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撞彗星基本上是子彈打子彈嗎?

(2008-03-13 09:24:14) 下一個
撞彗星基本上是子彈打子彈嗎?

莊冬

我不僅沒見過(包括照片和錄像),也沒聽說過子彈打子彈,因此不知道其難度。既然美國宇航局的專家都說子彈打子彈基本上是撞彗星,那子彈打子彈就基本上是撞彗星。是嗎?

既然子彈打子彈基本上是撞彗星都已經被美國宇航局做了,我翹首以待美國科學家或工程師的子彈打子彈的錄像。我以為如果沒有百分之一的子彈打子彈的命中率應該不算會用子彈打子彈。

其實呢,人們最關心的不是子彈打子彈。人們最關心的是導彈打導彈。

當然整個撞彗星的過程的控製依賴與準確的計算。但是準確的計算什麽呢?彗星的軌道的準確的計算一定很難嗎?撞彗星的探測器的控製怕是整個過程裏最困難的了。

運動都是相對的,我們可以考慮所有的靶子都是固定的,特別是當一個靶子的運動軌道是已知的。不考慮到空氣的問題,彗星和子彈都是拋物線軌道。彗星的這個靶子雖然運動得很快,但是它又是非常巨大的。在失重的太空,彗星的這個靶子還具有相當大的萬有引力。考慮到彗星的萬有引力,彗星的這個靶子就要比其實際幾何體積大很多。再加上空間的巨大,彗星運動的速度還是給了人們很大的機會的。

我猜如果將一粒子彈的體積的小和速度的快一起考慮的話,一粒子彈這個靶子不比彗星的這個靶子大多少或容易打多少。

由於導彈一般也不比子彈快多少倍,而導彈的體積卻比子彈大至少成千上萬倍,因此從靶子的運動和體積來說,一般說來可以說一般導彈這個靶子要比一般子彈這個靶子容易打一些。

說了靶子,我再說說打靶子的子彈或撞彗星的探測器。由於打子彈的子彈是一錘子買賣,也就是說打子彈的子彈打出去以後就無法再調整其軌道了,而比較起來撞彗星的探測器的軌道則是可以控製和調整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可以肯定地說撞彗星比子彈打子彈容易一點點。

當然,打導彈的導彈的軌道則也是可以控製和調整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可以肯定地說導彈打導彈比子彈打子彈容易一點點。

最後一點,其實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是時間。打過槍的人都知道其實打中十環的機會是一個時間窗口,槍法好的人的這個時間窗口大一些和能夠在這個窗口裏扣動扳機。

在彗星、子彈和導彈在三個靶子裏,打彗星的時間窗口是幾天、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也就是說打彗星這個靶子幾乎可以使用經典的守株待兔的戰略戰術。當然美國宇航局完全可能是用的別的戰略戰術。

相比起來,打導彈的時間窗口是幾或幾十分鍾。因此,在時間窗口也就是打中靶子的機會上來說,打導彈這個靶子要比打彗星這個靶子難一些。可是這打子彈的機會隻是以秒來計算的,因此,在時間窗口也就是打中靶子的機會上來說,打子彈這個靶子要比打導彈或彗星這個靶子難一些。

因此,我以為一般說來用探測器撞彗星要比用導彈打導彈容易,而用導彈打導彈要比用子彈打子彈容易。當然,我也以為用探測器撞彗星要比用子彈打子彈容易那麽一點點。

當然,這僅僅是我的看法不值一文。但是,我卻是以為用導彈打導彈要比用子彈打子彈容易。美國宇航局的專家們以為用探測器撞彗星基本上是用子彈打子彈。因此,我祝賀美國宇航局的專家們用導彈打導彈一定是彈不虛發了。

其實呢,美國宇航局的專家們早就幹過跟用探測器撞彗星類似的事情多次了:多次送人登月和多次送用探測器撞或登路行星。特別是行星的軌道是橢圓是要比彗星的拋物線軌道複雜一點點的。

我前些年給美國宇航局幹給幾年活。我曾經目睹美國宇航局的領導們盜版中國大躍進的“多、快、好、省”的口號說什麽“faster, cheaper and better".

後來,航天飛機哥倫比亞失事後,美國宇航局的領導們居然用美軍還在用五幾年的飛機來證明航天飛機不老,卻不說那五幾年的飛機已經是若幹代的飛機了而航天飛機還隻有一或二代,當然更不提飛機根本沒有重入大氣層的經曆。

還有一次美國宇航局丟了一個東西,美國宇航局的領導們的公關解釋是他們把公製度量衡和英製度量衡搞混了。美國的政客和老百姓居然相信了,卻不知公製度量衡和英製度量衡差很多而不是很接近。這種度量衡搞混的問題如果有的話,要麽根本就不會成功發射進入設計的軌道,要麽馬上就發現了,也就是說根本輪不到你把它玩丟了。

當然了,美國宇航局是冷戰的產物,多年來經曆了和麵臨著經費逐年減縮的命運,也難怪美國宇航局的領導們需要做很多公關的事和說很多公關的話了。隻可惜的是美國宇航局的領導們都不是公關專家。說不一定美國宇航局的領導們是想從國防部騙一點錢也難說。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