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解放軍陸軍由70個軍變成18個集團軍的發展變革

(2007-09-19 08:36:37) 下一個

陳 輝

2006年12月29日,新華社發布中國政府《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共有18個集團軍。

而在這之前,人民解放軍陸軍軍的數量始終是一個謎,其實人民解放軍陸軍軍的數量是不斷發生變化的,它的鼎盛時期是在1949年,當時人民解放軍陸軍共有70個軍。

70個軍是如何變成18個集團軍的呢?筆者進行了係統考證,全方位掃描了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陸軍由70個軍演變成18個集團軍的來龍去脈,以此昭示人民解放軍的精兵之路。

70個軍在新中國成立前形成

人民解放軍陸軍曆史上的70個軍是在紅軍、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等武裝部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頒發《關於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命令各野戰軍所轄縱隊改稱軍,全軍共編第一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野戰軍。

當時,四大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野戰軍共下轄帶有軍的19個兵團,其中第一野戰軍下轄第一、二兵團;第二野戰軍下轄第三、四、五兵團;第三野戰軍下轄第七、八、九、十兵團;第四野戰軍下轄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兵團;華北軍區野戰軍下轄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團。第十八、十九兵團和所屬軍在解放戰爭後期改隸第一野戰軍。

全軍五大野戰軍和兵團共下轄70個軍,其分布是:

第一野戰軍共有12個軍,分別是:第一兵團下轄的第一、二、七軍;第二兵團下轄的第三、四、六軍;第二十二兵團(1949年12月新疆起義部隊改編而成)下轄的第五、九軍和獨立第一、二、三軍。此外,第一野戰軍還直接下轄第八軍。

第二野戰軍共有10個軍,分別是:第三兵團下轄的第十、十一、十二軍;第四兵團下轄的第十三、十四、十五軍;第五兵團下轄的第十六、十七、十八軍。此外,第二野戰軍還直接下轄第十九軍。

第三野戰軍共有16個軍,分別是:第七兵團下轄的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三十五軍;第八兵團下轄的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三十四軍;第九兵團下轄的第二十、二十七、三十、三十三軍;第十兵團下轄的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一、三十二軍。

第四野戰軍共有19個軍,分別是:第十二兵團下轄的第四十、四十五、四十六軍;第十三兵團下轄的第三十八、四十七、四十九軍;第十四兵團下轄的第三十九、四十一、四十二軍;第十五兵團下轄的第四十三、四十四、四十八軍;第二十一兵團(1949年11月陳明仁起義部隊改編而成)下轄的第五十二、五十三軍。此外,第四野戰軍還直接下轄第五十、五十一、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八軍。

華北軍區野戰軍共有13個軍,分別是:第十八兵團下轄的第六十、六十一、六十二軍;第十九兵團下轄的第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軍;第二十兵團下轄的第六十六、六十七、六十八軍;第二十三兵團(1949年9月綏遠起義部隊改編而成)下轄的第三十六、三十七軍。此外,華北軍區還直接下轄第六十九、七十軍。

70個軍精簡整編裁減掃描

從新中國成立前夕到2003年,人民解放軍先後進行了10次大裁軍,成建製裁減軍的建製,大體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新中國成立前夕至1982年9月。這期間人民解放軍先後進行了7次大裁軍,共撤銷和改編了38個軍,其中15個軍撤銷,23個軍改編成軍兵種部隊和經濟建設部隊。此外,建國後,人民解放軍兵團建製全部取消,軍直接隸屬大軍區領導。

第八軍1949年5月29日撤銷,軍部與綏蒙軍區合並為綏遠軍區。

第五十八軍軍部機關1949年9月與河南軍區機關合並,所屬部隊調歸河南軍區和湖北軍區。

第七十軍1949年11月撤銷,所屬部隊調歸第六十七軍和華北軍區。

西北獨立軍第一軍1949年11月撤銷,所屬部隊調歸六十二軍。

西北獨立第二軍1950年12月撤銷,所屬部隊調歸寧夏軍區。

西北獨立第三軍1950年5月撤銷,所屬部隊調歸西北軍區。

第五十二軍1951年9月2日撤銷,所屬部隊歸二十一兵團直轄。

第五十三軍1951年9月撤銷,所屬部隊歸二十一兵團直轄。

第六十一軍1952年7月撤銷,所屬部隊調歸第六十軍和川北軍區。

第六十二軍1952年7月改編成西康軍區,所屬部隊改編成公安部隊和西南軍區部隊。

第十八軍1952年2月10日改編成西藏軍區。

第十七軍1952年3月17日撤銷,所屬3個師分別改編為興仁軍分區、鎮遠軍分區和獨山軍分區。

第四十八軍1952年3月15日改編成第二十一兵團兵團部,所屬部隊改編成公安部隊和工程部隊。

第四十五軍1952年10月與第四十四軍合編為五十四軍。

第二十二軍1958年2月與其他部隊合編為守備部隊。

第二階段:1985年百萬大裁軍,共撤銷了8個軍。

第三階段:1997年50萬大裁軍,撤銷了2個軍。

第四階段:2003年20萬大裁軍,撤銷了4個軍。

新中國成立後的10次大裁軍,人民解放軍陸軍共撤銷了29個軍。

70個軍轉隸為軍兵種掃描

人民解放軍在新中國成立前基本上是單一的陸軍,陸軍又以步兵為主,海軍、空軍和其他軍兵種部隊基本上是空白。新中國成立初期到1956年,人民解放軍在中央軍委領導下共建立了10個軍兵種領導機關。

1949年11月11日,成立了空軍領導機關;1950年4月14日,成立了海軍領導機關;1950年5月1日,成立了軍委通信部;1950年8月,成立了炮兵司令部;1950年9月,成立了裝甲兵司令部;1950年11月8日,成立了公安部隊領導機關;1950年12月,成立了防空軍司令部;1950年12月,成立了工程兵司令部;1953年9月9日,成立了鐵道兵領導機關;1956年1月,成立了防化學兵部。至此,人民解放軍陸軍的軍兵種已基本上得到了完善。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解放軍70個軍的大變革正是為滿足這些軍兵種發展的需要。

有4個軍改編成海軍:第三十軍1950年1月16日改編成海軍,所屬部隊分別調歸第二十、二十六、二十七軍;第十軍1952年4月25日撤銷,軍部和1個師調歸海軍,其餘部隊改編為裝甲兵和調歸華北軍區;第三十五軍1950年1月撤銷,軍部及軍屬炮兵團改編成華東海軍,所屬3個師分別改編成紹興軍分區和杭州警備區;第四十四軍1952年10月撤銷,軍機關並入中南軍區海軍機關,一三一師調歸海軍青島基地,其他兩個師分別調歸五十四軍、四十三軍。

有6個軍改編成空軍:第四十九軍1952年1月8日改編為空軍第三軍軍部,所屬部隊改編為公安部隊和轉隸其他部隊;第五十一軍1950年9月24日改編成中南軍區空軍領導機關,所屬部隊與湖北軍區合並;第二十五軍1952年7月20日整編成空軍,所屬部隊1個師調歸空軍,其餘調歸第二十三、二十軍和江蘇軍區;第十一軍1952年10月改編成空軍第五軍,其一八二師改編為鐵道兵,其三十二、三十三師分別調歸第十六軍和第六十軍;第三十三軍1950年11月撤銷,所屬部隊1個師改編為軍委空軍,其餘部隊調歸第二十七軍和福建軍區;第十五軍1961年3月改編成空降部隊。

有3個軍改編成公安部隊:第三十三軍1950年11月改編成華東公安部隊兼淞滬警備司令部,所屬4個師改編成公安師;第三十四軍1950年11月撤銷,軍機關一部組建華東軍區航空處,另一部和部分部隊改編為華東公安部隊;第二十九軍1950年11月18日改編為軍委鐵道公安司令部,所屬部隊1個師調歸軍委空軍,其餘部隊調歸福建軍區。

有3個軍的部隊改編為炮兵:第四軍1952年9月撤銷,軍部改編成中央軍委城防高射炮兵學校,所屬部隊改編成炮兵和鐵路公安部隊;第七軍1951年10月5日撤銷,軍部充實到第一高級步兵學校,部隊改編成炮兵和空軍;第三軍大部分部隊1952年6月合並到第一軍,軍部改編為西北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所屬部隊兩個師合到第一軍部隊,兩個師改編成炮兵和空軍。

70個軍支援經濟建設掃描

新中國建立後,我國的工作重點轉向經濟建設,70個軍中有7個軍改編成農建部隊、石油部隊和建築工程部隊。

第五軍的前身是新疆民族軍,1954年10月改編成新疆哈薩克自治區軍區,後改編成伊犁軍區,部隊改編為農建師。

第十九軍1952年7月1日改編成陝西軍區,所屬第五十五師調歸西北軍區,第五十七師改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石油工程第一師,其餘部隊番號撤銷。

第九軍1952年11月撤銷,所屬部隊改變成新疆農業建設兵團第七、八、九師。

第二軍1953年3月撤銷,軍部整編成南疆軍區,所屬部隊大都整編成新疆農業建設部隊。

第六軍1953年5月與西北軍區航空處合編成西北軍區空軍,所屬部隊改編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農建部隊。

第三十六軍1952年2月改編成建築工程部隊,部分部隊歸兵團直接領導。

第三十七軍1952年2月改編成建築工程部隊,部分部隊歸兵團直接領導。

除了軍部撤銷外,人民解放軍還將大量成建製的作戰部隊集體轉業到地方從事經濟建設。

1952年初,當時的人民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作出了部隊集體轉業的決定。這一年有4個整師、11個整團,共46.5萬餘名官兵集體轉業,變成了鐵路、水利、建築、林業和屯墾大軍。

1954年8月,王震率人民解放軍第一、二十二兵團集體轉業,組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屯墾戍邊,開發中國大西北。

1958年3月,中國為開墾荒地,發展國營農場,將5個預備師、2個預備醫院,共10萬官兵集體轉業,開赴密山墾區和合江墾區。

1960年2月,沈陽、南京、濟南3個軍區的3萬官兵集體轉業,奔赴東北鬆遼平原,開發大慶油田。當時,轉業官兵占油田職工總數的54%。

1962年至1964年,國務院抽調13萬基層軍官轉業充實到商業、糧食、供銷合作社,發展中國經濟。

1964年5月,中央組織部從部隊抽調5500多名軍官轉業到工交、財貿、農林等部門工作。

截至1965年,共有55萬多名軍官被政府安置到地方參加經濟建設。

十年“文革”期間,有41萬轉業軍官被錯誤地按士兵作複員安置。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為糾正“文革”期間的錯誤,政府竭盡全力將複員安置的41萬軍官改為轉業,恢複了地方幹部身份。

1981年,有8萬多名軍官轉業充實到公安部門、檢察院、法院,加強社會主義法製建設。

在這之後,更大的安置任務接踵而來。1982年,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撤銷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和基建工程兵,兩個兵種51萬官兵集體轉業到鐵道部和原配屬的國家各部委。

1982年以後,人民解放軍幹部轉業走上正軌,每年大約有4萬名幹部轉業到地方工作,再沒有出現過成建製的部隊集體轉業的情況。

70個軍保留部隊現狀掃描

2003年,人民解放軍進行第十次大裁軍,人民解放軍解放戰爭時期陸軍的70個軍,在陸軍隻保留了18個軍,並逐漸發展成為集團軍。

這18個軍中有當年第一野戰軍中的1個軍;第二野戰軍中的4個軍;第三野戰軍中的4個軍;第四野戰軍中的8個軍;華北軍區野戰軍中的1個軍。這18個集團軍分布在沈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蘭州、成都7大軍區,成為解放軍陸軍的機動作戰部隊。

陸軍中保留的18個軍發生了三大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從騾馬化發展成摩托化和機械化。

1985年,人民解放軍開始進行機械化集團軍試點,目前全軍陸軍機械化部隊的數量已經超過半數。

第二個變化是由步兵軍轉變為多軍兵種合成的集團軍。

鄧小平主持中央軍委工作後,在提出人民解放軍裁軍百萬之前,就醞釀組建人民解放軍的集團軍。1980年3月,他在軍委常委擴大會上指出:要根據軍隊裝備不斷改進的情況,搞些合成軍、合成師,這樣便於合成訓練,便於指揮員熟悉特種兵的指揮,把平時訓練和戰時使用結合起來。這些問題都要當作製度問題、體製問題作進一步研究。接著,在一個未來作戰研討會上,鄧小平又指出:有的同誌提出來,過去我們也設想過,比如一個軍,組成一個合成軍,有炮、有坦克、有導彈,炮包括防空的,實際上就是一個集團軍。不久,鄧小平提出可以先搞一些軍作試驗。

1983年,中央軍委根據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指導思想戰略轉變的指示,經過反複論證,於1984年4月組建了人民解放軍的集團軍。1985年百萬大裁軍後,人民解放軍以步兵為主體的陸軍軍全部改變成多兵種合成的集團軍。

在此之前,人民解放軍的步兵軍不包括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等兵種,這些兵種都自成體係,戰時臨時配屬給步兵軍。

目前人民解放軍陸軍的集團軍包括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航空兵等諸多軍兵種,集團軍編成內的各軍兵種的火力、突擊力和機動作戰能力都大大超過了原陸軍軍,步兵不再是老大哥,專業兵種的數量超過了步兵,炮兵的數量居第一,裝甲兵成為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

第三個變化是隸屬部隊的編製變化。

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頒發《關於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命令各野戰軍所轄縱隊改稱軍,當時軍的編製是軍、師、團、營、連、排、班的編製;現在部分集團軍改為軍、旅、營、連、排、班的編製,作戰單元逐步小型化、合成化、模塊化。

在陸軍軍的變革中,不僅步兵的數量大大減少,騎兵、司號兵等不適應現代戰爭的兵種和專業被取消,偽裝部隊、特種偵察兵、氣象兵等新型兵種專業不斷產生。

人民解放軍陸軍由70軍演變成18個集團軍的最大特點是“精兵、合成、高效”,實現了人民解放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曆史性轉變。

(《黨史博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