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金牌大國的崩潰

(2008-08-21 18:46:26) 下一個

ZT金牌大國的崩潰:回歸正常的德國

德意誌民主共和國(東德)曾經是 奧運 會曆史上一等一的金牌大戶,也可以說是中國舉國體製的楷模。這個國家麵積不到 11 萬平方公裏,跟浙江省麵積相當,人口在 1989 年時約 1700 萬,相當於深圳人口。但這樣一個彈丸小國卻在 奧運 會曆史上創造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成績。

   1968 年墨西哥 奧運 會,東德初露崢嶸,獲得了 9 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 5 ,同屆西德獲金牌 5 枚。
   1972 年慕尼黑
奧運 會,東德開始發力,獲得 20 枚金牌,緊跟美蘇兩大國之後,位列第 3 ,同屆東道主西德獲金牌 13 枚。
   1976 年蒙特利爾
奧運 會,東德大爆發,一口氣獲得 40 枚金牌,將美國踩在腳下,緊隨老大哥蘇聯位列金牌榜第 2 ,同屆西德僅獲金牌 10 枚。
   1980 年莫斯科
奧運 會受到了西方國家的抵製,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東德達到頂峰,共獲 47 枚金牌,老大哥蘇聯則獲得 80 枚金牌(感覺跟中國參加亞運會一樣),西德沒有參加此屆 奧運 會。
   1984 年洛杉磯
奧運 會東德及其它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隨老大哥蘇聯一起抵製。
   1988 年漢城
奧運 會,政治上江河日下的東德依舊獲得了 37 枚金牌,以 1 枚的優勢力壓美國,位列金牌榜第 2 。西德獲得 11 枚金牌。  

1992 年巴塞羅那 奧運 會,統一後的德國以東德運動員為主體,獲得了 33 枚金牌,列金牌榜第 3 位。    

在長達二十年時間裏,東德曾是與美蘇鼎足而立的體育競技大國,所奪 奧運 獎牌數量占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蘇。其中最顯著的是女子遊泳和田徑(後中國運動女選手也因禁藥而一鳴驚人)。但是,德國統一後這個東德神話破滅:自 1996 年開始,德國在 奧運 會上的成績就一屆不如一屆了, 96 年 20 枚, 00 年 13 枚, 04 年 13 枚, 08 年截至目前為 9 枚。


與其說是德國體育江河日下,倒不如說是德國體育的正常回歸。一直以來,西德的體育製度是很健康的,不過分追求 奧運 會的金牌數,而讓國民的身體素質得到自由發展,所以每次 奧運 會金牌得 10 枚左右就滿足。  

反觀東德,為了在與西德的對比中顯示出所謂的 “ 社會主義優越性 ” ,采用舉國體製辦體育。所謂 “ 舉國體製 ” ,官方的解釋是 “ 在國家綜合實力還比較弱的情況下,為了短時間內形成突破,從而采取集中全國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攻堅的一種組織製度 ” 。換句話說, “ 舉國體製 ” 就是調動全社會資源來協助操練少數精英運動員,盡最大努力在國際大型競賽中奪取最多的獎牌獎杯。這種體製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國家資源的使用嚴重顛倒輕重,每年花費巨額國民財富用於培養精英運動員,但輕視國民大眾的體育與趣愛好和強身健體的需求。
 
  第二,選拔有運動天分的青少年進行封閉式集訓,但目的隻是讓少數體育尖子去爭奪獎牌,結果犧牲了數十萬計運動員的青春,甚至給許多運動員造成終身傷害,毀了他們的一生。中國體育報說, 80 %的運動員退休後因為沒有文化,沒有一技之長,謀生艱難,其中很多人還因運動過量而落得一身疾病,甚至成為殘廢。
 
        第三個弊端是,形成了一個
明星 運動員、教練和體育官僚三位一體的龐大利益集團。金牌給運動員和教練帶來巨大名利,給體育官僚帶來官運亨通的政績,由此使舉國體製成為體壇腐敗的催化劑。

  不僅如此。西方禁藥醜聞一般是運動員個人行為,但在舉國體製下則是一種官方行為。東德政府甚至敢於要求運動員服用興奮劑。東德當局曾長期係統地讓至少一萬名運動員服食各類禁藥,並對如何有效通過賽事藥檢進行係統研究和實施。禁藥使東德在
奧運 上大放光芒,但也造成一百多名運動員猝死和無數運動員終身傷殘,許多女運動員男性化,失去生育能力。兩德統一後,受害運動員把東德體育部長和醫學顧問霍普告上法庭,並要求賠償。盡管東德曾獲得了舉世矚目的金牌戰績,最後也避免不了被西德吞並的下場;盡管獲得了 100 多枚金牌,但最後卻如曇花一樣地迅速衰敗。
 
          但誰都不會否認今天的德國是個體育大國,德國不僅在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項目中(足球,籃球,田徑,遊泳,賽車,網球等)具備不俗的甚至是頂尖實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德國有著大量民間的體育協會。光在德國體育聯合總會中有 8 萬 5 千多個分會,注冊會員達到了 2600 萬人,體育協會的會員占到總人口的 32% ,經常參加運動的人有 1200 萬人,說德國是一個全民體育的國度一點也不為過。
 
          今天,
奧運 金牌榜上那虛幻的輝煌已與德國人漸行漸遠,但體育已成為德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