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芬妮的溫馨客棧

烹飪,攝影,旅行,經典美食,品質生活
個人資料
恬芬妮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青藏之旅(4) 西寧

(2009-10-24 16:52:36) 下一個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蓮花山坳中,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是藏區黃教六大寺院之一, 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勝古跡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省會西寧市26公裏。

塔爾寺是青海省藏傳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兒寺,得名於寺中大金瓦殿內紀念宗喀巴的大金塔。塔爾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組織,寺院政治組織和寺院經濟來源,文化生活等的體係化。其中最能體現塔爾寺各類組織完善的要算寺院廟會了。廟會既是僧侶的學經的好機會,又是他們娛樂的極佳時間。藏語稱“袞本賢巴林”, 意為十萬佛像彌勒洲。

塔爾寺始建於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曆史,占地麵積600餘畝,寺院建築分布於蓮花山的一溝兩麵坡上,殿宇高低錯落,交相輝映,氣勢壯觀。位於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綠牆金瓦,燦爛輝煌,是該寺的主建築,它與小金瓦殿(護法神殿),大經堂,彌勒殿,釋迦殿,依詁殿,文殊菩薩殿,大拉讓宮(吉祥宮),四大經院(顯宗經院,密宗經院,醫明經院,十輪經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來八塔,菩提塔,過門塔,時輪塔,僧舍等建築形成了錯落有致,布局嚴謹,風格獨特,集漢藏技術於一體的宏偉建築群。殿內佛像造型生動優美,超然神聖。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和色彩絢爛的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寺內還珍藏了許多佛教典籍和曆史,文學,哲學,醫藥,立法等方麵的學術專著。每年舉行的 佛事活動“四大法會”更是熱鬧非凡,遊人如潮。

塔爾寺是青海省和中國西北地區的佛教中心和黃教的聖地,整座寺依山疊砌、蜿蜒起伏、錯落有致、氣勢磅礴,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景色壯麗非凡。塔爾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遠近聞名。 ---《百度百科》

 

第四天(6月11日) 西寧

 

午餐

今天上午沒有活動。 中午在三榆榮豐酒店用餐。

豉油雞。

清蒸魚。

很好吃的煎餅。

溜墨魚。

鬆子玉米。

家常豆腐。

老火湯。

 

塔爾寺

 

下午驅車去塔爾寺。

塔爾寺的正門。

這八個塔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於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麵積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麵,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文,每個塔身南麵還有一個佛龕,裏麵藏有梵文。

環繞塔爾寺的群山呈現出蓮花的形狀。 背景的山像其中2片蓮花瓣。


在藏區,寺院建築中的重要殿堂,如大的“紮倉” (寺院團體單位名稱,最大的單位為“措欽”,其下是“紮倉”,再下為“康村”,最小的單位是“米村”) 以及頌經大堂女兒牆都是與白牆成鮮明對比的赭紅色牆體。由於它的材料是由藏語稱之為“邊瑪”的灌木樹枝捆紮、染色製成,所以叫邊瑪牆。

邊瑪牆從建築角度來講,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藏族建築師利用當地材料,因地製宜,大膽創新,從而在建築質量、美觀雙方麵均獲得了最佳效果。邊瑪牆是邊瑪枝幹去皮、曬幹,切成30公分長短,捆紮成手臂粗細壘砌而成的。砌築邊瑪牆的時候,先把捆紮好的邊瑪樹枝鋪一層,再上加一層黏土夯實,這樣重複砌築,到了頂部還要進行防水技術處理,牆體基本築成後,在牆麵上塗一層赭紅色的顏料,邊瑪牆就這樣形成了。這種牆體從建築技術角度講,它可以減輕牆體頂部的重量,對高層藏式建築的無疑有著很好的減重作用;從建築外觀裝飾來講,邊瑪牆對建築起到色彩對應反差的裝飾作用,從而獲得視覺美感的效果。藏式建築牆體色彩上白色是主流色,白色牆體上有了赭紅色的女兒牆和窗戶邊沿的黑色條,牆體顏色從單調變成了多彩,從輕淡變成了凝重,增加了整個建築的莊重感。布達拉宮、大昭寺、以及三大寺給我們的感覺正是這樣。

在西藏曆史上,赭紅色的邊瑪牆是一些特定建築的“特殊待遇”,不是任何建築都可以享有的。在政教合一製度的舊西藏,寺院建築享有邊瑪牆、金頂、寶幢、寶瓶的待遇,因為宗教至高無上,人們把最美好、最上乘、最崇高的禮遇獻給佛的處所,這是順理成章的。除了宗教以外,由於特權意識,世俗世界也有等級之分,統治階級與平民百姓不可能平等,這在建築的規模、層高、裝飾,乃至大門前的上馬石等細微的標誌上。除了層高規模以外 ,貴族建築也可享有修砌邊瑪牆的待遇。在老式貴族宅院式建築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建築有邊瑪牆,最典型的是位於八廓北街的衝賽康建築、朗孜夏建築、八廓南街的桑珠頗章建築,這些建築是具有百年以上曆史的老式貴族宅院式建築,它們的主人在西藏貴族階層中曾經是世家貴族。除了它們外,在藏式傳統建築中再也看不到邊瑪牆了。

邊瑪牆是藏式牆體建築技術領域中的一大發明,那麽這種創意的靈感是從何而來的呢? 筆者認為還是源於平民百姓的建築形製。如果我們留心觀察,西藏農區建築中可以發現農民宅院建築中院牆的牆頭上整齊地壘一圈木柴或者牛糞餅,看上去與白牆從顏色上形成了反差,本來這是農家人充分利用牆頭空間堆放柴禾,這樣一來節省地盤,二來防盜賊躍牆偷盜。聰明的藏族建築師從這個現象中產生了靈感,將之用於建築牆體的砌築技術上。

邊瑪牆在藏式建築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於它的材料稀缺,製作過程繁雜,成本昂貴等原因,不可能在現代藏式建築中大量使用,作為傳統藏式建築領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對邊瑪牆材料的分布、邊瑪枝幹的加工工藝、邊瑪牆的砌築技術,還有其產生的作用,還是應當做一番搶救式的普查整理,使這一民族建築領域中閃光的一點永久地保存下去,在西藏古代建築的維修中發揮作用。 --- 《中國西藏網》

這裏的窗戶不通風。 深褐色的部分牆壁由邊瑪枝幹搭成,有透風功能。


西藏充滿著神秘和誘惑,藏人對外來世界也充滿好奇心。

藏傳佛教唐卡中和睦四瑞圖象征尊老愛幼,和平相處。源於《釋迦牟尼本生傳》。講述關於四隻動物和睦相處的故事。相傳,在古印度波羅奈斯國時期,世尊化身為一隻鷓鴣鳥,居住在噶希森林。當時,該森林尚住有一隻猴子、一頭大象和一隻山兔,它們和睦相處,互敬互愛,過著安詳自在、幸福美滿生活。

它們的情誼如同水乳相融,極為融洽。為了永遠保障這種和睦的生活,它們擬共商訂立一個永遠互敬互愛的崇高約定。於是,以一棵尼枸盧樹的成長曆程作為確定長幼的依據。

大象第一次見到那棵樹時,樹枝葉和其身體一樣大,猴子是樹枝與它的身體一樣高時,到那裏的。當這棵樹又小又嫩的時候,山兔常舔過葉子上的露珠。最後說:其實這棵尼枸盧樹是吸收鷓鴣鳥糞便而長大的。

從此以後,它們按長幼奉行尊老愛幼的準則。由此,年幼體大的大象馱猴子,猴子背山兔,山兔頭頂鷓鴣鳥。四個動物情如手足,互敬互愛,過得極為和睦相處。

後來,森林裏的其他動物見此情景,也紛紛仿效,一時間,整個森林動物世界出現一派友愛、和睦的景象。

從此,向往和平的雪域高原人,智慧地把安定團結、和睦相處的太平盛世景象,以佛經中的講述四隻動物和睦相處的故事為背景,繪製了和睦四瑞這幅美好的圖案。圖案中有個香格裏拉般一方美麗的淨土;一棵樹枝茂盛的枸盧樹結有甜蜜的果實;樹前有一隻馱有猴子的大象,猴子手捧一枚果子,背負一隻山兔,山兔身上蹲有一隻鷓鴣鳥。和睦四瑞圖描繪了四隻動物互敬互愛、共享花果、團結和睦的美好情景。 --- 《中國唐卡網》


 

晚餐

 

晚上回西寧,在名豪大酒店用餐;我們昨天中午曾經來過這裏。

杭椒牛肉。

豆幹蒜苗。

排骨煲。

鹹魚茄子煲。

炒臘肉。

白菜燉粉絲。

上湯蘿卜。

水晶蝦餃和甜薄撐。

晚上乘坐八點多的火車去拉薩。





青藏之旅係列:

青藏之旅
第一站
上海
第二站
西寧
第三站
西寧
第四站
西寧
第五站
青藏鐵路
第六站
拉薩
第七站
拉薩
第八站
江孜
第九站
日喀則
第十站
澤當
第十一站
澤當
第十二站
重慶
第十三站
重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