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情結

(2007-04-19 19:37:55) 下一個

 

      一朋友來訪,進門看到我的電視節目,驚訝道:你怎麽還看中文節目?我不解,答曰:
中文是我的母語,為何不看?。後來我才知道,的確有些人為了提高英語水平完全
融入主流文化而有意遠離中國文化。

    我們這些在中國出生長大的人,其實已經定格在中國文化的血統上,無論再怎麽隔斷,也不
可能脫胎換骨了。就拿我來說吧,在飲食方麵,我可以接受西餐,但在家仍做中餐,因為吃著覺
得胃裏更舒坦。而且年齡越增長,飲食習慣就愈回歸故土,甚至向往小時候的東西。我喜歡本地
的一些電視節目(新聞不算)
"Friends","Everybody Loves Raymond","Law and Order",David
 Latterman Show
,百看不厭;奧斯卡得獎電影更是必看,幾乎無一遺漏。但我也非常投入中國
的好小說和電視劇,覺得看著更過癮。對比起來,真正能做到全身心地理解,放鬆地去欣賞的,
無疑還是中國文化。

    美國的獨特之處,正在於她文化上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美國人的源自世界各地,如果
沒有每個種族的自我,就無所謂多元;如果沒有包容精神,就談不上多種文化的共處。正是這種
對立統一和優化,才造成如此強大的凝聚力,才會令如此眾多追求自由的人向往不已。

    ”融入主流文化究竟是什麽含義,究竟用什麽標準來衡量,其實是個很模糊的概念。記得
當年我在讀《曼哈頓的中國女人》這本書時,就感到作者這方麵的問題。她在列舉自己雇傭了
給她打工,與美國大企業老板在一個談判桌上平起平坐等事例,無非是說明自己進入
了主流社會。但她不自覺地反映出的種族觀念和自卑心理(雇傭什麽膚色的人有什麽區別嗎?大企
業老板在人格上和別人不是生而平等的嗎?),令人感到她缺乏自由平等博愛的底蘊,離真正
的美國精神還相差甚遠。

    冷落本族文化並不是融入主流社會的前提。英語能力固然重要(是這裏的本土語言嘛),但
充其量不過是吃飯的工具,它代表不了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多年在美國和各方麵的人打交道才切
身體會到,在美國社會中能受到尊重的人,是那些既有本族文化的優勢,又能尊重其他不同文化
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一片碧綠 回複 悄悄話 回複tangxiaobaobao的評論:謝謝。
tangxiaobaobao 回複 悄悄話 說的太好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