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子喝醉酒

上聯:牙縫半個崩不字;下聯:野火春風鬥古城;橫批:你的明白?
正文

小的眼裏的文革(係列-15)樣板戲

(2007-06-05 08:19:40) 下一個

記得那時有這麽一個反動口號,

“文藝革命百花園,八戲三戰一哈哈”。當時全國所有的“娛樂場所”都隻上演這麽些“文藝花朵”,別的一概沒有。“八戲”是指八個樣板戲,“三戰”是指《地道戰》,《地雷戰》和《南征北戰》, “一哈哈”是指一些(大約有五六個吧?)亂七八糟的《西哈努克親王訪問大西南》,《西哈努克親王訪問大西北》,等等。那時,西哈努克可是中國的一大電影明星!

小的屬於聽“樣板戲”長大的一代人。很小的時候就會唱“樣板戲”了。記得小的會唱的第一段是“老子的隊伍有那十幾個人來,七八條槍!”(別跟小的抬杠說小的唱得不對,當時就是這麽唱的。後來改過的小的也會唱)小的唱“樣板戲”從小唱到大,至今還能大段大段地從頭唱到尾,很少忘詞兒。

八個樣板戲,小的不說倒背如流吧,說出個八九不離十還是做得到的。後來,小的想出了三個考試題目,用來考察對於《智取威虎山》的熟悉程度,從中也可以看出對樣板戲的熟悉程度,因為《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和《紅燈記》大概是八個樣板戲中普及率最高的了。下麵是三個題目:

1)天王蓋地虎?
這個問題一般都能答得上來。

2)坐山雕姓什麽?
不少人,甚至於不少小的同齡人(大約30%吧?)有可能就此打住。如果還能答上來,請看下一題。

3)欒平他三舅家住在哪?
這個問題難了一點兒,據小的觀察,很少有人(不超過5%)能答出來。不過,要是有人真的倒背如流,這也不是什麽難題。

“樣板戲”普及到什麽程度呢?小的可以給各位老人家一個實驗題目,請您找機會試一試。如果您老有機會碰到現在四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當然是從小生活在大陸的),冷不防大喝一聲:“天王蓋地虎”,至少有70%以上的機會,您老會聽到:“寶塔鎮河妖”作為回答,而且回答得非常自然,流暢。

像什麽“阿慶嫂真不愧是個開茶館兒的,說出話來點水不漏” !“瞎了眼的,那老太婆那是我的對手呀,早就讓我打得落花流水了” 。這一類“警句”,那簡直就是膾炙人口。

注:八個樣板戲是
京劇:《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海港》
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
外加一個:《交響音樂,沙家浜》

再注:後來,可能在江青的主導下還有幾個,像《龍江頌》,《杜鵑山》,《平原作戰》,《磐石灣》,《鋼琴伴唱,紅燈記》等等,隻能稱作現代劇,而不能稱作“樣板戲”。這裏麵可能有一個解釋,就是“八個樣板戲”是毛澤東親自參與過的。也就是很可能親自參與過一些詞句的改動,甚至於逐句的推敲。以前在網上見過這種推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