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芬妮的溫馨客棧

烹飪,攝影,旅行,經典美食,品質生活
個人資料
恬芬妮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青藏之旅(6) 拉薩

(2009-10-24 18:10:14) 下一個

布達拉宮坐落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它最初是鬆讚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興建的,17世紀重建後,成為曆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整座宮殿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宮中還收藏了無數的珍寶,堪稱是一座藝術的殿堂。1961年,布達拉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曆史沿革

“布達拉”,或譯“普陀珞珈”,都是梵語“Potalaka”的音譯,意為“佛教聖地”。公元7世紀初,鬆讚幹布統一西藏,定都拉薩,建立起強大的吐蕃政權。641年,他與唐王朝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在瑪布日山上修建了宮殿。因為鬆讚幹布把觀世音菩薩(世間自在佛)作為自己的本尊佛,所以就用佛經中菩薩的住地“布達拉”來給宮殿命名,稱作“布達拉宮”。當時的布達拉宮有大小房屋一千間,但是在赤鬆德讚統治時期遭遇雷火燒毀了一部分。後來在吐蕃王朝滅亡時,宮殿也幾乎全部被毀,隻留下了兩座佛堂幸免於戰火。此後隨著西藏的政治中心移至薩迦,布達拉宮也一直處於破敗之中。

1642年,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建立了噶丹頗章政權,拉薩再度成為青藏高原的政治中心。1645年,他開始重建布達拉宮,三年後竣工,是為白宮。1653年,五世達賴入住宮中。從這時起,曆代達賴喇嘛都居住在這裏,重大的宗教和政治儀式也都在這裏舉行,布達拉宮由此成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五世達賴去世後,為安放靈塔,宮廷總管第巴·桑結嘉措繼續擴建宮殿,形成紅宮。在紅宮修建時,除了本地工匠,清政府和尼泊爾政府也都派出匠師參與,每天的施工者多達7700餘人。整個布達拉宮到1693年基本完工,總共曆時48年,耗資約白銀213萬兩。

布達拉宮在建成後又進行過多次擴建,方形成今日之規模。1959年,十四世達賴丹增嘉措離開西藏。此後,布達拉宮就不再是政治活動的場所,而隻保留了宗教的功能。1988年,中國政府批準了一項規模浩大的布達拉宮維修計劃。大修於1989年開始,按照“整舊如舊”的原則進行施工,並同時開展調查和文物登記工作。維修一期工程已經在1994年結束,耗資共計人民幣5300萬元。2005年起,二期工程也已開工。

建築概況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蜿蜒直至山頂,宮域幾乎占據了整座山峰。宮內群樓聳峙,殿宇巍峨,金頂輝煌,氣勢雄偉,充分體現了藏式建築的特色。主樓高117.2米,東西長360米,南北寬140米。從外觀看有十三層,實際隻有九層,下方的四層是由岩石向上砌築的地壟牆,起支撐作用。整座布達拉宮有房屋近萬間,全部為木石結構,建築麵積約13萬平方米。宮殿外牆用大塊花崗石砌築,厚度2至5米,部分牆體夾層內還灌注鐵汁,更加堅固。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由三部分組成。紅宮居中,東連白宮,西接紮廈,三者相互貫通,渾然一體。宮殿在平麵上是由許多矩形房屋拚合而成的,結構十分複雜。在縱向上,各種房屋高低錯落,前後參差有致,主次分明。建築的外部都用紅、白、黃三色粉刷,象征著威嚴、恬靜和圓滿,色彩和樣式都具有鮮明的藏傳佛教特征。

白宮

白宮因外牆為白色而得名。它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的場所,共有七層。最頂層是達賴的寢宮“日光殿”,殿內有一部分屋頂敞開,陽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日光殿分東西兩部分,西日光殿(尼悅索朗列吉)是原殿,東日光殿(甘丹朗色)是後來仿造的,兩者布局相仿,分別是十三世和十四世達賴的寢宮,也是他們處理政務的地方。這裏等級森嚴,隻有高級僧俗官員才被允許進入。殿內包括朝拜堂、經堂、習經室和臥室等,陳設均十分豪華。

白宮的第六層和第五層都是生活和辦公用房。第四層有白宮最大的殿宇東大殿(措欽廈)。殿長27.8米,寬25.8米,內設達賴寶座,上懸同治帝書寫的“振錫綏疆”匾額。布達拉宮的重大活動如達賴坐床典禮、親政典禮等都在此舉行。

白宮外部有“之”字型的上山蹬道。東側的半山腰有一塊寬闊的廣場,稱作德央廈,是達賴喇嘛觀看戲劇和舉行戶外活動的場所。廣場的南北兩側建有僧官學校等。

白宮在紅宮的下方與紮廈相連。紮廈位於紅宮西側,是為布達拉宮服務的喇嘛們的居所,最多時居住著僧眾25000多人。它的外牆都是白色,因此通常也被看作是白宮的一部分。

紅宮

紅宮位於布達拉宮的中央位置,外牆為紅色。宮殿采用了曼陀羅布局,圍繞著曆代達賴的靈塔殿建造了許多經堂、佛殿,從而與白宮連為一體。

紅宮最主要的建築是曆代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共有五座,分別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各殿形製相同,但規模不等。其中最大五世達賴靈塔殿(藏林靜吉)殿高三層,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撐,中央安放五世達賴靈塔,兩側分別是十世和十二世達賴的靈塔。五世達賴靈塔殿的享堂西大殿(措欽魯,亦名司西平措)是紅宮中最大的殿堂,高6米多,麵積達725.7平方米。殿內懸掛乾隆帝親書的“湧蓮初地”匾額,下置達賴寶座。整個殿堂雕梁畫棟,有壁畫698幅,內容多與五世達賴的生平有關。在紅宮的西部是十三世達賴靈塔殿(格來頓覺),建於1936年,是布達拉宮最晚的建築。其規模之大也可與五世達賴靈塔殿相媲美,殿內除了靈塔,還供奉著一尊銀造的十三世達賴像和一座用20萬顆珍珠、珊瑚珠編成的法物“曼紮”。

紅宮中的法王殿(曲結哲布)和聖者殿(帕巴拉康)相傳都是吐蕃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法王殿正處在布達拉宮的中央位置,它的下麵就是瑪布日山的山尖。據說這裏曾經是鬆讚幹布的靜修之所,現供奉著鬆讚幹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大臣們的塑像。聖者殿供奉鬆讚幹布的主尊佛——一尊由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觀世音菩薩像。

紅宮的屋頂平台上布滿各靈塔殿的金頂,全部是單簷歇山式,以木製鬥拱承托外簷,上覆鎏金銅瓦。頂端立一大二小的三座寶塔,金光燦燦,煞是耀眼。屋頂外圍的女牆用一種深紫紅色的灌木壘砌而成,外綴各種金飾,牆頂立有巨大的鎏金寶幢和紅色經幡,體現出強烈的藏式風格。

紅宮中的另外一些宮殿也很重要。三界興盛殿(薩鬆朗傑)是紅宮最高的殿堂,藏有大量經書和清朝皇帝的畫像。壇城殿(洛拉康)有三個巨大的銅製壇城(曼陀羅),供奉密宗三佛。持明殿(仁增拉康)主供密宗寧瑪派祖師蓮花生及其化身像。世係殿(仲熱拉康)供金質的釋迦牟尼十二歲像和銀質五世達賴像,十世達賴的靈塔也在此殿。

珍藏

布達拉宮所有宮殿、佛堂和走廊的牆壁上,都繪滿了壁畫,周圍還有各種浮雕。壁畫和雕塑大都絢麗多彩,題材主要有高原風景、曆史傳說、佛教故事和布達拉宮建造場麵等,具有較高的曆史和藝術價值。

宮內收藏了大量文物珍寶,有各式唐卡(佛教卷軸畫)近萬幅,金質、銀質、玉石、木雕、泥塑的各類佛像數以萬計。此外還有曆代達賴喇嘛的靈塔,明清皇帝的赦書、印璽,各界贈送的印鑒、禮品、匾額和經卷,宮中自用的典籍、法器和供器等。其中如金汁書寫的《甘珠爾》、《丹珠爾》(兩者都是藏文的《大藏經》)、貝葉經《時輪注疏》、釋迦牟尼指骨舍利、清朝皇帝禦賜的金冊金印等都堪稱稀世珍寶,價值連城。

在豐富的藏品中,最重要的是安放曆代達賴喇嘛遺體的靈塔。從五世到十三世,除了被革除教職的六世外,其餘八位都建造了奢華的靈塔。這些靈塔大小有別,但形式相同,均由塔頂、塔瓶和塔座組成。塔頂一般十三階,頂端鑲以日月和火焰輪。塔瓶存放遺體,分成內外兩間。外間設佛龕,供千手千眼觀音像,內間一床一桌,床上安放達賴屍棺,書桌上放置達賴生前用過的一套法器和文房用品。所有靈塔都以金皮包裹、寶玉鑲嵌,顯得金碧輝煌。其中五世達賴的靈塔高達14.85米,當時為建造它,共花費白銀104萬兩,並用去了11萬兩黃金和15000多顆珍珠、瑪瑙、寶石等。十三世達賴的靈塔也高達14米,用去了1.9萬兩黃金。

周邊情況

布達拉宮主體建築的東西兩側分別向下延伸,與高大的宮牆相接。宮牆高6米,底寬4.4米,頂寬2.8米,用夯土砌築,外包磚石。牆的東、南、西側各有一座三層的門樓,在東南和西北角還各有一座角樓。宮牆所包圍的範圍全都屬於布達拉宮。

宮牆內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布著原西藏政府噶廈的辦事機構,如法院、印經院和藏軍司令部等。此外還有作坊、馬廄、供水處、倉庫、監獄等宮廷輔助設施也都設在這裏。

宮牆內的山後部分稱做“林卡”,主要是一組以龍王潭為中心的園林建築,是布達拉宮的後花園。五世達賴重建布達拉宮時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後來六世達賴在湖心建造了三層八角形的琉璃亭,內供龍王像,故此稱為龍王潭。

紅山的右側有一座藥王山,山上有17世紀建造的一座藏醫學院。宮前公路南側有一塊“達紮路恭紀功碑”,是吐蕃讚普赤鬆德讚為表彰其大將達紮路恭於唐廣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長安而建立的。在宮牆周邊,近年來新建了不少商業設施,與布達拉宮莊嚴肅穆的氣氛形成強烈的反差。 --- 《維基百科》

 

第六天(6月13日) 拉薩

 

下榻的新鼎大酒店大廳。

清晨,從旅館遠眺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

 

今天上午的重頭戲是參觀布達拉宮。

以前,布達拉宮的左邊是肉市場,圍繞著布達拉宮有一圈轉經筒,現在都已經被拆了,但是仍然有很多轉經的人們。 導遊說中央政府每年撥款給西藏1000億人民幣,城市建設得到了很大提高。 這次確實多出很多整齊的街道和樓房。 很多街道以內地的名字來命名,像北京街,就是北京政府援藏所建。

曾經有幾個美國人登上珠峰後,高呼藏獨口號,焚燒中國國旗,並且打出雪山獅子旗。 從那以後,在西藏禁止打出任何旗子,包括旅遊團的旗子。 另外,不允許用照相機照軍警人員,發現後會把照相機砸爛。 由於3。14事件的影響,上次我們能參觀的大昭寺,小昭寺,和哲蚌寺,這次都不對外開放。 再有,以前可以在寺廟裏隨便走動,這次隻能跟著導遊走,隻有1小時的參觀時間,包括著名的布達拉宮。

近看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廣場上的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 以前旁邊還有一架老式飛機,據說是1951年解放軍進藏時用過的,這次沒有看見。

從右邊開始,沿樓梯往上爬山。

無字碑是為紀念建設布達拉宮而獻身的僧人、工匠們而建的。

道路平坦,很容易走。

轉過一個彎,樓梯越來越多,路也越來越平坦。
 
 

“阿嘎 ” 係藏語,意為 “ 白色的物質 ” 。阿嘎是藏區特有的一種建築材料,是風化的石灰岩或沙粘質岩類被搗成的粉未,其主要化學成份是碳酸鈣。西藏民間將阿嘎看得很寶貴,很神秘,正如一首民歌所唱: “ 阿嘎不是石頭,阿噶不是泥土,阿嘎是深山裏的蓮花大地的精華。 ”

阿嘎一般用於建築物的房頂及地麵。施工時,將其摻水砸實、磨光,建成後平整、光滑、堅實,不滲水,有如水泥。

在西藏,阿嘎分布較廣,主要是雅魯藏布江水係的穀地,形成於高原溫帶半濕潤、半幹旱氣候及灌叢草原植被下,其分布高度一般在海拔 3100 一 4200 米 之間,最高可達 4400 米 。由於這一地帶濕熱同季的氣候條件有利於土壤形成與風化作用的進行,因此,熱量和降水量雖不高,阿嘎也有粘化作用,即一定的粘結性,加水即可打製成形。阿嘎土的抗水性能主要是靠夯打密實和浸油磨光。製作方法是:在卵石粘土勞實的上層上鋪約 10 厘米 厚的粗阿嘎,人工踩實後,用石塊和木棒蘸水拍打,邊拍打邊鋪稍微細碎的阿嘎,如此一層比一層細。將阿嘎夯成土,一定要不斷地加水,使土充分吸收,直至起漿。阿嘎土防水層的拍打質量視時間而定,相同麵積夯實、拍打的時間越長,質量越好。最後還要邊抹用槐樹皮熬的漿汁,邊用卵石磨光找平;再塗刷 2 至 7 遍的菜油或化開的酥油,一般以滲入阿嘎土層 5 厘米 以上為好。無論是地麵連是屋頂,施工方法均相同。由於拍打阿嘎費時費力,而這種勞動又多是集體性的,所以勞動者們在施工中統一節奏,邊拍打邊歌舞,勞動工地似大舞台,建築工人得以輕鬆愉悅地工作。

阿嘎土作為建築材料,早在吐著時期就已被采用。西藏的考古發掘中,發現朗縣列山墓地穴底就築有厚約 10 厘米 的阿嘎土,經碳 14 測定,其年代為公元 775 年左右,當為吐蕃王朝時期。這是西藏使用阿嘎土至今發現的最早例證。

時至今日,藏族地區還在普遍使用這一建築材料。作為藏式傳統建築的一大特點,布達拉宮內許多地麵都是由阿嘎夯築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布達拉宮的維修中,有人曾建議將地麵換成水泥的或石板的,既美觀又節約今後的維修費用,但工程技術人員認為,阿嘎地麵體現了傳統建築的特點,決不能隨意改變,必須整舊如舊。這樣,阿嘎地麵才又回到了千年古宮殿建築中。

我們現在經常能在藏族歌舞中看見一排人拿著和自己身高差不多的木杆,木杆底端是個方形的木版,那就是打阿嘎土的工具,人們一麵往地麵拍打,一麵唱歌。 --- 《中國西藏新聞網》
 

對麵屋頂上的人們邊唱歌,邊打阿嘎土。

轉第二個彎,基本上都是樓梯了。

牆頂好像是水泥刷上去的。

把邊瑪草鑲入牆裏,既可減輕重量,又起裝飾作用。

轉第三個彎,外麵的爬梯部分就算結束了。

眺望拉薩 - 左邊的群山。

眺望拉薩 - 中間的布達拉宮廣場。

眺望拉薩 - 右邊的藥王山。

白宮。 通過這裏進入紅宮,裏麵就不許照相了。

 

午餐

 

中午在夢裏水鄉大酒館就餐。

這盆帶花的水不是香水,但是很新穎。

辣椒炒肉片。

萵筍排骨。

宮保雞丁。

生煎包。

蕃茄豆腐。

苦瓜雞蛋。

湯麵。

煎蛋餅。

 

色拉寺

色拉寺位於西藏拉薩市區北郊的烏孜山南麓,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由宗喀巴的弟子“大慈法王”絳欽卻傑在公元15世紀初創建。1982年,色拉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布局

1419年,格魯派的始祖宗喀巴命弟子絳欽卻傑在拉薩北郊的烏孜山南麓創建寺院,命名為“秦清林”,藏語意為“大乘洲”。因附近多“色拉”(藏語意為酸棗林),故又通稱色拉寺。建寺後不久,宗喀巴即去世。因為之前他還興建了甘丹寺和哲蚌寺,故此人們將三寺並稱為“拉薩三大寺”。

色拉寺的規模宏大,依山就勢而建,寺前有流沙河流淌而過。寺院占地約11.5萬平方米,建築以措欽(集會)大殿、麥紮倉、吉紮倉、阿巴紮倉等主體建築為中心,穿插布置了數十座康村(僧舍村落)。雖然建造時並沒有進行過規劃布局,但由於建築的外觀顏色一致,主體建築形體高大,因而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使整座寺院顯得主次有序。寺內所有屋舍均為石木結構,屋頂覆阿嘎土,白色外牆的上部裝飾紫黑色貝瑪草,具有濃鬱的藏式風格。

建築

位於寺院東北部的措欽大殿是全寺的管理中心和主要集會場所,也是寺內最大的殿堂。它建於1710年,平麵為方形,由殿前廣場、經堂和五座拉康(佛殿)組成,占地麵積約2000多平方米。經堂高2層,中部用長柱頂起為天窗,可以采光。四周為短柱,構成相對低矮的空間,用以供奉佛像。經堂的後部有三座佛殿,居中者供奉高6米的強巴佛(彌勒佛)鎏金銅像,其餘供文殊菩薩、宗喀巴師徒三尊、絳欽卻傑、十一麵千手觀世音菩薩等尊像。大殿的殿頂為漢式風格的歇山式頂,覆以鎏金銅瓦,裝飾寶盤、寶珠、神鳥、寶幢等。

色拉寺中最大的紮倉(經學院)是吉紮倉,建於1435年,18世紀初進行過擴建,目前麵積約1700平方米。它的經堂由100根柱子支撐,殿內密布著壁畫和唐卡。在經堂的西部和北部建有五座佛殿,內有許多活佛靈塔和造像。比吉紮倉略小一點的是麥紮倉,建於1419年,後被雷火燒毀,1761年重建,現麵積1600多平方米。

阿巴紮倉是寺內唯一的密宗紮倉,建於1419年,麵積約1500平方米。它原為措欽大殿,當現大殿建成後,便改為紮倉。阿巴紮倉的主體建築高2層,由經堂和四座佛殿組成。底層經堂的西牆為通頂的大經架,其北有石塔,後部有兩座佛殿。二層為絳欽卻傑的靈塔殿,平麵呈長方形,由6根柱子支撐,柱高僅2米。該殿的東、西、北三麵設佛台,北麵佛台的正中供奉絳欽卻傑和色拉寺第二任主持絳才桑布的靈塔。

其他

色拉寺內有佛像近萬座,此外壁畫、典籍、唐卡(佛教卷軸畫)、經幡、掛幢等也都遍布各殿。寺內還藏有明朝皇帝贈送的典籍、佛像和法器。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套用朱砂汁書寫的藏漢文對照《甘珠爾》(大藏經),乃明成祖饋贈絳欽卻傑之物。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用藏文書寫的佛經版本,在藏傳佛教界和版本學領域內都具有非凡的價值。此外如金泥書寫的《大般若經》、白檀木雕刻的十六尊者像、金汁繪就的釋迦牟尼轉法輪唐卡和大慈法王緙絲像等也都是彌足珍貴之物。

絳欽卻傑曾被明成祖和明宣宗封為“大國師”和“大慈法王”,因此由他創建的色拉寺也享有了崇高的聲望。17世紀寺院全盛時僧員定額為5500人,僅次於哲蚌寺。到1959年時,寺內有僧侶9000名。1947年,色拉寺下屬熱振寺的五世熱振活佛被噶廈政府逮捕,吉紮倉的僧人為此組織了武裝試圖營救。他們與政府軍在拉薩的北郊發生戰鬥,因寡不敵眾,而被迫返寺。此事件後來被稱為“熱振事變”。

僧眾生活

色拉寺喇嘛的一項為人熟知的功課是辯經。實際上這並非色拉寺獨有,隻是色拉寺的辯經功課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固定進行,且向遊人開放,故最為著名。比平時的辯經正式得多的是定期舉行的辯經法會,由高僧們展開關於佛法的討論乃至辯論。而每日的辯經,則是眾喇嘛參悟奧義、提高修為的一種輔助方法。

現在的喇嘛也並未與世俗生活完全隔絕,他們需要參加一定的勞動,色拉寺周圍種植的大片果林也需要他們照料。喇嘛們有時也會進行一些世俗娛樂。2002年時色拉寺的喇嘛甚至成立了一支足球隊,並與一些學校的球隊打比賽。為了統一服裝,隊員們大多購買了葡萄牙國家足球隊的球衣,因為其顏色與喇嘛們穿的僧袍比較接近。 --- 《維基百科》

導遊說原來下午沒有安排活動,但是色拉寺有辯經,我們就趕來了。

色拉寺裏的辯經場麵很大,院子裏滿是喇嘛。 辯經的形式是兩個甚至幾個人一組,有問有答。 坐在地上的喇嘛提問,站著的回答。 有些喇嘛會友好地互相打鬧,講講笑話,輕鬆一下。 每回答完一個問題,站著的喇嘛要把佛珠沿著手臂由下拉上來(象征著把眾生從苦海裏拉出來),然後擊掌(象征著驚散所有妖魔鬼怪)。

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先讓我想想。

別著急,我準備了小抄!

實在沒眼看,沒耳聽了!

嘿,旁邊圍了很多老外!

回答完畢,把佛珠沿著手臂由下拉上來 - 象征著把眾生從苦海裏拉出來。

擊掌 - 象征著驚散所有妖魔鬼怪。

怎麽樣,我回答得不錯吧!

要不要再來一個問題?

離開色拉寺後,導遊帶我們驅車經過去年拉薩3。14打砸搶事件中遭受嚴重破壞的幾條街道。 我們的藏族導遊說事發時歹徒見人就砍,他躲在家裏睡覺,周圍放滿了刀,隨時準備自保。 隻有看見解放軍才覺得安全。 當時位於拉薩繁華鬧區的金鋪和首飾店幾乎被洗劫一空,如今很多店家都獲得國家的賠償,已經重修開業,包括那家有4位花季少女被活活燒死的“以純”服裝店。

 

晚餐

 

回酒店稍作休息,就去瘋牛餐廳邊吃藏式和漢式布斐,邊欣賞藏族歌舞。

中間是布斐,前麵是藏式,後麵是漢式。

我不能喝酒,所以要了很少青稞酒,品品味道。

酥油茶。

羊肝。


奶酪。


傳統歌舞表演。


歌舞 - 打阿嘎土。






 

宵夜

 

晚上回到中午光顧過的夢裏水鄉大酒館吃宵夜。

炸雞。

炸牛奶。

上湯菠菜。

白粥。

炸魚。

湯麵。

 

夜景

 

今天的最後一個活動是去布達拉宮看夜景。

夜幕下的布達拉宮,廣場上還有很多人。

布達拉宮廣場上的音樂噴泉。
 





青藏之旅係列:

青藏之旅
第一站
上海
第二站
西寧
第三站
西寧
第四站
西寧
第五站
青藏鐵路
第六站
拉薩
第七站
拉薩
第八站
江孜
第九站
日喀則
第十站
澤當
第十一站
澤當
第十二站
重慶
第十三站
重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