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倒扁運動看台灣民眾個性
(2007-02-23 20:00:13)
下一個
1,捐款多,要參與靜坐的少。——有想法的多,有實際行動的少。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別人的努力上。是不是台獨不惜戰爭的時候,是否也是讓想讓別人上戰場呢?
2,運動過分強調合法性。不論怎樣,政治是無情、殘酷和嚴肅的。政治領袖可以是理性的,政治運動是需要激情的。過分強調守法,不要忘記了,法律是國家機器,是維護國家政權的機器。如果完全遵從國家機器,怎樣對抗國家機器的最高代表和執行人呢?228才是台灣民主運動的模式。古往今來,具有政治目的的運動,沒有一個是完全符合法律要求的。即使是聖雄甘地,他倡導的也是非暴力“不合作”,也是非暴力的不合作。其主旨在於“不合作”。台灣也不會自認為比現代民主思想的發源地法國更民主吧?
3,政治娛樂化。——這是台灣最大的悲哀。如果不看標題,你會覺得這是在準備一場嘉年華或者狂歡節。居然還要放棒球賽!太多花哨的東西,模糊運動的目的性,參與民眾也許是來看球賽的,來聽音樂會的,來看鐳射表演的,等等。人數不是力量的標準。100萬烏合之眾,無法對抗1萬軍隊一樣。娛樂化同樣也麻痹了民眾的政治道德和政治判斷力。因此讓人懷疑這次運動是要反貪腐,還是消磨民眾以至,瓦解倒扁勢力?口號是“阿扁下台”,實際效果是“保衛阿扁”。
4,多數參與政治的民眾極度缺乏政治智慧。——直接導致政治對立的雙方領導人不得不用極度缺乏政治智慧的方法,來迎合極度缺乏政治智慧的民眾的毫無政治智慧的訴求。並惡性循環。民主是需要智慧的。政客所做的選擇通常是多數人的選擇,因此,多數參與政治的台灣人,並不具有智慧。大概這也是台灣投票率不高的原因吧。幾百萬人的選票,決定了上千萬人的政治生活,這不是民主,而是徹底反映了大眾對民主的漠視。台灣人嘲笑別人沒有真正的選舉權的時候,卻隨便扔掉自己手裏的選舉權,可見民主並不是他們的必需。
5,民眾容忍道德淪喪。看看施明德的遭遇,不需要解釋更多。政客可以政治訴求超越道德標準,大眾不可以。支持阿扁的人,理由僅僅是阿扁被人欺負。民主不是幫派。
個性決定命運,所以,這次反貪腐倒扁運動,將有如下結果:
1,陳水扁不會垮台,同時改善日益衰落的泛綠道德形象,增強泛綠凝聚力。
2,運動不了了之。降低台灣民眾參與政治的熱情。
同時也看清了一個本質問題,就是台灣已經沒有信仰,台灣人永遠無法掌握自己的政治命運,也不關心自己的政治命運。統一雖然需要時間,但是台獨已經是無法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