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14)
2016 (141)
2017 (106)
2018 (73)
2020 (45)
我第一次吃餃子,是小時候去北京探親。廚房裏熱氣氤氳,爸爸在案板前和麵、擀皮,媽媽低頭剁餡、包餃子。我和哥哥一旁看得入迷,時不時搶著把爸爸揪下來的小麵團按扁成小圓餅。爸爸右手擀麵杖一轉,左手輕輕一送,一張張薄薄的餃子皮就神奇地攤開在我們眼前。
豬肉白菜的香氣夾著香油味,氤氳在空氣裏,慢慢化作一隻隻小小的月牙,整齊地躺在餃子匾裏。水開後,餃子“撲通撲通”跳進鍋中,蒸汽一下子模糊了冬天廚房的窗。媽媽撈了幾個,讓我們迫不及待嚐鮮,又笑著問爸爸:味道可以嗎?等大鍋餃子正式出鍋,我夾起一個,學著大人的樣子蘸了點醋,一口咬下去——鮮美的湯汁迸開,肉香與白菜的清甜交織在舌尖。那一瞬間,北方冬天的寒意仿佛都被驅散了,隻剩下家的溫暖與滿足。
上海人原來隻吃餛飩,不過後來也陸續有了“大娘水餃”之類的連鎖店。
北京的餃子館真是五花八門。第一次去北京閨蜜帶我去的餃子館,被五花八門,各種餡料的餃子驚呆了。白菜的、韭菜的、茴香的、黃瓜的、西紅柿的……裏麵搭配著豬肉、牛肉,甚至還有羊肉餡。還有咖喱豬肉餡,艾瑪。羊肉和咖喱口味我到現在都沒敢吃過。當時還覺得,西紅柿這多汁水,竟然也能包進餃子裏,特別的新奇。
到了美國後,餃子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是童年的記憶,對故鄉的懷念。可以說,餃子是一種情結,甚至是民族的象征。一提到中國,許多人就會想到餃子。:)
於是我也開始和朋友們一起學著動手包。朋友是香港人,卻擀得一手好皮,動作麻利不輸爸爸,包得也相當漂亮,特別的佩服。當然,她曾經開過餐館。我後來自己也不斷嚐試魚肉、豬肉、牛肉,還有健康的素餡,用自家院子裏長出的韭菜,配上朋友家母雞下的雞蛋,再拌些蝦皮和粉絲,清鮮健康爽口。
現在每逢春節搞活動,更是大人,小孩圍坐一起,還有美國朋友加入,包出的餃子也是大大小小、形狀各異,雖不完美,但入口時總帶著一種“這是我們親手創造的”的滿足,大家熱熱鬧鬧地過年,仿佛在異鄉也能重拾屬於我們的年味。
有次回國在上海,爸爸從家樂福超市買了一袋“灣仔碼頭”的速凍蝦餃,說皮薄味美,他原來在香港灣仔工作時經常吃。我嚐了一口,心裏納悶:餃子不該是手工擀皮、厚實勁道才最好嗎?直到最近看了電影最近看了由馬麗、惠英紅、朱亞文主演、四月份新上映的電影《水餃皇後》,才真正明白“灣仔碼頭”背後的故事。
“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馬麗演)原本是山東青島一位醫院護士,與援華的泰國華僑黃漢洲相識,相戀,結為夫妻,育有兩女。沒想到丈夫回泰國奔喪後竟另娶他人,要她帶著她的兩個女兒一起回泰國做他的小老婆,她婆婆還一邊冷言冷語說很難聽的話。臧健和拒絕屈從,毅然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獨自留港。
在語言不通、經濟拮據、舉目無親的環境中,她的生活艱辛可想而知。為了糊口,她先後紮過紙花、在餐館洗碗、做過夜班護理,甚至還清潔過電車,隻為勉強維持生計。一次在餐館意外摔傷腰部,痛得倒在地上無法起身,幾乎陷入絕境,常常以淚洗麵。可正是這場意外,反而成為人生的轉折點——她重新拾起母親傳授的手藝,在灣仔街頭支起小攤,賣起了東北手工餃子。
起初,她的餃子攤幾乎無人問津。香港人習慣的是早茶與點心,對北方餃子並不感冒。她不僅常常被警察驅趕,連地頭蛇也來找茬。一次,麵對挑釁,她毫不退縮,抄起菜刀,硬是震住了對方。沒想到對方反而刮目相看,買走了好多餃子。
但她很快發現,香港人並不喜歡厚皮的大陸餃子。於是,她不斷改良配方,堅持“三個原則”:品質第一、衛生保證、傾聽顧客。他們總能給她提出各種寶貴的建議,都是她的貴人。就這樣,從街頭小攤到小小鋪麵,再到創辦工廠,她一步步把“灣仔碼頭”做成家喻戶曉的品牌。如今,公司年營業額超過六十億港幣,速凍餃子遠銷世界各地,而她也因此被譽為“水餃皇後”。
電影有著濃濃的港味,把觀眾帶回七八十年代的香港,街頭叫賣聲、霓虹閃爍、石板舊街,複古氣息撲麵而來,瞬間將人拉回那個年代。
臧健和(馬麗飾)堅韌又溫柔。起初我覺得她婚前的形象顯得有點太胖,過於結實,少了少女的樣子。但慢慢發現導演的選擇極有道理:她有力氣,能吃苦,頑強的性格與壯實的外形和臧健和的形象很吻合,和真人長得也有幾分神似。隨著劇情推進,她的表演也愈發自然,漸入佳境。
惠英紅在這裏飾演善良,舉手投足都透著風情與底氣的房東。她在這裏的美,與《我愛你!》裏和倪大紅搭檔時的那位老年婦女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畢竟是港人演港人,氣質拿捏得格外到位。
電影中,臧健和與警察“華哥”(朱亞文 飾)之間有一段細膩的情感線。緣起的相識,是因為攤子被“華哥”收了。後來他常在夜晚收工後來攤位買水餃,日久生情,但最終因各自人生選擇未能走到一起。當華哥提出一起移民加拿大時,臧健和舉杯說道:“祝你一路順風。”稍頓,又加了一句:“祝你幸福。”結局雖有點遺憾,但覺得也正因為她選擇留在香港,才有了最後的“水餃皇後”。
2019年,73歲的臧健和離世。她留下的,不隻是一個速凍水餃品牌,而是如人所言:“在香港九十年代的斑駁街景裏,這個北方女人用餃子征服了世界。這不是創業神話,而是千萬打工母親的史詩——她們在砧板上剁碎命運,在蒸籠裏升起朝陽。”
如今,我們隻需走進北美的中國超市,隨手買上一袋速凍餃子(很多種口味),便能在滾燙的熱水中嚐到那份熟悉的滋味和家的味道。餃子,是冬夜裏一碗熱氣騰騰的湯汁,是親手包下的溫情,也是臧健和這樣的人,用汗水與堅韌寫下的傳奇。
真人片片
她和女兒
* * * * * * *
這篇寫餃子,幹脆把博友天邊一片白雲因我上一篇舊地重遊,慶生的文給我做的生日快樂長壽麵, 西紅柿炒雞蛋和絲瓜一起搬過來。好感動白雲親滿滿的愛心,在空中吊著的Flying noodle手工麵,我原來隻在中國餐館的門口看到過,但不知道它就叫Flying noodle,白雲生活藝術家真是心靈手巧,自己揉麵,用自家種的菜,配上和亮媽一樣的創意菜蔬,完美演繹。
她博客的每篇美食文,都非常藝術,擺盤,攝影很講究,我前些日子看自己的菜帖,蔬菜就那樣隨便地放在桌上,還在想:以後一定要像白雲一樣,把蔬菜放在容器裏,好好拍一下,不能再混了,哈哈。
今天就借花獻佛,用這碗長壽麵,送給同時八月生日的博友晴朗見南山,老上不來,若敏,大寶和所有八月生日的朋友們,咱們一起慶生,謝謝白雲!
水星兄看悄悄話,給你看一篇抗戰舊文。
電影挺好看的,主要是講的真人。餃子大王讓我們現在在海外都可以吃到冰凍餃子!:)
搶個頭排占好座,先忙自己的自留地了,晚點過來讀:))
這部電影要看看!謝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