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中產階級

(2007-12-28 23:06:12) 下一個
中國官方的統計數字顯示,現在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已經達到8000萬左右,而且中產階級陣營還在迅速擴大。然而,有專家認為,中國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產階級。

*官方稱八千萬人進入中產階級*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中國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侯雲春不久前表示,在以往兩年期間,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增長了將近1500萬,目前已經達到8000萬左右。也就是說,中國人口的大約6.15%已經步入中產階級的行列。報導說,侯雲春提供的數字是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製定的標準得出的。

按照中國官方機構的定義,年收入在6萬至50萬元人民幣的家庭屬於中產階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2005年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為6550萬。中國官方的說法是,中產階級陣營的擴大表明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健全的良性循環過程。

按照流行的定義,中產階級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薪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相應的消費能力,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工作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大多是具有良好的公德意識和文化修養。

*中產階級應有獨立社會人格*

但是,有專家認為,這是一個貌似明晰、其實含混的定義。北京理工大學的胡星鬥教授說,中產階級不僅僅意味著物質生活達到小康水平,而且要具有獨立的社會人格以及政治話語權。胡星鬥教授指出,就此而言,中國目前還不存在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產階級。

他說:“中國存在著很多中間收入的人,但是很難把他們稱為中產階級。我認為,中產階級必須要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在社會上也有自己獨立的地位。但是,很難說中國中產者的思想、行為是獨立的。”

胡星鬥教授認為,中國的中產者不但在政治上具有依附性,而且在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屬於國有或集體所有的情況下,他們在經濟上也很難做到真正的獨立。胡星鬥說,中產階級的發展壯大是建立民主社會的前提條件。

他說:“亞曆士多德在2000多年前就說過,一個穩定的社會需要有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如果沒有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社會就很容易陷入王朝循環和動亂。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中產階級,就可能窮的窮、富的富,或者存在大量的貧困人口,這就很難建立穩定的政治製度。”

*中產階級不等於脫貧、溫飽*

中國官方的中國青年報和新浪網今年在北京、上海和廣州進行了一次題為“誰將在10年內成為中產階級”的調查。結果顯示,83%的受訪者認為,中產階級要有自己的房子、私人汽車和較高的穩定收入。將近70%的受訪者認為,中產階級要具有比較高的教育水平和文化修養。將近一半受訪者期待自己將在10年內加入中產階級的行列。觀察人士指出,這些受訪者在調查中的反應顯示,一般中國民眾把中產階級視為“脫貧”或“溫飽”的代名詞。

觀察人士指出,在中國的現有政治體製下,幾乎所有的社會領域都處於政治權力的掌控之中,因此包括中產者在內的所有階層都勢必依附於政治權力,從而難以形成獨立的社會人格。有專家認為,在中國的權力結構不發生根本改變的情況下,中國中產階級的形成將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