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如何忠誠於國家

(2008-07-12 15:32:57) 下一個

施化

忠誠於國家是某些高尚人士的道德信條。他們自以為是社會精英或社會中堅,所以無時無刻不站出來,表現自己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圍剿一切不忠誠於國家的思想言論,把所有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之中,以實現他們所需要的社會秩序。

最近一個例證是,有人以親身經曆的文革現身說法,告誡人們秩序的重要性(見幼河:《秩序,統治的保證》)。他的理論是:“無論什麽製度的社會,隻要政權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秩序,這個社會製度就能有效的運轉。中國封建社會極其漫長,大王朝不斷地更迭,周而複始地讓封建社會製度延續。”作者詮釋曆史隻選他需要的部分。他說明了凡是建立有效秩序的王朝都能延續很久,可是不說明,誰讓秩序受到破壞,以至於中國王朝周而複始的次數打破了世界紀錄。

比如就文革來說,他隻追究破壞秩序的造反派,而不問為什麽一個有病的領袖,能夠集大權於一身(原文如此),有這麽大的能量,把原來好好的秩序連根拔掉,攪得地覆天翻。然後又說,還是靠這個領袖自己搞了一個上山下鄉,因而恢複了秩序。這裏不知是不是故意無知,因為上山下鄉的秩序,沒過多久就被破壞了。知識青年最終都回到城市。他似乎在暗示一個勸喻,凡是領袖做的都是秩序,即便是亂七八糟,也要讓領袖自己去修理,旁人不要插手。

現在我明白了,為什麽中國的封建製度周而複始不停地傾覆、延續,再傾覆、再延續,是因為有人更喜歡這種無序可循的“秩序”,無限忠誠於現存的“秩序”也就是現存國家。在中國,這樣的人占多數,他們決定著中國曆史的特點。

從常理上講,國家維護著秩序,秩序保證一切正常運作。但是,這隻是一個原理,並且隻是人們理想中的原理。在中國這個封建專製殘留嚴重的國家,這個原理被破壞得最頻繁,最嚴重。注意,每一次首先破壞秩序的不是暴民,而是國家。不是說國家不想要秩序,也不是沒有建立足夠強大的防暴武裝力量,而是國家首先破壞了所有秩序賴以存在的基本原則:公正。

比如中國首創的城鄉二元製度,就是一個巨大的潛在亂源。由於這個製度的存在和延續,中國社會公正的天平一直是傾斜的。盡管國家這樣做,符合達到某種暫時平衡的要求,有利於一時的統治和秩序,但是對國家的永久利益,是致命的傷害。須知,對身體某個局部的疏忽怠慢,都毫無疑問地最終損害整體。

有兩種國家統治和秩序的概念。一種是建立在永久的基礎上,真正的統治和秩序;一種是建立的權宜的基礎上,臨時的統治和秩序。支持第一種概念的人暫名為第一種忠誠。支持第二種概念的人,暫名為第二種忠誠。現在就來看看兩種對國家的忠誠各將得到什麽結果。

具有第一種忠誠的人,把國家看作每一個國民都包括在內的利益共同體。在這個利益共同體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當國家的選擇犧牲了某些群體的利益的時候,即便有最充分的理由,也反對,不配合甚至抵製。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以國家名義侵害的某些群體,可以列出長長的名單。其中包括民族資本家,地主富農,右派份子,五一六份子,黑六類,一直到最近的下崗工人,失地農民,上訪人員,民運份子,法輪功成員。由此來看,具有第一種忠誠的愛國人士一直很少,沒有形成對歧視的抵製力量,才使侵害一直不斷。

一個有序的國家,主要靠一個基本理念:這個國家必須充分體現每一個國民的基本願望,盡大地滿足他們的不同要求。隻要是堅持這個理念的國家,自然就形成秩序。因為每一個人都從國家得到好處,從而擁護這個國家的管理,自覺維護國家秩序。

具有第二種忠誠的人,把國家看作一部分人的利益共同體。這些人包括國家的管理者和這些管理者所依賴的社會基礎,社會基礎隨著形勢改變而變,比如從依賴工人變為依賴資本家。這部分人之外的其他階層,都是國家的負擔或包袱,隻要他們對政權不構成威脅,就讓其自生自滅,不在乎他們的如何窮困潦倒。但是如果他們積壓了不滿,就要毫不留情地去鎮壓,從而保證國家秩序也就是部分利益群體繼續獲利。

現在,第二忠誠者,正占據著一切道德製高點,包括輿論陣地。他們沒有理念,或者理念隨時在變,哪一種對他有利就變成哪一種。馬克思主義,新權威主義,民族主義,愛國主義,都可以用得爐火純青,當然隻用對自己有用的那些理論局部。

很顯然,第一忠誠者將使國家走入正軌,良性循環,長治久安。第二忠誠者將把國家引入歧途,最終陷入災難。每一個有頭腦有責任心的國民,都不得不做一種選擇。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