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舅公趙望

(2010-04-12 00:32:37) 下一個

 

四舅公 趙 望

 

      趙望(1912-1992),字複初,1912年出生於西塘,父趙振麟,為西塘當時鎮學,商界知名人士。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兄弟姐妹中大多選擇了教書育人作為職業。長兄趙憲初為上海中學教育界所熟悉的;六妹趙明強從事農業經濟教學;趙望排行第四,中學就讀於嘉興秀州中學,大學就讀於之江大學。他性格活潑開朗,積極參與此社會活動,接受新思想。在大學期間,曾任學生部長。大學畢業後,自費赴美國哥倫比亞(Columbia University)留學。留美期間,曾任中國留美學生學聯主席,開始結交共產黨人士饒漱石。其時日軍侵華,抗日戰爭爆發。1937年12月,“紐約中國留學生抗日救國委員會”成立,趙望任主席。哥大畢業後,在美國林肯紀念大學執教遠東政治、曆史等課。當時在美國的朋友給他寫詩勉勵,詩曰:人生自古誰無死,血戰沙場也是死,老於牖下也是死。血戰沙場死憂生,老於牖下生憂死。知己朋友快起來,共赴沙場雪國恥,願在死中去求生,不在生中去求死。舅公曾經說起,這裏有個小插曲。他的美國學生知道他要回國抗日,在他留言本上寫道:“如果你給我分數及格,我祝你以後前程遠大。如果不讓我及格,希望你一踏上國土就一命嗚呼。”
      在進步思想感召下,在好友們的激勵下,趙望毅然決定放棄在美的優越生活條件,回國參加抗日。他乘坐輪船經廣州回國。經饒漱石介紹,結識時在廣州的廖承誌、沈雁冰等。征求趙望本人意見,趙願追隨國民黨政府去重慶共赴國難,在國民政府外事局商震手下任第一秘書,後加入國民黨。期間,曾被派往印度,任中國外事局駐印度辦事處主任。國內熱播的電視劇《中國遠征軍》,是講述國民黨在印緬抗日那段艱苦卓絕的曆史。趙望曾經親身經曆。美國華盛頓政府派美國軍事顧問史迪威將軍來華,幫助國民黨政府抗日。舅公因為在美國念文科,英文口語比較好,被派選為史迪威將軍麾下,任中文翻譯官,並授予文官少將軍銜,時年26歲。史迪威將軍戲稱他為“貝貝強努”(baby general),意為“嬰兒將軍”。趙望隨美國軍事顧問團一起去緬甸、雲南開辟運送抗戰物資的秘密通道“滇緬路”,成為一名中國遠征軍(文官)軍人。在前線工作時,與抗日將領馮玉祥、鄭洞國共事且留影。這些珍貴的照片在“文革”抄家時丟失了。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個文弱的書生,在國難當頭時,盡到了自己“保家衛國”的責任。抗戰結束後,趙望在救濟公署任職,主要是負責處理抗戰物資。工作完成後,離開軍界轉入地方,在上海對外貿易公司任科長至1954年。在處理“高饒反黨集團”事件中,趙望被牽連,錯判為“曆史反革命”。1954年到1962年,關押在濟南“第二解放軍官管訓處”。刑滿釋放後回原籍,在嘉善西塘鎮蔬菜隊勞動改造。
      我在小學時候的印象是,舅公住在奶奶家兩間廚房的一個角落裏。他光頭,戴頂布帽子,不苟言笑。長輩讓我們叫他“四公公”。他每天去蔬菜隊勞動,接受改造,印象中親戚、鄰裏,都認為他不是好人。唯一印象深的是,他在廚房前的院子裏種了一棵玫瑰花,紫紅色,天鵝絨般的花瓣漂亮得西塘鎮上絕無僅有。他放棄美國的優越生活,回到國內艱苦抗戰,勝利後沒有卷入內戰紛爭,所以拒絕去台灣。到頭來,被管教8年,落得妻離子散。或許那時他內心的苦悶,委屈和孤獨隻有對他養的花才能傾吐。得到四舅公的精心養護,玫瑰回報以季季怒放的鮮花。
      “文革”結束後,政府鑒於趙望在抗戰時期的經曆,而且在三年解放戰爭前已離開軍界轉入商界的曆史事實,於1979年給予徹底平反和離休待遇。平反後他加入民主黨派“民革”。又被武漢大學聘請為外文教師,發揮自己所長。家庭生活上,於六十幾歲再娶。享受了晚年的幸福和沒有政治動蕩的平靜日子。1992年病逝於老家西塘。
      以上是我爸爸憑記憶寫成,由寫XT鎮誌的退休工人打印出來,要寫入鎮誌。我加以修飾補充,成了現在的小文。之所以打出來是因為小時候的不懂事。小學時候跟老師一起去“學農”。回來的路上,迎麵碰到舅公走過來,我沒有叫他。因為我不想讓同學看到自己跟一個“壞分子”是親戚。每當想到自己年幼不懂事,心中有愧。打出來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讀到它。讓曆史還原其本來的麵貌,並以此稍稍安慰自己的良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