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驚聞馬兆駿走了,將老貼再貼一遍,以此紀念! zt

(2007-02-24 12:43:25) 下一個

馬兆駿猝死 檢察官:主要死因為心血管疾病.

資深音樂人馬兆駿大年初六晚間猝死,目前遺體已經在台北市第二殯儀館,包括妻子及馬
兆駿的哥哥都已經到殯儀館忙著料理後事,而檢察官也勘驗遺體,確定馬兆駿是因為心血
管疾病病逝,得年48歲。


 

.......................................................................

驚聞馬兆駿走了,將老貼再貼一遍,以此紀念!


【 台灣歌星介紹 - 馬兆駿 】 BY 開心

我隻在銀屏上見過一次馬兆駿,聽他娓娓唱著“我要的不多”.

“我要的不多
無非是一點點溫柔感受
我要的真的不多
無非是體貼的問候
親切的微笑真實的擁有

告訴我哦告訴我
你也懂得一個人的寂寞
有多少空白的心在靜夜裏跳動
有多少呐喊在胸膛裏沉默
我的眼眸裏隻有冷漠
這樣的夜 我不理人 人不理我

我要的不多
無非是眼光裏有你有我
我要的真的不多
無非是兩心的交流
輕輕的觸摸真實的占有
告訴我哦告訴我
這世界孤單的不止是我”

雖然隻有聽他演唱一次,但是已經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是因為他的平凡?也可能是因為他的才氣?

多年之後再回憶起當初聽他的歌,仍然為他的平凡的歌曲感動.

老甘提到了”那年我們十九歲”,這首歌我以前沒有聽過,特別花時間找來聽了一下.

“越過高山和海洋,
歲月就此消失在眼前。
還記得我們偷偷摸摸學抽煙,
那年我們十九歲
…”

這是19歲小男生的心聲,當年引起了老甘的共鳴,所以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來自大陸朋友們可能不熟悉馬胖子,不過很多人應該聽過楊鈺瑩和毛寧的 “心雨”,這首歌就是馬胖子寫的歌!

“我的思念是不可觸摸的網
我的思念不再是決堤的海
為什麽總在那些飄雨的日子
深深地把你想起
我的心是六月的情
瀝瀝下著細雨
想你想你想你想你
最後一次想你
因為明天我將成為別人的新娘
讓我最後一次想你
我的思念是不可觸摸的網
我的思念不再是決堤的海
為什麽總在那些飄雨的日子
深深地把你想起”

熟悉張國榮的朋友可能對他演唱的 “無需要太多”有印象吧?這首歌其實就是馬胖子的"我要的不多”改編的.這首歌當年使的張國榮榮獲香港界的音樂大獎.

台灣很多有名的歌者都演唱過馬胖子的歌,有人甚至說是歌者求馬胖子為他們做歌.隻是聽眾們記住了歌唱者,而忽略了歌曲的寫作和製作人.

我把馬胖子定位為台灣的音樂界的才子!雖然他的名氣不及大羅,大李,但是他卻更和你我親近些!希望有更多的人對馬胖子多些了解和喜愛!

“細說馬兆駿” ZT

馬兆駿從17歲便開始投身於音樂創作,在民歌時代曾創作過《散場電影》、《七月涼山》等經典作品。馬兆駿19歲進入滾石擔任製作人,是迄今為止滾石歷史上製作人的最低年齡紀錄。但少年得誌也令馬兆駿一度迷失,及至1986年他推出了首張個人專輯《我要的不多》和為黃鶯鶯製作專輯,才展示出了他的不凡價值。

馬兆駿的音樂是由許許多多小人物的故事滲透而成的,少有華麗詞藻的堆砌,卻更讓人感動於他的平凡與真實。從“頑皮的小孩”到“我要的不多”再到 “寬容”、“我隻想愛你一個人”等一首首好歌,馬兆駿的才情不庸置疑,儘管他不那麼被大眾熟悉。他的歌裏訴說著小人物的悲喜,同時融入了一點一滴的溫情,簡單卻又耐聽的旋律可能是暗夜裏最貼心的感覺。他胖胖又憨厚的樣子讓你覺得很可靠,他總是在懺悔不能帶給你更多不能讓你更幸福,可他為了愛把心都掏了出來。生活的艱難、生命的起伏,你偶爾會看見他在背地裏痛苦的喘息,可麵對你的時候,他露出一如既往的孩子般的純真笑容,告訴你:“我能承受”。他總是說“我要的不多”,一點點回報就讓他很滿足。這就是馬兆駿,他永遠默默的走著自己的路,勇敢的麵對一切的重壓,正因為如此,他更懂珍惜,更執著的愛。

寫歌屬於無心插柳 ZT

馬兆駿的家庭是經商的,他自己在大學裏麵讀的也是商科."家裏麵也希望我能夠經商,如果不是做音樂,可能我就是一個奸商了.哈哈,你們看我長的這個樣子,像不像奸商?"馬兆駿幽默地說.

馬兆駿一直認為,自己寫歌是屬於無心插柳的事情.上大學的時候,他看別人彈吉他覺得蠻帥的,遂決定自己也要學吉他,這樣子比較容易追女孩子,因為自己長得比較醜,總要有一技之長去吸引和討好女生吧.結果他學會了吉他就一發不可收拾地沿著音樂的路走了下去,一走就是20多年.

馬兆駿說,那個時候,台灣盛行很多西洋歌和日本歌,中文歌詞也都是翻譯過來的,他們那些年輕人接受不了,同時看到香港出現了溫拿這樣的樂隊,他們大受刺激,也大受啟發——同樣是華人,為什麽香港人可以自己寫歌,我們就不能嗎?

後來馬兆駿的歌被寶麗金公司所賞識,很快跟他簽了約,進入寶麗金3個月後,馬兆駿開始為很多歌手製作唱片.

馬兆駿進入寶麗金後,幫助當時台灣的不少大牌歌手製作唱片,其中包括鄧麗君,劉文正,鳳飛飛等,當時都是如日中天.身為他們的幕後高手,馬兆駿也越來越成為紅極一時的製作人.盛名之下,矛盾也隨之而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找他寫歌跟製作,公司也不斷施加壓力,要求他做出保證銷量的歌曲.原本喜愛的音樂變成了日複一日的工作,寫歌跟製作的樂趣變成了流水線上被客戶下了訂單必須要完成,並且要達到合格標準,可以賣個好價錢的產品.馬兆駿感到前所未有的迷亂,"快要崩潰了,於是我決定要逃跑."那時大概是1984年,帶著一種被榨幹的感覺,他逃離了都市,逃離了音樂,開始漫無目的的四處旅行,帶著相機到處流浪,最後花光所有辛辛苦苦賺來的錢.

這次旅行令馬兆駿增添了更多的人生體驗,回到音樂圈中,他想起了自幼秉承的家訓"知足常樂",於是寫下那首後來膾炙人口的歌——《我要的不多》.他說:"我要的真的不多,對我來說,吃鮑魚和吃蘿卜沒什麽區別."

馬兆駿一共出過6張個人唱片,出完第6張之後他不想再出唱片了,"演藝工作抹殺了我的根,讓我覺得我的根在鬆動."他一直覺得,創作和製作才是自己的根.大約在1996年到2001年之間,馬兆駿再度逃離,再度流浪.他回到家裏,考慮自己是不是應該去做商人,他說:"那段時間,我聽到音樂都怕,就是不想再回到那個環境,想要脫離那個圈子,過一種正常上下班的生活."

在這段日子,馬兆駿認識了一個女人,她是在PUB唱歌的歌手,她用自己的溫柔和真情溫暖了馬兆駿那顆不安的心,她對他說:"即使你10年寫不出歌來都沒關係,因為以後你還會寫的,這是你的根本."這個女人後來成了馬兆駿的太太.他們結婚時,馬兆駿已過不惑之年.

現在創作音樂是一種享受 ZT

馬兆駿曾經有過不短的年少輕狂的日子,除了在音樂中的迷失,逃離後的流浪,他還曾經沾染過酗酒,抽大麻等陋習.在和記者聊天的時候,馬兆駿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這些經曆.不過他漸漸厭棄了這些行為,"也不知道是為什麽,慢慢地就覺得酒沒那麽好喝了,抽大麻也很沒意義,漸漸地也就不想了,現在隻剩下這個——"馬兆駿舉了舉手裏的香煙,"也許以後也會慢慢戒掉吧?"

生活走上了正軌,馬兆駿開始恢複了創作,不過,他依然沒有真正回到如今的娛樂圈,而是給他所在的教會寫歌,歌曲的內容大多都是講述愛,和平,關懷,溫暖……他說,過去寫歌是客戶下訂單,寫給某個歌手,現在寫的歌不一定適合哪個歌星唱,但是男女老少每個人都能唱,是真正的大眾歌曲了.

如今的他依然抱有"知足常樂","要的不多"的觀念,他說:"以前寫歌老是想著這個歌能不能紅,如今覺得我到現在還能拿把吉他寫歌,已經很享受了,我現在就是比較享受創作的過程,至於會不會紅,也不是掌握在我手中的."

馬兆駿的生活平靜,安詳,充滿溫馨,他的太太和一雙兒女都常常在教會唱歌,令他自豪的是,一雙兒女也繼承了父母的音樂天賦,唱歌都非常好聽.馬兆駿曾經給孩子們寫了一首歌叫做《發光如星》.那是一個深夜,馬兆駿帶著兒女開車走在漆黑的山路上,孩子們很害怕,馬兆駿就指著天上的星星對孩子們說:"你們看,上帝讓這些星星照耀我們,這是上帝在保佑我們."回家後他的靈感突然來了,就寫下了這首歌.他在歌中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有一天一定會離開這個世界,離開孩子,但是他們會變成天上發光的星星,照耀著孩子們回家的路,保佑著他們平安幸福.在教會裏,馬兆駿彈著吉他,和100多個小孩子一起唱這首歌,心裏覺得幸福無比.他對自己的兒女說,爸爸不會陪在你們身邊很久,但是會寫很多歌,留在你們的手裏.



 

 
 

那年我們十九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