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成長與愛德加•凱西

介紹愛德加•凱西的解讀及其它靈性資料在正在到來的水瓶世代裏,對我們每個靈魂發展的影響。凱西資料和一的法則均授權刊登!
個人資料
正文

簡體版奇跡課程修訂感言

(2006-08-21 21:29:34) 下一個
<<奇跡課程>>簡體版奇跡課程修訂感言
                       http://www.accim.org/

  我常對別人說,修行不是人生的選修課程,而是必修,存心逃學的孩子,遲早會被抓回來補課的。這一原則一樣可以套用在我的翻譯生涯上。

  我花了將近六年的時間翻譯《奇跡課程》,前後刪改了四、五遍,肯恩建議我再修訂一遍時,被我斷然拒絕,我再也忍受不了與同一本書朝夕相對的日子了。誰知,還不到兩年,我又開始拿起筆來為簡體版繼續鑽營文字,豈非報應?

  有時很羨慕一些讀者,隻需做幾課練習,生活便發生了奇跡性的轉變;而我大概痼疾難醫,不隻得一字一句地翻譯;譯不足,還得寫;寫不盡,還得飛越太平洋補修「實地考察」(field trip)的課程。邊講邊學,孜孜硜硜,磨到今日,我才俯首認命,隻要我還沒學成,這輩子大概注定得不斷修訂、詮釋、解說下去。

   還好,老天慈悲,怕我一人修的孤單,找了上千位讀者陪伴我熱熱鬧鬧地走上奇跡旅程。兩年來,他們以各種問題、回饋、鼓勵與見證,督促著我加快學習的腳步,而我每年也乖乖地向他們繳一次「學習報告」。

   這兩年在台灣教學相長的經驗,促成我在修訂簡體版時的一些更改。例如:我發覺華文讀者對「罪咎」一詞頗覺陌生,缺乏感受,雖然此詞更貼近原文的神學含意,我最後還是決定采用心理學意味的「內咎」予以取代。

  在繁體版中,我為求一貫性,將truth 一律譯為「真理」,illusion 譯為「幻覺」,在簡體版中,我在某些地方改譯為「真相」與「幻相」,藉字麵上的對比,文意比較容易脫穎而出。

   我也把《奇跡課程》的專門術語 specialness由「特殊性」而改譯為「獨特性」,但「特殊關係」則維持原譯。Word of God 一詞,由於我本人是天主教出身的,所以很自然地沿用了天主教的譯法「上主聖言」,今在簡體版中,我決定改用基督徒與民間宗教所熟悉的「聖道」。

   其餘枝節性的通順,無法在此一一例舉。由於中文與英文的語法結構的顛倒,沒有固定的譯法,修訂成了永無止境的工作。做到某個地步,我必須學習放下,幸運的是,不論我翻譯得如何,倒也沒有破壞聖靈工作的能耐。我隻能說自己盡心做完自己該做的這一部分,其餘的,聖靈!你自個兒看著辦吧!

                                          --若水寫於星塵軒 2001/12/19

   奇跡之旅

                                                         若水



  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將<奇跡課程>中文版帶回台灣,心中仍向那「聲音」嘀咕著:「誰讓你把這本書寫得這麽艱深曲折,還故意披上一件基督教的外衣,令人難以消受。現在可有得瞧啦!看看有多少中國人要理你!」

然而,抵達台北後,隨著一班繼一班的導讀,湧來一波又一波的人潮,還熱心地為我帶來了十餘冊根據<奇跡課程>而寫出的相關書籍,令我訝異不已,原來<奇跡課程>的周邊書籍早已在台灣流傳一段時日了,台灣的讀者們對它並非全然陌生。

 又有幾位心理工作坊的負責人更是激動地當眾分享他們尋找<奇跡課程>所經曆的種種波折,麵對這群如饑似渴的心靈見證,我錯愕得無言以對,方知<奇跡課程>早已為自己鋪好了路,它哪裏需要我來推薦,反倒把我推得暈頭轉向的。

  自<奇跡課程>九月中旬運抵台灣,到我十月二十二日打道回府,短短的一個半月期間,絲毫不受地震,停電的影響,由北至南,我為讀者們整整做了二十次的導讀與專題演講,十二個小時的廣播錄音與五個報章雜誌的專訪。在我離台的前夕,經銷商的庫存為之一空。

  如果諸君以為這是我的辯才無礙或生花妙筆之故,那可錯了。奇跡課程自抵達台灣開始,便大剌剌地我行我素,毫不體恤我的苦心經營。我安排在九月二十一日的記者招待會,硬是被集集大地震給震垮了,它卻自行招來一群專事心靈工作的媒體人士展開工作。待我完成專訪與錄音,躊躇滿誌地等著它們來扭轉乾坤時,卻接到經銷商的通知「<奇跡課程>即將售罄,請盡快由美國進書。」這書又先了我一步,令我忍不住悻悻地對它說:「你既然這麽聰明能幹,幹嘛把我老遠從美國調過來!」

 奇跡課程給我上了一課,它再次提醒我,它有自己的路要走,與他有緣的人自會前來相認,無須我操心或插手,難怪我聽說此書在許多書店連塑料封套都未拆,就被「認領」走了。

  話雖如此,麵對熱情的讀者與聽眾,我還是忍不住嚼舌了一番。由新時代的思潮發展,佛教修行次第以及天主教的神學觀三種角度來看<奇跡課程>對現代人的新啟示。我發覺震撼讀者最深者,莫過於它三百六十五課「轉識成智」的日常實踐。台灣終究是宗教鼎盛之地,偏重修行與實踐,這些知識分子雖早已熟稔儒釋道的終極理想,卻苦無落實於人間的階梯,故一讀到「學員練習手冊」的具體步驟,都如逢舊識一般地喜出望外:「這不正是本門的----嘛!」當我在專題演講中提出Dr. Kenneth Wapnick的形上架構時,也讓不少在座的知識分子興歎,這看來亂無章法地堆砌而成的巨著,竟然隱藏了如此條理的體係,把天上人間環扣得這般緊密,在凡俗生活中隨手拈來的一事,都可打通人極,直貫古今似的。

  台灣的讀者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操練了,隻聽有人興奮地喊著:「這句話簡直是在搞顛覆嘛!」也有人茫然:「我以前所學的一切好似全被它攪亂了,現在連想都不知該作何想才對。」有些心靈機構已經開始籌辦讀書會,新時代中心更是居高一呼:讓我們在千禧年開始時同步共修。是的,台灣這塊福地已經準備好作靈性的飛躍了,我曾許諾,奇跡課程中文部將陸續提供相關的信息,透過網絡陪伴所有華裔學員踏上這段心靈改造的旅程。 


廿一世紀的靈修經典──奇跡課程

                                         若水


  一九七五年,心理醫師簡波詩濟博士收到好友茱麗由紐約打來的電話,說她手中有一本足以改變他一生的靈修數據,叫做<奇跡課程>。簡博士以懷疑的口吻問她:「那是哪一類的書?」茱麗答道:「是討論神與靈修的書籍。」身為無神論忠實信徒的簡博士一聽上帝之名,趕緊推辭:「多謝好意,心領了。」

  簡博士在加州是個頗有聲望的心理醫師,尤其以治療酗酒問題稱勝。他經濟富裕,人緣甚佳,是個人人羨慕的對象。然而根據他日後的告白,他好似有兩種人格,在辦公室裏,他扮演慈愛、聆聽的角色,回到家裏則變得十分專製;在辦公室裏他勸誨別人發揮無條件的愛,回到家裏,不自覺地苛求自己的家人,批評自己的父母。不久自己便染上了酗酒的毛病,口頭卻不敢承認,深恐淪為笑柄:「治療酗酒的專家自己酗酒了!」

 心靈的空虛及生活的虛偽,逐漸腐蝕了他二十年的婚姻與家庭。一九七三年,他終於離婚了,雖然照常從事心理治療的行業,內心卻充滿了憤怒及沮喪,看不到出路,卻不齒向任何人求助,更遑論求神了。

 不多日,茱麗因公來到加州,再度問他想不想看看此書,簡博士以一種輕藐的口吻說:「好吧,我隻讀一頁,就這麽一頁。」根據他的回憶:「當我讀這一頁時,我這一生首次聽到內在有個聲音說:『醫生,醫治你自己吧!這是領你回家之路。』我不知該如何描述那種感受,在那一剎那,我感受到自己與世界,與真神剎那間好似融合了. …我知道自己的一生就要轉變了。」


奇跡課程形成的背景

                            若水

  筆錄<奇跡課程> 者,乃是哥倫比亞--長老會醫學中心內外科學院副教授海倫舒曼博士,她從一九六五到一九七二年間接收到由內而發的神秘訊息,好似一種秘傳(inner dictation)。那股清晰而內在的聲音,自稱是耶穌,督促她筆錄所聽到的一切。

  另一位協助海倫‧;;舒曼完成這一經典巨著的,竟是她的頂頭上司,內外科醫學院主任威廉‧;;賽佛(後稱比爾)。當身為科學研究者的海倫為這靈異經驗感到惶恐不安,設法逃避抗拒時,比爾不隻在旁支持鼓勵,更是每天忠實地將海倫的速記稿打字成篇。七年來,這成了他倆在辦公閑暇所進行的例行工作。

  這兩位各具事業野心的工作同仁,在職業上可說頗有默契,卻由於個性迥異,以至於日常生活裏衝突迭起。海倫的善辯,得理不饒人的作風,碰到了比爾悶不吭聲,跟她拗到底的脾氣,真是一對絕配。

 他們的合作始於一次相當意外的事件。一九六五年春天,比爾滿腹牢騷地向海倫表示,他對醫學院裏充斥著競爭、挑釁與怨懣的氣氛,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最後他斬釘截鐵地說「一定另有出路才對!」他決定要找出一個解決辦法來。令他驚異的是,平常老愛與他抬杠的海倫,竟然附和他的論調,還興衝衝地要與他一起探索這個出路。

 根據海倫的回顧,她冥冥中好似就在等待這一刻的來臨,這一機緣觸發了隨後那個暑假一連串不可思議的經曆。她在夢中看到異象,白天都會看到一些影像,或聽到一種由內而發的聲音,而且這類靈異經驗的宗教色彩愈來愈濃,後來竟然看到耶穌的影像,她擔心自己快要精神崩潰了。

  經過一個暑假的醞釀,到了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晚上,海倫聽到那熟悉的聲音說「這是闡釋奇跡的課程,請筆錄下來。」她驚嚇萬分,立刻打電話給比爾,比爾一再安撫她,保證她沒有發瘋,建議她按照指示錄下所聽到的內容,他明天一大早會和她一起過目這些資料。海倫便依計進行,這就是<奇跡課程> 之始。

 那聲音是無聲的,好似快速而神秘地通傳給我,我筆錄在速記本上。這種書寫方式並非身不由己,可以隨時中止,隨後又可不加思索地繼續下去。它顯然利用了我的教育背景、個人興趣及經曆,但那隻限於風格上;至於內容,我作夢也想不到自己會寫出這類東西來。

 筆錄的過程,大致來講,進行得相當順利。海倫在速記本上錄下內心所聽到的訊息,第二天提早一小時到辦公室,念給比爾聽,比爾就一字一字地打出來。在這事上,他們確實極有默契,兩人都盡量保存海倫所接收的訊息之原貌,這一工程進行了七年,終於在一九七二年十月圓滿結束。

 筆錄的過程雖然毫不費心,但海倫的心裏卻充滿了掙紮與衝突。比爾反而比較能夠接受此事。海倫寫道:

   這事讓我寢食難安,可是我從未真正想過中途而廢,它好似是我冥冥中

   答應過要完成的任務。它確實成了我與比爾的聯袂探奇,我相信它的真

   正意義也在於此。我無法解釋、更無法自圓其說我心中的矛盾:我一邊

   公開承認自己是不可知論者,抗拒自己筆錄的數據,而且常身不由己地

   批判,想盡辦法挑它的毛病。在這同時,我卻甘於投入這麽多的時間來

   記錄這些數據,然後念給比爾打字,這顯示我對此事的認真,我有時甚

   至會把它視為自己此生最大的成就。也許真的如比爾所說,就憑我這樣

   激烈地與它爭辯、抬杠,表示我暗地裏是相信它的。果真如此,它對我

   並沒有太大的幫助。我的處境實在荒謬,竟然無法信賴自己一生的工作

   成果,我常為此感到好苦。


根據比爾的回憶:

   這些資料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及能耐,它與我們的背景、誌趣及學養幾

   乎都扯不上太大的關係,令我不得不信這靈感必然另有來源。這資料的

   文學水準更令我心折,它古詩般的體裁,更加深了它的韻味與氣勢。


比爾描述此書對他的衝擊時,這樣說:

 它徹底改變了我的一生,猶記得一九六五年,當我把海倫筆錄的五十條

 奇跡凡例打字成稿時,心中便有所省悟:如果這數據所言不虛,那麽我

 這輩子所相信的一切理念全都站不住腳了,我不能不好好重整一下自己 

 的理念架構。那時我還認為自己做不到,也不知該如何下手,但心中有

 數,那是我必經的挑戰、必修的課程。因為海倫所錄的這些資料,充滿

 了權威性及真實性,有一段時間我相當茫然,惶恐自己無法立刻扭轉我

 的人生觀與宇宙觀。如今,我才明白,上主是仁慈的,祂並不要求我們

 馬上改變,祂給我們相當的時間,慢慢將自己的知見轉變過來。我認為

 讀<奇跡課程>時,最重要的不是去鑽研這些文字內容,而是願意改變

 的那顆願心。

有人請他試著界定<奇跡課程> 時,比爾說:

   它是為了幫我們改變對自己及上主的觀點,傳授真正的寬恕精神,使我

   們內心根深蒂固的天人分裂之理念不攻自破。<奇跡課程>的中心課題

   即是教我們如何寬恕自己及他人,教我們如何認識自己的生命真相,又

   如何化解過去積非成是的妄念,就是這錯誤的思想架構阻撓了我們認清

   自己的本來麵目。



  海倫對外始終隱瞞著她的靈性旅程,除了她的先生劉易斯以外,從未告訴過任何親朋好友。繼<奇跡課程>之後,她還筆錄下兩個小冊子:「心理治療:目的、過程與行業」以及「頌禱:祈禱、寬恕、治愈」。此外,海倫又在默感下寫出了百餘詩篇。

  <奇跡課程> 的內容已經令海倫如坐針氈了,她對這些詩篇更是輾轉反側,因它反映出耶穌與人的親密關係。由於這些詩篇透露了她內在的隱私,故她不願在有生之年出版,心靈平安基金會尊重她的意願,等到她去世後才於一九八二年出版。

  此外,她堅持佚名,讓<奇跡課程>自行出麵,也讓真正的作者耶穌成為唯一的焦點,她知道自己頗具爭議性的角色會讓人偏離了本書的焦點。

  海淪於一九七七年由醫學中心退休,於一九八一年二月九日逝世於紐約。比爾則於一九八零年退休,於一九八八年七月四日拜訪心靈平安基金會時,逝世於諦伯朗。


  <奇跡課程>究竟是怎樣的一部書?
 
   <奇跡課程>究竟是怎樣的一部書?它是一部供人自修的靈性資料,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教授海倫‧;;舒曼根據一股神秘的「聲音」而筆錄下來的。全書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是長達六百餘頁的正文,以第一人稱的對話方式解析人類的痛苦與世界的虛無,它披著基督教的外衣,字裏行間卻處處流露東方宗教的玄機,自成一家之言。

  它的理論基礎雖然相當抽象,目的卻十分具體,旨在治愈心靈的創傷,化解人生的痛苦,回歸真愛(神)之源。因此它在第二部「學員練習手冊」中提出一套三百六十五個練習,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轉變我們深藏不露卻根深柢固的錯誤信念。它主張「境由心造」,人間的痛苦都是出自人心的「無明妄念」,故治本之道不是消極的悔罪消業,而是積極地改變我們心中的錯誤信念才是正著。

  第三部則是「教師指南」,提綱挈領地澄清一些觀念問題,供讀者參考或反省之用。

 正因它的博大精深 ,所以人們很容易各執一詞地發揮成感人的詩篇或暢銷書籍。它們在風格、內容及詮釋大相徑庭,常令人不禁會問:「它們是在談論同一本書嗎?」有人根據此書成立cult,有人組成教會,有人組織慈善機構,有人成立靜修中心,有人成立心理諮商,還有組織躋身於大學認可的研究機構,遍布世界的讀者也成立了無數的讀書會及網站,自動分享並推廣此書。

  在百家爭鳴、眾說紛紜的現狀下,協助校定此書的霍布尼克博士不得不挺身做些澄清。他發覺許多讀者招架不了此書的當頭棒喝,會情不自禁地將它概念化:「啊!這有點兒像某人的觀點或是某學派的延伸。」藉此回避那直指人心的挑戰。因此若要了解此書的特質,可能應先澄清它「不是」什麽。

?  ●它不是基督教的經典,因它對真神、人類生命以及世界的定義,與傳
       統神學截然不同。 ?                                         

     ●它不是新時代「心想事成」的勵誌書籍,因它毫不留情地揭露小我的
       陰暗麵,催促人們正視自己心內抗拒愛與平安的種種障礙。      ?

     ●它不是外星人的預言書,因它主張一切靈異現象都是心靈製造出來的,
       是果而非因,是末而非本,唯有轉變心念才是化解一切災難之道。 ?

     ●它不是提供秘訣或快捷方式的how to書籍,因心靈的轉變乃是一生的課題,
       沒有快捷方式可循。

  <奇跡課程>基本上主張:我們內在的靈性,才是真正的生命,身體的存在純是一種幻象,物質世界乃是與根源分裂的自我在幻境中營造出來的舞台,純粹是為了與上主分庭抗禮,故它本質上便是恐懼與仇恨。這對於慣於怨天尤人或寄望上主來伸張正義的人們,有如晴天霹靂,它把世上的一切現象及責任一股腦地推回給了我們,我們必須對目前的生存境界負起最後的責任。它應用了心理學詞匯解剖這個自願與生命根源決裂的小我(ego)在莫須有的罪咎及恐懼下所發展出來的種種瘋狂的自衛措施,玩弄壓抑繼而遺忘、投射繼而攻擊的伎倆,終至難以自拔。

  <奇跡課程>沒有解決人類痛苦的秘方,它隻是幫人看清我們「作繭自縛」,「咎由自取」的無情真相。耶穌也好,聖靈也好,絕不會越俎代庖,解除我們係在自己身上的結,他隻是臨在我們內心深處永不撤除的愛,不斷地提醒我們:「我的弟兄,重新做個選擇吧!」

  化解人間噩夢的唯一途徑便是寬恕,這寬恕不再是倫理層次的行為,而是以看透真相,斷然而舍的大智慧。

 <奇跡課程>如此赤裸地揭發小我在人間所玩弄的伎倆,幾乎推翻了世人奉守不渝的每個價值觀,不論它措辭多麽委婉,看懂的人仍會不寒而栗,甚至怒不可當。有位學員自承他先後至少燒了七本<奇跡課程>,每次都又忍不住再買回來閱讀。霍布尼克博士也說,:「每當一些初入門的讀者告訴我,<奇跡課程>帶給他多大的喜悅時,我心中會忍不住想到:『他一定沒有看懂。』」

  由於<奇跡課程>所切入的深度,它一時可能難以成為雅俗共賞的流行書,當今絕大多數的人們還沈迷在怪力亂神之中,冀望在自心之外尋求快捷方式,仰賴鬼神、高靈、外星人或上師的提拔與加持。當人們玩遍這些兒戲,卻仍難化解人間的苦難時,自會回頭尋求治本之道。

  <奇跡課程>基本上是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而寫的,它靜靜等候人類心智與根器的成熟。


   1.所有的幻覺都出自死亡這主要的夢境。2把生命視為生老病死的過程,這種想法不是很瘋狂嗎?3我們以前提過這個問題,現在不妨再深入反省一下。4萬物的出生,隻是為了死亡,這是世界牢不可破且一成不變的信念。5它被視為「自然之道」,不容質疑,隻能接受它為生命的「自然」法則。6那種循環、變遷、不定、不可靠、不穩固,按照某種途徑,循著某種方式盈虧盛衰,這一切都被視為上主的旨意。7沒有人去反問,一位慈悲的造物主豈會有這種意願。

   2. 如果把這樣一個宇宙看成是上主造的,自然不可能認為祂是慈愛的。2畢竟,一個命萬物消逝、歸於塵土、歸於失望與絕望的造物主宰,誰不畏懼?。3他把你的小命係在他手中的一條在線,隨時 - 也許就在今天 - 都可能弄斷它,他卻毫不在意,毫無遺憾。4也許他會暫緩執行,但最後仍是劫數難逃。5誰會去愛這種不知慈悲的神明?因為是他否定了生命的真實性。6死亡於是成了生命的象征。7他手創的世界如今成了戰場,充斥著衝突與對立,以致烽火不斷。8凡是死亡所在之處,平安不可能存在。

   3.死亡是畏懼上主的象征。2這個觀念一筆抹殺了祂的聖愛,不讓人意識到它,好似麵對太陽,架起一塊遮陽板似的。3這個象征的猙獰麵目足以顯示它無法與上主並存。4它所持有的上主之子的形相,就是他終將「安息」在荒涼的廢墟中,久候的蟲蟻紛紛前來致意,不費多時就毀屍滅跡了。5就連蟲蟻最後也難逃毀滅的定數。6因此一切有情生命隻為了死亡而苟延殘喘。7吞噬生命乃是自然的「生命法則」。8上主實在瘋狂愚昧至極,隻有恐懼變得真實無比。

   4. 相信可朽之物中有一部分可能將離開會死的那一部分而繼續生存下去,這個奇怪的信念未必承認一個慈愛的上主,也不會為人重建信心。2如果死亡是真實的,生命就不可能存在。3死亡否定了生命。4然而,生命若是真實的,死亡就被否定掉了。5其間毫無妥協的可能。6不是可怕的神明,就是慈愛的上主。7這世界嚐試過上千種妥協方式,而且還會繼續這樣妥協下去。8上主之師無法接受任何一個,因為上主不會接受任何一個的。9祂從未造過死亡,因為祂沒有造過恐懼。10對祂而言,兩者同樣毫無意義。

   5. 死亡的「真實性」深深紮根於上主之子是一具身體這個信念中。2如果上主真的創造了身體,死亡就一定是真的了。3而上主便不可能是慈愛的。4真實世界與虛幻世界兩種知見之間的對比,在這一點上顯示得再清楚不過了。5如果上主是愛,死亡遂真的宣告了上主的死亡。6如今,祂的造化隻有在祂麵前戰栗不已。7祂不再是天父,而是毀滅者。8祂不再是造物主,而是複仇者。9祂的聖念多麽可怕,祂的形相多麽可畏。10俯視自己的造化,等於置之於死地。

   6. 「最後所要毀滅的仇敵便是死亡。」2當然!3沒有死亡的觀念,世界便無由而生。4所有的夢境都會跟著這個夢一並結束。5救恩的最終目標即在於此:結束一切幻覺。6而一切幻覺都是由死亡而生的。7出自死亡之物,怎麽可能會有生命?8出自上主之物,怎麽可能會死?9世界徒然地戀守著死亡,卻又認為愛是真實的,為此而醞釀出的種種矛盾、妥協及儀式,無非是「非心靈」層次的怪力亂神之念,既無作用也無意義。10上主恒在,在祂之內的受造也必是永恒的。11你難道看不出,若非如此,祂就有了對立,而恐懼就會變得像愛一般真實?

   7. 上主之師,你奉派的唯一任務可以終歸一句:不要接受任何有死亡在其中作祟的妥協。2不要信任殘酷,也不要讓攻擊蒙蔽了你的真理。3凡狀似會死之物,都是出自妄見,且導入幻相。4此際,你的任務就是把幻覺帶到真理之內。5在這事上你該堅定不移,不要被任何變化無常的「現實」所誑騙。6真理既不會移位,也不會動搖,更不會沈入死亡而溶解。7死亡的結局是什麽?8不過就是:悟出上主之子永遠不變的清白本質。9唯此而已。10然而,千萬不要忘掉這不可或缺的一環。

二、 死亡並不存在,上主之子是自由的

(錄自奇跡課程第三部 學員練習手冊 第163課 p303)

1. 死亡隻是一種意念,它有很多化身,令人難以認出它的真麵目。2它可能化身為悲哀、恐懼、焦慮、懷疑,或是化身為憤怒、沒有信心、缺乏信賴、掛慮身體、嫉妒,它還會化身為所有想要成為「非你」的願望前來試探你。3這一切念頭,隻反映出一個事實,即你朝拜死亡,且把它當成了人間的拯救者及解放者。

2. 死亡的意念顯得神通廣大,正因它是恐懼的化身,罪的淵藪,罪咎之神,一切幻覺及謊言之主。2一切有情生命似乎都掌握在它枯槁的手中,所有的希望及願望都遭它摧殘,所有的目標都隻能透過它盲目的眼睛來厘測。3脆弱、無助及有病的人都在它的肖像前屈膝,以為隻有它才是真的、無法逃避的,而且值得信賴的。4因隻有它保證會來臨。

3. 除了死亡,世間沒有一物是可靠的,不論多麽來之不易,轉眼成空,後果更難逆料,燃起的希望隨時破滅,一切願望與夢想到頭來僅餘一堆灰燼和塵土。2但死亡卻是最可靠的。3因為時候一到,它肯定會堂而皇之地來臨。4它絕不放過擄掠一切生命的機會。

4. 你可願向這樣的偶像屈膝?2上主的力量與大能就如此被矮化為泥塑的偶像。3上主的對頭就如此被封為一切造物之主,勝過上主好生之德、無盡之愛,及天堂完美不易的恒常本質。4就如此,天父與聖子的旨意終於一敗塗地,被埋葬在死亡的墓碑之下,墓中躺著的正是神聖的上主之子的身軀。

5. 他敗得毫不光榮,淪為死亡的俘虜。2他的墓碑上,是死亡親筆寫的字跡,根本不提他的名字,因他已經化為塵土了。3上麵不過寫著:「這裏躺著的是上主已死的見證。」4它不停地這樣寫著,朝拜它的人都同聲附和,匍匐於地,還滿懷恐懼地喃喃自語:確是如此。

6. 隻要朝拜任何一種形式的死亡,你就不可能隻挑出幾種自己不喜歡的加以回避,同時卻相信其它幾種則是真的。2因死亡是整體性的。3一切萬物不是難逃一死,就是永存不朽。4其間沒有折衷的餘地。5我們在此又麵臨了一個事理至明的立場:除非你能證明某一觀點的反麵是錯誤的,否則與這反麵觀念全然相悖的觀點便不可能是真實的;凡是神智清明的人必會接受這一論點。

7. 上主已死的觀念如此顛倒是非,連神智不清的人都難以置信。2因它暗示著,那一度活過的上主,不知怎地消失了,顯然是被那些不想讓祂活下去的人給殺了。3他們的意願更強,足以擊敗祂的旨意,於是永生隻好讓位給死亡。4聖子也隻好與天父同歸於盡了。

8. 朝拜死亡的人,可能會害怕。2然而,這類的想法會可怕嗎?3他們若能看出這不過是自己的信念而已,就當下解脫了。4今天,你要讓他們看到這一點。5死亡並不存在;為了他們的得救,也為了自己的得救,我們現在就將它舍棄,不論它化身為何種形式。6上主從未造過死亡。7不論它化身為何物,都是幻覺。8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采取的立場。9上天賜予我們這個機會超越死亡而看到死亡之上的生命。

9. 我們的天父,今天,祝福我們的眼睛吧!2我們是禰的信使,我們願瞻仰禰的聖愛映照在萬物之上的榮耀影像。3我們隻願在禰內生活及行動。4我們從未與禰的永恒生命分開過。5死亡根本就不存在,因為死亡不是禰的旨意。6我們要活在禰原來安置我們之處,與禰及一切有情共享生命,肖似禰,也永遠屬於禰。7我們接納禰的聖念並視為己出,我們的意願與禰的旨意永遠一體。8阿們。


   三、這世界會如何結束?
   (錄自《奇跡課程》第三部 教師指南 p34,36)

  1. 無始之物豈能真正地結束?2世界會像其肇始一樣,在幻覺中結束。3然而,它的結束會是一種仁慈的幻相。4完全而徹底、無所不包、無限溫和的寬恕幻相會籠罩著它,遮蔽所有的邪惡,隱匿所有的罪過,而一切的罪咎就此結束。5罪咎所造成的世界也跟著結束了,因它如今已無存在的目的,隻好一逝不返。6相信幻覺具有某種目的,能滿足某種需要,這種信念即是一切幻覺之父。7隻要認出幻覺毫無目的可言,就再也不會看到它們了。8隻要認清它們一無所用,它們便會銷聲匿跡。9除此之外,還有什麽方法能結束一切幻覺?10它們已被帶到真理前,真理根本看不到它們。11它對無意義之物隻會視而無睹。

  2. 在寬恕徹底完成以前,世界確實仍有存在的目的。2它變成了寬恕的搖籃,在那兒成長,茁壯,愈來愈能包容一切。3它在這兒得到滋長,因為這兒需要它。4慈祥的救主就誕生在醞釀罪惡且使罪咎顯得極其真切之處。5這兒是祂的家,因為這兒真正需要祂。6世界因著祂的到來而進入了尾聲。7上主之師所答複的正是祂的召請,默默地轉向祂,接受祂的聖言。8當世上的一切都受到了祂公正的審判時,世界遂結束了。9世界會在神聖的祝禱中結束。10當一個罪的念頭都不複存在時,世界就過去了。11它不會遭到毀滅或攻擊,連一根毛發都不會受到傷害。12它隻是失去了那似是而非的存在。

  3. 當然,這似乎仍遙不可及。2「當一個罪的念頭都不複存在時」,確實像是一個遠程目標。3但是時間會靜止下來,供上主之師完成目標。4他們中隻要有一個人親自接受了救贖,那一刻,所有罪的念頭都不複存在了。5寬恕一個罪,並不比寬恕所有的罪更容易一些。6有難易之別的幻覺,乃是上主之師必須學會突破及超越的一個障礙。7隻要有一位上主之師能徹底地寬恕一個罪過,救恩就已圓滿完成。8你能了解這一點嗎?9不能,這對世上的人毫無意義。10然而,一體之境得靠這最後一課才能恢複。11它與世俗的一切想法都背道而馳,天堂亦然。

   4. 世俗的思想體係一旦徹底扭轉過來,世界就此結束了。2在那以前,它東一點西一片的想法還會顯得振振有辭。3凡是還不打算離開世界、超越其狹隘領域的人,無法真正明了這將結束世界的最後一課。4那麽,在這結束的一課中,上主之師負有什麽使命?5他隻需學習接近它,心甘情願地邁向它。6如果上主的天音告訴他,他能夠學會這一課,他隻需要信賴這話就能學會。7他不去判斷此課的難易。8隻要有那無上導師的指點,他便信賴祂會為他指出學習之道。

  5. 世界必會在喜樂中結束,因為這兒是哀傷之地。2喜樂一旦來臨,世界就失去了存在的目的。3世界會在平安中結束,因為這兒是烽火戰場。4平安若已來臨,世界還有什麽存在的目的?5世界會在歡笑中結束,因為這兒隻是涕泣之穀。6歡笑者所到之處,還有誰會哭泣?7唯有全麵寬恕,方能為世界帶來這一切的祝福。8它是在祝福中離去的,它絕不會像它肇始的方式結束。9上主之師的任務便是化地獄為天堂,因為他們所傳授的,都是些反映天堂的課程。10現在,懷著真誠的謙遜之心坐下,領會這一事實:凡是上主願你去做的,都是你能做到的。11不要傲慢地說:你不可能學會祂所訂的課程。12祂的聖言另有一番說詞。13願祂的旨意成就。14此外別無可能。15你該為這一事實感激不已。


               四、是不是每一個人最後都會受到審判?

1. 當然是的。2沒有人躲得了上主的最後審判。3誰能永遠逃避真理?4但最後的審判會等到人們對它不再懷有恐懼時才會來臨。5等到有一天每個人都伸出歡迎之手,最後的審判就會在那一天降臨。6他會聽見頌揚他無罪的聲音回旋蕩漾在整個世界;當世界接受上主對他的審判時,便重獲自由了。7救恩就在這個審判之中。8使他重獲自由的正是這個審判。9萬物在此審判內與他一起重獲自由。10永恒一臨近,時間就靜止下來了,整個世界頓時一片肅穆,於是每個人都能聽見這個對上主之子的審判:

  1你是聖潔、永恒、自由而且圓滿的,永遠安息於上主的心中。12如今還有什麽世界,還有什麽哀傷?

2. 上主之師啊!這豈是你對自己的判斷?2你可相信它的真實不虛?3沒有,你還沒有。4但這仍是你的目標,也是你還在此地的原因。5你的任務就是培養自己得以聽見這個審判,並認清它的真實性。6你隻要徹底相信這一點,即使是短短的一刻也好,就能超越信念而臻至終極的千古不易之境。7隻需片刻出離時間,時間就結束了。8不要判斷,因那無異於判斷自己,且會耽擱最後的審判。9上主之師啊!你對世界作何判斷?10難道你還未學會退到一邊去,聆聽自己心內的神聖審判之音?11或者你還存心想要篡奪祂的角色?12學習安靜下來吧,因為隻有在寧靜中才會聽到祂的聲音。13祂的審判會降在所有退到一旁、靜靜聆聽,並等待著祂來臨的人。

   3. 你有時候悲哀,有時候憤怒,有時候感到自己沒有得到應得的待遇,你盡了全力,不僅未得到別人的欣賞肯定,還受到藐視;放下這些愚蠢的念頭吧!2這些微不足道的念頭,連一刻都不配盤據在你聖潔的心內。3上主的審判正等著機會好釋放你。4任何你真正想要的禮物,不論你對其評價如何,豈是這世界所能給的?5你會受到審判,公平而且坦誠的審判。6上主內沒有欺瞞。7祂的許諾萬無一失。8你隻需記得這一點。9祂的許諾已經保證了,人們最後隻會受到祂的審判。10你的使命就是讓那末日快一點來臨。11你的使命就是把這審判妥藏心中,並帶給全世界,它方能安全無虞。


奇跡課程的緣起

                              若水

  一九六五年十月的一個晚上,哥倫比亞大學附屬心理學院的主任比爾晚上收到一個電話,他的同事海倫歇斯底裏地在電話的那一頭嚷著:「那個『聲音』始終不放過我,一直說:『這是闡釋奇跡的課程,請筆錄下來。』我該怎麽辦?」

  比爾知道,幾個月前,當他對係裏的鬥爭感到忍無可忍而說出「這一定另有出路才對」時,海倫曾慨然應允與他一起尋找這條出路,自那個事件以後,海倫開始經驗到一連串的怪異現象,甚至白天都會看到異象,他們有種預感,某種不尋常的事件就要發生了。

  身為六十年代心理學家的海倫,擔心被人視為迷信或瘋狂而淪為學術界的笑柄,始終抗拒這些無法解釋的經驗,若非比爾的諒解及鼓勵,她簡直無法麵對這類事情。

  這回比爾照常安撫她,建議她按照那「聲音」的指示筆錄看看。海倫仍不放心:

   「萬一那隻是一派胡言呢?」

   「我們就把它撕掉,沒有人會知道這件事情的。」

   「保證沒有人知道?」

   「我保證。」

   海倫終於答應錄下那些訊息,她拿起筆記本,以速記的方式寫下那晚所聽到的聲音:

 這是闡釋奇跡的課程。是一門必修的課程。隻有投入時間的多少是隨意  

 的。隨自己的意願並不表示你可以自訂課程。它隻表示在某段時間內你 

 可以選擇自己所要學的。本課程的宗旨並非教你愛的真諦,因為那是無

 法傳授的。它旨在清除所有妨礙你體驗到愛的障礙;愛是你與生俱來的

 稟賦。與愛相對的是恐懼,但凡是涵容一切者是不可能有對立的。

   因此,本課程可以提綱挈領地歸納為下麵這幾句話:

   凡是真實的,不受任何威脅,

   凡是不真實的,根本就不存在,

   上主的平安即在其中。

   寫到這裏,那聲音還要繼續,海倫已經驚惶到了極點,看都不敢看,合起筆記本,丟到公文包裏,就躲到床上去了。

  第二天,比爾提前一小時來到辦公室,看到海倫已經在那兒來回踱方步了。他要海倫念出昨晚速記下來的數據,他替她打字出來。當他們讀了筆錄的內容,不禁麵麵相覤,比爾與海倫共事多年,知道她是寫不出這種東西的。不論比爾怎麽勸,海倫決定終止這個荒謬的事件,但她製止不了那個「聲音」的出現。當天下午,她在辦公室剛掛掉電話,那「聲音」又出現了,她跳起來,衝到比爾的辦公室直嚷,比爾不斷安撫她,叫她記錄下來,再做決定。

  當她一提筆,就聽到第一節的標題「奇跡凡例」。當晚她就完成了那有名的五十條奇跡凡例。<奇跡課程>的筆錄過程就這樣開始了,比爾每天提前到辦公室幫她打字出來,前後進行了七年之久。海倫雖然非常清楚自己紀錄下來的內容,始終抗拒它,倒是比爾愈仔細地閱讀,心中愈是不安,因他知道「如果這些話都是真的,那麽我這一輩子的人生信念與行事原則都被推翻了。」

  <奇跡課程>的內容對海倫的生活心態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她想盡辦法找出話中的毛病,但那聲音始終耐心地解釋。海倫感到最荒謬的是,那「聲音」竟然自稱是耶穌,而海倫是根本不信耶穌的猶太人。七年來她不斷向那聲音抱怨,挑剔文字與內容,若非比爾的陪伴與開導,她大概很難支撐下去。

 筆錄的工程一直到一九七七年才圓滿完成,由於職業及身分的顧慮,此書深鎖櫃中,成了兩位學者「不可告人之密」,更不敢輕易示人。直到研究心靈學的茱麗出現,這本書才開始在一小群有緣的朋友間傳誦。很快地,他們了解這本書不是隻為比爾與海倫而寫的,便開始以佚名的方式慢慢影印流傳出去。奇妙的是,這麽艱深的資料,不論印多少,都供不應求,於是正式出版成書勢在必行。

  這個小團體開始聚在一起,祈求聖靈指引,他們得到的答複是:此書必須由純粹致力於此書的非營利機構出版,如此一來,傳統的出版管道便不在考慮之內了,唯有組織基金會自行出版,然而,經濟來源呢?在這四個人中,唯有茱麗得到答複:「先發願再說。」茱麗了解自己可能是受托之人,便發願盡畢生之力為此書服務。

  第二天,茱麗收到墨西哥一位地主的電話,不知他由何處讀了<奇跡課程>的影印本,自稱聽到內心的指示,願意賣掉一棟莊園,助印五千本<奇跡課程>。就這樣,<奇跡課程>正式於一九七六年六月以書本的方式問世,而且始終都透過口耳相傳及郵購管道流通,直到最近。

  如今,此書已流通了上百萬本,且翻譯為各種語言。以此書為研討內容的大型網站、讀書會以及有線電視節目,蹴手可即。更有許多根據此書中的一兩個觀念而寫成的暢銷書,多得不勝枚舉,以致引發了不少智慧財產的法律糾紛,甚至還有一些熱忱讀者不顧基金會的勸止,組成教會,搞得熱鬧非凡。

 <奇跡課程>究竟是怎樣的一部書?其實它隻是一部供人自修的靈修教材,幫人轉變舊有的知見,治愈心靈的創傷。它不管人類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等錯綜複雜的人生百態,一刀切入人類存在的根本問題。它認為人生隻有「一個問題,一種解決,救恩就完成了。」

 最終極的問題即是人類「自以為」與生命的根源斷絕了,營造出一個虛幻的世界,在那朝不夕保的處境中忙著不必要的自衛、投射與攻擊,為自己帶來了無邊的煩惱,也為他人帶來了無盡的痛苦。

 最終極的解決之道便是「覺悟出你的本來境界以及你的永恒真相而已。」,換句話說,沒有神會定我們的罪,我們也從未「真正」失落過。一旦認出這一真相,我們就不再會終日忙著為自己辯護、投射、尋求補償或賠補自己的罪過,回頭便是那永恒不渝的「愛」。

  <奇跡課程>的理論雖然相當抽象,而且仰之彌高,但它的方式及目標卻具體非常──治愈生命每個層麵的創痛。它鐵口直斷:一切痛苦源自人心,唯有改變人的信念與想法才能斧底抽薪。因此它在洋洋大觀的理論體係之後,製作了365課的教材,供人實驗與操練。如今已有上百萬的讀者為之作證,這些乍聽之下聳人聽聞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身體力行,變得如此天經地義,連他們都難以解釋內心所產生的變化。

 <奇跡課程>基本上是一套修正人類心理或意識的教材。人類過去所學到的一切,不僅沒有找到渴求的幸福,反而為世界帶來許多痛苦與災難,因此它要求自己的學生:「要學習這一課程,你必須自願去反問自己所珍惜的每個價值觀。」唯有先解除(undo) 過去的錯誤觀念以及隨著觀念而形成的具體經驗,外在的環境才有改變的可能。

  過去,人們常把外在現象難以解釋的改變稱為奇跡,其實現象界是最不可靠的,因它們隻是「果」而非「因」。若隻著眼於「果」的層次,被現象所炫惑,便會淪為「怪力亂神」之流。唯有心靈層次的轉變才堪稱為奇跡。<奇跡課程>說,真正的奇跡乃是「千古的仇恨化為當前的愛」,當人心突破了舊我的束縛與限製,奇跡便成為每天生活不可缺的一環了。所以它斬釘截鐵地說「奇跡本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當它匿跡不現時,便表示(生活)出了問題。」
  <奇跡課程>確實不負此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