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統文化雜談 禽鳥篇(六)國鳥之爭

(2009-01-02 17:41:32) 下一個

上一節專門談了和鶴有關的一些傳統文化內容,通常人們說的鶴主要是指丹頂鶴。小說中常出現的劇毒的鶴頂紅,它究竟是什麽東東,難道是丹頂鶴頭上那點紅色的肉冠嗎?鶴有鶴肉、鶴骨和鶴腦可入藥,但都無毒,而且都是滋補增益的藥。比方鶴腦,可增強目力,使人夜能見物。據研究鶴頂紅其實是紅信石。紅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種天然礦物,加工以後就是著名的砒霜,可能是因為紅信石是紅色的就用了鶴頂紅這個名字。砷進入人體後,會和蛋白質的硫基結合,使蛋白質變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斷細胞內氧化供能的途徑,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氫氰酸的作用機理類似。

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皮書中記載的物種是瀕危物種,在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中列入附錄一。它是東亞地區所特有的鳥種,因體態優雅、顏色分明,在這一地區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是一種大型涉禽,全長約140cm。雌雄羽色相似,僅雄鶴的眼線發紅,而雌鶴則淡而不顯。喉、頰和頸的大部分為暗褐色。翅的內側次級和三級飛羽均為黑色,長而彎曲蓋在白色尾羽之上,故常被誤認是黑色的尾羽。尾羽白色,虹膜褐色,嘴綠灰色,尖端略近黃色。腿和腳灰黑色。幼鳥大致為棕黃色,以後變為白色,但頭、頸及背呈黃褐色,一年後體形及羽毛和成年鶴相似,僅在背肩部的羽毛仍有少數黃褐色斑。3月上中旬遷到繁殖地。4月初開始繁殖,雌雄配對後即為終生伴侶,常在四周環水的蘆葦茬地上營巢,每窩產2枚卵,孵化期31—33天,雛鳥3月齡會飛。在越冬地自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約4個月(在鹽城越冬期為131—134天)以家族形式活動,每個家族多為2—4隻,常為2成1幼,亞成體10一20隻結成小群。丹頂鶴具備鶴類的特征,即三長——嘴長、頸長、腿長。成鳥除頸部和飛羽後端為黑色外,全身潔白,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傳說中的劇毒鶴頂紅(也有說是成鶴頂血)正是此處,但純屬謠傳,鶴血是沒有毒的,亞成體羽色黯淡,2歲後頭頂裸區紅色越發鮮豔。

丹頂鶴繁殖地在中國的三江平原的鬆嫩平原、蘇聯的遠東和日本等地,它在中國東南沿海各地及長江下遊、朝鮮海灣、日本等地越冬。丹頂鶴每年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進行遷徙,隻有在日本北海道是當地的留鳥,不進行遷徙,這可能與冬季當地人有組織的投喂食物,食物來源充足有關。這大概就是當初動物學界把它的拉丁文學名寫成Grusjaponensis的原因。丹頂鶴成鳥每年換羽兩次,春季換成夏羽,秋季換成冬羽,屬於完全換羽,會暫時失去飛行能力。丹頂鶴的鳴聲非常嘹亮,作為明確領地的信號,也是發情期交流的重要方式。丹頂鶴屬於單配製鳥,若無特殊情況可維持一生。

鶴是卵生的,古時有人以它為仙禽,就說成是胎生的。南朝的宋朝的文學家鮑照在《舞鶴賦》開頭就說:“散幽經以驗物,偉胎化之仙禽。”但鶴胎生說法的錯誤早就被人洞曉了。《墨客揮犀錄》有一段近似笑話的記載說:“劉淵材迂闊好怪,嚐蓄兩鶴。客至,誇曰:‘此仙禽也,凡禽卵生,此禽胎生。’語未卒,園丁報曰:‘鶴夜半生一卵。’淵材嗬曰:‘敢謗鶴耶!’未幾延頸伏地,複誕一卵。淵材歎曰:‘鶴亦敗道,吾乃為劉禹錫嘉話所誤。’”

丹頂鶴繁殖能力低,由於人類活動,繁殖地和越冬地日趨縮小,雖已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直接的獵殺很少發生,但是投毒用來獵捕其他水禽的方法,已成為丹頂鶴的重要死因。因此脫離瀕危狀況的前景並不樂觀。我國為改善其生存條件作了很大努力,在東北設有紮龍自然保護區,以確保其繁殖地;在江蘇鹽城海塗設有鹽城自然保護區,以確保其越冬地;近年有多了一個黃河河口三角洲濕地生態保護區。
著名歌手朱哲琴演唱的多年前曾十分流行的歌曲《丹頂鶴的故事》,寫的是一件美麗淒婉的真事。有個美麗的女大學生,名叫徐秀娟,她的父親是紮龍自然保護區的一位鶴類保護工程師。徐秀娟小時候常幫著父親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有一次徐秀娟還從盜獵者手中拚死救下一隻丹頂鶴。鹽城自然保護區是丹頂鶴的主要越冬地,如果能在那裏建立一個不遷徙的丹頂鶴野外種群,那將是保護瀕臨絕跡的丹頂鶴種群的一個重要突破。大學畢業後徐秀娟為了事業,含淚揮別親人,不遠萬裏前往鹽城自然保護區工作。在這次遠行中,作為禮物,她帶了兩隻丹頂鶴趕往鹽城。有一天,平常規律性很強的這兩隻丹頂鶴在天黑之時沒有按時歸巢,因為害怕它們發生意外,不敢大意的徐秀娟找了它們兩天兩夜。可誰又能想到,她卻在尋找它們的過程中,滑進了沼澤地,再也沒上來過。。當這兩隻貪玩的丹頂鶴飛回時,它們再也見不到徐秀娟了,它們隻能在她的身邊徘徊,不停地低下帶著紅冠的頭,用長長的喙整理著她濕淋淋的衣服……也許因為失去了這麽好的一位朋友而感到難受且自責,從此以後,這兩隻丹頂鶴再也不夜不歸宿了。當徐秀娟的遺體下葬在保護區的灘塗上後,它們至今仍是喜歡站在徐秀娟的墳頭上“嗝啊……嗝啊”地叫著,似乎向她傾訴著心中的思念。更令人吃驚的是,從徐秀娟去世的那天起,遠在紮龍自然保護區被她所救那隻丹頂鶴就從此變得鬱鬱寡歡,“茶飯不思”,總是一天到晚地朝著南方悲鳴,不久後,也無疾而終。

我國正式以議案形式提出評選國鳥是在2002年。當年的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36名代表正式提交方案,建議把丹頂鶴確定為中國的國鳥。2003年,國家林業局和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啟動了國鳥評選活動,並成立了專家評選小組,確定了評選標準。當時的評選標準有五:第一,是我國特有或主要分布在我國境內的珍稀鳥類;第二,與我國的曆史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聯係,為人民所熟知的鳥類;第三,羽色豔麗或行為活動具有特點,能夠反映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第四,具有相對較廣的分布範圍和一定的種群數量,非極度瀕危並能夠被人們所觀賞到的種類;第五,在維持生態係統平衡與穩定方麵發揮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和保護價值的種類。
2004年5月至6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聯合全國20多家新聞網站舉辦了網上推舉國鳥活動。丹頂鶴獲得500萬網民中64.92%的選票。丹頂鶴體態秀逸,雍容華貴,性情幽嫻,經常昂首闊步,顯出一副既驕矜又瀟灑的神氣。古代一品文官為的官服上繡有仙鶴,被稱為“鶴袍”。國家林業局在2007年就向國務院上報了相關材料,不過爭議很大,至今也沒有批下來。爭議的焦點是丹頂鶴的英文名是Red-crowned Crane,但拉丁文學名卻是Grusjaponensis 直譯為“日本鶴”。於是,丹頂鶴在國鳥評選之路遇上了新瓶頸:“日本鶴”作為中國國鳥名字不合適。

國鳥候選者排名較前的還有紅腹錦雞和朱鹮。紅腹錦雞是中型陸禽。雄鳥長約1米,雌鳥長約60厘米。體重約650克。雄雞上體除上背為濃綠色外,主要是金黃色,下體通紅。頭上具金黃色絲狀羽冠,且披散到後頸。後頸生有橙褐色並鑲有黑色細邊的扇狀羽毛,形如一個美麗的披肩,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尾羽長,超過體軀 2倍為羽色黑而密雜以橘黃色點斑。走路時尾羽隨著步伐有節奏地上下顫動,京劇中的翎子就是雄性紅腹錦雞的尾羽。雌鳥上體及尾大都棕褐,而滿雜以黑斑;腹純淡無光。紅腹錦雞是長得很像傳說中鳳凰的一種鳥,自然分布隻限於中國中部和中南部山區,是國家2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將其列為易危物種。雜食性,以食植物為主,該鳥是中國的特產種類,沒有亞種分化。繁殖期為4—6月,一雄多雌製,通常1隻雄鳥配2—4隻雌鳥。每窩產卵5—9枚,最多12枚,卵的顏色為淺黃褐色,大小為39—51.4×30—37.3毫米,卵重23.5—29克。孵化期22天。雛鳥為早成鳥,一孵化便能自行覓食。

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副理事長、中科院動物所專家孫悅華認為,丹頂鶴是候鳥,不單屬於中國,而紅腹錦雞是中國特有的,且分布廣泛,在十多個省市都能找到蹤影。如果從文化曆史的角度來看,紅腹錦雞也不遜色於丹頂鶴,“金雞報喜”的金雞就是紅腹錦雞。同時,我國的版圖就像一隻躍然紙上的大公雞,而中國是世界上雉雞類鳥類最豐富的國家,以雉雞類鳥作為國鳥,與之相應。《聊齋誌異》中的女鬼狐精乘黑夜出來作祟,但隻要聽到雄雞的啼鳴,則無不色變戰栗而逃遁。在民間習俗中,還賦予雄雞以招魂的本領。許多地區在給久病不愈的孩童“招魂”時,那些神漢或巫婆總是懷抱一隻雄雞,並將其打得呱呱叫,借用雄雞的聲音把孩子“丟失”的靈魂招回來。從前還有的地方,每遇有客死他鄉,在搬運靈柩時,總在靈柩上麵綁縛一隻雄雞。據說這樣死者的靈魂就不會迷道而忘返。

朱鹮是當今世界上瀕臨滅絕的鳥類和中國的四大國寶(大熊貓、朱鹮、金絲猴、羚牛)之一,被譽為“世界珍禽”和“東方寶石”。 中國古代稱為朱鷺,在中國民間,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現在野生個體僅見於我國陝西漢中市洋縣,為留鳥,是世界上最為稀少的一個物種,目前野生僅有100隻左右。朱繯屬繯形目,是一種中型水禽,成鳥似雁,通體白色,翅膀粉紅色,頭部朱紅色,有白色的羽冠,裸露的臉頰呈朱紅色,十分美麗,體態秀美典雅,在世界上被列為一類珍貴保護動物。朱鹮生活在溫帶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帶,朱鹮對生境的條件要求較高,大多鄰近水稻田、河灘、池塘、溪流和沼澤等濕地環境。性情孤僻而沉靜,膽怯怕人,平時成對或小群活動。在地上行走時,步履輕盈、遲緩,顯得閑雅而矜持。它們的鳴叫聲很象烏鴉,除了起飛時偶爾鳴叫外,平時很少鳴叫。每窩產卵2—4枚,卵的大小約為65×45毫米,卵重70克左右,表麵是藍灰色或淺綠色的,上麵帶有黑褐色的斑點。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卵,孵化期大約需要28天。出殼後由親鳥輪流將口中半消化的食物吐出喂養,雛鳥在親鳥的精心哺育下生長很快,60天後就能跟隨親鳥自由飛翔了。性成熟的年齡為3歲左右,壽命最長的記錄為17年。朱鹮曆史上曾廣泛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獨聯體東部。本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由於棲息地環境逐漸惡化,朱鹮數量急劇減少,國外朱鹮相繼絕跡。1960年第十二屆世界鳥類學會議將其列為“國際重點保護鳥”,列入極危動物,級別高於大熊貓、華南虎,被中國列為一類保護動物。

1978年國務院環保領導小組和林業部決定尋找研究朱鹮,委托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組成考察小組,對朱鹮出現過的地區進行考察。一九八一年五月,中國科學家在海拔一千三百五十六米的陝西洋縣姚家溝,奇跡般地發現了七隻具有繁殖力的朱鹮和兩個朱鹮的巢。陝西洋縣為此建立了保護觀察站,對朱鹮進行精心保護以及人工飼養、繁殖的研究,並嚐試野化放飛試驗。從一九九三年開始,中國政府啟動了朱鹮拯救工程。先後在陝西和北京建立了三個繁育中心,在野生朱鹮分布區建立總麵積達四千二百三十公頃的保護區,保護它們的生存環境。從而使朱鹮野生種群瀕危狀態得到明顯緩解,種群數量明顯增加。目前我國朱鹮數量有1600多隻,其中野生種群數量為300多隻。可以說,失而複得的朱鹮是到目前為止我國保護前景最樂觀的珍稀動物。

在丹頂鶴備受爭議的同時,天涯社區上發起了新的國鳥調查,出乎人意料的是,看起來最不起眼的麻雀竟一直穩居高位,得票率一度高達40.8%。眾網民力推麻雀,當然有他們的理由。而在所有的理由中,有三點頗得人心:一是麻雀是不能被豢養的。被人抓到的麻雀,不管是關在籠子裏還是拿繩子拴腳上,最後都是不吃不喝而死,這是一種風骨。二是麻雀沒有漂亮的羽毛、婉轉的叫聲,卻默默為生活打拚,和中國人的品行很相似。另外,麻雀是和中國百姓生活最息息相關的鳥類了,從孩提時代到為人父母,大多數中國人都與麻雀有過接觸。不過,在中國鳥類學會副理事長孫悅華看來,網絡上評出麻雀當選國鳥多少有點惡搞的意味。他說:“國鳥在網上引來那麽大的爭議,甚至選出麻雀來當國鳥,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眾對中國鳥類的不了解。”他指出,在中國,還有很多鳥類可以參與評選,中國的特產鳥100多種,有70種是隻在中國才有的,隻是人們對它們太不了解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