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波

心如止水是一種境界,一種修煉,也是一種無奈與蒼老。不管年齡多大,經曆如何坎坷,有心如水,總是希望風兒吹過,帶起片片漣漪,湧起層層水濤,掀起滔天的巨浪,將那沉澱水底的淤積盡情宣泄...
個人資料
占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經濟學家眼中的貧富差別》

(2010-08-04 04:33:27) 下一個
網友“就怕老”一句網評“為了有人層次不夠高深,讓自己覺得無聊,實在是很沒必要啊,很沒必要~~” 說得真是讓我慚愧。其實這種事情發生,都應該是想當然的事,各自明白就完了。謝謝“不怕老” 網友。自己腿折,還在關切網友,真的很感激!願你早時康複! 昨天天騰訊網上有篇茅於軾的文章,標題是“改革後,中國的貧富差距縮小了”,看後不覺讓人噴飯。就說百姓都是“阿鬥”吧。也知道魚翅和鹹菜不一樣。本想把他的這篇文章貼過來,想想也確實占地方。有興趣的,打開網站看看就是了。現在隻貼一小段過來,也好有的放矢。 為了看清收入差距所造成的社會後果,有必要深入分析收入差距的性質。現在大家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標是一個貨幣指標,拿錢的多少做比較。但是大家花錢最後得到的是享受,經濟學中叫做效用。用享受衡量和用錢衡量有很大的區別。因為花錢得到享受,有極為明顯的收益遞減的現象。在錢多的時候買到的額外享受,大大低於所花的錢數,完全不跟錢的多少成正比。有錢人吃海參魚翅,比普通人吃肉,多不了多少真正的享受;一小盅魚翅要賣三四百元,一碟帶肉的菜不過二十來元。二者相差三百多元,但是所得享受的差別可說微不足道。一碟蔬菜大約三四元錢,比肉菜便宜十幾塊錢,但是所得的享受遠比吃肉和吃魚翅的差別大。吃肉和吃菜在享受上的差別超過吃魚翅和吃肉的差別,但是錢的差別卻反過來,吃肉和吃魚翅所花的錢的差別,遠大於吃肉和吃蔬菜所花的錢的差別。這充分說明了錢的效用遞減,錢所提供的享受遞減。在低收入時,一兩塊錢的差別可超過高收入時幾千上萬的享受上的差別。一個人少了一塊錢就可能挨餓。吃得飽和吃不飽的差別又遠大於吃肉和吃蔬菜的差別。這一切都說明錢多的時候買到的享受很少;錢少的時候買到的享受很多。 這樣的奇談,居然也敢添著臉發表出來,真是為你的祖宗害臊!“ 但是大家花錢最後得到的是享受,經濟學中叫做效用” 真是虧得有人能想出來。“效用” 效你媽……(侮辱婦女的話,還是不要罵出口)。 看到這篇文章,想起了《何遲笑話百種》中的一則笑話。《哲學》有一位老農,含辛茹苦,省吃減用,供自己的兒子上了大學,學的是最艱深的學問“哲學”。兒子暑假,回到家中。老農餓了幾天肚子,省下錢買了一隻童子燒雞。爺兩個對坐桌前,準備吃飯。“上學很累吧,聽說你學的學問很大?”老農問兒子。“最讓人智慧的學問,當然不容易。”兒子答道。“ 能給爹說說嗎?” 兒子講得滿身流汗,老農是越聽越糊塗。兒子急了,站起來。指著桌子上的燒雞。 “現在桌子上有一隻燒雞。”老農用雙手攏著耳朵,生怕漏掉一個字。 “在你們沒有學過哲學人的眼裏。”老農誠惶誠恐。 “隻能看到一隻具體的雞,帶著香味,有形有色的實體雞” 老農口水要下來了。 “可在我們學過哲學人的眼裏。” 老農有些敬仰,可口水止不住流了下來。 “卻能看到兩隻雞." 老農眼睛睜大了。 “ 一隻是具體的,也就是你看到的,實體的雞” 老農點頭,沒錯! “ 另一隻,是抽象的雞。。。。。” 還沒等兒子說完,老農噌的一下,也站了起來,一把抓過桌上的雞。 “學哲學,原來有這麽多好處。我正擔心雞小,不夠兩個人吃呢。我沒學過哲學,隻能看到桌子上這隻具體的雞。你學過哲學,能看到那隻抽象的雞。那我就吃這隻具體的雞,你吃你的抽象的雞。”茅大學問既然懂得“效用”,何不天天去吃鹹菜,反正得到的享受所差無幾,即省錢,又省牙口。老百姓目光短淺,理解不了這樣高深的道理,隻知道魚翅海參和鹹菜就是不一樣。哪天魚翅海參根據茅大學問的理論賣成鹹菜價了。我也不怕委屈自己,心甘情願地去做一回富人,也去遭受一下天天吃魚翅海參的苦。看到茅大學問的這篇文章,連帶著想起了趙樹理《李有才板話》裏的幾段板話; “模範不模範,從西往東看,西邊吃烙餅,東邊喝稀飯。”“恒源說個長,他就說不短,恒源說個方,他就說不圓,恒源說,公雞能下蛋,他就說親眼見!”真的難為這些大學者們了! (對茅於軾個人,不知道,也不認識。不是人身攻擊,純粹是看文章說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