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兄弟同心的“梁新號”商行——澳檔中山籍華商企業個案

(2022-03-31 07:06:27) 下一個

兄弟同心的“梁新號”商行

——澳檔中山籍華商企業個案

 

香山(中山)縣曹邊村的Leong Gow(梁高,譯音)生於1875年,年方18歲時,就於1893年從家鄉奔赴澳大利亞東北部的昆士蘭省發展。他從該省北部港口湯士威爐埠(Townsville)登陸入境後,北上到剛剛開發不久的甘蔗和香蕉種植區者利頓埠(Geraldton,後該埠改名為Innisfail煙尼士非爐)尋找機會,在此充當菜農三年。隨後,他去到湯士威爐埠內陸約100公裏處的礦鎮車打士滔埠(Charters Towers)當菜農,同時也開設果蔬店,立下腳跟。為此他將出生於1880年的兄弟梁連新(Leong Nin Sun)召來,讓他在1897年赴澳與他會合,在這裏一起租地種菜,合夥開果蔬店,共同發展。幾年下來,頗有斬獲,兄弟倆都在1903年獲得澳大利亞長期居留資格。而在此三年前,梁高就先去到湯士威爐埠,再求發展;待安排妥當後再讓兄弟前來,一起在該埠車打士滔路(Charters Towers Road)上開設了一間雜貨商鋪,兄弟倆各占一半股份,售賣日用雜品及蔬菜水果,就以簡化後的梁連新名字作為店名,稱為“梁新號”(Leong Sun & Co.)。此後,梁連新便以此店名作為自己的名字,而該店之經理及對外事務也主要由他主持。

作為兄長,梁高在獲得長期居留權後便立即回國探親,結婚生子。實際上,次年梁高返澳後,也安排梁新回國探親結婚。以後他們兄弟倆就這樣錯開回國探親,使在湯士威爐的生意總是保持有一人主持經營。此後至1930年前,梁高曾在1915年、1918年和1927年回國探親三次,每次回國呆上一年左右;而梁新也總計回國四次,即分別在1912年、1916年、1919年和1929年,每次回國最短一年左右,最長則有兩年多的時間。

在1928年底協助1899年來澳發展的同宗兄弟梁雲洲(James Leong)從雪梨重返湯士威爐開創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商號之後,梁高和梁新哥倆也在1930年將他們自己的上述商號改名為“梁高梁新號”,當時的商行年營業額約為2000鎊,算得上經營平穩。待上述相關手續辦妥並做了一番安排,梁高便在當年回鄉探親。因過去30多年間的打拚,他有多種痼疾纏身,加上此時已經55歲了,迫切需要回國一段時間,好好休養調整。

梁新有一個兒子名叫梁玉麟(LEONG Yock Lun),生於1918年2月19日。到1930年,梁新也50歲了,覺得是考慮將經營近30年的生意如何延續與傳承的時候了,而此時其子梁玉麟已滿12歲,他便計劃將其辦理到湯士威爐埠留學。當年9月,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宋發祥給梁玉麟簽發了一份中國學生護照,號碼是588/S/30,內務部也在10月15日批複了李玉麟的留學簽證,在上述護照上鈐蓋了入境簽證印鑒。然而,在國內的梁玉麟接到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寄來的護照後,並沒有動身,而且一拖就是近四年的時間,直到1934年11月2日他才搭乘從香港啟碇的“彰德”號輪船抵達湯士威爐埠。雖然其簽證過期,但因中國總領事館在此前為其申請延期入境獲準,隻是需要在入境時測試其英語能力。待測試結果顯示他確實是學過英語,具備了最基礎的英語能力之後,讓他順利入關,並當場核發給他十二個月的留學簽證。梁新從海關將兒子接出來,便回到其在車打士滔路上的商鋪裏安頓下來。梁玉麟隨後在該埠天主教基督兄弟會書院注冊入讀,並在此一讀就是四年多,學校對其在校表現及學業成績都給予了好評。

而此時在家鄉的梁高見到侄兒梁玉麟順利拿到了留學簽證,並在1934年成行,十分認同兄弟梁新的做法,也準備將自己的一個兒子送往澳洲,將其生意傳承下去。Wah Hong(梁華康,譯音)是其長子,生於1904年10月14日。當梁玉麟在1934年準備好了要赴澳留學時,梁高也通過在澳的兄弟梁新為梁華康申請工作簽證。同年9月11日,梁新通過中國駐澳總領事館向澳洲內務部提出申請,希望準允梁華康作為梁高梁新號商行的店員前來協助經營。內務部查到梁高梁新行本年度的營業額為5500鎊,而隻有兩個雇員,確實需要幫手,遂於10月23日準允梁華康一年期的工作簽證,期滿後可申請展簽,可連續申請三年,內務部將視情批複。接到入境批複後,30歲的梁華康便立即收拾行裝,告別妻子Sue Jung(秀君,譯音)及去年才出生的兒子Wai Ping (或Way Ping,梁偉平,譯音),趕往香港,搭乘“太平”號輪船,與次年1月24日抵達湯士威爐入境,協助叔父梁新經商。梁高待兒子赴澳後,方才結束探親,於1935年10月1日乘坐“太平”輪回到湯士威爐。

按照規定,到1936年初時梁華康需要申請簽證展延。內務部了解到梁氏兄弟行去年的營業額為4312鎊,較之前年有所下降,但也仍然還算得上經營正常,批複了展簽。其後兩年,商行的年營業額分別達到5000鎊和5723鎊,梁華康的展簽也順利獲批。到1938年的營業額,再次下降到4048鎊,而此時因梁高身體狀況欠佳,尤其是其視力受損,基本上難以正常從事經營工作。於是,梁華康通過當地海關的斡旋,將其轉為父親的替工,從而繼續獲得展簽。之後兩年,商行的年營業額上升到5434鎊和6224鎊,他繼續獲得展簽。而梁高在1940年將自己的利益交給兒子照看後,便回國休養治病去了。到1943年,梁新將以兄弟倆名字改名的商行在此改為梁新號,繼續經營。

到1939年,21歲的梁玉麟中學即將畢業。雖然此時也到了父親梁新讓其介入商行生意之時,但家裏早已為他與1921年4月16日出生的同邑女子李少卿訂婚,梁新自然希望兒子先回去結婚,尤其是中國全麵抗戰已經兩年,兵荒馬亂的,早點結親,兩家都放心;計劃待其婚事辦妥後重返澳洲,再找機會接手生意。於是,當年9月份,梁玉麟以家有要事需回國探親為由向澳洲內務部申請一年期的再入境簽證,獲得批複,準其在一年內返回湯士威爐完成未竟學業。9月16日,他登上駛往香港的“利羅”輪回返國內。而此時的廣東也因去年日軍入侵,成了抗日前線,民眾生活大受影響,許多事情無法進行,由此,盡管此後兩年他申請展延入境獲準,但因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海路遮斷,他已經無法回到澳大利亞完成學業了。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沒有梁新號商行的營業額記錄,其經營狀況如何,無從得知。隻是因為戰爭的原因,梁華康自1942年獲得三年臨時簽證,有效期至1945年6月30日;屆時如果戰爭仍在繼續,則該簽證再展延二年。而到1947年時,他得以一次性獲得五年簽證。這從側麵顯示梁新號戰時生意尚好,是其得以展簽的基礎;但更重要的是這一年他正式繼承了父親在梁新號中的所有股份。而也就在同年,因在上一年的營業額從戰時大批軍事人員糜集而一度紅火趨於回落進入平緩狀態隻有3960鎊,而今年的營業額也基本上持平,隻有3980鎊,梁新在計劃將回國八年的兒子梁玉麟招來時,無法申請幫工,而隻能申請讓其成為替工,即其本人回國探親而由兒子來此代理其工作。按照規定,生意在2500鎊以上的華人老企業是可以申請替工的,移民部幾經權衡和考慮後於1948年2月26日批複了梁玉麟的替工入境簽證,有效期三年。梁玉麟在國內獲頒赴澳護照後,從香港搭乘“蘇州”輪,於當年7月24日再次入境。自此之後,他就在梁新號商鋪中代理父親的職位,在1948年財政年度商行的營業額降到3388鎊的基礎上,與堂兄梁華康共同經營這間商鋪。而他的父親梁新在交代完畢所有事務後,並且也在當年11月24日獲得了回頭紙,但最終並沒有離境回國探親,而是效法兄長梁高,從其商鋪退休,如此一來,其子梁玉麟就因父親退休而獲準從替工身份轉為正式的店員,從而得到展簽留下來。梁新最終選擇不回國探親,也許是有先見之明,因其兄梁高自太平洋戰爭前返鄉探親,就再也沒有回來。

梁新號在梁華康和梁玉麟哥倆的經營下,剛開始有一點起色,1949年當地營業額達到5159鎊,但到1950年又跌至4653鎊,一年後,降到3251鎊,到1952年隻有1327鎊。雖然兄弟合力,但這樣的業績實在難以令人滿意。有同樣的情形可以對照:與其同期來湯士威爐留學讀書然後繼承父業的同宗兄弟梁華立,現在已經獨自經營,年營業額已超上萬鎊;而且,其堂兄弟梁頌康(梁高梁新的侄兒)也是在1935年經其父親申請前來留學,後來留下來協助梁華立經商,不僅成為其商行股東,也由此而最終定居下來。他們哥倆的經營顯然在什麽地方出了問題。好在1952年上半年梁華康已經離開梁新號,自行開業,由此而再獲五年展簽;待堂兄梁華康自行開業時,他就成了這間新商號的唯一雇員,從而繼續獲得工作簽證。

待梁華康和梁玉麟離開梁新號,自行開業後,梁新向法庭申請破產,將商行的所有物品賣掉,以償還債務。據梁新自述,戰後其經營狀況就極其糟糕,欠下許多債務,除了銀行貸款,就是上下遊企業的賒賬及向親朋好友的借墊,包括前述之梁華立,為此,唯有將該商行及其物業賣掉才能解脫。由此可見,何以梁華康和梁玉麟合力經營梁新號幾年也難有起色,顯然是受其拖累之故。早年,梁新曾匯歀給國內家人數千鎊,為家裏添置了許多田地和房子,也開了店鋪;此後,他就依賴政府的長者生活補貼度其晚年,直到1963年去世。

梁新雖然賣掉了商行,但其商號名字仍在。從1953年之後官府文件中提到的梁華康和梁玉麟經營的生意來看,似乎仍然是使用梁新號這個名字,隻是在餘下來的幾年間,他們的生意雖能維持,但乏善可陳,沒有多大起色。這樣熬到1957年,二人都申請成為澳大利亞永久居民,並在1962年獲準。隻是不幸的是,梁華康尚未能將妻子從中國申請前來團聚,就於1964年9月12日去世,終年60歲。自1935年出國赴澳,他再未能回國探親,與妻子團聚;但他在戰後得以將其子梁偉平申請前來湯士威爐讀書,使其最終留在了澳洲。

而梁玉麟在1962年獲得永久居留權,穩定下來之後,便開始向移民部申請妻小赴澳團聚。自1939年他回國娶妻李少卿後,就將其帶到香港,1940年其長子在香港出生;次年底日本占領香港後,他攜妻小返回廣州居住。1943年,在此生下次子,1946年,長女出生,1948年,在他赴澳後約半年,次女於香港出生。1950年後,其妻帶著四個孩子回到廣州居住。由是,從1963年開始,梁玉麟就填表申請家屬團聚,但直到1979年,澳洲移民部方才批複了他的家庭團聚移民。

梁頌康和梁玉麟堂兄弟倆在相距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先後赴澳留學,共同成長。前者一直不間斷地在澳讀書,然後獲得機會進入當地華商亦即親戚的商鋪中幫工,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最終留了下來;後者則在讀書四年後回國探親,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無法重返澳大利亞完成學業,但在戰後仍然以替工的名義回澳,頂替父親代其經營生意,也留在了澳大利亞,並最終將家小成功申請赴澳團聚。

1915年,梁高的回頭紙。

一九○三年,梁新獲得在澳長期居留後貼在證件上的照片和所摁掌印。

1961年,梁華康申請澳洲永久居留權的填表及照片。

1935年6月11日,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陳維屏給梁頌康簽發的中國學生護照。

1948年5月14日,中國外交部駐廣東廣西特派員公署給梁玉麟簽發的赴澳護照。

本文所據主要澳洲檔案:

Leong Sun and Company, NAA: BP210/9, 76

Leong Sun, NAA: J462, S1952/11

WAH HONG/WAR HONG/LEONG Wah Hong [also known as Rupert] [born 1904 - China], NAA: J25, 1961/4704

LEONG Yock Lun aka Leong Sun George [born 1919 - China]; wife LEONG Shui Hing [nee Lee] [born 1921 - China], NAA: J25, 1977/7567

Certificate for exemption from dictation test - William Sue aka Leong Gow, NAA: J2773, 3821/183/1911

 粟明鮮

 2021-6-1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鬼穀雄風 回複 悄悄話 梁玉麟家人在1980年代來到澳大利亞團聚後,其後人現仍在湯士威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