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波

心如止水是一種境界,一種修煉,也是一種無奈與蒼老。不管年齡多大,經曆如何坎坷,有心如水,總是希望風兒吹過,帶起片片漣漪,湧起層層水濤,掀起滔天的巨浪,將那沉澱水底的淤積盡情宣泄...
個人資料
占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孤獨

(2015-09-19 22:32:32) 下一個

孤獨是一種人生境界,是喧鬧過後的歸靜;孤獨並不等同於寂寞,也不是常說的孤單,形隻影單產生的孤會讓人感到無聊,產生不安,甚至恐懼,有種急切歸群找人為伴的心態;而孤獨是發自心靈上的離群,是一種精神層麵的孤單,拍遍欄杆無處問,麵對親朋無話說,這樣的感覺才可稱為孤獨,這種孤獨不是人想追求就可追求到的,是思想境界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這種孤獨是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的,到了這個層麵想不孤獨都難,踏上孤獨這條路就是走上一條隻上無下的絕路,不攀登,毋寧死。

孤獨是一種人生參悟,是痛定思定後的圓融;沒有內心追求的人隻能感到孤單,不會有去人千裏的孤獨;思考、審視、實踐,再思考、再審視、再實踐,如此往複,直到氣餒或心有所獲;兩種結果不管哪種都會讓人心生孤獨,孤獨隻屬於有獨立思考的人,孤獨唯有經過內心糾結起起落落的人才有體會,人思而有知,人行而有識,在思與行的過程中人會漸漸形成自己的認知,在紛雜煩擾的現實中保持清醒,人到孤獨一切皆會淡然,不為世事所累,有如天馬行空,獨來獨往。

孤獨是人生由必然到自由的一種升華,古時隻有王者稱孤,是人生境界至高在上的俯瞰,獨既是除我無二的精煉,真正的孤獨者難有崇拜者,內心自有一種“冷落成泥碾作塵,唯有香如故”的自賞;孤獨者會以自己的視角審視一切,自我就是一個世界,與外部的大千世界對等並存;佛家的出世,俗家的勘破,與獨行者的孤獨異曲同工,但佛家出世仍受製於佛祖佛經,戒律千條,俗家的勘破終歸心懷憤憤,生不逢時,唯有孤獨者才是真正的解脫與自由,入世如逛市,出世似回家,不以己重,不言他輕,無我無他,陰陽無界,百年一大夢,所曆皆黃粱。

孤獨者之所以孤,隻在於難覓知己,世人常說的“知己難遇”主要指兩個“難”;一個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誌同道合的知己,一個是“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情感上的知己。若是兩難相合找到同一個知己自然是最好,但一難尚且難覓,兩難在一起豈不更是鳳毛麟角。從古至今,孤而不孤者,文人中似隻有李清照與趙明誠,曹雪芹與脂硯齋,同道共謀,情投意合,留下千古文章,萬世清詞。

成大事者必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似是當下十分勵誌的一句話,但一個耐得住與經得起,已經遠離了孤獨者的心境;寂寞與誘惑在真正的孤獨者眼裏輕若無物,所謂的寂寞在孤獨者正是靜處思索的絕佳時刻,誘惑必要先有欲求,欲滿之後的感覺是一無所有,孤獨者之所以會孤,就在於未求先知其果,想求則求,想止則止,一切皆在自己的想與不想,被誘惑者是讓自己的欲望牽著走,孤獨者是將此等誘惑看做平日的常物,隻取所需,不受其累。

       王國維的人生三重境界是當下最最時髦的流行語,眾多量級的人物以此顯擺自己的博學與境界。王國維的原話如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的三重境界是指成大事者必經的三段心境;“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和目標,但是茫然無路身感孤獨;“為伊消得人憔悴”,奮鬥過程費盡艱辛,屢挫屢起,捫心自問無怨無悔,世間隻有努力不夠的人,沒有做不成的事,有誌者事竟成;“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正在幾經拚搏,身心疲憊,氣餒放棄之時,功夫不負苦心人,心中所求已在眼前。

孤獨僅是登樓望天涯的第一境界,若僅止步於此,自感已窮盡真理,有了傲視他人的資本,實則隻是參透了人生一角,徒增了更多的困惑,離駕馭人生,享受人生,在自由天地裏揮灑差的很遠。

孤獨隻要勤思索多看書善總結,是人人可得的一個境界;暮然回首所見的那個人也隻是登頂之後的一快,頓悟人生的飛躍,是熬過第二層境界之後的必然所得;人生挫敗多是在第二層裏得不到真悟,缺少執著,熬不過人憔悴的階段,崩潰於自己的心衰。

孤獨的人都是難能在世俗中找到歡快的人,孤獨的人都是有著自己目標追求的人,走上孤獨的人是沒有退路可尋的,觀花賞月的輕吟,唯我獨醒的自憐,隻是一時的自我嘲諷,既然已是孤獨,前有險,後無路,與其連滾帶爬跌下山崖,不如繼續前行,繼續攀登,讓孤獨者的心光在登頂的一瞬暮然發亮,為後來的獨行者照路,為心的自由輝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