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79年那些事兒 By cpcliusi -ZZ

(2008-02-16 08:43:22) 下一個

[僅供軍事愛好者和曆史研究人員。




cpcliusi是經常在寫文的一位朋友,本名蔡朋岑,如果是喜歡近代軍史的朋友,對這個名字不會太陌生,他的作品《中緬邊境的勘界戰鬥》,《東北裝甲兵解放戰爭戰史》等在網絡和平麵媒體上廣泛傳播。近日,他在上連載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史料匯總 -- 《1979年那些事兒》,已經到了第十六集。恰好,我對這段曆史也很有興趣,看過之後,覺得蔡兄所寫仿佛重現當時的日日夜夜,有很強的軍報記者特點。愛不釋手之後和他商量,是否可以在我的博客上放一下?得蔡兄笑而允之,薩就不客氣了。



我想,兄弟轉載也有一點價值,就是蔡兄原文是斷續寫成,存在中的,我可以整理一下,把它變成一個完整的文件,順便配一點圖,或許可以方便朋友們的閱讀。



--- 薩蘇 ]


開篇語:

29年前的2月12日,中央軍委下達《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命令》,決定於2月17日拂曉發起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2月17日清晨,中國人民解放軍數十萬大軍從雲南、廣西兩個方向全線出擊,大炮在怒吼,坦克在轟鳴,步兵在衝鋒,火光照亮了天空,硝煙遮蔽了南疆大地,65式軍服在戰場上熠熠閃耀,!經過28天浴血奮戰,“新一代最可愛的人”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勝利完成中央軍委賦予的作戰任務,凱旋歸來。

明年是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三十周年紀念,為銘記那段血火交織的歲月,緬懷英勇犧牲的先烈,開下這樣一個帖子。由於個人軍戰史水平有限,貼中不實、不詳、謬誤之處,敬請各位網友,尤其是參戰老兵批評指正。


1。戰前的四種情緒

長期處於和平環境的部隊,突然接到參戰命令,這個從平時到戰時的思想彎子不可謂不急,不大。反映出來的思想問題很多,主要表現為四種情緒:一是和平麻痹情緒:認為是“佯動”、“調防”、“嚇唬越修”,仗打不起來。“戰備老一套,一陣風就過去了,現在集中力量搞四化,打什麽仗?”“越南是個小國,過去是同誌加兄弟,不敢打我們,部隊開到邊境擺個架勢,就把他嚇住了。”“沒想到要到廣西,沒想到要打越修,沒想到接受任務這麽快”。二是懷疑情緒:我們要打到越南領土上去,“出境作戰是否正義?”“會不會被別人說成是侵略?”感到打出去理不直,氣不壯。三是擔心情緒,幹部擔心戰士不會打,上不去,放了羊,戰士擔心幹部瞎指揮,白白犧牲。還擔心蘇聯乘機在北部插手,腹背受敵。四是怯戰情緒:認為越軍打了幾十年仗,經驗豐富,又是在本土作戰,熟悉地形民情,我們幹部新戰士新,怕不好對付。



2。 13軍老幹部的感慨

搞好戰前動員,使部隊保持高昂的士氣和旺盛的鬥誌,是解放軍的好傳統。13軍在開戰前幾天,再次組織部隊學習中央軍委《政治命令》、昆明軍區《戰鬥號召書》和軍黨委《政治動員令》開展表決心、挑應戰活動,使動員教育再掀一個高潮。團、營、連層層召開誓師會,會上群情激奮,口號震天,整營整連麵向北方,向祖國、向人民舉槍宣誓。營與營、連與連、排與排、班與班展開了殺敵競賽,爭艱巨任務,爭當尖刀。從上到下情緒一片嗷嗷叫。經曆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幹部們感慨:“有三十年了,沒有見到這種動人場麵”。



3。越南侵柬反華的裏程碑

1978年7月,越共召開四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基本和長遠的敵人是美帝,直接的敵人和直接的作戰對象是北京和柬埔寨,可靠的後盾是蘇聯。決定必須盡快以武力推翻柬共,一舉解決西南戰場的戰略問題。認為中國剛剛結束文革,正忙於處理國內事務,無暇顧及印支;美國正處於戰略收縮階段,也無力重返印支;世界各種政治力量彼此角逐,難以對越作出聯合反應;而蘇聯則“竭力試圖削弱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這一點與越南的利益相吻合”,可以借助蘇聯的力量,整個國際形勢對越有利。在這一戰略判斷的基礎上,越南作出了加快實現軍事控製印支和抗衡中國戰略目標的決定,迅速進行戰爭準備。1978年12月25日全麵入侵柬埔寨,1979年2月17日中越邊境戰爭爆發。



4。沒有付諸實施的迂回越西北戰役計劃

1978年12月31日,中央軍委針對越南發動全麵侵柬戰爭召開擴大會議,決定擴大對越作戰規模,時間延長到15-20天,搞掉他3-5個師。增調50軍和54軍參戰,作為戰役穿插部隊,從中老邊境的猛臘和零公裏打出去,攻克奠邊府,迂回越西北。1979年1月初到中旬,50軍軍長張誌禮、54軍軍長韓懷智帶領各師長、團長和軍、師機關人員到雲南勘察地形,了解情況。昆明軍區為了統一對50軍和54軍的組織指揮與後勤保障,專門成立了軍區西前指。但越軍在柬埔寨戰場進展之快出人意料,戰爭第14天占領金邊,第21天基本控製柬全境。鑒於柬埔寨局勢已經難以挽回,加上淺近縱深有限規模懲罰性戰爭的指導思想,迂回越西北的戰役計劃取消,50軍(149師到雲南方向)和54軍作為戰役預備隊投入廣西方向,昆明軍區西前指也隨之撤消。



5。越軍官方公布的戰績統計

在北部邊界打敗侵略戰爭

2月17日,中國出動6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數千門大炮,在廣寧至萊州的整個北部邊界全線對越南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經過30個晝夜(2.17- 3.18)的英勇戰鬥,我軍民消滅和重創了3個團 18個營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擊毀115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繳獲大量武器.----------2005年5月8日摘自《越南人民軍 50年》(越南國防部軍事曆史院編)

評價:越南國防部軍事曆史院這個統計雖然有的地方用詞不夠準確,卻沒有什麽水分,並且比解放軍實際損失數字要小. 我軍民消滅和重創了3個團 18個營----姑且把我軍的損失按這個統計往最高處估算,9個團(18個營折合6個團)全部損失,當時參戰步兵團均為甲種編製,每團2500人左右,乘以9,是22500人。這比解放軍的實際傷亡失蹤被俘人數少了好幾千。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我軍79年裝甲車輛的損失,如果按輛次計算的話,越方這個280的數字還保守了些。而擊毀115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繳獲大量武器.勉勉強強靠譜,不過裏麵的大炮二字不符合事實,解放軍損失的火炮主要是82口徑以下的迫擊炮和無坐力炮,同時丟扔武器(主要是各種槍支)數千件。



6。關於越軍第3師師史

越南之心論壇上有越軍步兵第3師師史中越戰爭部分,其中戰前概況和同登戰鬥部分前些年由燃燒的血論壇網友“水隨天去”翻譯貼出,為我們了解越軍情況提供了寶貴資料,網上流傳很廣,隨處可見。估計水兄可能是因為工作太忙,遲遲未能推出諒山戰鬥的內容,令人頗感遺憾。我2006年初在軸心論壇上用蹩腳的英文和一個ID叫“gold star”的越南網友(此君態度認真,為人謙和,也有相當功底)交流中越戰爭史。他說他看過3師師史,上麵沒有詳細的傷亡數字,隻提了“數千”。我就說,那起碼也得3000以上吧,你猜他怎麽說?他說在越文裏,上了一千就可以叫數千,勞資暈,3師師史八厚道啊(解放軍參戰各部的軍戰史裏是有明確傷亡失蹤被俘數字的)。我自己的英文水平也太差,無法和他進行更深入的交流,也就難以掌握越方的更多情況了。筒誌們,學好外語很重要啊。



7。扣馬山之戰簡況

扣馬山海拔800米,位於諒山市西北4公裏處,東北與417高地,南與536高地成鼎足之勢,是諒山外圍的主要製高點和天然屏障,守敵為327師42團3 營。1979年2月27日7時50分,陸軍第55軍軍、師炮兵進行炮火準備,持續時間10分鍾。軍坦克團1營(欠3連)在班列一線展開以火力支援163師487團2、3營同時向303高地發起進攻,殲敵一個班。9時40分,攻占那來北側無名高地、波謀一線,殲敵一個連,繼續向扣馬山發展進攻。12時許,在攻擊那來南側和巴嘎西北側無名高地時,因霧大、陰雨連綿能見度隻有幾十米,部隊在密林中迷失方向。該師遂用炮火指示目標和在步兵前150米處持續不斷炮擊的方法引導、掩護步兵向主峰攻擊。15時10分,2、3營在師團炮兵和坦克火力支援下攻占了巴嘎、郭朱東南一線要點。 15時15分,師令1營加入戰鬥。487團立即調整攻擊部署,1營沿扣馬山東北側山腿、2營沿東側山腿、3營沿西側山腿同時向主峰攻擊。15時55分,師炮兵群以8個營向扣馬山主峰實施5分鍾火力急襲,爾後以1個152加榴炮營對主峰實施壓製性射擊,7個炮兵營采取徐進彈幕射擊,以遞加200米在步兵戰鬥隊型前逐次延伸火力,掩護步兵衝擊。3個營各成兩個梯隊交替掩護,交替攻擊。16時45分,3、7、8連幾乎同時攻占主峰(戰前上級許功,誰先攻上主峰就給誰記功,8連最先突破主峰前沿陣地,突擊排排長甄平在接近山頂時犧牲[其父為原163師政委,時任55軍政治部副主任的甄文林,此事在當時的《解放軍報》上有報道]),並在炮火支援下由7連連長統一指揮,打退敵一個加強連的反撲。2營由於運動路線較長,1、3營攻占主峰後,改向水溪、楠流攻擊。

補充:當時55軍的步坦協同“訓練”
不管是圖上作業還是現地作業,還是實兵演習,往往是空頭支票打嘴巴仗。分隊戰術訓練拿竹籠子模型當坦克,用人扛著走;打坦克訓練多是“草包打土包”。部隊缺乏這方麵的實踐知識和經驗。

軍坦克團1977年8月才開始換裝62式,戰前5個月才換完。部隊長期擔任施工、營建任務,除了3營外,基本上沒有進行訓練。以這樣的狀態參加對越作戰,其困難可想而之,而能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邊打邊提高,完成戰鬥任務,不是更可貴嗎?




8。所謂“圍魏救趙”策略

以鄧為代表的毛後時代領導人在研究對越作戰的同時,也在為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做準備。對內要撥亂反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外,必須顧及蘇聯的反映,當時的戰略格局是“螳螂(越)捕蟬(柬)黃雀(中)在後彈丸(蘇)在手”互相牽製,大家心照不宣;加上4月後越南進入雨季,更加不利於作戰行動。因此,無論是國內建設的需要還是蘇聯威脅的存在還是戰場環境因素,都決定這隻能是一場短時間、淺近縱深、有限規模的有限戰爭。時間短、縱深有限,位置偏北,對河內不會形成實質威脅,動搖不了越南當局侵占柬埔寨的決心。柬埔寨當然希望解放軍能夠給越南以深入的實質的打擊,但中國予以其大規模的物資支援,對越作戰停留在 “教訓”、“懲罰”的程度,柬埔寨也隻能表示理解。所以中央軍委沒有什麽圍魏救趙,逼迫越南從柬埔寨撤軍的目標在裏麵。眼睛是放在越北,出兵懲越,對柬埔寨是一種戰略上的呼應、牽製。越南當局和越南軍方也不是傻子,其對國際局勢和中國軍事行動的判斷基本準確,斷定中國如果出兵,隻能是速戰速決。
  
雖然中央軍委並無此目標,但越軍為了確保河內,加強北部邊境防禦,3月就把侵柬主力第2軍調回北方,304師駐諒江縣、306師駐陸南縣、325師駐陸岸縣,並新建第5軍、第6軍、第7軍、第8軍。戰後更是將軍隊主力集中部署於北部戰場,重點加強北部一線防禦。使北部兵力常年保持占軍隊總兵力的60%,一線兵力占北部陸軍總兵力的60%,加快改善北線軍隊集群的武器裝備,頻繁舉行戰略性防禦演習及軍隊各級防禦作戰訓練。中國通過1979年還擊作戰和80年代牽製作戰,吸引了越軍60%的兵力,這個效果難道還能說差嗎?



9,90年越南賠罪告饒
越南之所以能夠和中國、柬埔寨耗上十幾年,完全是背後有蘇聯在支持(1979年中越戰爭後,蘇聯每年援越十億美元,其中以武器裝備為主,現金為輔),到了 80年代末,眼看蘇聯不行了,要垮杆了,拿不到武器裝備了,拿不到錢了,越南怎麽繼續往下撐呢?也隻好賠罪告饒.1990年9月3日,阮文靈及總理杜梅、越共中央顧問範文同一行從河內經南寧到達成都。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和總理李鵬在成都會見越共領導人。江澤民首先發言指出:“這是中越關係惡化十多年來兩國領導人首次會晤,意義重大。”他說:“十幾年來,兩國處於敵對狀態,甚至兵戎相見。我們應該首先把事情的是非曲折說清楚,找出產生問題的根源,總結教訓。”江澤民還提出了實現關係正常化的四個建議。阮文靈表示:中共過去給予越南巨大的、慷慨的和無比寶貴的支持和援助,越南人民永遠深表感激。12年來兩國關係嚴重分裂,發生了許多不幸的事情,令人非常痛心。我們決心糾正過去的錯誤政策,決不忘恩負義,要重新恢複胡誌明主席的對華政策,恢複兩黨兩國的傳統友誼。(中國社會科學院《列國誌》編委會主編的《越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

10。昆明軍區前指通報表揚13軍全文



第13軍部隊突入越南境內達40公裏,連續攻克穀柳、保勝、壩灑、柑瑭、沙巴等越南西北重要城鎮,在第14軍等友鄰部隊的密切協同下,給敵第345師殲滅性打擊,重創敵316A師,殲敵5個團(第345師121團 第190炮兵團第316A師第148、174團 黃連山省隊第192團),8個營(第345師118團3營師火箭炮營 第187炮兵團1個營 老街市隊第6營 壩灑獨立第2營 沙巴獨立營萊州省隊獨立營公安978營),1個獨立連(文振第2連),2個縣隊(壩灑縣隊沙巴縣隊),3個公安屯(楠密 諜蘭壩灑)共8075人,其中斃敵6175人,傷敵1441人,俘敵459人;繳獲各種槍支2343,各種火炮158,冰雹2式火箭發射架4,火箭244,以及大批彈藥和軍用物資;摧毀各種工事2705個,橋梁14座,重要建築物94座,屯兵營38座,各種機械144部,圓滿完成了作戰任務。

補充:斃傷俘比例失調問題
1979年解放軍統計的斃傷俘敵人數為:斃47000餘 傷7000餘俘2000餘,與一般斃傷1:3的規律相去甚遠,其中固然有越軍頑強的因素在裏麵,但主要還是一個統計問題。

解放軍在統計戰果的時候,擊斃數通過清點戰場遺屍得來(比如同登法國炮台,二、三星洞被炸塌,無法清點,55軍在戰績統計時明確指出不含上述地點窒死之敵。況且越軍還有一個傳統,掩埋屍體快,經常把屍體臨時掩埋,待戰後再挖出安葬),俘虜更是明明白白關在那裏,都比較直觀準確,但傷敵數無法精確統計(越軍憑借有利地形跑的跑,藏的藏,利用民情優勢變的變),有的部隊注明是不完全統計,有的部隊幹脆就不統計上報傷敵數字,是故現在看到的解放軍傷敵數極少,斃傷俘比例嚴重失調,(昆明軍區在作戰總結戰績統計表中特別標注:傷敵****人屬於不完全統計,不列入戰績表.126師在上報戰績時師裏認為傷敵無法精確統計,所以不報傷敵數字)加上戰場上無法清點的敵屍和無法較全統計的傷敵數據,越軍在1979年的實際損失比解放軍統計的還要大得多.


11。中越兩軍武器對比

越南由於自身經濟發展落後,工業基礎薄弱,武器裝備自行研製、定型、生產、列裝的能力極低,主要依靠外援、外購和戰場繳獲。

1979年的時候,隻能說越軍主力部隊的步兵輕武器優於解放軍(這點長處在解放軍優勢兵力麵前已不複存在),在重裝備技術兵器上(以炮兵為例),越軍是無法和解放軍相比的。

越軍一個班:40火 班輕機槍 M79榴彈發射器各一,衝鋒槍六,如果不滿員,減少衝鋒槍。
解放軍一個班:衝鋒槍三,半自動四,班輕機槍一。

越軍軍區炮兵團(二軍區168炮團):85加 122榴 107火各12門
越軍師炮團:105/122榴 85加 各12門 122加2門

解放軍預備炮兵師所屬團:152加榴/130加/130火/122榴/122加 36門
解放軍軍炮團:152加榴12門 122加12門 85加18門
解放軍師炮團:107/130火18門 122榴24門 85加18門

越軍:師屬以上炮兵9個團
解放軍:師屬以上炮兵48個團

話再說回來,沒有彈藥的武器就是擺設,中越兩軍的彈藥供應水平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12。放過越南人

37師109團4連長老牧:
春節到了,按老規矩給大家出個戰鬥中的小迷。祝大家春節快樂,向長眠在南疆的戰友奠拜,三鞠躬。
迷是這樣的:
2月17日,我們突入縱深,打響老街後山的戰鬥,越南人驚慌混亂,紛紛逃命,我們看到遠處公路上逃跑的越南人,他們有擠在車上,有徒步的,扶老攜幼的。中間也有逃命的不少軍人,跟電影裏國民黨撤退並不多。當看到這種情況,我急呼炮火攔阻,可電台不靈(也許耳朵聾了),急忙大呼小叫地讓通信員小廖跑回去,讓他想辦法向連裏營裏報告這個情況,他這小子跑回去後,過了不知多長時間,他終於回來了,轉達了上級的命令(不知是師的還是團的命令)就一句話。猜猜?
小廖呼哧帶喘地對我說:“放過他們。”
“嗯?”我瞪圓的眼珠子盯著他。
“放過他們!”小廖又大聲地重複著命令。
“為啥子?”說實話,我不相信這個命令,這麽多的敵人,隻要炮火攔阻,戰果衝天。

“上麵說了,老百姓太多,不能打,放過他們!”
……這就是我們的軍隊,我們的軍隊是世界是最凶猛的軍隊,但也是最文明的軍隊。今天我通過這個猜謎的方式披露這個28年前戰爭中的事情,一是懷念在這場戰爭中犧牲的戰友們,懷念所有為這場戰爭付出鮮血、生命、汗水、辛勞的普通士兵們和老百姓。二是,向世人再次說明,我們軍隊的人性和文明程度是世界上最優良的,軍隊中的戰爭文化是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善戰”的戰爭精髓已溶入我們軍隊的血液中,我們的軍隊是永遠不可戰勝的!
當時,我確時不理解這個命令。但心底下還是不願見到滿道上都是越南老百姓的屍體。不願見到的是屠殺。所以也很理解當時小廖帶回的命令。
咱們換位來想想,當時,你如果是這個指揮員,你會下達開火的命令嗎。
不要說以後可能的事。沒有用。當時怎麽辦?該不會一字令“殺”吧,那很簡單。但是,,,,,,



13。兩位副師職幹部之死

126師副政委林風雲、副師長孫佳權、376團副團長、43軍坦克團政治處主任、副團長組成師前方聯合指揮所,統一對376團和43軍坦克團的指揮。 1979年2月17日上午9時許,師前指乘坐的裝甲車進至靠鬆山被越軍擊毀,林風雲和43軍坦克團政治處主任當場犧牲,孫佳權和43軍坦克團副團長登上 505號坦克繼續指揮部隊攻擊前進。

126師於3月2日受領攻打下琅,打通廣淵經下琅至科甲、碩龍回國道路的任務。副師長趙連玉於3月9日傍晚在班弄地區組織376團指揮員看地形時被越軍狙擊,子彈擊中太陽穴(一說脖子)陣亡。

補充:79時被狙擊的兩軍高級指揮員甚少,126師比較倒黴,解放軍兩個陣亡的最高級別幹部全在他們師。從反麵也說明126師幹部靠前指揮,部隊打得好。


14.廣州軍區前指的兩個錯誤通報

42軍部隊20日晚兵臨高平城下,21日掃清外圍後準備攻城時,軍區前指突然通報敵防禦力量為2個多團還有幾十輛坦克,以124師一個多師單獨發起攻擊沒有把握,令部隊就地控製要點,待41軍到後再行攻擊。結果一直拖到24日,41軍還沒來,吳忠和42軍領導用高倍望遠鏡反複觀察和派出小分隊偵察,發現城內並無重兵駐守,遂報經軍區許司令同意,不等41軍到達,單獨發起攻擊,當天晚上124師以兩個營占領已是空城的高平市。(《百戰將星吳忠》裏對這一段戰事的記載在時間上和結果與史實出入較大)

2月18日,在55軍的淩厲攻勢下,同登之敵基本被殲,餘敵退守339高地、法國炮台、探某三個核心陣地。廣州軍區前指來通報,說越軍準備調集4個步兵師、2個炮兵旅從諒山、太原方向實施大規模反擊。55軍遵令把部隊(主要是163師)收縮到同登以北準備打敵反撲,結果又是一場空。

這兩個事情暴露了部隊偵察情報工作存在的問題,上級通報與敵情不符合(個人認為一是被越軍的虛張聲勢和所迷惑,所獲情報本身不實;二是情報並無差錯,但越軍臨時調整了部署。從戰場演變實際來看,前者因素更多一些),部隊自身偵察工作也不到位,敵情不明,導致戰鬥進程延長。

西線也有類似情況,3月某日,14軍接到通報,越軍要調集裝甲部隊配合步兵反擊,於是趕緊組織反坦克力量。




15.穿插東溪快速梯隊的編成和傳說中的“背包帶”

穿插東溪的坦克快速梯隊由126師376團1營1連、2營、3營和43軍坦克團(-3營)、42軍坦克團2營組成,376團1營1連搭乘43軍坦克團1營 3連,376團2營、3營分別搭乘43軍坦克團2營和42軍坦克團2營。43軍坦克團1營1連為尖兵連,不搭乘步兵,於進攻發起後2小時55分攻入東溪(2月17日上午9時55分),提前5分鍾完成任務。中國坦克部隊從布局突破沿崎嶇山路迅速突入東溪,完全出乎越軍的意料,越民也以為是他們自己的坦克,還向坦克招手致意。

至於搭乘坦克的步兵損失較大的情況,是上午8時許兩個2營進至那崗、那悅附近時,遇到越軍用樹幹、大石塊設置的路障和道路兩側由40火箭筒、輕重機槍組成的交叉火網的猛烈射擊,步兵傷亡80餘人。這次損失主要是因為步坦協同中步兵如何搭乘坦克的問題沒有解決好,一是人多,一台車上擠了20幾個人,最多的搭乘了26人;二是方法不當,用背包繩把步兵和重武器綁在坦克上。結果遭到越軍襲擊時,步兵來不及下車戰鬥,坦克也不易發揚火力。



16.三打鬼屯炮台

1979年2月17日淩晨6時40分,第55軍163師 165師按計劃從友誼關向同登地區越軍(3師12團 獨立205營公安12團1營)發起攻擊,經過一天的戰鬥,完成了合圍同登的任務,殘敵退守到探某 339高地鬼屯炮台三個核心陣地固守待援。兵力部署如下:平頂山表麵陣地約有一個連,配備82無3門、高機3挺、輕重機槍9挺;火車站及其以南無名高地約有一個排,探某約有一個營;339高地約有一個連;探某地區還有一個高炮營,配備37高炮10門,高機10挺。以上三個陣地互成鼎足之勢,構成了交叉火網,控製著同太公路、同諒公路和鐵路、同登至友誼關公路。
  
  先說鬼屯炮台,這是法國人在的時候修的,在同登西南的平頂山上,長約120米,寬約70米,牆厚1.5--3米,係用鋼筋,水泥灌注而成。內分三層,露出地麵6米左右,四周各有一個出口,頂部有10個透氣孔,周圍有300個射孔,有水、電、通風設備,整個炮台可容納上千人。

  17日晚21時163師489團3營攻入同登火車站,但被敵反擊出來,又遭到火車站和鬼屯炮台火力夾擊,被壓製在火車站北側。鬼屯炮台本身堅固,火力又猛,部隊無法接近,82無和火箭筒打上去,隻留下一個白點。163師指接到報告,沒有引起重視,以為是部隊誇大情況,隻命令用85加農炮和坦克實施抵進射擊將其打掉。結果85加連續打了150發炮彈,隻摧毀了了望台,對炮台本身是毫無作用,這才引起師的重視,請示軍調一個122加農炮連打,未獲批準。
  
  18日3時,廣州軍區前指通報,越軍準備調集4個步兵師、2個炮兵旅從諒山、太原方向向友誼關大舉反撲。第55軍立即決定除以一部分兵力扼守主要陣地外,主力收縮至同登以北地區組織防禦,準備打敵反擊。489團奉命以一個連堅守402高地,主力進至弄懷、弄堯和金雞山集結待命。

  19日7時,第55軍命163師肅清探某、火車站、鬼屯炮台地域之敵。9時,163師決定以487團2營打探某、489團7連打鬼屯炮台,各由一名副團長加強指揮,於12時前分別進至波保、423高地,占領進攻出發陣地,師前指於14時在460高地開設,實施統一指揮。
  
  第489團7連的任務是:加強85加農炮3門 重機槍3挺 82無後坐力炮3門,首先奪取火車站,割裂探某和炮台之敵,爾後攻占炮台。
  
  第一次攻擊(19日18時50分----23時30分):攻擊發起後進展較順,當2排接近火車站南側高地,1排3班通過公路時,遭到339高地探某炮台三麵火力夾擊,前進受阻。20時,2排奪取了火車站南側無名高地,1排1、2班被阻於公路一線;連長率3排從2排右側加入戰鬥,向平頂山攻擊。22時 30分,3排衝到山東側塹壕與敵近戰,2排在車站南側無名高地受阻,1排1、2班仍無進展。連長與2排失去聯係,即率3排撤至1號高地。

  第二次攻擊(20日8時40分---12時):20日4時,7連奉命再次攻擊平頂山。發起攻擊後,2排於9時30分占領了火車站,殲敵40餘名。爾後按照爆破、突擊、火力、預備隊的組織形式,在師群掩護下從火車站由東向西攻擊炮台。由於地形開闊、炮台居高臨下工事堅固火力強。我火力封鎖不住敵射孔,步兵無法靠近,8次攻擊均未奏效。雖然表麵陣地之敵基本被消滅,但7連傷亡較大。奉命撤至波保西側無名高地防禦。

  第三次攻擊(21日6時50分--23日13時20分):20日下午,師前指召開連以上幹部會議,分析敵情總結經驗教訓,研究下一步的打法。決定調整部署,改變攻擊方向,重新組織進攻。采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法,首先拿下炮台爾後殲滅探某地區之敵。
  
  鑒於7連傷亡較大,決定另抽調8連1個排、487團2連2排編成一個連,由489團3營副營長任連長,再加強85加 82無 重機槍各一個排組成攻堅分隊,
  
  6時50分,我直瞄火炮對敵火力點實施破壞性射擊,到7時20分,步兵發起衝擊。2班4班分別從平頂山東北、西北衝向敵人陣地。消滅了炮台表麵火力點。主力隨即投入戰鬥,經反複爭奪,於下午17時25分全部占領了平頂山表麵陣地,控製了所有的透氣口和進出口,采用打炸燒相結合的辦法將殘敵堵在炮台內,隻留下南側進出口進行喊話。炮台內之越軍拒不投降。163師遂於22日23日派出工兵和噴火分隊,使用12噸炸藥(據老兵講,還用了66粉)和2噸汽油實施大爆破,徹底炸毀了4個進出口,炮台內800餘人左右被炸死,悶死(炮台裏爬出來那位是3師12團的一個幹事,他的口供是800-1200,真實性難考。曾經參加炮台修築的憑祥發電廠老工人何國安冒著炮火多次上到頂部找出通風口,為全殲該敵作出巨大貢獻,戰後被中央軍委授予支前模範榮譽稱號)。



[作者的文字到此為止,不知道他是不是要繼續,我也暫且轉到這裏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隻愛你 回複 悄悄話 估計月姐夫感興趣
yue06 回複 悄悄話
踩一腳,
我不感興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