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 之 燕雲堂

歡迎作客 high? 之 燕雲堂
正文

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 - 聽姥姥講那過去的故事

(2007-08-10 16:04:47) 下一個

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 - 聽姥姥講那過去的故事

我姥姥的娘家位於海澱區頤和園北麵不遠的山腳下,似乎是個兵家必爭之地.
不遠處有一條大路相當的繁華.和平時期主要是逃荒要飯的同誌們在這裏往
來奔波.大部分都是去關外謀生.非和平時期各路人民子弟兵也喜歡經過這裏
去解放全人類.

據我姥姥她老人家回憶,抗日戰爭初期的一個傍晚,周圍的山上突然出現了數
以萬計的國軍,好像是29軍,宋哲元的部隊.其主要特征是人人都背一大刀片,
而且一有功夫就開始磨刀.漫山遍野的磨刀聲,那是相當的壯觀.據宣傳是準
備跟日本同誌在附近肉搏,一決雌雄.廣大群眾那也是相當的感動,有沒有自
發地讓人領著呼喊愛國口號就不太清楚了.反正第二天早上起來推門一看,
跑的一個人影也沒有了,白茫茫一片真幹淨,連生活垃圾都自己給帶走了,據
說是撒丫子奔南麵戰略轉移去了.

國軍一跑,日本同誌也沒耽誤太多時間就開過來了.還特地在附近修了一個兵
營.準備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一回.剛開始紀律特嚴,精神麵貌特好.據說進出
營房都要排著隊,唱著歌,大概是日文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日落西山紅霞飛
什麽的.不光不擾民,還經常搞一些春收秋種夏打場,老鄉家裏挑挑水什麽的
擁政愛民小把戲.不過群眾裏麵最高興的要數那些負責要飯的同誌,平常要個
窩頭鹹菜就能感恩戴德大半天.等日本人一來,大東亞那麽一共榮,經濟形式
那是相當的好.那時節雖然還沒有麥當勞,KFC什麽的,不過去一回日本兵營肯
定能領回一大堆日本罐頭來.誰要是再給要飯的窩頭鹹菜他就能跟誰急.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大東亞聖戰黃花漸瘦,日本同誌也開始變的捉襟見肘,小
肚雞腸的.對待要飯的同誌也就不那麽講究政策.我姥姥親眼看見日本人氣急
敗壞,愣把一個要飯同誌的瓢扔地上給砸了.等到再後來,後勤實在跟不上了,
連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也不講了,開始跑到老百姓家裏頭搶東西.主要是搶吃的,
給餓的.什麽都拿,窩頭餃子,見什麽拿什麽.嘿嘿,沒想到皇軍也有今天啊.

不過等到後來敗局已定,投降前昔,日軍的軍紀又開始有所好轉.都知道自己
將來要落到中國群眾手裏,都開始變的特客氣.買賣公平,一見人大老遠就開
始點頭哈腰,連要飯的同誌都有點瞧不起小日本了.所謂人心不古,世態炎涼.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再往後,蔣委員長的隊伍就開過來了,美國同誌也一塊兒哈羅哈羅地坐著吉普
車跟過來了.

嘿嘿,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