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波

心如止水是一種境界,一種修煉,也是一種無奈與蒼老。不管年齡多大,經曆如何坎坷,有心如水,總是希望風兒吹過,帶起片片漣漪,湧起層層水濤,掀起滔天的巨浪,將那沉澱水底的淤積盡情宣泄...
個人資料
占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相知於書

(2020-09-14 21:37:06) 下一個

“相見時難別亦難”,見到這句詩耳邊不由得響起徐小鳳那磁性深沉的歌聲:“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就像很多詩詞歌賦一樣,接觸李商隱這首詩時尚在學校,沒有踏入社會,對人情世故全然懵懂,隻是為了背詩而讀詩,與內中隱喻的離恨別情,相思苦戀沒有任何可鳴之處。人在少年做的都是著三不著兩,“愛上層樓”的青澀之事。如今聚散離合已成家常便飯,就是生離死別也有過曾經。自以為本心已木,誰知見到這句詩依然會有觸動,可見詩作者用情之深,穿越千年震撼今人。

林語堂有一篇談論讀書的文章,內中講到;“一個人必須在古今的作家中,尋找一個心靈和他相似的作家。他隻有這樣才能夠獲得讀書的真益處。” 此論可謂精辟,深表讚同。沒有讀到交心有如故人的書,讀得再多隻是知道了一些故事。為讀書而讀書,去看那些名篇名著,雖無不可,但終歸於己的修為作用不大。讀書是自己的事,是一種與作者單獨交流的享受。若僅僅是為了閑聊說話時:“這本書我看過。”證明自己的學識,如此讀書隻能讀到皮毛,全然體會不到讀書的真味。讀書當然也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一定量的積累,是體會不到讀書的好處和趣味的。讀書應該以雜為好,不看名氣看內容,翻看三兩頁,能看則看,看不下去的絕不要因其名氣而去死啃。詞句華麗沒有內容,不帶情感,思想泛白的書,閱讀一二足矣,看多了會使自己變得虛浮不實,受其所累。

喜歡李商隱的詩,可能就有這種心交的感覺,岑參的詩也喜歡,但隻是欣賞。杜甫的名氣很大,但他的詩一直讀不進去。總覺著他是他,我是我,相互難以溝通,不像李商隱的詩是一種心的傾訴。在情感的碰觸上,今人古人沒有時空的隔膜。相知於書較之相知於人更容易契合,人生多寂寞,有本與之心靈相通的好書為伴,則是喜書人的大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