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開國上將陳士榘在華東野戰軍 (圖)

(2007-06-27 13:04:24) 下一個

陳士榘在華東野戰軍

(王德 黃野鬆)

   陳士榘將軍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八路軍一十五師參謀長,後任山東濱海軍區司令員口抗戰勝利後,調任山東軍區參謀長,新四軍軍部與山東軍區領早機關合並後,又兼任新四軍參謀長。解放戰爭初期,1946年10月初他到前方接任山東野戰軍參謀長,不久繼任華東野戰軍參謀長,我們有幸在他的領導下工作,一直到他在淮海戰役後凋任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司令員為止內兩年多的時間雪在他的耳提麵命,親切教誨下,使我們受益匪淺。特別是他率領前方指揮所擔任前敵指揮時,我們一直追隨左右,充當他的助手,從他親自組織指揮的戰役戰鬥中和組織領導司令部工作中,學到了不少在書本上難以學到的寶貴的軍事上、政治上、思想上的精神財富,使我們終生受益,至今難忘.

    陳士榘在華野工作期間,一方麵是協助陣毅司令員\粟裕副司令員逗籌惟幄的難得的好參謀長,另一方麵又是經常受他們派遣到作戰的重要方向上決肚疆場的著名的戰將凸他是一身而二任。據我們的記憶,他擔任前敵指揮的時間,比在司令部主持二作的時間還要長‘他每次出征,差不多都與華野政治部主任唐亮同誌結伴而行。所以,後來人們把他倆率領的前指,習慣地稱為陳、唐指揮所或陳\唐兵團,特別是在外線出擊中原期間。

    陳士榘具有堅強的革命鬥誌,積極的求戰精神,忘我的工作作風。他在華野領導司令部工作,指導全軍的參謀工咋中.卓有成效,他獨立指揮的戰役戰鬥,或協助野戰軍首長指揮的戰役戰鬥中功勳卓著中深得陳、粟首長的信賴和中央軍委的讚許o 1973年春,陳士榘擔任軍委常委、軍委辦公會議成員時,毛主席接見了他,還舊事重提,親切麵又風趣地說“你的風頭已經出夠了,華東戰場上的幾個大仗,打得不錯o”這顯然是指凍士榘在華野指揮或參與指揮的一些大仗和勝仗。事隔幾十年了,毛主席老人家還念念不忘陳在解放戰爭中的戰功。陳是參加秋收起義,跟隨毛主席上井岡山至今碩果僅存的老上將之一。毛主席生前曾多次當眾意味深長地說過;“陳士榘同誌,假如說黨內有山頭的話,我們還是一個山頭哩,都是井岡山的嘛!”

    陳上榘在華東野戰軍所起的作用,所作的貢獻是多方麵的,也是重大的,我們所知道的,極為有限,隻能是一鱗半瓜,掛一漏萬。我們試看從以下幾個方麵作一笥要的概述,作為我們對已屆86歲高齡的老首長壽辰的一份獻禮,聊表我們的一份崇敬和敬仰之情。

   一 竭力擁護和支持陳毅同誌的正確領導和指揮

    1946年陳士榘到達前方時,內戰已經打了三個多月,華東戰場主要是蘇皖邊區的華中戰場正處於嚴重關頭,敵強我弱,敵軍進攻氣焰極為囂張。華中野戰軍在蘇中戰場連續打了幾個勝仗,山東野戰軍在淮北戰場取得朝陽集殲點一個旅的勝利後,攻泗縣未克。9月中旬,敵人侵占了兩淮--淮陰、淮安,蘇皖邊區的大部分地區淪為敵後。我軍正與敵人對峙在鹽城、漣水.宿遷一線。可以說,陳士榘走馬上任是受命於危難之秋。

    當時,新四軍軍長兼山東野戰軍司令陳毅正處於內憂外患的困惑中。外患不可怕,內憂的陰影籠罩,一時難以驅除凸由於泗縣沒有叮好,淮陰沒有守住,華中分局的幾位負責同誌把責任都推到陳毅和宋時輪的身上,甚至有人批評陳毅工執行毛主席集中兵力打開滅戰的指示。宋時輪也因此被免去了山東野戰軍參謀長的職務。  中央軍委和毛主席也對陳毅在淮北仗打得不好,而有些不滿,並試圖派徐向前來協助陳毅指揮打仗,當陳的助手。

    陳士榘置身於黨內和軍內如此艱難而複雜的環境中,對陳毅抱有極大的信任,懷著無比的同情。特別是閱讀了10月4日陳毅親筆寫給八師領導同誌的信,深為感動,深
受教育,,他十分敬佩陳毅以丈局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委曲求全,敢於責己。甚至以違心的自我批評,接受不公正的批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促進領導之間的團結,  以消除部隊之間的埋怨情緒的統帥風廢。

    陳士榘也深知即印便徐向前到華東前線來協助指揮,也不能解決華東和華中所麵臨約問題。問題並不在於戰場指揮。而其實質是由於對毛主席的戰略思想和作戰方針的理解各不相同,各執一詞?一時難以取得一致,作戰思想不一致,影響到作戰指揮不統一,作戰行動不協調。

    陣士榘對陳毅寄予莫大的希望,十分讚賞陳毅的耐心。他深信最終解決華東和華中黨內和軍內的分歧意見,還得依靠陳毅,也隻有他才能解決黨內和軍內的棘手問題,這己為新四軍的曆史所讓明。以陳毅的統帥智慧和以誠感人,終可金石為開。所以陳士榘在這場爭論中,衷心地擁護陳毅的領導,堅定地支持陳毅的指揮。

    陳士榘對陳毅的擁護和支持,不僅是在口頭上,而且也在戰場上,用戰勝敵人的實際行動來表達。他潛心研究敵人的作戰特點和行動規律,尋求敵人的失誤,創造良好的戰機,先協助陳、粟打了宿北戰役,緊接著又打了魯南戰役。兩大戰役的勝利,終於解決了黨內和軍內的分歧爭增強了內部的團鮚亭從此。戰略思想統一了,作戰指揮統一了,作戰行動也協調一致了。陳毅笑逐顏開,如釋重負。1947年元旦,他以個人名義,親自向黨中央毛主席報告:“矛盾己解決,今後當集中兵力作戰。”黨中央和毛主席也放下心來,不再提派徐向前來華東的事了。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饒漱石從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回到臨沂後,又要把陳毅從新四軍擠走,1943年新四軍發生的“黃花螗事件”,就是僥漱石利底整風的機會,背著黨中央,批鬥陳毅,攻擊陳毅在紅軍時期反對毛主席。後經毛主席親自處理,饒漱石才沒有得逞。這次又舊案重提.他妄圖借陳毅在戰爭初期的某些失誤,達到再次驅陳的目的。這—點,陳觳是心明眼亮的,他知道中央不會批準。果然,黨中央、毛主席對饒漱石酌計謀末於理睬,並提出:陳粟不可分,陳粟合則勝,陳粟分則敗”。

    陳士榘對黨中央、毛主席關於建立“陳粟不可分”的領導體製,是完全擁護的,陳毅自從上井岡山開始,一直是陳士榘的上級領導,陳士榘也一直對陳毅十分尊重和敬重。粟裕在紅軍時期與陳士集一起工作過,如今各司其職,工作協凋,彼此尊重,互相學習。

    二、積極參與製定作戰方針和戰役汁劃的決策工作

    決策工作,尤其是戰略轉折和戰略調整時期的決策工作曆來是軍事領導人一項最艱難最複雜的工作,也是一項首先要確定的最重要為工作。決策正確了,一通百通,諸事順遂:反之中步履維艱。事事掣肘。解放戰爭初期,華東分為兩區(山東和華中)四方(山東軍區和山東野戰軍事華中軍區和華中野戰軍),分處兩個後方。兩個前線,更增加了決策工作磋商的難度。最高統帥部中央軍委,最高統帥毛主席,直接統率兩區四方的新四軍軍部和軍長陳毅。他們都在尋找各方都能接受的穩妥可靠的作戰方針和戰役決策。時間長達三個月之久,往來電報多達上百份,先後提出的方案也有三四十個之多,對方案的反複次數之多亦難以數計,今日提出,明日又推翻,後天再提出,處於循環往複之中。

    陳士榘到前方後,麵臨的第一大課題也是第一大難題,就是加入到磋商方針的行列,成為代表山東野戰軍的一方,因為陳毅一直在四方之間來回奔波麵議,聽取各方意見,又大各方做工作,折衝於各方之間。當時磋商的內容是十分機密的。我們這些做具體工作的參謀人員不得與聞亦不知其詳。現在保存下來的史料,隻有唯一健在的陳士榘最知其詳,其他各位領導人均己先後謝世,這是一份極其珍貴的史料。

    磋商的焦點,也是爭論最激烈、討論時間最長、反複次數最多的一個問題,即“在什麽地區集中兵力同什麽敵人作戰”。關於集中兵力打一個敵人,而不是分散兵力打兩個敵人,這一點在理論認識上大家是一致的,沒有任何人反對。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於在作戰方向和作戰地區的認識上統一不起來,所以在兵力上就集中不起來,長期分散在隴海路南和路北二至三處,形不成拳頭。山東野戰軍主力跨隴海路來回機動,忽南忽北,一部分則長期滯留在漣水,沭沈陽前線;華中野戰軍主力也分散在鹽埠和淮海兩地,打宿北戰役時來不及參戰,陶勇的一師經過長途急行軍才趕上魯南戰役。

    關於作戰方向和作戰地區這個最棘手的問題,長期議而不決,原因何在呢了華中的領導同誌認為華中重要,山東的領導同誌認為山東重要,各執一端。華中的幾位同誌,認為華中是敵人進攻的重點,因此堅持我軍亦應以華中為重點戰場,集中兩個野戰軍主力在華中作戰,  消滅進攻敵人的主力七十四師,收複兩淮。有的同誌甚至認為敵人進攻臨沂,  目的是調動華中野戰軍北援山東,以便先解決蘇北,而後再解決山東,各個擊破,切不可上當。華中的同誌眾口一詞,華中的部隊不過隴海路。山東的同誌則堅持集中兵力在魯南殲敵。他們並不反對山東的部隊到華中作戰,但要求先消滅魯南的敵人,解除敵人對臨沂的威脅,消除後顧之憂,然後轉入華中作戰。

    在作戰地區上則有三種或四種選擇:一是在蘇北漣水地區就地轉入反擊七十四師;二是轉兵魯南消滅二十六師及快速縱隊;三是出擊準北,調動敵人回援,然後殲滅之。出擊淮北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西渡運河,在淮北路東殲敵,如打不好,則越過津浦路,到豫皖邊建立根據地;如再打不好,就轉到大別山開辟新區。另一種是:沿隴海路向西推進,在邳縣\睢寧\銅山地區與敢決戰,威脅徐州,吸引魯南\兩淮之敵回援o,以解華中、魯南之危,然後出擊安徽淮北地區,

    陳士榘始終堅持首先集中兵力,在山東地區和敵人作戰,把山東地區作為華東地區殲滅敵人的重點戰場。其根據是;敵人在華東作戰的目的是打通津浦線,把華東\華北、東北連結起來。華中(蘇皖邊)直接威脅寧滬,敵人勢必傾全力爭奪;山東的群眾條件、地形條件、氣候條件等各方麵均優於蘇皖邊區,把山東作為大量殲敵的基地,然後以山東為依托再向蘇皖豫發展最為有利;

    正在我方緊張的磋商過程中,蔣介石的偽國民大會在一片喧囂聲中開張,為了配合偽國大製憲活動,軍事上製定了一項“結束蘇北戰事”的四路進攻計劃白即分別由東台、淮陽\宿遷、台(兒莊)棗(亡)地區同時進犯鹽埠、淮海和魯南地區,並預定於12月中旬開始。這就出現了新的戰機。經過兩個野戰軍的電報往返磋商,12月9日至10日基本確定打中間的一路,即由宿迂向沭陽進攻的六十九師和十一師,粟裕於12月12日到達山野與陳毅和陳士榘當麵商定具體作戰方案,爾後分頭部署,經過三天的激烈戰鬥,消滅了戴之奇的六十九師全部。至此,關於作戰方向和作戰地區的爭論暫告一段落。

   宿北戰役結束後,按原來商妥約作戰計劃,下一步打魯南,這是在打宿北戰役的作成會議上已經定下的,  中央軍委也己同意批準的。中央在電賀宿北戰役勝利時指出:下一步“應集中主力殲滅魯雨之敵”。可是,粟裕卻堅持在蘇北打七十四師,打淮陰,而張雲逸、黎玉於至2月20日向軍委建議“一縱、八師回魯南殲滅敵二十六師”。於是爭論再起。

    又是兩種意見爭論不下.陳上榘和唐亮兩人商討後,覺得事關大局,隻有打魯南敵人,才有利無害,應該堅持。於是他們兩人將幾個方案的對比及利害關係都報中央軍委,請軍委和毛主席考慮決定。陳,唐於12月22日給軍委發了一份長電,建議“按原計劃集中山野主力回援魯南,粉碎敵人進攻後,再配合華野會殲蘇北之敵”。一麵發報,一麵用電話向陳毅(在華中軍區陰平駐地)報告,解釋,“陳軍長啊,打兩淮七十四師的方案確實不行,有重大缺陷,關係到華東戰場全局的大問題,我們負不了這個責任。你是司令員,我是參謀長,我們之間沒有個人恩怨,我有不同意見,如不提出采,那是對戰爭不負責任啊!”陳士集高度的責任心,不計個人得失,也打破了參謀長隻能貫韌首長意圖,而不能動搖首長決心的慣例和條令的規定,果斷而大膽地和唐亮一起直接向軍委毛主席陳述他倆不同的意見。中央軍委於12月24日複電,批準打魯南戰役。25日又指出:“要打一個比宿北戰役更大的殲滅戰。魯南戰役關係全局,此戰勝利,即便蘇北各城全部喪失,也有辦法恢複o”至此爭論才最終結柬。這不能不認為陳士榘和唐亮給軍委電報和軍委的複電起到了關鍵作用。

    魯南戰役後部隊整編,華東野戰軍成立黨的前敵委員會。陳毅為前委書記,陳士榘是委員之一,在前委決策過程中,他就更有發言權了。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參謀長與首長是雙重關係,行政上是隸屬關係,黨內是同誌關係,黨委會上是委員之間的平等關係。陳士榘在獨立指揮的戰伇中,在決策上的作用就更大了,有時不僅起關鍵作用,甚至起決定作用,在魯西南,在豫西都是與唐亮一起決定行動方針和作戰計劃的。

    在豫東戰役發起前,栗裕渡黃河南下其基本意圖是一心一意要消滅敵邱清泉的第五軍,但邱清泉很狡猾,與七十五師等部密集掌攏,我軍不好分割,粟裕先後幾次提出好幾個作戰方案,均不能實施,不好打。粟裕日夜焦慮,冥思苦想多種方案,時間長達一木月之久,當其於1948年6月6日想出新的的作戰方案征詢陳士榘、唐亮的意見時,其中第二案提出:‘以三,八縱一部佯攻開封,吸引其增援”。
陳唐兩位首長經過認真思考討論後,由王德將他們討論的結果,起草一份較長的複電於6月lO日發給粟裕\張震,其主要內容是:“目前敵我在魯西南成為膠著對峙狀態,敵異常警覺,且有預定部署準備,正麵不易殲致”。因此,“一般的避開魯西南轉入敵之側後,調動致於運動中殲擊為有利,”並提出:“在目前中原整個作戰方針上,應掌握戰機,以殲滅可能殲滅之敵有生力量以削弱敵人,錯亂敵人部署,造成敵人錯覺,捕捉殲敵主力有利條件與機會為有利,勿為固定對象或固定地區所限,免貽誤戰機形成敵我主力長期對峙反為被動不利。’粟裕接此電後,於12 日決定放棄在定陶打五軍的計劃,並要陳、唐:“偵察開封情況,然後,或由你們奔襲開封,殲滅守敵;或佯攻吸敵回援,在運動中殲滅之。”15日粟裕最後定下決心;“先打開封,後殲援軍。”並下令陳、唐;“包圍開封而攻占之。”中央軍委17日複電,“完全同意16日電部署,這是目前情況下的正確方針。”由此可見,陳\唐的建議對粟裕改變打五軍的決心,並定下打開封的決策中,起到了促成和關鍵的咋用。

     三、努力完成軍委和前•委賦予的作戰指揮任務

    1947年,華東野戰軍的‘七月分兵”是按照軍委的指示執行的,其目的是為了直接配合劉鄧大軍渡黃河,下大別山,轉入戰略進攻,也為我山東內線打破敵人的重點進攻,逐步轉入外線作戰,並使華東野戰軍在內線實行戰略反攻,到外線舉行戰略進攻。三野分兵的具體部署:(一)由葉飛陶勇率領一,  四縱隊越過沂蒙公路向魯南挺進,(二)由陳士榘、唐亮率領三、八、十縱隊向魯西泰安\大汶口的方向挺進,(三)陳、粟率領二、六、七、九共四個縱隊集結於沂水,悅莊地區,待機出擊。

    陳、唐、葉、陶率五個縱隊7月初突然進入魯西、魯南,對津浦路中段進行了聲勢浩大的攻勢,使敵統帥部大為震驚,7月12日,徐州敵指揮中心立即下令從魯中調回七個整編師回援津浦線,我軍分兵以調動敵軍的第一步目的順利達成,敵軍對山東重點進攻的陣勢開始紊亂:

    7月2日,軍委直接電令陳\唐所部協同劉鄧大軍渡黃河後進魯西南戰役。這樣,就使這次分兵成為華野西兵團執行外線出擊任務的開始。   

    陳、唐、葉、陶所率五個縱隊,7月中旬,奉命分別對鄒縣、膝縣、濟寧、汶上舉行攻城作戰,當時正逢雨季,兵力又分散,均、未得手。葉,陶兩縱在魯南山區來回轉戰,天上下暴雨,地下有洪水,前有河流阻擋,後有敵人緊追不舍,情況非常危急,環境極其險惡。陳、唐奉令派隊接應,終使葉、陶兩縱脫離險境,與陳、唐所部會。

     陳士榘\唐亮率五個縱隊於8月初渡過運河,進入魯西南,與劉\鄧大軍會師於鄆城地區,  正是劉鄧大軍即將出征大別山的前夕,此時,軍委來電指出;“劉鄧南下作戰能否勝利,一半取決陳、唐、葉、陶五個縱隊是否能起大作用”從此,陳\唐兵團直接聽命於軍委,肩負起支援劉鄧大軍進擊中原戰略行動的重大任務。陳\唐率西兵團進入魯西南後,除以十縱在北部粱山地區阻擊和拖住五軍外,另四個縱隊轉兵南下隴海路中段北側單縣曹縣和菏澤一帶與敵人轉圈子,緊緊拖住魯西南的敵人,確保劉、鄧大軍南進的側背安全。魯西南作戰敵我雙方都投入了龐大兵力,相持時間長達一個月,規模浩大,生活艱苦,適逢雨季,一片澤國,行動困難,戰鬥激烈,與敵展開了反反複複的拉鋸戰,雙方都扭住不放,但誰也無力吃掉誰。這一個月雖未能大量殲滅敵人,但它的戰略意義是多方麵的。調動和分散了敵人。緊緊拖住了敵人;保證劉、鄧大軍完成了戰略展開,將戰爭引向了國民黨統治區,揭開了我軍轉入戰略進攻的序幕,  鞏固了冀魯豫根據地,為華野外線兵團挺進豫皖蘇開辟了道路,打開了大門;也為陳、粟率部進入魯西南開展新局麵,掃清了道路,完成了掩護任務。

    陳土榘、唐亮所率兵團,第二次受軍委直接指揮,始於1948年2月20日。軍委電示:“陳唐率三\八兩縱至平漢路西與陳謝(兵團)主動靠攏。陳謝受陳唐指揮,在平漢以西、鄭潼以南地區集中十一個旅以上兵力,主動尋求作戰機會,在一個月至兩個月內,不要盼望和他部配合作戰”,並指出;“在劉鄧集中整補完畢,並和陳凍唐\陳謝靠攏,確實建立戰役指揮關係以前,陳唐(包括陳謝)仍受我指揮,”.從此,陳\唐兵團在豫西的作戰行動即歸中央軍委.毛主席直接指揮。

    3月7日,軍委又一次電示:“你們率三、八縱應以奪取洛陽並準各殲滅孫元良援兵之目的,迅速對洛陽及洛鄭線發起攻擊,並望能於兩周內外完成此項任務。”

    陳士榘飛唐亮和陳賡在襄城召開了打洛陽的作戰會議,確定;由華野三縱,陳\謝四縱擔任攻緘任務,華野八縱負責阻擊鄭州來援之敵,陳,謝九縱負責阻擊由潼關來援之敵中並決定攻城部隊采取隱蔽接近,突然襲擊的戰術爭首先奪取四關,爾後采取連續爆破城門,,突破後連續突擊,速戰速決,力爭在三至五天內解決戰鬥,完成攻城任務。3月9日食外圍戰鬥打響o 11日黃昏開始攻城,三縱由東門、北門攻擊,四縱由南門、西門攻擊,12巳淩晨,三縱首先突破東門,突入城內,12日下午,四縱由南門和西門突入城內,14日下午17時20分對守敵青年軍二O六師師部核心陣地發起總攻,一舉全殲。贏得了洛陽戰役的勝利。洛陽是我軍外線出擊以來在中原戰場攻占的第一個大城市,影響很大。洛陽的城市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了中央軍委的讚揚;“洛陽工作總結電己悉.此次總結很好,即轉各軍作參考”。

    陳士榘受前委委托執行作戰指揮任務的舉其大者,在內線有泰安戰役,在外線有洛陽、開封戰役,這是著名的城市攻堅戰,都取得攻城和殲敵的圓滿成功。陳士巢對城市攻堅情有獨鍾,有其特殊的指揮藝術和獨特的攻堅技巧。由他指揮打下的城市除上述洛陽,開封飛奉安外,還有許昌、嶧縣、棗莊等中小城市,他參與指揮打的大城市有濟南。

    陳士榘參與指揮的戰役戰鬥則更不勝枚舉。華東野戰軍在內線和外線作戰中。大大小小打了幾十仗,而他作為參謀長和前敵指揮,幾乎是無役不與無仗不參,到達前方後,打第一仗是宿北戰役,這一仗他與粟裕分工,他負責指揮右路一縱和八師由西向東打。粟裕負責指揮左路二縱、七師、八縱由東向西打,最後會攻敵六十九師師都。魯南戰役中分工,陳士榘負責指揮左路一縱、一師,王建安、付秋濤負責指揮右路八、九、十師及四師一個團,  圍攻敵二十六師和快速縱隊;第二階段又指揮打嶧縣。粟裕指揮打棗莊。中途粟裕病倒,陳毅派他去接替粟峪繼續打下棗莊。萊蕪戰役,陳上榘先率前指在南線臨沂以南負責阻擊歐震集團八個整編師對臨沂的三路進攻。Z月15日,我主動撤出臨沂後,陣士榘於18 日趕到北線,參加指揮對李仙洲集團的圍殲戰及膠濟路的追擊戰。泰蒙戰役中他負責指揮打泰安。孟良崮戰役他協助陳\粟指揮打張靈甫,1947年7月,外線出擊開始,他率領三、八、十縱出擊津浦線中段泰安、大汶口等地。接著又攻打魯西的濟寧、汶工,在接應從魯南突出重圍的一、  四縱之後,又統率五個縱隊進入魯西南,與劉飛鄧大軍會師、並掩護劉、鄧大軍南下挺進大別山。陳\唐率西兵團五個縱隊轉戰魯西南。在接應和掩護陳.粟率部雨渡黃河進入魯西南時,他又奉命在黃河南就近指揮誘敵北上完成對五十七師的合圍,並參加指揮沙土集戰役,全殲段霖茂五十七師。在挺進豫皖蘇過程中,陳士榘指揮右路一縱.八縱、和中原五師(即李先念率領的南下縱隊),轉戰於河南睢、杞、太、通、尉、鄢、扶、西、淮、周口等地,配合左路陳、粟率華野主力轉戰豫皖邊十餘縣,共同橫掃當地土頑、開辟新區分並於11月7日至18日對隴海路徐州至開封段,進行了大破擊戰。12月中旬,又由陳士榘指揮一、三,四,八縱向平漢路進擊,越過黃泛區,對新鄭至許昌和隴海路中牟東西段進行大破襲,並打下許昌,接著南下與陳粟會合,在西平、遂平之間,參加指揮並協同陳、謝兵團打李鐵軍的第五兵團部率整三師,將其殲滅於金剛寺和祝王寨地區,後來,就是豫西打洛陽和豫東打開封的作戰指揮。在睢杞戰役中,他先負責指揮三、八、十縱,阻擊五軍的增援,後參加指揮打區壽年和黃伯韜。內外會師後,協助指揮打濟南。

    淮海決戰中,陣士榘兩次出征。第一次是第一階段追擊和圍攻黃伯韜的過程中,他率先緊隨追擊部隊,於11月9日越過隴海路新安鎮(今新沂縣),從皂河渡過運河,進入碾莊以南五六公裏之土山集附近,指揮路南追擊部隊六、九、十一縱從路南,配合路北的四、八、十三縱(由粟裕、張震在路北直接指揮)合圍了黃伯韜兵團,11日開始圍殲,三天後,調整部署,交由山東兵團統一指揮圍殲黃伯韜兵團,陳士榘率前指與已進至路南的野司會合。

   準海戰役作戰計劃開始部署時,陳士榘參謀長以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的名義,寫信給徐州“剿總”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豐、張克俠,要他們率第五十九、第七十七軍及時起義,配合行動,並著楊斯德去該部進行具體策動和布置。

   淮海戰役發起後,何張按照華野意圖,按時執行,於1948年11月8日率部起義,將起義部隊拉至棗莊、卞莊地區聽候改編。我山東兵團率第七第十第十三縱隊乘機穿越何張部防區台兒莊等地。挺進至隴海路上大許屯兩側地段,隔斷了徐州與黃伯韜兵團的聯係。配合由東向西的追擊部隊完成了對黃兵團的合圍,並負負阻擊由徐州東援之敵。因而,何張的起義對我軍全殲黃兵團起了重要作用。它是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北線倒行逆施戰的第一個大勝利。全殲黃兵團則是第二個大勝利。

   第二次是第二階段最後圍殲黃維兵團,陳士榘又一次奉命率前指三縱、魯中甫縱和特縱一部轉赴雙堆集戰,向總前委受領任務。總前委確定由陣士榘統一指揮中野南集團王近山、杜義德的六縱隊、華野七縱隊、三縱隊等部,合力圍殲黃維兵團的核心陣地。經過短暫準備後,陳士榘對參戰部隊的攻擊部署作了調整,加強了火力,組織好步炮協同,於12月14日傍晚,發起總攻。經過猛烈的炮火準備後。華野三縱突擊營一—  洛陽營、中野六縱突擊營襄陽營並肩突擊,  一舉攻占了敵人核心陣地的唯一高地尖穀堆。砸爛了敵人的硬核桃烏龜殼,並打退了敵人的多次反擊,牢固地占領了尖穀堆製高點。黃維兵團司令部的中心部位被壓縮到平穀堆,完全在我火辦控製下。殘敵已無力堅守,15日黃昏,在我軍準備再次發起攻擊時,突圍潰散。黃維兵團被圍困十九天之久,終被消滅。

  第三階段最後圍殲杜聿明集團時,粟裕在指揮中因疲勞過度,病倒了,委托味士榘指揮,他不分晝夜,親臨作戰室值班,坐鎮指揮,使他熟練的戰場指揮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在淮海決戰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陳士渠在組織指揮戰役、戰鬥中的特點:一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研究敵我雙方的情況,抓住敵人的弱點,發揮自己的長處,集中優勢兵力\火力,迅速殲敵。如1948年春、夏、在組織指揮攻殲洛陽,開封守敵的戰鬥中,我軍都是利用守敵麻痹的弱點,采用提前準備,隱蔽企圖,遠道奔襲和集中兵力、火力,密切協同,連續突擊而取得成功的,二是在戰鬥關鍵時刻,深入現場,組織協同,實施指揮,如在最後解決洛陽、開封守敵縮集固守的核心陣地時,他都是親自入城,到現場組織突擊部隊之間和集中炮火支援的協同動作,從而保證一次突擊成功,速決殲敵。在1946年12月15日宿北戰役發起後,他隨即去8師指揮所了解、觀察、掌握攻打峰山要點的戰鬥情況。當夜又去一縱指揮所了解戰鬥進展情況,就地解決兩個部隊互相配合協同動作問題,從而縮短了戰鬥進程。三是著眼戰略戰役全局,全麵領會研究上級指示,結合實際,主動提出可行的積極殲敵作戰建議,如1948年3月上旬發起的洛陽戰役,原來軍委下達任務為調動殲滅由西安或平漢線,鄭州增援之敵,他判斷兩處敵人迅速增援的可能性不大,乃改為乘敵猶豫不定之際,迅速攻克洛陽。1948年6、7月豫東戰役發起之前,粟裕、張震遵照軍委預定的以尋殲第五軍為目標的意圖,原報集中西兵團各縱隊南北夾擊殲滅第五軍於魯西南地區,經陳士集、唐亮提出建議,改為以三、八縱奔襲開封,調動西援的區壽年兵團於睢杞地區的作戰計劃,從而實施成功的o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