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人

描述中關村的人和事.
個人資料
正文

百年南社(十二)朱少屏與赴法勤工儉學運動 - 金建陵 張末梅

(2009-05-11 13:12:20) 下一個
        厘定曆史人物或社會組織的功過,不但要看他們(它們)當年起到的作用,還要看他們(它們)對後人的影響。

清末民初的南社,謳歌革命,呼喚民主,聲討專製,“於思想言,為革命之前驅,有驟然不可阻擋之氣勢;於文藝言,開解放之先路,有肆然不受拘束之情形”,為反清、反袁和反軍閥的鬥爭立下汗馬功勞。在一千來人的南社社員中,為民主革命捐軀的烈士達23人,占2%強。

根 據金建陵、張末梅的研究,南社的影響,還遠及新民主主義革命。毛澤東的老師孔昭綬,朱德的老師李根源,張聞天的老師許肇南,葉劍英的老師李煮夢,為周恩來、陳毅、蔡和森、聶榮臻、鄧小平、蔡暢、向警予、趙世炎等人留法勤工儉學做“中介”的朱少屏,都是南社社員。首刊中譯《共產黨宣言》的,是南社社員支持 的報紙,中國共產黨一大會址,是南社社員李書城的寓所,……。

南社的文化遺存,也受到當前的中共領導人的關注。1996年,在全國文聯和作協的聯歡晚會上,江澤民主席和王昆等歌唱家合唱《祖國歌》,這首歌的原作曲者是南社社員李叔同;2003年人大閉幕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總理回答台灣記者提問時,引用了南社社員於右任臨終前寫的詩,……。

 下麵我們向讀者推薦金建陵、張末梅的一係列的文章,這是他們在研究“南社與中共”專題中的成果。這是第一篇:

朱少屏與赴法勤工儉學運動

 

金建陵  張末梅

 

南京中華門外的菊花台公園“駐外使節九烈士墓”,安葬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侵略者槍殺的中國駐菲律賓馬尼拉總領事楊光泩,領事莫介恩、朱少屏等九烈士的遺骸。烈士墓的東麵還有九烈士的史料陳列館,展示了他們魂係中華,堅守民族氣節的史料、圖片。筆者前不久查閱朱少屏烈士史料,發現他在包括周恩來、鄧希賢(小平)、蔡和森、蔡暢、陳毅、聶榮臻等多名革命家在內的赴法國勤工儉學運動中,也做了許多工作。

朱少屏(18821942),原名葆康,字少屏,後以字行,上海人。朱少屏幼時就讀於南洋中學,畢業後即在母校任教,旋赴日本留學,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6年冬,朱少屏在秋瑾、陳天華等的倡導下回國,在上海組織中國公學。嗣因中國公學排斥江蘇人,他與高旭另創建健行公學。健行公學實為同盟會江蘇分會之外圍組織,該分會機關就設在健行公學後麵的“夏寓”,朱少屏就是“夏寓”的“坐辦”。武昌起義後,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朱少屏應孫中山之邀,來南京襄組總統府,任秘書。後來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朱少屏才又回到上海,參與創辦《太平洋報》,並在《生活日報》、《中華日報》等處任職。1916年起,朱少屏應邀擔任寰球中國學生會總幹事,主持會務達20餘年。1906年創立於上海的寰球中國學生會,可以稱得上是我國最早的留學生中介機構之一。該會出版《寰球中國學生會會刊》,交流出國留學生信息,介紹海外教育界動態,具體指導出國留學,協助辦理各種手續,並提供種種服務。

1915年,蔡元培、李石曾、吳玉章等人發起創辦以“勤於工作,儉於助學”為宗旨的勤工儉學會。1916年,又在法國成立華法教育會,旨在對在法的大批華工進行教育,並號召國內貧苦學生出國留學,接受先進的思想和文化。於是國內許多進步青年紛紛赴法勤工儉學,並很快形成了高潮。毛澤東在1919年曾兩次赴上海為赴法的學生送行。據《毛澤東年譜》上卷41頁載:“1919315在上海參加環球中國學生會召開的赴法留學學生歡送會。十七日,送別湖南青年赴法。二十九日參加又一批赴法留學學生歡送會,三十一日送別。”“12月中旬,從武漢繞道上海為赴法勤工儉學的蔡和森、向警予、蔡暢、蔡母(葛健豪)等送行,由於蔡和森等啟程時間推遲,不能久待,即離上海去北京。”【1】與毛澤東相關的三次赴法留學學生歡送會,當時的《申報》有所報道:

《申報》1919315《學生會歡送留法學生》:“留法學生會成立業已數載……該會出洋學生辦事處即設在靜安寺路51號寰球中國學生會,聞此次所派留法學生多至八十九人,茲已陸續到滬,定於17日上午乘“因幡丸”出發,並聞今日下午開一歡送會……” 歡送會的情況第二天的《申報》作如下報道:“寰球中國學生會昨日下午三時開會,歡送赴法留學生。中西來賓者到者。有法國駐滬領事韋耳登君、副領事翰德威君……前參議院議長張繼君……華法教育會會計吳永珊君……等三百餘人,先由主席朱少屏君報告開會並致歡迎詞。次……張繼君演說大要有三……乃共攝一影。”該報還刊登了這張歡送第一批赴法勤工儉學學生照片。大型畫冊《毛澤東》104頁也載有此照片,照片的文字說明為:“19193月,環球中國學生會在上海送別留法學生合影,後排左一為毛澤東。”【2

《申報》1919331有消息《第二批留法學生出發》:“勤工儉學會第二批留法學生前日(二十九)法總領事及寰球中國學生會情形已誌本報。昨日上午十一時,寰球中國學生會又邀該生等在靜安寺路51號複開一茶話會,由朱少屏君詳述出洋應知之事項,並公舉英、日、法翻譯及庶務等。午後五時,由勤工儉學會幹事彭濟群及學生會朱少屏等送至賀茂丸,直至晚九時始返。該船定於今晨八時啟碇雲。”這是第二批赴法勤工儉學學生,共26名,他們乘日本“賀茂丸”輪取道倫敦,於520到達巴黎。

《申報》1919129《寰球學生會歡送留法學生》:“前日(7日)上午十時,寰球中國學生會開會歡送留法學生,到者有湖南、四川等男女學生一百餘人。茶點後,由主席朱少屏君致歡迎詞……湖南留法學生汪澤楷君演說,感謝寰球中國學生會開會歡送並扶助指導之詳盡。次湖南留法學生向警予女士演說……末由朱少屏君答謝,並攝影而散。此項學生於今日乘‘鳳凰號’赴法。”這一批赴法勤工儉學學生中就有蔡和森、向警予、蔡暢、蔡母(葛健豪)和聶榮臻等。【3

1919317出發的第一批到192041的第十四批,已有一千餘人赴法。到19201215止,還有六批近八百人陸續到法國,他們中有趙世炎、劉伯堅、鄧希賢(小平)、周恩來、何坤(長工)等多人,後來成為革命家。後六批出發的人數雖不少,但送行活動已漸冷落,《申報》的報道也日趨簡略。鄧小平是1920911從上海赴法國的,《申報》1920911《四川赴法勤工儉學會學生今日放洋》雲:“四川華法教育會送來赴法勤工儉學會學生八十三名。已於星期一(6日)到滬。由該生領袖吳宥三、袁文慶、王興智三君,挈同全體,寓名利大旅社。昨由法領事發給護照,於今日上午十一時,由黃浦碼頭乘“阿特爾蘭蓬”郵船赴法。其中有自費生三十餘人,均由四川重慶商會長汪雲鬆津貼該生等赴法。外有湖南學生曾鎮嶽,江蘇女生……等,本所並派代表陳為人往送雲。”周恩來則是1920117由上海赴法國,《申報》1920117僅有《十五屆赴法學生姓名錄》雲:“華法教育會第十五屆赴法學生會179人,將於今日乘法郵船“包劇斯”號起行。茲將此屆學生姓名錄下:……”

當時,“凡出國勤工儉學者,必先入華法教育會為會員,而同時亦兼為勤工儉學會會員”。“國內之青年學生誌在勤工儉學者,在國內之接洽,出國時之引導,出國後之招待,及以後一切生活之關係,殆無一而不與華法教育會發生關係。”【4】華法教育會是一個法國中法學者文化教育學術團體。1916622在巴黎成立。後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設立分會。由蔡元培、李煜瀛(石曾)、吳玉章、吳稚暉及法國學者歐樂(Aulard)等創建。該會的主要工作是翻譯中法文書籍、聯絡中法學者和學術團體、介紹中國學生到法國留學、並介紹法國人遊學中國、組織留法華工教育等。可是,在前幾則《申報》的報道中,寰球中國學生會則唱起了“主角”,華法教育會反倒唱起了“配角”。

《時事新報》1919129對同一件事情的報道就很耐人尋味。該報雲:“前日(7日)上午十時,寰球中國學生會開會歡送留法學生,到者有湖南、四川等省男女學生一百餘人。茶點後,由主席朱少屏君致歡迎詞。……次湖南留法學生汪澤楷君演說。略謂:今日蒙寰球中國學生會開會歡送,惟‘歡送’二字實不敢當。茲聆朱、周二先生之言論,引起許多感想。中國之弱,由於教育之不普及。寰球中國學生會實能扶助全國學生之進行,其組織之完善已久為全國所公認,吾人此次赴法,實直接受其利益。苟全國學生均能得到寰球中國學生會之指導及支配,則中國教育必有革新之希望雲雲。次湖南留法學生向警予女士演說。略謂:中國今日之種種事業,其希望均在學生;而學生中分子不能完全,希望學生界此後漸趨純粹。寰球中國學生會實指導學生入正軌之絕好機關。所最欽佩者,會內辦事君均有真實之誠意,對於吾人之扶助不遺餘力,雖瑣碎之事莫不詳為指導,令人敬慕無已!……

寰球中國學生會的服務也是“有償”的。解放初期,陳毅就曾與機要秘書朱青(朱少屏的女兒)談起朱少屏時開玩笑說:“你父親還敲了我五塊大洋的竹杠!”意即他們當年還給寰球中國學生會交了五塊大洋的赴法手續費。【5】但是,向警予稱讚該會“辦事君均有真實之誠意,對於吾人之扶助不遺餘力,雖瑣碎之事莫不詳為指導”,恰恰說出了許多赴法留學生的真實感受,也正是寰球中國學生會的辦事風格。

先說“真實之誠意”。寰球中國學生會的篤實作風與華法教育會的言而無信恰成鮮明的對比。下麵幾則報道便可窺見一斑。

《民國日報》1920328《歡送留法學生》雲:“前各省預備赴法學生,為圖同誌各種便利起見,組織聯合會。茲聞四月一日,有學生四十餘人赴法國郵船“保爾加”號啟程赴法,該會特訂於本月二十八日(星期日)下午,在華法教育會開會歡送。並敦請吳稚暉、汪精衛兩先生蒞會講演。屆時凡預備赴法學生及欲聆吳、汪兩先生講演者,均可與會雲。(另起一段)寰球中國學生會因本屆赴法勤工儉學者三十餘人,將趁法公司船“寶勒笳”出發。今日(念八日)上午九時開會歡送。並請黃任之、高博愛二先生演說。其秩序自演說後繼以茶點攝影。

可是,《申報》1920328則登《改期歡送赴學生》雲:“中華民國預備赴法學生聯合會,本定於本月二十八日(星期日)午後二時,在華法教育會開會歡送此次赴法同學大會,並敦請吳稚暉、汪精衛講演(見昨報)。現聞吳、汪兩先生今日因事赴鬆江,明晚方能回滬,因此該會改延會期,須待吳、汪兩先生回滬,商定日期後,再行開會歡送此次赴法同學雲。”這批學生41就要啟程,而吳、汪兩人不知何日才歸,豈不是在誆人嗎?

而寰球中國學生會的歡送會則如期舉行。《民國日報》1920329《歡送留學歐美學生》雲:“昨日上午九時,寰球中國學生會開會歡送赴美、法、德各國學生……”

周恩來對“華法教育會辦事人之方針”有如是評價:先生創意之善,設備之周,非特吾身處局外者無間言,即身當其境之人,亦僅能如吾之所謂盡善未盡周,固不忍任意挑剔,曰不善不周也。然先生所委托辦事之人,所應付之方法,則又不能稍為之曲護,總謂之處置失當。”6

次說“不遺餘力”。寰球中國學生會的“不遺餘力”不排除帶有“爭搶生源”的味道。《申報》1919929《寰球中國學生會歡送赴法學生》雲:“第五次(實為第七批)赴法勤工學生有已定乘今日晨十時啟碇之‘博多斯’船赴法者,寰球中國學生會於昨日新鍾(夏時製)十時開聯歡會。……首由該會總幹事朱少屏君演說。略謂:昨晤高博愛君,始知君有已定明日啟行者,故邀君來此一談。但時間短迫,未及預備,故今日之會,甚為簡單。甚望君到法後隨時賜教。”顯然,這批赴法學生原與該會無緣,朱少屏僅從華法教育會的幹事高博愛處得到此信息便即“開聯歡會”。雖謙說“甚為簡單”,卻很能產生影響。該會印有調查表一種,對每一批赴法學生的情況都詳細記載,並在報紙上發表,頗有“金榜題名”的味道。此外,每一次歡送會上,該會皆要“攝影一張以誌紀念”,有的還刊登在報紙上……諸如此類,皆能留下“不遺餘力”的口碑。

再說“雖瑣碎之事莫不詳為指導”。寰球中國學生會特地印製了《西禮須知》一書,贈送給每一個留學生。每一批赴法學生在旅途之中,該會皆當場“組織同舟代表團,以便在船互相扶助”【7】“以十人為一團,團設代表一,如百五十人,則選舉代表十五人為領袖;並可設種種部分,如研究學術、注重衛生等,以謀途中之公眾利益。”【8】即便是預訂船票之類的瑣碎事宜,寰球中國學生會也辦得一絲不苟。

在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的華法教育會檔案中,還保存著朱少屏先生為留法學生代訂艙位,致華法教育會幹事沈梁(仲俊)的三封信,內容分別如下:  

(一)仲俊先生大鑒:晨間由電話中承允為周璜君買一赴法之艙位,甚感!茲由君趨謁台端,用特為之備函介紹,請即賜予接洽為幸。

此上,並候

大安

朱少屏啟十月十七日

(二)仲俊先生大鑒:茲有浙江學生姚紹虞擬留學法國,關於艙位等種種手續,均先生詳為指示,用特介紹,請即賜予接洽為荷。

此請公安

                                                       朱少屏啟十月廿八日

(三)仲俊先生執事:茲有楊瑞君曾在洪秉端君主事時入貴會,取有會證。現君欲赴法國勤工儉學,查楊君曾業於杭州甲種工業學校,且曾學過法文,似尚合格,敬乞先生即為之設法購一艙位以便成行。

又有趙仲華君,係浙江諸暨縣立中學畢業,能自備費用華幣六百元,赴法國補習法文,亦乞代為設法定一艙位為盼。此上敬頌

時祉

                                                 朱少屏謹啟十一月廿四日

這三封信用寰球中國學生會公用箋,鋼筆書寫,彌足珍貴。9正因為寰球中國學生會“辦事君均有真實之誠意,對於吾人之扶助不遺餘力,雖瑣碎之事莫不詳為指導”,加上總幹事朱少屏“美風姿,濯濯如春日柳,西裝革履,精通英文,辦事又幹練”,【10】自然就容易贏得了赴法勤工儉學生的讚譽。寰球中國學生會的會務也日趨擴大,陸續開辦協助國內各著名大學在上海招生、為歸國留學生介紹職業等項業務,且形式也日益豐富。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朱少屏、劉湛恩、林語堂同組國際友誼社,因該社出版的英語刊物《回聲》刊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之報道及照片,觸怒了日本軍部,劉湛恩遭暗殺,朱少屏寓所也遭擲手榴彈。朱少屏乃出走香港,後受命出任駐菲律賓領事,1942417慘遭日寇殺害。194777,其遺骸運回國內,安葬在南京菊花台。

注釋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3月版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11月版

3】《聶榮臻年譜》(周均倫主編,人民出版社199910月版)上卷1718頁作:“1919127到上海靜安寺路15號‘環球中國學生會’,出席該會舉辦的歡送留法學生大會。聽取了會長朱少屏,學生代表汪澤楷、向警予的講演。”該書的“靜安寺路15號”應為“51號”,筆者注。

46周恩來《留法勤工儉學生之大波瀾》,清華大學中共黨史教研組編《赴法勤工儉學運動史料(1)》910頁,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5】【9】中國革命博物館周永珍《留法學子誰人不識君》,《朱少屏烈士紀念集》125-128頁。

7】《民國日報》19191028《留法學生歡送會記》

8】《時事新報》1919129《寰球中國學生會歡送留法學生》

10】鄭逸梅《南社叢談》114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