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國十大大將肖勁光[圖文]

(2007-02-22 16:52:05) 下一個


肖勁光(1903-1989)


生平簡介:


  中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國家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人民海軍的主要創建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誕生於1903年1月4日,湖南長沙人。1920年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赴蘇聯學習。192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回國。曾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六師黨代表。


  大革命失敗後,赴蘇聯入列寧格勒軍政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後,任閩粵贛軍區參謀長兼政治部主任,紅十二軍參謀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第五軍團政治委員,1933年後,任建黎泰警備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紅十一軍政治委員,紅七軍團政治委員,紅軍大學教員、政治科科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月1月任紅三軍團參謀長。到達陝北後,任中共陝甘省委軍事部部長兼紅二十九軍軍長,紅軍後方司令部參謀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主任,留守兵團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1945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後改兼南滿軍區司令員。1948年5月兼任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1949年任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湖南軍區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並兼第一海軍學校校長。1954年任國防部副部長。1956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79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2年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在第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55年被予大將軍銜。1989年3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大事年表:


  1903年1月4日,出生於湖南長沙市嶽麓山鄉一貧苦家庭。1919年,在長沙長郡中學讀書期間,受“五四”運動影響,積極參加了長沙的反帝愛國運動。


  1920年8月,加入了由毛澤東等創辦的湖南俄羅斯研究會。8月底,進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創辦的“外國語學社”學習。年底,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1年4月,和劉少奇等一赴蘇。6月底,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一年後,入蘇聯紅軍學校學習軍事。


  1922年底,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成為中共旅俄支部的重要成員之一。


  1924年春,應召回國,到安源從事工人運動。


  1925年秋,奉黨派遣到廣東工作,後到國民黨革命軍第2軍第6師任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並率部參加北伐。在北伐戰爭中,他親臨前線,身先士卒,參加了南昌會戰、進軍閩北、攻克南京等戰役,為促進北伐的勝利和國共合作作出了貢獻。大革命失敗後,離開了第2軍。


[NextPage]  1927年9月初,奉命第二次赴蘇,入列寧格勒托爾馬喬夫軍政學院學習軍事。


  1930年夏,從列寧格勒托爾馬喬夫軍政學院畢業回國。


  1930年底,到閩西蘇區,任閩粵贛軍區參謀長,不久,兼任閩西彭楊軍事學校校長,參加閩西蘇區反“圍剿”等作戰。


  1931年11月,出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後,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翻譯了蘇聯紅軍的《野戰條令》。12月18日,任由寧都起義部隊改編的紅5軍團政委,在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領導下,和中央派往5軍團的幹部一起,將這支部隊教育改造成為中央紅軍的一支勁旅,並率部參加贛州、漳州、水口等戰役,後北上開辟建寧、黎川、泰寧根據地。


  1932年12月30日,任建(寧)黎(川)泰(寧)警備區司令員兼政委,為開創和發展根據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33年2月,兼任紅11軍政委,率部參加黃陂、東陂戰役,為粉碎敵人的第四次“圍剿”做出了貢獻,4月,任閩贛省軍區司令員,率部配合東方軍入閩作戰;8月底,奉命回閩贛省軍區,準備迎擊敵人第五次“圍剿”,9月20日,回黎川。此時敵人重兵壓境,因我軍主力入閩,黎川力量薄弱。9月28日,黎川失守。10月28日,任紅7軍團政委。11月中旬,率部配合紅3軍團參加旨在收複黎川的滸灣戰鬥,因敵強我弱,戰鬥失利。這次戰鬥失利是“左”傾錯誤路線的結果。由於他支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對“左”傾路線提出過不同意見,1934年初,他被誣為“羅明路線”在軍隊的代表,受到撤職、開除黨籍、判刑五年的錯誤處理。2月初,監禁解除,到紅軍大學任教員。後紅大改編為上幹隊,隸屬軍委幹部團,任隊長。10月18日,隨中央紅軍長征。


  1936年3月,兼任紅29軍軍長;8月12日,接待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


  1937年2月27日,任中央軍委參謀長;8月下旬,參加籌備和出席中共洛川會議。會後,任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主任、留守兵團司令員,率部完成了剿滅陝甘寧邊區40餘股士匪的任務,穩定了邊區秩序;擊退了日寇70餘次的進攻,固守千裏河防,保證了黨中央的安全和中央與各根據地聯係通道的暢通。為了粉碎國民黨對邊區的封鎖,以身作則,領導部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同王若飛一道為解決“晉西事變”與閩錫山談判,促使了和平協定的締結,並不斷地領導部隊與國民黨頑固派製造反攻摩擦進行鬥爭。他還重視研究軍事理論,致力軍隊正規化建設,撰寫了《近戰戰術》、《遊擊戰爭指導要令》等文章,其中的一些基本觀點,被毛澤東采納。


  1942年9月15日,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0月下旬,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副總司令員兼參謀長,12月起,主要負責東北部隊的整訓工作和後方建設。


  1946年11月,與陳雲一起到南滿,任南滿分局副書記兼遼東軍區司令員,12月中旬,他和陳雲的軍事會議,會議確定了堅持南滿的基本方針。會後。指揮了著名的“四保臨江”戰役,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企圖,鞏固和擴大了南滿根據地,改變了東北戰場的戰略態勢。


  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指揮東北野戰軍第一前線指揮部(後稱地1兵團)司令員,與蕭華一起率部圍攻長春,采取軍事包圍、經濟封鎖、政治瓦解方法,爭取了敵第60軍起義,迫使其餘守軍全部投降。10月下旬,兵未血刃解放長春。11月下旬,率東北野戰軍4個縱隊(後又指揮配屬的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華北野戰軍第7縱隊),入關參加平津戰役,完成了隔斷平津之敵聯係,協同友鄰部隊包圍北平的任務。


  1949年1月,任第12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率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進軍武漢,牽製國民黨軍白崇禧部,從側翼保障了第二、第三野戰軍勝利渡江,5月17日,解放武漢,任武漢市警備區司令員,著手整頓維護社會治安工作,並爭取國民黨軍程潛、陳明義起義,準備進軍湖南。8月4日,長沙和平解放,率部進入長沙,任湖南軍區司令員、長沙軍管會主任,指揮地方部隊清剿土匪,維護社會治安,組織起義部隊集中改編,建立地方政權,整頓改編地方武裝。9月13日至10月16日,指揮6個軍參加衡寶戰役,殲滅國民黨軍白崇禧部4個主力師,為進軍廣西、解放華南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9年底,奉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領導機關。1950年4月14日,海軍領導機關正式成立。


  1950年1月12日,任海軍司令員,並兼任大連海軍學校校長和政委。同時,還親自抓了海軍的航空學校、炮兵學校、魚雷快艇學校和聯合學校的籌建和擴建工作,為海軍的院校建設和科技人員的培養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8月,主持召開了海軍建軍會議.為海軍的早期建設製定了明確而具體的方針,即建設一支現代化富於攻防力的、近海的、輕型的海上戰鬥力量:製定了海軍建設的組織路線,即在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之下,以工農為骨幹,以解放軍為基礎,吸收大量革命的青年知識分子和科學技術人員,爭取團結和改造原海軍人員,建設人民的海軍;製定了海軍三年建設計劃。在黨中央、中央軍委領導下、他和其他領導一起,克服了經費緊張、人才匱乏、經驗不足等重重困難,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海軍的創建任務,初步形成了海上防禦體係。


  1951年8月.在海軍首屆政治工作會議上,他提出了“建設一支堅強的海上戰鬥力量應成為我們一切工作的重心”的口號。12月,在海軍首長會議上,提出了海軍建設要打好三個樁子。一是打好組織樁子。主要是搭架子,鋪攤子,建立和健全各方麵的組織機構;貫徹落實海軍建設的組織路線,建立和健全各級黨的組織,調配、充實各級幹部,辦好院校,培養科技人才,團結、改造原海軍人員。二是打好政治思想樁子,要重視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抓好部隊的政治思想建設。樹立和發揚英勇頑強、克服困難,團結一致、同舟共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愛護艦艇、愛護武器,聯係群眾、愛護群眾的五種良好作風。三是打好技術樁子,要求海軍全體指戰員努力學習,掌握和精通海軍的技術業務。


[NextPage]  1952年4月至6月,率代表團赴蘇進行工作訪問,解決海軍的武器裝備問題。


  1954年,明確提出了海軍武器裝備三個發展步驟:第一步,爭取國外援助成套材料、設備和技術,在國內裝配製造,建立造船的一定基礎;第二步,消化、吸收國外技術,進行仿製,逐步做到材料、設備國內自給:第三步,立足國內,自行設計,使用國產材料、設備,完成海軍第一代武器裝備的研製。9月,任國防部副部長。


  1955年1月,領導海軍部隊.協同陸、空軍首次對近沿海島嶼之敵實行聯合作戰,解放一江山島;2月,又先後解放了大陳島、漁山列島、披山島等,取得了陸海空軍聯合作戰的寶貴經驗;3月,參與領導和接收旅順口的裝備設施工作。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並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同時,還擔任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以後,又連任第二、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1月,參與組織指揮遼東半島抗登陸戰役軍事演習,陪同劉少奇、鄧小平、彭德懷等檢閱海軍演習部隊。


  1956年6月,出席海軍首次黨代會並致開幕詞,提出了“海軍建設的內部關係上必須服從以發展空、潛、快為主並相應地發展其他各兵種”的方針。9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並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1957年3月,到南京軍事學院海軍係進行考察研究。6月,在軍事學院海軍係黨委擴大會上,他提出海上破襲遊擊戰思想。8月,陪同周恩來在青島檢閱海軍艦艇部隊,陪同毛澤東接見青島基地大尉以上軍官。11月,隨彭德懷、葉劍英率領的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蘇聯。


  1958年9月,在福建前線指揮了海軍協同陸、空軍炮擊金門的戰鬥,圓滿完成任務。


  1959年4月,與海軍其他領導對海軍建設的一些重大問題,統一明確了認識。這些問題是:一、今後海軍戰鬥力量建設的方針步驟。二是尖端技術和常規裝備的關係。三是正確解決當前海上戰爭需要和長遠建設的關係。四是海軍戰鬥力量建設和後備力量建設的結合問題。以上問題專題報告了軍委,軍委在4月16日例會上討論同意。


  1962年起,受到林彪的打擊排擠,被強加“單純軍事觀點”、“反對突出政治”等罪名。但他仍致力於海軍的建設和發展。


  1964年12月,在青島主持召開海軍比武大會。這是對海軍的軍事技術訓練,特別是對學習和推廣郭興福教學法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的一次全麵檢驗。


  1965年3月,任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8月,海軍進行了“八六”海戰,擊沉企圖對我沿海進行偷登襲擾的國民黨海軍大型獵潛艦“劍門”號和小型獵潛艦“章江”號。11月,我軍又在福建崇武以東海麵上,擊沉國民黨海軍護衛艦“永昌”號、擊傷大型獵港艦“永泰”號。


  1967年1月,在林彪反革命集團的打擊迫害下,遭到錯誤批判,被剝奪了主持海軍工作的權力。


  1969年4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並當選為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71年“913”後,重新主持海軍工作,傾注全力領導海軍新型武器裝備的研製工作,帶領科技人員在毛澤東、周恩來的關懷下,研製出我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和導彈驅逐艦,壯大了海軍的戰鬥力量。後來,又遭到了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迫害,被強加“上了林彪賊船”的莫須有罪名。


  1973年8月,當選為中共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75年,任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1976年10月,兩次找葉劍英同誌,建議除掉“四人幫”。


  1977年8月,當選為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79年5月5日,中共中央對他受到的“上了林彪賊船”的政治誣謅予以平反。6月,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80年1月,從海軍領導崗位上退下來。


  1982年9月,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1988年7月31日,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89年3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