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子喝醉酒

上聯:牙縫半個崩不字;下聯:野火春風鬥古城;橫批:你的明白?
正文

小的眼裏的文革(係列-20) 憶苦三查

(2007-06-10 08:39:11) 下一個

文革時,“憶苦思甜”是一項經常化的活動。所謂“憶苦思甜”就是“憶舊社會的苦”,“思新社會的甜”、“感謝。。。、。。。、。。。”。小的參加過無數次“憶苦思甜”會。內容都是請“苦大仇深”的“工人、貧下中農”給學生們將他們當年如何“挨餓”、如何“受剝削”、如何“受資本家和地主的欺負”等等。有的時候,還要吃“憶苦飯”。“憶苦飯”就是一些不知道用什麽東西做的,黑乎乎的小窩頭,反正是挺難吃的東西。小的的記憶中,所有的具體事例都已經十分的模糊了。就光剩下這樣一個概念,如果不幸生在“舊社會”的話,小的們就會“挨欺負”,“沒有好日子過”。

上中學的時候,有一次,組織“憶苦三查”。“三查”好像是“查出身,查階級,查曆史背景”。活動開始時,每個同學都被要求回家問父母在“舊社會”受過的苦。然後寫成“講用稿”在全班會上一個、個的“講用”。如今回想起來其實就是人人過關。小的也問了父母,可是,得到的回答是他們過去沒有受過“憶苦思甜”報告中的苦。小的當時非常失望,沒有辦法、又不能“欺騙組織”,就在講用稿的上寫下了“我出身於一個非勞動人民家庭”作為第一句話。跟著的,就是檢查自己的種種缺點。一個講用稿就變成檢查稿了。由於小的在活動中心情很差,具體別人如何“過關”,小的如今一點印象也沒有了。但是,“憶苦三查”還是由於小的自己寫下來、並且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說出來的那句話,給小的留下了一個“終身難忘”的印象,背上了一個當時似乎是永遠卸不下來的“包袱”。

去農村“拉練”,“勞動”的時候,“軍宣隊”、“工宣隊”往往號召小的們主動接受“再教育”,問問“老鄉”舊社會的苦。小的問過,也得到過一些“閃耀其詞”的、“抽象”的、或者是“標準”的回答。可是,小的印象最深的,是不止一次的、聽到過這樣幾句話:

“要說累,那是58年,要說苦,那是62年”。

“要說階級鬥爭?我們村兒沒有,我們村兒的地主們都老實著呢,人也都挺好的。別的村兒有”。

還有一句印象挺深的話是,“那會兒農忙的時候給地主家幫工,吃的都是大白麵饅頭。饅頭都是給幫工的吃的,他們家老婆、孩子仍然吃窩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