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為什麽不再去這間教會

(2007-11-13 14:37:57) 下一個
講到教會和信仰,總是仁者見仁,而且難免主觀臆斷,以點蓋麵,貼上標簽,這也是我花了這麽久的時間才提筆的原因。希望我的這個特例隻是特例,可以給大家一點啟發和參考。

話說這間教會,我是很有感情的。當初是一個人小小年紀,他們給了我很多關心,派遣了不少寂寞。而且介紹我一個全新的對生命的理解。可是隨著年紀和心智的成長,也越來越看到很多很多的缺點,恰恰是一個教會不應該有的。可惜身在此山中是盲目的,他們看不見,說了也不願聽,我隻能遺憾的離開。

每個人在這間教會裏都表現得非常nice,本來我真的以為他們都是好人,但是越來越覺得象帶著一個麵具一般虛假。不錯,你可以說自己的缺點和軟弱,但是好像正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謙卑似的。牧師特別歡喜自嘲,讓我有很大的犯罪感。後來發生了很多事,讓我終於明白,他們的關心和友善的態度不是出自對我這個人的關心,而是一種宗教責任,為了討好上帝去做ABCD。當你犯了一個無意的錯,甚至不是錯,隻是不同的理解或觀點,他們就會一下子疏遠你,視你為“異類”。雖然嘴上說了多少遍要和睦同居,可是追求的隻是表麵上的太平。在那裏,我不能以真麵目示人,非常害怕被排斥。愛人不可虛假常常說,隻是說了卻沒有做。

另外就是“成功神學”的觀點。雖然不是直接的說,但是每個人都極力的向還沒有信的人述說著信主以後人生有了多大的進步。這一點真是害人不淺。信仰和成功,幸福之間根本沒有因果關係。信隻是因為信,不是為了求什麽,得什麽。我認為信仰大部分的力量在於改變你的內心和生活態度,這就是奇跡。所以過了幾年後,我覺得自己還在幼兒園一樣,信心經不起太大的波折,講來講去就是空洞的愛,和睦,謙卑等。而且還很自責,覺得自己怎麽老是做不到這些。

還有很令人傷心的就是偏心。看起來這教會真是完美,沒有問題,大家都是客客氣氣,禮尚往來。但是如果不去聽牧師講什麽,而是看他做什麽,就會發現他親近的人非富即乖,而長老就好像擺設一樣。大大小小所有的事都是他說了算,就好像一幫小嬰孩和一個老爸,而他也非常喜歡說你就是我的兒子女兒。而牧師總是不自覺的假設所有的人都有一樣的背景,一樣的思路。這種假設下的關懷令我無所適從,而且假設不隻是對個人,更是對文化和社會。不是一棒子打死就是捧得很高,當然這都是隱隱約約的。離婚肯定不好,天主教肯定不好,連選舉也要問牧師你選什麽黨。那麽多年我也發現,如果牧師不能handle某個人,他就會遠離,美其名曰discipline。所以在那裏你找不到單親家庭,找不到快要離婚的夫妻,找不到叛逆或受過傷害的小孩,找不到青少年(被父母逼來的除外),因為都走了。牧師有多喜歡你,你可以從他和你打招呼和說話的頻率精確地計算出來。這一點我不是瞎說,而是做過統計的。如果你不是被偏愛的那一個,即使有再好的建議,他隻會說你不理解我們的難處,沒有錢等等,或者幹脆不理你。無論你做了多少努力,他隻會看看你有多親近他,視他為領導。一個家裏可以有兩個長老身居要職,哪還會有什麽監督作用呢?而且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參加教會的夏令營要有個條件:隻限regularly參加本教會崇拜的人參加。真是令我啞然失笑。

結果是什麽呢?我發現那裏的弟兄姐妹嘴上都很喜歡掛著“神”,動不動就“感恩”,三句不離“牧師”,口氣非常和氣,但是自我感覺不是一般的良好,在他們麵前,我越來越覺得自己道德不夠高尚。整個教會的人數越來越少,而且女性比例不斷提高,可能男性比較有主見吧。而且大多數人的職業也集中在理工科而已,(這點不知為何?)和其他教會接觸的機會幾乎為零。觀察他們的生活也不難發現,他們的工作態度,家庭生活,教育小孩的觀點等,與所有的人都一樣,沒有任何差別。牧師和長老的孩子們,甚至不如一般的孩子有與年齡相稱的成熟和責任感。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說什麽領導會眾呢?甚至有個別人,用教會來逃避責任,好像給教會捐錢比解決家裏的經濟危機更光榮,這真是令人心痛。這不是驕傲自義是什麽?一個對上帝有真正信仰的人,隻會更愛自己,更愛伴侶和家庭,怎麽會相反呢?

後來我終於明白這是一個宗教組織,不是一個信仰的家園。宗教裏有ABCD的check list,通過自責,自卑或是恐懼來生活,來傳教。宗教說你要像我一樣,我才能接受你。宗教讓人驕傲,維持著表麵的光鮮。宗教通過行為和儀式來討好神和宗教領袖,這是交換的關係。宗教是教條主義,禁錮人的思想和自由。而基督信仰的本質不是這樣,應該是恩典和接納每個人的本相(包括尊重真實的感情,包括你信還是不信,或者信得多好),無條件的愛,以我自己的體會,還有對自己的價值從根本上的肯定,也會很注意自己不要去假設,去論斷。好的行為是出自感動和責任,而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好。有信仰的人你不一定能看出來,但是有宗教的人你一眼就能看出。宣教是要以生命去感動生命,而不是以嘴巴。

擺在我麵前的隻有兩條路,要不就把自己變得愚蠢,要不就就把自己變得虛假。所以我走了,帶著對過去的感激卻也隻能離開。我也會做媽媽,我不想自己的孩子視野狹窄,自以為是,甚至宗教狂熱。我更不希望看見他長大後憎惡上帝,以為信仰是虛偽的或不科學的。

說了這麽多,感覺挺暢快的。我絕對不想偏激和極端,把人都貼上標簽,我也明白人都是有限的罪人,不可能完美。隻是說出問題,希望少一點人被耽誤,走冤枉路。任何一個教會,就好像任何有人的地方,都會有或大或小的問題,關鍵在於是揭示和正視它,還是隱瞞粉飾。希望我們都做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父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偶燈斯陋 回複 悄悄話 very insightful about religion and churches.
I think most religious people are good people but some tend to be self-righteous and believe others (those who are not in their own churches, or do not agree with them) are not as good as themselves, and can not tolerate the differences.
一隻小羊 回複 悄悄話 Great. Faith is more than believing, more than acting. Contentment with myself, just be who I am inside.
饞貓加菲 回複 悄悄話 good article. I will forward it to my friends and family.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