。鑄劍的地點在下以為是現在的浙江省西南和福建相鄰的龍泉市秦溪山腳,在下有一篇《寶劍之邦:龍泉》對鑄劍環境有所介紹,另貼上來。據說歐冶子就是為鑄造這三把劍,花了整整三年時間打造好後,耗盡精力而死的,寶劍是由幹將交給風胡子的。楚王得到這三把劍非常高興,連忙問風胡子這三把劍叫什麽名字?有什麽特點?風胡子回答說:“第一把叫龍淵,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楚王曰:“龍淵、泰阿、工布各有什麽特點?”風胡子回答說:“要想認識龍淵,看它的形狀,挺拔冷峻如登高山,寒光凜冽如臨深淵;要想認識泰阿,看它的劍身(觀其釽),巍巍然高山仰止,翼翼然如流水之波;要想認識工布,從劍身的紋理看起,到劍脊為止,珠璣光華不可掩飾,紋理像流水不絕。”釽念pi第四聲作名詞有人解釋為劍把或(和)劍飾,在下以為至少此處解釋為劍身似更合理。

關於龍淵、太阿劍,《戰國策》中也說到:“龍淵、泰阿,陸斷馬牛,水擊鵠雁,當敵即斬。”伍子胥從楚國逃出的時候,隨身攜帶的就是一把龍淵劍,途中遇到一個漁父,伍子胥向其問逃亡路徑,並以龍淵劍相贈作為報答,結果漁父抽劍自刎,以示不泄露伍子胥逃亡路線的秘密,《吳越春秋》中記述甚詳。《晉書 張華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吳之未滅也,鬥牛之間常有紫外紫氣。及吳平之後,,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偉象,乃要煥宿,因登樓仰觀。華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大耳。’華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華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得一石函,中有雙劍,並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煥遣使送一劍與華,留一自佩。”張華根據劍身龍紋,知道自己得到的是龍淵劍。豫章郡的郡治在現今的南昌,初唐王勃《滕王閣序》中“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一句,說的就是張華的這個故事。後來張華在八王之亂中被殺,劍亦不知去向。雷煥死後,其子攜劍過延平津,劍忽躍出墮水,當即下水尋找,不見劍,但見二龍蟠縈,水浪驚沸。延平為今福建省南平市市區,南平市是福州市西北的一個地級市。延平津是流經南平市的閩江支流,1993年水口水電站建成蓄水後形成了人工湖,就叫做延平湖。還有一種說法,龍淵劍最後被唐高祖李淵得到,避諱改名為龍泉劍,從此寶劍幾乎都叫龍泉劍。李淵死後龍泉劍傳給了唐太宗李世民,後來唐高宗李治把它陪葬在昭陵。

《越絕書 外傳 記寶劍》的第三段描寫了太阿劍的威力。晉鄭王聽說楚王有寶劍,就向他要,楚王不給,於是興師打敗楚國,包圍了楚國都城。整整三年不能解圍。倉庫裏的糧食吃完了,兵庫裏的武器也用光了,左右群臣、賢士辦法都想盡了。最後楚王舉著泰阿劍,登城打算孤注一擲,指揮楚軍出擊。就在楚王揮動泰阿劍的時候,劍光突現,一股劍氣掃向城外的晉軍,勢如排山倒海,如猛獸出籠,晉國三軍破敗,士卒迷惑,流血千裏。楚軍踴躍突擊,晉軍潰敗,晉鄭王一夜之間須發皆白。楚王非常高興:問風胡子:“此番大勝,是這把劍的威勢呢?還是我的力量呢? ”風胡子回答說:“因為大王的神勇,使寶劍發揮出空前的威勢。”楚王曰: “這把劍不過是一個鐵器而已,能有這麽大的威勢精神嗎?”風胡子回答說:“各個時代有各個時代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軒轅、神農、赫胥(龍劍按:即華胥氏,是我國上古時期母係民族部落的一位傑出的女首領,是伏羲、女媧的生身之母。)的時候,以石為兵,斷樹木為宮室,是這些傑出領袖人物取得的成就,他們死後就不再出現這種偉大業績了。到黃帝的時候,以玉為兵,以伐樹木為宮室,鑿地。玉也成為神物,又是遇到傑出人物的緣故,黃帝死後就不再出現這種事了。大禹的時候,以銅為兵,用來鑿開伊闕,打通龍門,引導長江、黃河,向東流入東海。百姓免除水患,並修建城郭宮室,安居樂業,天下太平,這豈不是英明君主的力量麽?當此之時,用鐵作的神奇兵器,威服三軍。普天之下知道了,怎敢不服呢!鐵的兵器這麽有威勢、有精神,是因為大王和前代的傑出領袖一樣有聖德。”不過這一段的《越絕書》是虛構曆史。這時的楚王應該是楚昭王,楚國都城郢都就是在他的手中被吳王闔廬攻陷,此時離趙、魏、韓三家分晉隻有三十年,晉公室的勢力已經很弱,不可能興師伐楚,而且曆史上也根本沒有晉鄭王這個人。

工布劍也很厲害,雖然《越絕書》中沒有更多地說到它,別的古籍中曾說,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中華,用的就是這把劍。

附錄: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

  昔者,越王句踐有寶劍五,聞於天下。客有能相劍者,名薛燭。王召而問之,曰:“吾有寶劍五,請以示之。”薛燭對曰:“愚理不足以言,大王請,不得已。 ”乃召掌者,王使取毫曹。薛燭對曰:“ 毫曹,非寶劍也。夫寶劍,五色並見,莫能相勝。毫曹已擅名矣,非寶劍也。”王曰:“取巨闕。”薛燭曰:“非寶劍也。寶劍者,金錫和銅而不離。今巨闕已離矣,非寶劍也。”王曰:“然巨闕初成之時,吾坐於露壇之上,宮人有四駕白鹿而過者,車奔鹿驚,吾引劍而指之,四駕上飛揚,不知其絕也。穿銅釜,絕鐵□,胥中決如粢米,故曰巨闕。”王取純鈞,薛燭聞之,忽如敗。有頃,懼如悟。下階而深惟,簡衣而坐望之。手振拂揚,其華捽如芙蓉始出。觀其釽,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塘;觀其斷,岩岩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此所謂純鈞耶?”王曰:“是也。客有直之者,有市之鄉二,駿馬千疋,千戶之都二,可乎?”薛燭對曰:“不可。吳王闔廬之時,得其勝邪、魚腸、湛盧。闔廬無道,子女死,殺生以送之。湛盧之劍,去之如水,行秦過楚,楚王臥而寤,得吳王湛盧之劍,將首魁漂而存焉。秦王聞而求之,不得,興師擊楚,曰:‘與我湛盧之劍,還師去汝。’楚王不與。時闔廬又以魚腸之劍刺吳王僚,使披腸夷之甲三事。闔廬使專諸為奏炙魚者,引劍而刺之,遂弑王僚。此其小試於敵邦,未見其大用於天下也。今赤堇之山已合,若耶溪深而不測。群神不下,歐冶子即死。雖複傾城量金,珠玉竭河,猶不能得此一物,有市之鄉二、駿馬千疋、千戶之都二,何足言哉!”

  楚王召風胡子而問之曰:“寡人聞吳有幹將,越有歐冶子,此二人甲世而生,天下未嚐有。精誠上通天,下為烈士。寡人願齎邦之重寶,皆以奉子,因吳王請此二人作鐵劍,可乎?”風胡子曰:“善。”於是乃令風胡子之吳,見歐冶子、幹將,使之作鐵劍。歐冶子、幹將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畢成,風胡子奏之楚王。楚王見此三劍之精神,大悅風胡子,問之曰:“此三劍何物所象?其名為何?”風胡子對曰:“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楚王曰:“何謂龍淵、泰阿、工布?”風胡子對曰:“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欲知泰阿,觀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

  晉鄭王聞而求之,不得,興師圍楚之城,三年不解。倉穀粟索,庫無兵革。左右群臣、賢士,莫能禁止。於是楚王聞之,引泰阿之劍,登城而麾之。三軍破敗,士卒迷惑,流血千裏,猛獸歐瞻,江水折揚,晉鄭之頭畢白。楚王於是大悅,曰:“此劍威耶?寡人力耶? ”風胡子對曰:“劍之威也,因大王之神。”楚王曰: “夫劍,鐵耳,固能有精神若此乎?”風胡子對曰:“ 時各有使然。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斷樹木為宮室,死而龍臧。夫神聖主使然。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以伐樹木為宮室,鑿地。夫玉,亦神物也,又遇聖主使然,死而龍臧。禹穴之時,以銅為兵,以鑿伊闕,通龍門,決江導河,東注於東海。天下通平,治為宮室,豈非聖主之力哉?當此之時,作鐵兵,威服三軍。天下聞之,莫敢不服。此亦鐵兵之神,大王有聖德。 ”楚王曰:“寡人聞命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