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波

心如止水是一種境界,一種修煉,也是一種無奈與蒼老。不管年齡多大,經曆如何坎坷,有心如水,總是希望風兒吹過,帶起片片漣漪,湧起層層水濤,掀起滔天的巨浪,將那沉澱水底的淤積盡情宣泄...
個人資料
占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由母親節想到的

(2010-05-09 02:44:50) 下一個

母親節這個並非中國傳統的節日,如今被商家在中國炒的沸沸揚揚,好不熱鬧。有位朋友說的好“心中有孝廉,天天都是母親節”。僅僅在今天表示一下(當然表示一下,總比不表示還是好), 買些禮物去探望一下,是遠遠不夠的。

 

中國的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對待長輩上是完全不同的,反之在長輩期許晚輩人的要求上也是完全不一樣的。西方人秉承的是“ 各自獨立,互不相求,給對方以最大的自由為公德。” 孩子成年後依賴父母是恥辱,老人不能自理時拖累子女也是恥辱。這一點上,西方文化卻是延續了人類發展史上“適者生存,物盡天擇” 的生存法規。記不清是傑克·倫敦還是馬克·吐溫誰寫的了,講的是印第安人一個老人在被兒子背著送到森林深處去等死時,所思所想的故事。在生產能力低下時,人老了不能創造價值養活自己了,成了族群的拖累,會被親生的子女送到遠離族群的地方,放上幾天生命所需的食物和水,一個人在那裏慢慢等死。這裏麵沒有“孝與不孝”的道德觀念。有的隻是一個族群延續的問題。去掉生長成人的二十年,除去苟延殘喘的二十年,人生百年,隻有中間這一段是有能力,有體力,有智力去自由支配和享受生命的。從這一點上講,西方人對待生命的價值要比中國人對待生命的價值實際的多。把生命最好的一段留給自己。一年有個母親節” , 買些禮物,看看老人,意思一下就足以了。

 

中國文化講的是“百事孝為先,子不教,父之過”,對上對下有著數不清的責任和義務,終其一生,沒有自己,特別是人到中年,精力體力會超前的透支,上下兩輩人的好壞都和你的所為有關聯。如其不然,會被社會輿論所唾罵,指責別人的人,其實內心裏也很累,整個社會處在一種懵懂中。這種文化說到底,是中國幾千年封建製度的迂腐,是統治階層為了自身政治需求而對平民百姓的愚弄。“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這才是推行“孝道”背後隱藏的真實含義。現實的中國社會,是一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的斷層體製,社會財富還沒有充分的湧流和開發,不足以靠公共財富支持基礎教育和老年養育,更重要的是,沒有經過大工業的協同發展,人們還沒有形成自覺的協同意識。因此,對西方文明的“子女觀,父母觀” 是很難理解的。

 

我講這些,並不是主張棄子女與老人而不顧,俗話講“ 在什麽山上唱什麽歌” 身處現實的中國環境,麵對現階段的社會發展狀況,在我們的老人和子女除你之外沒有其它依靠時, 你別無選擇,隻能犧牲自己,還要做的比其他人更好,但這種做,是清醒著去做,主動的去做,發自內心的去關愛,去盡孝道。母親節除了形式上的,更需要的是反思。

 

“母親” 這個孕育新生命的“載體”,我永遠敬重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