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過年三祭

(2007-02-19 20:01:55) 下一個

每到過年,會使人想起很多往事,在我的家鄉{山東濰坊市}已進臘月,就開始忙年了,掃房,洗被子,擦玻璃和衣櫃上的銅器。到臘月十五後,就要開始蒸年糕,豆包,脂餅,菜包子。。。然後就作年菜,蒸,煮,煎,炸,各樣葷菜和素菜。那時沒有冰箱,就放在院子的幾個的缸裏,上麵蓋上紅色的大瓦盆。忙完了這些已接近年底,需要準備過年的三祭。

  過年三祭,是指祭灶,祭天,祭祖。臘月二十三,先是祭灶,濰坊的灶,是在堂屋裏,砌的約一米多高的鍋台,台中間放一口大鍋,燒煤炭,用風箱拉火,做飯炒菜,都用這口大鍋,這就是所謂的灶。祭灶要請灶王爺,就是在二十三日前的集市上,請一張手畫的彩色似包公的年畫,為了尊敬期間,不能說買,隻能說請,畫裏的人像,畫的栩栩如生,這就是供祭的灶王爺。在臘月二十三日叫過小年,晚上吃過餃子後,就要準備祭灶了。先換上新的用高粱稈編的鍋蓋,再將請來的灶王爺貼在挨大鍋的牆上,在鍋蓋上放上一個擦的亮晶晶的香爐,再擺上火糖。所謂火糖,就是麥芽糖,但是作的非常酥,還有不同的形狀。他的含義還是很有趣的,這就是灶王爺辭灶上天匯報時,讓它甜蜜蜜的多言好話,保佑這一家四季豐衣足食。我們小孩子這時就盼著奶奶快快來燒香,等香燒完後,就可以給他們的孫女和孫子們分火糖了。這是孩子們在祭灶時的最大的收獲,和樂趣。


祭天,就是在除夕的前一兩天,家人到專門紮紙人紙馬的店鋪,買紙紮的高約三尺,長約二尺的一隻羊和一頭比羊矮些,胖些的黑色豬,紮的羊和豬很似真的。到徬晚在院中,擺上一張方桌,桌上擺上香爐,年糕,棗饅頭和各種糕點,沒有菜肴,我想是因有整豬整羊的原因。除夕午夜,由祖母來燒上三路香,全家就跟著一齊合手祭天。我和弟弟祭天時,最感興趣的是為豬和羊,用點著的香,燒出它們的眼睛,鼻子,嘴,還有肛門等等。我倆經常為了搶著給豬和羊燒眼睛,鼻子,吵起來,還得祖母出來調解。


祭祖,比起祭灶,祭天就複雜多了。在除夕的前兩天,在街門,中門和各屋的屋門上都要貼春聯和門錢,街門和中門要掛燈籠和插香的香托,然後要來收拾我家的台屋了。台屋是比其它的屋子,高大明亮,是祭祖和有重要慶典活動的地方,如長輩們生日,晚輩們的嫁娶,才開放,平日都是鎖著的。過年要打開,打掃的幹幹淨淨。從壁櫥裏,取出靈牌, 上麵刻著先考和先妣, 以及早逝的家人,將 這些靈牌長幼有序的, 擺在約三四米長的一條深紫色的條案上,在條案前,放著一張大方桌, 擺放著四大碟, 八大碗的年菜 ,還要擺上糖果和應時的水果。在方桌前麵, 放著幾個大紅綢緞子的厚墊子,是為祭祖磕頭用的, 這一切都是由我的大伯父來安排。


除夕傍晚,大伯父就將家裏的所有燈籠點起來,並一個門口點上一根香,台屋裏的宮燈和屋外的大紗燈也都點燃,家裏頓時燈火輝煌,還散發著燒香的香火味,過年的氣氛就更加濃厚了。此時我家的街門要大開,為的是讓祖先和早逝的家人之靈來過年。孩子們在大人的哄騙下早睡了,往往又是被鞭炮的響聲驚醒,立即爬起來,穿新衣,戴上新帽,吃罷年夜飯,天剛剛發亮,就由大伯父召集開始祭祖了。伯伯,叔叔,伯母,嬸母和嫂嫂兄弟姐妹,約二十六七口人,相繼到台屋磕頭祭祖,每個人都十分嚴肅,莊重,過年祭祖這一重要的活動就算結束,直到正月十五過後,靈牌才請回壁櫥。


祭天,祭灶,祭祖是中國過年的文化,它的內涵是祈禱天,地,人和,五穀登科。三祭,這一過年的文化,在年青的一代,隻能是從其祖母,祖父的回憶中才能知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